<h3> 金李井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西17公里的尖山子东南麓、麻柳河右岸,距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出口约3公里。清嘉庆二十年(1686年),设金李井场。1951年改名真理镇,1985年恢复为金李井镇。它既是一个历史古镇,也是一个革命名镇,1989年,经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历史文化名镇。<br></h3> <p> (上篇)</p> <h3> 因盐兴镇,溶洞迷人
相传明朝末年,从湖广迁徙来此的金、李二姓,开凿盐井取盐卤,架灶熬制井盐,并逐步修建了场镇,金李井由此而得名。因盐业不断的兴盛,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场镇不断的扩大,发展得热闹起来,从而远近闻名。<br></h3> <h3>明清风貌的金李井古镇:<br></h3> <h3> 古镇上商贾云聚,人口稠密,旅栈、酒肆、饭馆、茶社数十家,街市十分繁华。主街道呈带状聚落,约1.3公里长,街道由长条青石铺就,路面中间略高,两边稍低,利于排水。古镇街道两面的房屋,木板门面,木格花窗,青瓦房顶,封火山墙,精美屋脊,绝大多数依然古风浓郁。现存的古寺、古街、古桥、古祠堂,仍保持了明清建筑的古朴风貌。清澈的麻柳河绕镇而过,过去镇上大户人家沿河岸修建不少西式豪宅,使古镇宛如“东方威尼斯”。<br></h3> <h3>昔日的西式豪宅使古镇宛如“东方威尼斯”:<br></h3> <h3> 据《盐法志》、《蜀中广记》和资中《县志》记载,资州(今资中)井盐业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产盐区主要集中于罗泉井、金李井、龙结、铁佛、大井、双河、楠木寺、水南、球溪、归德、银山、太平、龙江、双龙等镇乡。其中,罗泉井镇的井盐开发最早,产量和质量居首,金李井的盐井数量,井盐的产量和质量仅次于罗泉井古镇,居全资州第二位。至清代时,资州井盐生产达到了顶峰。<br></h3> <h3> 当时金李井场镇沿麻柳河两岸,井架如林,盐井似星,浓烟弥漫,人声鼎沸,好一派繁忙又热闹的景象。尤其是罗泉井于“同(治)光(绪)年间,井数达1200余眼”,“分布十余华里,沿珠溪河两岸井灶相连,人烟稠密”,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盐总产量200万公斤,成为古天府之国井盐的主产区之一。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金李井仍有盐井114眼,熬盐作坊25家,盐工200多人,分布于场上周围10余里,年产盐50万斤,后增至90万斤。<br></h3> <h3> 金李井镇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石灰岩石,由于数千上亿年的地质变化,形成了无数大小溶洞。洞里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距离金李井镇2公里的圣灵山大溶洞,地处圣灵山半山腰,是由6亿年前水蚀石灰石构成的半地下岩溶洞,全长13.8公里,深入地下296米,是中国西部喀斯特浅丘地貌非常珍贵而难得的一大景观。<br></h3> <h3>圣灵山大溶洞美景:<br></h3> <h3> 圣灵山大溶洞共有上、中、下、底四层,层层相连,整体贯通。并有6条大支洞、若干小岔洞、一条暗河。大洞中套小洞,曲折环绕,幽深神秘,扑朔迷离。是成渝线上旅游景点中独一无二的大溶洞,川中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也是内江市第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消夏避暑、地质科考和野营探险为一体的省级地质公园。<br></h3> <h3> 1981年,在距溶洞群仅两公里的碾盘山村的一块约400平方米面积的岩层上发现、发掘154个恐龙脚印化石,大的50公分、小的仅6公分,脚印间距1米左右,形成14条恐龙行走的清晰路线,代表了4个属种的恐龙曾在那里生活。次年重庆博物馆专家专程来此地考察后,鉴定这些恐龙脚印产生时间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左右的侏罗纪时期,当年资中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的专家将其鉴定为船城足迹属,命名为圣灵山船城足迹一新种。县境罗泉、陈家、广太、茶店、凉水、谷田等地也有恐龙化石或恐龙脚印化石。<br></h3> <h3>密集的恐龙脚化石:<br></h3> <h3> 据悉,巴蜀两地共有四川宜宾、彭县、资中和重庆四处恐龙足迹遗址,其中,资中县的恐龙足迹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科考价值。据了解,像这种集群式完整清晰的恐龙脚印化石在我国也较为罕见。
由于动物遗迹比遗体更难保存,这批恐龙脚印化石对研究四川地壳运动、气象变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重大科学发现,也为喜欢地质科考的游客提供非常难得的机会。<br></h3> <p> (下篇)</p> <h3> 革命阵地,红色古镇
民主革命时期,金李井是中共资中特支的革命活动中心,资中地下党斗争的红色阵地。<br></h3> <h3>中共资中特支联络站——李家祠堂 :<br></h3> <h3> 1927年,金李井人刘谋澄在合川教书时,经大革命时期在宜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刘单如(金李井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暑期,刘谋澄返乡,发动了金李井酒商,反抗国民党政府“酒桶附加捐税”活动。
