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坦克第二师宣传科部分战友徐州聚会纪实

夏广泰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018年9月24日,我和战友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此时,金桂飘香,秋菊怒放,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亲情、友情。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二师老战士的我们,尤感战友情谊的珍贵,在战友群里,大家互致问候,共享节日的快乐。</span></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秋刚过,我们即迎来了人民共和国69岁华诞。2018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祝福祖国”的大花篮又一次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华儿女意气风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曾为共和国军人的我们,齐为祖国母亲喝采。战友们虽已年过花甲,多数已退休在家,但是仍然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为各自不同的工作单位或在社会公益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尽心出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欢度中秋、国庆佳节的同时,战友们在微信群里一致建议,十月中旬,能否在我们从军的第二故乡徐州,举行一次战友聚会。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我与原在部队担任过正、副班长的几位战友,合议后成立了战友聚会筹备小组,全身心投入到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来。居住徐州的战友在家人的协助下,为战友聚会尽心出力,短短几天时间,聚会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它充分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示了大家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州,古称彭城 ,地处江苏省西北部,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州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现有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州先后获得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拥军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座落在徐州市南郊的淮海战役纪念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坦克第二师营房大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4月和1970年1月,我和战友们先后参军来到驻防徐州的坦克第二师(6057部队),也就是英雄王杰所在的部队,成为师宣传科所属王杰烈士纪念馆和师电影队的战士,在这里,度过了数年我们终生难忘的军旅岁月。</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在坦克第二师营房内的王杰烈士纪念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坦克第二师列装的五九式坦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0月12日上午,满载着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怀着对老部队的深深眷恋,来自首都北京、江苏张家港、连云港、山东济南、山东邹城和徐州的十位战友陆续到达聚会地点,下榻在老部队营房外的徐州维也纳酒店。</span></h1><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十几年、几十年未曾谋面的老战友,看着战友鬓角上的白发和岁月刻印在脸颊上的皱纹,大家禁不住相拥而泣。当年,年轻貌美的军中姊妹花、英姿飒爽的军中好男儿,如今都已是年过花甲的古稀老人,但是战友们那挺直的腰板和铿锵有力的步伐,谈笑间那洪亮的嗓音,依然是军人姿态,军人气魄,依旧是军魂永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见如故,还是那般模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相聚,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挺直的腰板,整洁的衣衫,仍显军人气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营是战友,一生姊妹情。</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徐州聚会的会场,设在维也纳酒店会客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会场内,准备完战友聚会的所需物品,我坐在桌前,提笔写下在“战友见面会”开始时的发言稿。</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点看一下,聚会现场还缺少什么,抓紧补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退役后从医几十年、出国深造学成归来,现仍在北京清华大学从事医务工作的高翔战友互致问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中姊妹花,亲近如一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会议开始前,参加徐州聚会的10位战友在聚会现场合影留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0月12日下午三时三十分,《战友见面会》在维也纳酒店会客室隆重举行。室内,“原坦克第二师宣传科部分战友徐州聚会”的红色会标格外醒目,“忆往昔,热血青年,装甲军旅献青春;话今朝,年届古稀,强国路上筑梦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是战友们的真实写照。张贴在中间展版上的一幅幅军营老照片,让大家共同追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真可谓是:难忘的军旅生涯,我们的青葱岁月。</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照片让战友们重新回忆起军旅生活的岁岁年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排左一是师宣传科的孙月海干事,战友们保存下来的黑白老照片,多数都是他给拍摄、洗印的。感谢孙干事,为我们大家留下来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面两张照片是原坦克第二师政治部几位主任,师宣传科、师文化科的几位科长、干事与王杰烈士纪念馆、师电影队部分战友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来帮助指导师“放映学习班”的徐州地区电影公司的两位师傅与师电影队、团放映组部分战友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宣传科部分战友在王杰纪念馆前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宣传科几位科长、干事与王杰纪念馆、师电影队战友们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宣传科吴科长与师、团电影队组战友们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宣传科田科长、师电影队房永远队长和师电影队的战友们在王杰纪念馆前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放映学习班”的战友在王杰纪念馆前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在师