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万事有始有卒,教育有始而无卒。</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万物有新有旧,教育有新而无旧。</font></b></h3> <h3><b>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b></h3><h3><b> 认识了这样一位长者,让我想到了这段话。那就以此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始吧!</b></h3> <h3><b> 金秋十月,我们一行人来到金城兰州,参加全国“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第三期研修活动。此次活动规格高,规模大,受益众。主旨演讲,专家报告,好课观摩,学术沙龙,名师示范,名师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意义深远。</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纪实🌻</font></b></h1> <h3><b> “自学·议论·引导”,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学习,并促成自主发展。其操作规则是: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这一理念与实践同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是一致的。近四十年<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自学·议论·引导”的探索实践表明:只有共建“有规则的自由课堂”,构建师生自主发展成长的平台,涵育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本次研讨会围绕“学法三结合”这一规则展开。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们对这里的“三”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代表三种学习形式“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也指三种教学方式</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自学·议论·引导”。“自学”是基础,“引导”是关键,“议论”是枢纽,这三者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形式中实施,相辅相成,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span></b></h3> <h3><b>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郭毅浩局长主题演讲《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李庾南先生印象》</b></h3> <h3><b> 江苏省政协胡金波副主席进行主旨演讲《打造“有规则的自由课堂”——论李庾南“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b></h3> <h3><b>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主编章建跃教授专家报告《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数学教育》</b></h3> <h3><b> 南通启秀中学汪健老师观摩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角》。</b></h3> <h3><b> 兰州49中梁艳老师观摩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b></h3> <h3><b> 风趣幽默,学识渊博的成尚荣老师主持学术沙龙。</b></h3> <h3><b> 嘉宾围绕《“自学·议论·引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b></h3> <h3><b> 大明星终于出场啦~上课前一天意外脚踝骨折的李庾南老师,坐着轮椅为我们带来一堂令人难忘的示范课: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随后,李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引人深思的主题讲座《从教学走向学习引导:“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关键》。</b></h3> <h3><b> 我们一直也没闲着,休息时间还在讨论,揣摩。</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感悟·一个人的坚守🍁</font></b></h1> <h3><b> 一位八十高龄的老者;一位连续任职61年的班主任;一位站在三尺讲台61年的初中数学老师;一位一生只研究一个课题的学者李庾南先生。意外在会议当天骨折的李老师,穿着她喜欢的红色风衣,坐在轮椅上,娓娓道来。每一句话里都有对课堂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b><br></h3> <h3><b> 李老师说:“关于‘自学·议论·引导’课堂教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我还在攀登中,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一生勤勉奋斗,始终有所追求。”一个人四十年的坚守,我想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已能理解一二。</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感悟·教育事业的灵魂🍂</font></b></h1> <h3><b> 教育事业的灵魂是什么?我不断问自己。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我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和阅历,但我还是想说两点。其一,唯有热爱,才能坚持。这是一份磨人心性的工作,李老师的成功,就源于她对学生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其二:欲速则不达。社会发展的迅速,助推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淘汰,谁在坚守?这样浮躁的环境,能做好教育吗?万事有始有卒,教育有始而无卒。万物有新有旧,教育有新而无旧。</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致敬💐</font></b></h1> <h3><b> 最后,让我向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人!向李老师这样引领我们前进的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b></h3> <h3><b> 通过此次活动,我想:</b></h3><h3><b> 所见所闻,定会不虚此行;</b></h3><h3><b> 所思所想,定会不忘此行;</b></h3><h3><b> 所得所获,定会不负此行。</b></h3><h3><b> 同时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b></h3> <h3><b>参与编辑:侯文喜,李培尉,徐自莲,雅娟,牛锐,杨蕾</b></h3><h3><b>摄影:杨蕾,丁杨</b></h3><h3><b>审核:韩丽娟,莫妮,侯文喜</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