1928年秋,刘谋澄根据省委指示,从蓉返资,与省委候补委员刘成辉(罗泉井镇人)、孙孝培(县城北城小学教师)、赖文学(资中联立师范校学生)等中共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后,在县城西门外李家花园秘密集会,正式建立了中共资中特别支部,赖文学任书记。<br></h3> <h3> 1929年,中共资中特别支部在金李井建立了男校、女校、场镇三个党小组。宣传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学运、工运和农运开展得如火如荼。1930年7月,中共资中县党组织联络点从县城迁至金李井,其前后金李井镇就有党员二十余名,涌现出刘单如、李亚东、刘谋澄、李湘玉(女)、李微垣、夏体吾、谢惠君(女)、夏炯吾、李兴科、刘祚田、李熏风等大批资中早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br></h3> <h3>李家祠堂后院风火墙:<br></h3> <h3> 特支安排教育委员刘德模拿出部分所管教育经费,在镇上、矿区、盐场和学校,采用办《笔写周刊》、《呐喊》等刊物,和办壁报、贴标语、组织师生野营、上街演讲及编演进步戏剧、话剧、歌谣、歌舞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唤起劳工和学生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夏体吾、肖挀华等编写剧本,张惠斌、李亚东、刘德模等都积极踊跃的排演了话剧、歌舞、小幕剧。党组织还在农村建立农协会,开展农民运动。<br></h3> <h3> 我党在金李井的活动,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也受到了反动势力的仇视。本镇反动势力代表人物原乡督练员、土霸王李兴弟,气焰十分嚣张,他凭借自己曾掌握的反动武装,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名,千方百计对付共产党。为了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党组织于1929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将李兴弟枪击于镇上其家堂屋中,清除了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障碍。<br></h3> <h3> 1936年,资中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田园龟裂,人畜吃水困难,劳苦大众靠野菜、“仙米”(一种粘土)充饥。这时,刘单如、刘谋澄、刘祚田等利用逢场之机,在镇上发表演说,鼓动本地农民起来同地主作斗争,并带领数百灾民涌向当地大地主吴致君、陶二黄家“吃大户”,迫使其他财主乖乖地捐出“赈灾粮”,取得了向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胜利。<br></h3> <h3>通往镇上的古石桥:<br></h3> <h3> 抗日战争时期,金李井成立了宣传队、剧团,开展一系列的抗日宣传活动,一是大写标语,画宣传画。二是进行演讲和演出。三是外出旅行宣传。1938年暑假,以镇(当时为乡)中心校为主的“抗敌救亡宣传队”十余名教师和二十余名学生背着行囊,顶烈日、冒风雨,经成渝公路,步行到达重庆,往返数百里,沿途每到一地都要进行宣传,并发动为抗日募捐,在重庆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奖励。暑假期中,学校还先后组织师生到本县罗泉井、球溪河、铁佛、鱼溪、金带及威远县黄荆沟、西北乡等乡镇演讲宣传。<br></h3> <h3> 1940年,教师刘德模、孙孝培、钟继民、陈益民成立了“亚光剧团”,团长钟继民、副团长陈益民、剧务刘德模、文字编写孙孝培。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的方针和政策,积极鼓励人民群众抗日爱国的信心,增强了广大群众抗日胜利的力量。<br></h3> <h3>镂空精致的木雕:</h3> <h3> 抗战时期,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动下,金李井乡机关、学校、社团,还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将士英勇杀敌。民国30年(1941),金李井全乡281人,共捐卖滑翔机款国币7900元,捐款额为全县28个乡镇前第五名。民国31年(1942),仅金李井中心学校师生为卖滑翔机捐款国币475元。<br></h3> <h3> 2017年11月2日,内江市、资中县两级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在中共资中地下党组织活动中心金李井镇开展了“重温党史 开创未来” 的活动,参观了中共资中特支联络站李家祠堂和革命活动阵地金李井中心校等遗址。<br></h3> <h3> 内江市、资中县两级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各区、市、县工作人员参观中共资中特支联络站金李井镇李家祠堂:</h3> <h3> 本文参考:资中县《中共党史资料汇编》、《资中县志》、《中国共产党资中历史》(第一卷)、《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87.6出版)、《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第12 P130、15辑P98-102)。<br></h3> <h3> 原文发表于2011.7.10《内江日报》,标题为《红色古镇金李井》、《内江新闻网》转载、2014.09.25国家级网站《凯风四川》(四川名胜),本文内容有补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