部大礼堂前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电影队的战友和礼堂张师傅在礼堂前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烈士纪念馆、师电影队的战友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前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属师宣传科的师宣传队的战友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前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政治部陈学源主任、宣传科田科长、文化科潘科长在欢送退役的三名女战士周建文、时建华和秦淑玲时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见面会”开始后,首先由夏广泰代表战友聚会筹备小组致欢迎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各位战友,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聚会筹备小组,对战友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今天,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非常激动和喜悦,告别营房几十年后,怀着对老部队的深深眷恋和战友之间的真情实感,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徐州,在我们的第二故乡与战友相聚,共同追忆我们的军旅生涯,相互介绍退役后的工作、生活情况,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必将在我们的人生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战友徐州聚会的成功举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相聚,述说当年部队的人和事,是绕不开的话题。那时的我们,年轻、纯朴、有激情;好学上进,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流血流汗,始终怀有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那时的我们,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是部队这所大学校,让我们拥有革命的人生;是军营这座大熔炉,把我们锻打成才,具有了军人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品质。那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岁月,它为我们今后几十年的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向社会后,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我们不懈怠,不落伍;身处各种险恶的环境,我们斗志不减,军魂永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天,我们将要走进老部队营房,去寻觅当年我们工作、生活的足迹,正如吴文霞班长说得那样:去抚摸王杰馆门前的雪松;去亲吻营房里的一草一木…… 愿大家相聚开心、快乐,并与你的家人分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联系的平台,愿大家以后常联系、多来往,经常在战友群里冒冒泡。军营是战友,一世姊妹情,让我们永远牢记:战友一家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这次战友聚会,大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聚会筹备期间,徐州的战友和她们的家人,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为聚会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此,我们衷心地说一声,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会场上,战友们相互拍照,留存下来一个个珍贵的相聚画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好摄影的战友赛序臬(副班长)在现场忙于抓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见面会第二项内容,大家齐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见面会第三项内容,由原王杰烈士纪念馆吴文霞班长讲话。</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着吴文霞班长声情并茂的讲活,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span></h1><h1><br></h1><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文霞班长讲完之后,战友们畅开心扉,各自讲述了退役地方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生活感悟和退休后的生活。战友们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都始终牢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不论工作多么艰难,环境多么艰苦,大家始终抱有远大的理想,不忘初心,勤奋好学,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尽职尽责,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战友中,有的是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的党员领导干部,有的是大型企业老总和中层管理人员,有的是医学专家、财务总管等,大家共同的感受,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们,让我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严格的组织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好学上进、创优争先的精神,让我们始终以革命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是:军旗在前、军魂立身、军姿助行、军歌嘹亮。</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邬柯融战友发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入伍的邬柯触(江苏沙洲籍)老战友,是王杰烈士纪念馆的老班长。他全程参与了馆舍的基建、展览的筹备、讲解员的培训和对外宣传展示等项工作。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赛序臬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建华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翔( 原名高向东)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雪梅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贾玉珍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建文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素款战友发言。</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文霞班长发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师电影队毛善学老组长应邀出席战友见面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善学老战友抱病(当时正在医院疗养)前来参加战友聚会,让大家很受感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晚饭的时间到了,但战友们话题不减,谈兴不衰,有满腹的话语还要相互诉说。