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正红关门山

致远斋

<h3> 从老边沟去关门山景区的路上,天空又云开日出了。蓝天白云之下,不仅顿觉秋高气爽,更重要的是雨后初霁的阳光将五华山色照耀得格外灿烂,在一处美丽山景处我请求司机师傅停车,巧的是,路旁正是一个砂石铺就的小型停车场,一定是为路过的游客提供观景的临时场所,看到此,大感英雄所见略同。对面山梁虽不很高,但很有特点,整个山坡由纵向的几个大隆起组成,那应该是造物主使用天犁的杰作,或许是隆起的高处直接被阳光照射,因此色彩也比垄沟的地方更艳丽,使得整个山体在绚烂中颇有层次感。稍有遗憾的是相机镜头无法避开眼前的树木,树木的前方又是深深的山谷。不拍也罢,免得拙劣的技术亵渎了如此美妙的情景,一饱眼福不是更好?</h3> <h3> 既然拍远山拍不出个数,就将镜头随意对准路边的任何一处山梁吧,不要去挑,不要去选,是随机的,是任意的,随处照一下似乎都可以解读秋的含义。面对五彩华山,什么样的天才能说清楚秋的意境?什么样的语言能准确概括秋的美丽?什么样的画笔能描绘逼真秋的色彩?这些,在秋的面前都是相形见绌的,或许只有相机、只有数据才能将这样的意境、这样的色彩、这样的美丽全单照收。细细想一想,不是,还不是,即使是再好的相机也无法摄进去流水的叮咚和小鸟的欢快。按照这样的思路,一定会有人说拍视频呀,我可以告诉他,视频同样无法收录雨后的清爽和空气的清新,而这些又是秋以及秋色的题中应有之意。但就密密麻麻的树木来说,我虽然喜爱红的热烈奔放,黄的温暖温馨,但我更喜欢其间有绿色甚至黑色的调剂,色彩相间,疏密有致,这样才能给视觉和心情以舒缓与平衡。</h3> <h3> 临近关门山景区,司机的对讲机开始频繁对话,看得出他有些急着返程了。恰在此时,经过一处路旁聚集了很多车辆和手拿相机的游人,还有一些叫卖当地山产品的人,我再一次请求车子停下来。这一停非同小可,发现了极美极壮观的景色。司机师傅说这是关门山水库,里面就是关山湖。两山耸峙,中间一泓清流泻出,循河而上有高高的拦河坝,坝上可以看见隐隐约约的游人,短短的河流经过两道设计风格不同但都很美观的桥梁。河的一侧是一停车场,停车场上有许多车。水库四周山峦起伏,此时的山峦无不披着秋的色彩。</h3> <h3> 关门山有两个紧挨着的景点,左面是关门山森林公园,右面是关山湖。我们入住的农家院紧挨着关山湖的山门,山门是开放的,不用进入到景点里面去,只在山门处向里一望就感觉别有洞天,面对不用花钱的美丽诱惑,任谁都会进去领略一番,绝对胜过在还没烧炕的冷屋子里度过半个下午既舒服又惬意。山门外最大的招牌是一块巨石上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关山湖景区”几个大字,有意思的是下面竟然落款为“王羲之题”。进入山门是一停车场,通过一桥由河右到河左去,再通向景区大门检票处。这段河道里有很多竹筏,游客可购票自由撑筏,有工作人员指点要领,早已有许多男女青年穿着救生衣在河道里将一支支竹筏撑得东也不是西也不是,尽管如此,在岸上还是能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年轻真好!我们除了随便看看,就是随便拍拍,把关山湖畔的红红绿绿收进镜头</h3> <h3> 农家院里,尽管炕热屋子冷,尽管没有脸盆和洗脚水,尽管没有室内卫生间,甚至没有夜壶,但榛蘑炖鸡吃得还是很过瘾的,鸡是自家养的溜达鸡,蘑是北山采的纯榛蘑,再加上自家地里的土豆和地道的东北炖法,吃起来简直无可挑剔。第二天早上六点半,老板娘为我们叫来了进入关门山森林公园的“第一趟”车。坐进车里,我们才明白是上了“景区防火专用车”,省不省钱还是其次,最舒心的是能在景区还没开门的时候我们便大摇大摆地驶进了景区,沿着电动车道到了景点的最深处,我们是第一波沿着木制栈道往回走的游客。太阳还没爬得很高,气温也很低,栈道因为昨夜的小雨而结了一层薄冰,走在上面要格外小心。真好,没有任何人的妨碍,想快走就快走想慢走就慢走,想在栈道上走就在栈道上走,想到栈道下面去就到栈道下面去,想拍树就拍数,想拍河就拍河。不知不觉地栈道上有了其他游客,高高的树梢落下的水点滴落在红叶上,也滴落在我正在观赏红叶的脸上,我知道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h3> <h3> 出租车司机在第一天就告知我们,关门山和老边沟在景点性质上属同一类型,都是属于山水那种的,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但与老边沟比起来,关门山的红叶不但不像老边沟那里落得严重,还应该说我们来得正当其时,要不是昨天夜里的低温和一场小雨雪,可能地上都找不到那么多的颜色。所以我们觉得这回关门山玩得更开心,感受到的色彩更丰富,当然,游人也明显地比老边沟多了许多。无论从欣赏的角度看,还是从摄影的角度说,在关门山还有一个重大收获,那就是看到并拍到了极好看的倒影。应该感谢两个因素,一个是正当其时的丰富色彩,让河水有东西可倒;另一个就是时隐时现的太阳公公,没有好的光就不好有好的光影。红的黄的树木投在水中,将河水也染红了染黄了,增加了许多梦幻的气氛。试着用不同的亮度拍摄,出现了不同的效果,亮的亮丽,暗些的则更深邃。</h3> <h3> 我们实在是忘记了时间,甚至是忘记了自我,完全沉浸于这美丽的山水、美丽的秋色之中。当发现许多游人行色匆匆地在栈道上挤着行进时,我们意识到了日影的西斜;当接到早上一同出游的驴友的电话时,我们意识到不马上撤退就可能赶不上去本溪市的公交,甚至耽误乘坐已经订妥了的晚上返程火车。于是,我们也开始脚步匆匆起来,下决心不在景区里面再驻足,不在景区里面再拍照,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奔向景区出口。尽管这样,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地举起相机“咔嚓”一下,那张湖面上有许多竹筏的图片就是在这样的匆匆中用手机“咔嚓”来的,在公交汽车上,那个对摄影颇有研究的驴友看到那张照片,还说我是按照“包围结构”来构图的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