战友见面会比原定时间超出1个多小时,真可谓是相见恨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聚会的晚餐安排在“彭城印象”饭店。原师电影队毛善学组长,原师秘书科王运宪干事、宣传科宋翔战友,还有徐州战友的家人陈青生、原峰云、高志民一齐参加了集体晚餐。席间,大家共同庆祝战友徐州聚会的成功举办,共同畅谈军旅情谊,相互交流战友情感,互致问候,现场其乐融融,好不热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我们深厚、纯真的战友情谊,干杯!</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赛序臬战友主持了战友聚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雪梅战友与老伴高志民(曾为军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贾玉珍战友与老伴原峰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给在徐州的战友家人敬杯酒。</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0月13日上午十时,战友们集体乘车去老部队营房,一路上大家笑声不断、歌声不停。去老部队看一看当年我们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在习主席强军目标指引下,老部队发生的新变化,是战友们多年的夙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坦克第二师,是我们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地方;王杰烈士纪念馆、师部大礼堂,是我们奉献青春年华的所在。这里,留存有我们的青春、理想、奉献和收获;这里,也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熟知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赞叹老部队的不朽战绩和事业辉煌,今天,我们回来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为了部队建设,为了服务于广大指战员,我们宣传、讲解王杰英雄事迹;送电影下基层连队、到部队靶场、农场,去地方慰问人民群众;和连队战士一样进行战备训练、野营拉练…… 这一切的一切,都好似发生在昨天一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乘坐的中巴车行驶到原师部(现为装甲二旅)大门前,远远看见大门上方“以人民为中心”几个大字时,战友们的眼睛开始湿润,车厢里一时安静下来,沉寂多年的情感瞬间奔涌而出,战友们不约而同、齐刷刷的站立起来,面向我们的老部队、老营房,再行一次军礼!</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值勤的卫兵为我们打开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坚实、宽敞、笔直的“强军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现装甲二旅负责警卫的连队首长和战友陈青生、宋翔,一起陪同大家进入营房参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路宽敞,草青树绿,房舍整齐划一,配以醒目的红色标语,衬托出营区内特有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营区后,战友们步行径直前往王杰烈土纪念馆(现更名为王杰事迹陈列馆),沿途可见整齐的行道树,宽敞明亮的部队宿舍楼,洁静的林荫大道,处处彰显出部队的秩序井然、宁静安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王杰事迹陈列馆前,只见整饰一新的陈列馆,四周绿树掩映、青草相衬,陈列馆上方“弘扬两不怕精神,锤炼打胜仗铁拳”的标语,庄重醒目,彰显出英雄王杰部队广大官兵昂扬的革命斗志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陈列馆前,遥想当年,我们有近三十名的部队男、女战友在这里筹建馆舍、陈列布展、宣传讲解王杰事迹、开办图书馆为部队官兵服务的情景,大家不禁感慨万千……</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来到陈列馆门前, 正在“王杰事迹陈列馆”视察工作的装甲二旅的旅首长,听说有老战士回到部队来参观,随即走上前来,与大家亲切握手。“欢迎老战友们回家看看”,部队首长亲切的话语和老部队的热情接待,让大家深受感动,随行的战友及时摄录下来这感人的瞬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会面之后,旅首长与我们大家合影留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徐州聚会的女战友集体合影留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不时地按动快门,记录下来这一个个感人的场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集体来到原师部大礼堂前参观。当年,因为同属师宣传科管理,王杰烈士纪念馆和师电影队的战友在工作中相互兼顾,战友们对两个部位的工作都能胜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这里,大家遥想起当年的很多往事,因礼堂内容纳人数有限,且多年所用的天极牌放映座机已老化,故障较多,使用解放103提包机在礼堂内放映时的音响和银幕效果又不太好,于是,我们大胆创新,购来松花江牌放映座机,安装在礼堂二楼走廊里对室外放映。改装后的放映机镜头是在南京光学仪器厂订购的,悬挂在礼堂对面的放映银幕是在制作渔船风帆的厂家订制的,银幕高十几米,宽二十几米,战士们俗称它为“大银幕”。每当放映时,部队指战员和随军家属,在银幕前后都能清晰地看到银幕影像,此举当时在部队内外尚属首创,我们也曾为之自豪。文革后期,在此放映过很多解禁的影片,很受部队指战员的欢迎,在当时部队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观看电影、篮球比赛和部队业余宣传队演出,是战士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过境迁,现在部队已经旧貌换新颜,师部礼堂已整饰一新,礼堂对面悬挂大银幕的水泥杆和灯光篮球场都已拆除,代之是数十颗参天的大树,新的放映设备已装备部队,营房里又新建一处礼堂,电视机、计算机也已进入班排,各种健身器材、篮排球场遍布营区,变化之大,让我们大家感到很欣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礼堂对面原有的灯光球场已拆除,替代它的是数十棵四季常青的松柏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营区内随处可见的运动场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大礼堂和师机关办公楼前,我心潮难平,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时间,虽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从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部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由此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石,让我在人生路上,方向正确,动力强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昨天,也走向更加幸福的明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我想起了在一起工作过的多位战友,我衷心地祝愿他(她)们身心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电影队老队长张文喜(后排中)、沈寿林(后排左一 上海籍)、施幼意(前排左一 上海籍)、王青(前排左二 徐州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师“电影放映学习班”的师电影队和各团放映组的战友们在礼堂前合影。摄于1970年5月1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师“电影放映学习班”的战友在宣传画廊前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电影队战友赛序臬、刘雪梅去连云港市墟沟,为在海边打靶的部队放映电影时,在海滩上的留影。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年前,我曾来过老部队,曾与师电影队宋队长在礼堂外合影留念。还专程进师礼堂内部看了看,感觉到一切都变化很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电影队办公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礼堂二楼放映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式的放映座机,光线强,清晰度高。</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装饰一新的后台洗漱池和洗手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礼堂舞台、顶部及座椅,均焕然一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我站在师礼堂舞台上,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回想起了在这里工作时的桩桩往事……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今用《美篇》图文,给战友们述说一下我的从军经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4月,我从山东省临清市参军来到驻地在徐州的坦克第二师坦克五团(代号是6058部队),被分配到坦克八连。当时我是作为篮球运动员被特招入伍,同时特招入伍的还有临清老乡孟昭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新兵训练结束后即调入师篮球队,师篮球队和师电影队同属师文化科管理,人员都住在师礼堂内。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我们训练之余,常与师电影队一起从事“三忠于”活动,上图即是1968年夏季两队的战友在一起制作毛主席绣像的场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球队人员:刘玉武(前排左一),球队班长,1959年入伍,山东郓城人,夏广泰(前排左二),钟长福(后排左二),1965年入伍,山东济宁人,邵联富(前排左六),1968年入伍,山东潍坊人,孙永义(后排左一),1968年入伍,江苏沙洲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潘玉琛(前排左三),师文化科干事,李云(前排左四),师电影队老兵,张文喜(前排左五),师电影队队长,毛善学(前排左七),师电影队组长,1963年入伍,江苏沭阳人,王兴业(前排左八),师电影队战士,1965年入伍,山东济宁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师大礼堂对面有一幅巨型的毛主席画像。1968年冬季的一天,师文化科潘玉琛干事,师电影队毛善学组长和张师傅,与我和同在师篮球队的邵联富战友在礼堂前清扫积雪时的合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年初,师篮球队宣布解散,钟长福调去坦克五团、孟昭庆调到师卫生科、邵联富调师运输营、孙永义调师修理营,我被留在师文化科,参与师电影队的相关工作。因正值文革时期,徐州两大派群众组织对立情绪较大,为防止矛盾升级,继而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安全,师文化科遵照上级指示,让师电影队布置安装了一台宣传彩车。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跟随宣传车开往徐州市内各街巷,负责进行广播宣传:抓革命,促生产;要文斗,不要武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年初师球队解散后,我留在师文化科时间不长,被正式调入师电影队任放映员。1971年5月,我被任命为放映组长,直至1977年2月任师文化科干事,我在师电影队工作时间长达九年之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师电影队,除完成放映任务外,我们还负责维护通往师直各营连的广播线路,按时播放各种军号和新闻联播、及时播报上级通知和连队来稿,还要承担礼堂前宣传画廊中定期更新的展板内容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每年春节,我们还要参与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四省春节慰问团的接待和演出保障活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冯晋宁战友在师礼堂内使用“解放103提包机”放映电影时的照片。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师宣传队战友的合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我到师宣传队负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时的灯光、道具和舞台音响,随师宣传队进入到济南军区“八一礼堂”为军区司政后机关做汇报演出,后去驻防潍坊的坦克八师、空五师和八师所属驻莱阳和即墨的坦克团作巡回演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下半年到1973年上半年,我被抽调到军区装甲兵排球队,参加了济南军区第四届运动会。</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8月,我被选送到石家庄装甲兵学院二大队六队(第一期营、团职政工干部培训班)去学习。上图是1979年6月,我和同在装甲兵学院二大队六队五班学习的来自全军各装甲部队的战友,去北京参观时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装甲兵学院完成学业后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学员” 。1980年初,我主动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了老部队下到基层连队任指导员,离开了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师宣传科、文化科和师电影队的战友们,开始了新的军旅生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我和师修理营坦修连的战友们进行国防施工时,荣立个人三等功。1984年,我所在的坦修连荣立师集体三等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之所以费些笔墨向大家逐年介绍自己的从军经历,也想到会有自夸之嫌,但是,因为坦克二师电影队和师政治部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在这里,我受到了部队各级首长多年的教育、培养和战友们的悉心帮助,我虽有一些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加之受益于王杰部队好传统、好作风的影响,让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让我受用终生。我感谢部队首长和战友们对我的教育、帮助和关怀。我会牢记:我是英雄王杰部队的战士,曾经穿过绿军装,不忘初心,听党指挥,我永远是一个兵。</span></h1> <h1>  </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论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我沒有辜负部队各级首长的教诲和部队院校的培养。我讲述自己的从军经历还有一个原因,即我是师宣传科参加徐州聚会战友们的一个缩影,但他(她)们做得比我好,特别是退役回到地方后,很多战友出国或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政治上成熟,工作中进步,在事业上多有建树,有的还是相关行业的专家。我要说的是:坦克二师宣传科走出去的战友,都是好样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了,我自己的从军经历就说到这里,做为一段小插曲,让大家见笑啦。</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师部礼堂,战友们集体进入王杰事迹陈列馆参观。步入馆内序厅,迎面是一尊王杰烈士扑向炸点的瞬间塑像,它给人们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王杰,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 杰(1942-1965), 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二师工兵营1连5班班长。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塑像前,战友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把王杰的英雄壮举摄录下来,让王杰的英雄形象永远铭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和脑海里。</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友们在王杰塑像前留影。</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部队新时期的强军建设,王杰事迹陈列馆也有了全新的设计,展陈内容经过重新编排,更加充实和完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革命理想高于天。</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理想信念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5年7月14日,原坦克第二师工兵营1连5班班长王杰同志壮烈牺牲。同年10月,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为王杰烈士题词,同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5班为“王杰班”。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来的题词:“一定要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德的题词:“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董必武题词:“共向雷锋学,如君领会多。一心为革命,三载保无讹。死义泰山重,书香贝叶过。利人糜顶踵,示范耿星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叶剑英题词:“一朝闻道夕能死,道在行言领袖中。矢志兴无灭资业,为花欣作落泥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12月13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王杰部队视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王杰的事迹再次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耳熟能详、且多年传唱不衰的歌曲《王杰的枪,我们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歌词: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 永远跟着党。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是咱好榜样,你学王杰,我学王杰,革命良种, 到处能成长。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永远唱,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跟着毛主席 ,永远向前方!</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弘扬两不怕精神,锤炼打胜仗铁拳。</span></h1> <h1></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坦克英雄沈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许(1925年~2015年3月6日)广东惠阳人。1944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机智勇敢,5次立功。2015年3月6日上午7时36分,因病医治无效,沈许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9月,沈许随着年轻的坦克部队参加攻打济南的战役。在济南战役外围战斗中,当他所乘的第102号坦克的潜望镜被烟雾弥障时,他勇敢地站起来,冒着国民党军密集的火力,打开炮塔门,用肉眼代替潜望镜,观察敌人的火力点,连续发射炮弹30余发,摧毁国民党守军多处工事,掩护步兵突进。第二次战斗,是配合步兵强攻济南外城永固门时,他冒着国民党军9架飞机轮番轰炸和扫射,勇猛突进,在距敌20米处发射炮弹80发,摧毁敌堡工事,为步兵开辟出前进道路。进攻内城时,他的坦克突然陷进弹坑,遭敌飞机和大炮轰击,无线电联络中断,他沉着机智,跳出炮塔,冲出敌火力封锁线,完成联络任务。随后,同战友用伪装保护坦克,在国民党军阵地前沿坚守2天1夜,保住了坦克。同年12月,在淮海战役攻克国民党军占据的前平庄战斗中,所乘坦克中弹13发,履带被打断,平射炮发生故障,他仍鼓励战友坚持战斗,架起机枪射击,并把负伤的坦克安全撤下来。1949年华东军区授予他“坦克英雄”称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庆明,汉族、广东惠阳人,1927年六月出生,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他是模范战士、模范班长和战斗模范,解放战争中五次立功,在郭庄和前平庄战斗中,朱庆明所在的坦克被打坏,同车战友全部负伤,他从坦克上卸下机枪坚持战斗直至战役取得最后胜利。1949年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坦克英雄”荣誉称号,1950年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二等功臣”曲广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晓钰,1981年12月出生,本科双学士。2002年6月入党,2004年7月从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毕业入伍,历任学员、排长,上尉军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地方大学入伍6年、任指导员3年多的李晓钰在本职岗位上连创精彩:参加全军授课竞赛勇夺一等奖,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标兵、军区十佳“四会”政治教员、集团军理论学习标兵;考取坦克通信特级技术能手、驾驶和射击专业一级,10次参加师以上比武考核7次夺冠,先后被军区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东线尖兵,年年被评为优等指挥员;带领连队年年摘取“基层建设先进连队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等荣誉,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师团表彰为优秀思想骨干、优秀共产党员、理论学习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2月起任南京军区装甲某团“军事训练模范连”坦克四连指导员。任现职以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把个人价值追求深深融入党的事业,聚精会神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工作,把兵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带出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全面过硬的连队,展示了新时期党的一线带兵人信念坚定、军政兼优、勇于创新、品行高尚的良好形象,成为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基层“党代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斗英雄凌国鹏(出生年月不详),广东人,中共党员。淮海战役时任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坦克大队炮长。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他作战勇敢、机智。1948年12月6日,在压缩包围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的前平庄战斗中,凌国鹏所在的202号坦克遭到国民党军反坦克炮的袭击,瞄准镜被打坏,担任射手的他便直接瞄准,以准确的火力支援步兵。在坦克两次被敌人炮火击中,自己的双腿被炸断,战友黄仁坤也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壮烈牺牲。牺牲前凌国鹏将车上唯一的急救包留给了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牺牲前凌国鹏委托战友,把自己节余下的津贴费由战友向党组织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span></h1><h1><br></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杨阿如,浙江黄岩人。1921年出生。1945年7月参加党领导的地方武装。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排长。由于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中在铁原郡346.6点高地战斗中指挥“215”号坦克击毁敌坦克3辆。1953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一等功,同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及“军功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有报道:1953年6月,朝鲜全面反击战打响时,美军在石岘洞北山有3辆坦克封锁渡口,阻碍我军运输,上级派杨阿如排去消灭。7月8日深夜,他指挥“215号”战车,排除种种困难,瞄准敌坦克,连发17炮,敌3辆坦克全部被摧毁。同时还毁灭敌指挥所1座、化学火炮3门、五零机枪2挺。“215号”坦克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光荣称号。</span></h1> <h1></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束语:英雄事迹,感天动地。王杰同志短暂的一生是“两不怕”精神的真实写照,他平时不怕苦,为部队建设和他人幸福,默默流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危急关头不怕死,为人民义无反顾、舍身赴死,他把自己短暂的人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党和人民,真正实践了自己的豪迈誓言。王杰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丰碑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这支部队的英雄魂,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永载史册、世代传承!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英雄传人,续写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继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王杰“两不怕”精神,为锻造陆战精锐突击第一旅奋勇拼搏!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同志永垂不朽!“两不怕”精神永放光芒!</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在馆内仔细观看每一块展板、每一幅照片和每一部分的文字介绍,还对部分展陈内容进行摄录,做为永久的留存和纪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结束后,夏广泰代表大家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下如下感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忆当年,我们筹建王杰烈士纪念馆,宣传、讲解王杰事迹,曾感召万千观众;看今朝,习主席亲临王杰部队视察,鼓舞、激励全国、全军,两不怕精神永发扬,强国强军目标定实现。</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原坦克第二师宣传科部分战友徐州聚会参观留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 2018年10月13日 上午</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陈列馆,大家来到馆前西侧,在“朱德号”功勋坦克和215号战车旁拍照留念。回顾坦克二师的光荣历史,大家都为自己曾经是这个英雄部队的一名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如一首歌词中写的那样: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勋坦克”也叫做“朱德号”功勋坦克。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缴获了6辆美制坦克,成立了坦克队,其中102号坦克被命名为“朱德号”。在解放战争中,这辆坦克和它所在的部队勇往直前、屡建功勋,形成了“思想坚定、技术精良、团结奋斗、敢打必胜”的精神,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功勋坦克”荣誉称号。原车现存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15号坦克是一辆苏制T-34-85型坦克,乘员5人,车长杨阿如、炮长徐志强、驾驶员陈文奎、装填手兼预备炮长师凤山、无线电员许世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毁敌M26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个、击毁敌迫击炮9门、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汽车1辆,出色地完成了七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荣称号,全体乘员记集体特等功一次,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陈文奎和师凤山记二等功一次,徐志强记三等功一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换装成国产59式新型坦克的215号战车。</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战车合影,战友们也都深感做为一名革命军人报效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重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广场。中间是一尊王杰塑像,两侧分别写有“一不怕苦”和“二不怕死”的红色标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广场,位于王杰事迹陈列馆北侧,这里是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部队同志介绍,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与部队官兵经常在这里举办拥军爱民活动、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大中小学学生、地方有关单位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和部队新入伍的战士,也常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主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矗立在广场东侧的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习近平主席2017年12月13日视察王杰班时讲的一段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句话,是我们那个时候学王杰时记住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争做新时代王杰式好战士。”</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王杰广场北侧的宿舍楼,是王杰班所在地。我们在部队官兵的引导下,进入王杰班参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王杰班,大家认真听取了关于王杰、王杰班和王杰连队相关情况的介绍,与王杰班战士共同回忆起去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来到王杰班,与战士们促膝交谈、合影留念的感人场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室内墙壁上的王杰语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特别醒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同志生前睡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第71集团军时,参观了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总书记详细了解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迹,动情地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总书记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王杰班宿舍对面,是王杰连队的荣誉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获奖的锦旗挂满墙,立功的奖牌摆满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杰连历任军政主官 ,王杰班历任班长名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王杰连队荣誉室,已时近中午,我们应约到部队生活服务中心与部队官兵共进午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队生活服务中心。</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餐是四菜一汤搭配水果。在这里就餐,大家仿佛又回到原来在师机关食堂就餐时的情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饭后,我们就要离开营区,陪同大家参观的旅警卫连的战友,亲自送我们到部队大门处,并与大家一 一握手告别,此刻,我们所有的人又一次被深深感动…… 再见啦,我们的老部队,感谢你们,军营中的新战友,愿我们大家后会有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营区,我们乘车来到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参观。马庄村曾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国家级荣誉30多个项目,它以文化立村、文化兴村,形成了独特的马庄文化,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化繁荣、乡风文明、美丽乡村、魅力彰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庄村综合服务中心。</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室,我们看到了完善的制度设计,为村民服务的各项举措和保障,“两学一做”取得的成果,村庄网络化、信息化的最新进展、村容村貌的新变化以及文化兴村近期取得的最新成果展示等,这让我们久住城市的人,感到十分新鲜,从马庄村,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前景,看到了中国农民、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马庄村文化大院,我们还现场观看了各种中药香包的传统制作手艺和流程,我们衷心祝愿马庄村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徐州视察期间,专程来到马庄村,了解这里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情况。习主席还在现场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届80岁的王秀英老人亲手缝制的花鞋、香包等,习主席还自掏30元钱购买香包一个,为王秀英老人家捧捧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秀英中药香包”已做成品牌,是小香包,大产业。</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马庄村,我们驱车前往徐州市云龙湖参观。云龙湖,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属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但见湖光山色,水波荡漾。湖周长约12公里,水面面积近7平方公里,云龙湖是徐州市标志性景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徐州城市的发展,多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落户湖畔,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功能齐全。路桥亭榭、林草花木、园艺小品、健身广场、人行步道等,应有尽有。人们可云湖泛舟、湖滨垂钓,亦可食宿湖畔、休闲娱乐、疗养度假,真是一处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徐州“山以龙名,酷肖其形;水以龙名,画其神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们留影在美丽的云龙湖畔。</span></h1> <h1>  </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0月13日晚,战友们集体用完餐后,徐州聚会圆满结束。这次聚会,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收获颇多,是满满的正能量,特别是见面会上,每位战友的发言,都是人生大书中的精彩华章,它浓缩了战友们退役地方几十年来,奋力拼搏,勇于争先,成就事业,幸福家庭的人生历程,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工作智慧、实践能力、生活经验,让大家相互受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徐州聚会,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战友之间情深似海的友谊,体会到战友相聚带来的快乐,大家纷纷表示,以后要多交流、常相聚。在这里,我们要再次感谢装甲二旅的首长和战友们的热情接待,感谢徐州战友宋翔、李建伟对战友聚会提供的帮助。 战友们,再见啦,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再相聚。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这次战友徐州聚会,我赋诗赞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相聚古彭城, 第二故乡觅旧踪;</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春绽放军营内, 戎装伴我军旅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度春秋铸军魂, 初心不变报国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历练数十载, 风雨兼程永前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艰难困苦脚下踩, 事业辉煌攀高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成不必有我在, 只缘我是子弟兵。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届古稀雄心在, 耳畔常响军号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情军情常关注, 复兴路上要同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相聚多交流, 再现军营花儿红。</span></h1><h1> <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您的收看,再见!</span></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