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寻找最美的世界---胡杨林

捕风捉影

<h3><h1><i><font color="#ed2308">只有荒凉的沙漠,</font></i></h1><h1><i><font color="#ed2308">没有荒凉的人生。</font></i></h1></h3> <h3><h1> 胡 杨</h1><h1>胡杨一千年不死,</h1><h1>死了一千年不倒。</h1><h1>倒了一千年不朽,</h1><h1>铮铮铁骨千年铸。</h1><h1>不屈品质万年松!</h1><h1> ___余秋雨</h1></h3> <h1>  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而金秋时节是去欣赏的最好时间。</h1> <h1>  因此约上几位同学来了一场空地接合的自由行。</h1> <h1>  我们一行13人飞兰州,取车自驾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东出古都西安,飞南昌回家。</h1> <h1>  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进,走武威、张掖、到酒泉、赏金塔胡杨林,入嘉峪关、进敦煌转道直奔额济纳旗,沿途尽是荒凉的戈壁滩,道路上连鸟都没有一只飞过。真乃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望眼欲穿的额济纳旗在漫漫黄沙中掩埋了足迹,化成了无尽的想象。越千年,大唐王朝运送丝绸的驼队定是沿着满眼的黄沙,穿行在这条亘古不变的荒凉之路上,他们的出行开创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的前沿。而如今,我们开着车自由自在地奔驰在沙漠戈壁公路上,穿梭眼前的依然是那清脆悦耳的阵阵驼铃。从敦煌经八个多小时的行驶来到梦中的额济纳旗,听说胡杨就在身边。心却怯了,有种近乡情更怯的胆颤,怀着那种初恋般的忐忑。藏着这种莫名的心情,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好住宿后直奔蒙古人家去饱餐了一顿烤羊肉。</h1> <h1>  途中我们对胡杨林来了个早餐式欣赏,先赏了下金塔胡杨林。</h1> <h1>  常常渴望能欣赏到额剂纳旗的胡杨林,因为朋友的讲述和网络的传播,它的壮美、伟岸和坚强时常萦回在我无边的梦境里,徘徊在我绵绵的思念里;金塔的万亩胡杨林,胡杨林的那份傲岸、雄韵和坚毅更让我流连忘返,仰止无限。</h1> <h1>  沿着新铺的柏油马路驱车西行,一路麦野清香,马路两边的杨树葱茏,遮天蔽日。车子穿过几幢修葺一新的村舍,经过七转八拐,便进入了万亩胡杨林景区,停好车子,开始欣赏这渴望已久的胡杨林。</h1> <h1>  金塔胡杨林景观位于县城西八公里处,由胡杨、湖水、沙漠、红柳组成。在胡杨景区之北,黄沙漫漫,沙丘逶迤,是一片片耐旱的红柳林,虽说没有胡杨林的壮观,但也不失沙漠英雄树的本色,它那一丛丛繁茂的树叶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其红得诱人的树叶与这黄的透亮的胡杨林相互衬托,互相点缀,煞是美丽。胡杨林景区内,游人如织,在景区的一块巨石上有启功先生题写的“林涛望秋”四个红色的大字,巨石北面是用沙、石围成,从南面鸳鸯池水库引来的水建成的两座人工湖。踩着湖岸松软的沙子,在漫游中欣赏这西北秋季特色的胡杨景色,美丽的景致在心头缱绻、徘徊。湖水清澈湛蓝,似两块明镜镶嵌在大漠深处,水中倒影着胡杨高大的身影,头顶是一片蓝到极致的天,脚下是纯然一色 的方地。绿水、蓝天、白云、黄叶连在一起,演化出一幅“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妙画卷。在湖的周围,还有多块巨石,上面刻着“秋望”“梧桐吟”“拾取”等能给人启迪的隽永睿语,让人在欣赏这风涛暗涌,秋韵悠扬,金叶飘飞景色的同时,也让人从中感受生命中更深层次的意义。</h1> <h1>  靠近湖水的胡杨粗壮高大,树冠造型圆润,枝繁叶茂,蓬蓬勃勃地张开它优美的枝叶,金黄色的胡杨叶洒满在树沟、湖面,这些落叶有的大如枫叶,有的圆如杨叶,有的细如柳叶,有的呈尖叶状,有的呈锯齿状。在稍离湖岸的西面和北面,是成片、极为壮观的胡杨林。金秋十月,整片胡杨林好像染上了油画般浓烈的金色,那金灿灿的胡杨竟是那样的动人!每一片叶子都镀上了金色,每一个枝桠都挂满了太阳,似一块金黄色的绸缎,在太阳的照射下绚丽夺目,绚丽耀眼。驻足欣赏着这美好的景色,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用手抚摸着褐色干裂的胡杨树,它永远用那“千年不死,讴歌了生命;千年不倒,树立了精神;千年不腐,传承了文明″。这就是的胡杨精神,也是人生的至高追求,诠释着生的美丽,死的不朽。</h1> <h1>  大漠之美,美在它朔风肆虐、寒彻冻骨;美在它延绵流长、黄沙漫漫;美在它荒凉孤寂、了无人烟。经行处,足迹被风沙吞噬,顶着烈日,踩着淹没脚踝炙热的黄沙,艰难地跋涉,亦步亦趋。前方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人渺小的成了一粒沙粒,随时都会被吞噬。或许,你会焦灼、会忧郁,行走在沙漠中,没有活的风景,单调的令人发疯,总想仰头高呼发泄心头的愤怒。远处,一点微弱的绿色就成了你心中的明灯。昔日聪明的曹操发明了望梅止渴,你的津液告诉你绿色就是心灵的泉水。</h1> <h1>  这里,却挺立了千年的生命,不屈、不服、不倒,令世人震惊。那一抹沙漠中的绿洲就是被誉为生命之树的胡杨。它生长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或许,你从网络、电视、摄影展上一睹过它的芳姿,没有人不被它那傲然挺立、桀骜不驯的精神所折服。在那片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上,只有胡杨树站立着,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顽强地活着。没有生命的雨露,它们根向地下蔓延,在松软干旱的细沙中攫取微弱的养分,在常人看来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里,它们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一活就是6500万年。据研究发现一棵成年胡杨的根系可以铺展达十米深,是沙漠中最神奇的风景。</h1> <h1>  胡杨在蒙古语中被称为“陶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树种之一。它的美首先在色彩,金秋十月,胡杨会绽放最美丽的色彩,一色的金黄铺天盖地,逼的你眼睛发亮。树干粗大、纹理绵密、颜色浅白、树皮皴裂,顶端是巨大的伞状树冠,高的有二十多米,阔六米多,6人合抱尚显不足。树冠上的叶子相态各异,有的细若柳叶、娥眉微蹙,有的半卷如扇、边缘若齿,有的形似椭圆、叶脉清晰,俗称“三叶树”。远看,映着绿色,蓝天做底,装点出一个红、黄、蓝、白的炫美世界。近处,触摸胡杨树,那皴裂干枯的树皮间能看到浅白的树身,手感细密柔滑丝毫没有粗糙之感,掌心相向,坚实厚重的质感让人顿生小时候坐在父亲肩头的感觉。断茬口,若骨分裂,张着狰狞大口随时都要将你吞下。在二道桥附近,我徘徊在一棵粗大的胡杨树下,它枝叶茂盛,树冠硕大,如一顶大伞撑开了一方天空,树下的梭梭林、骆驼草、甘草、红柳交相生长,孩子样团聚在它身旁。绕行一周,巨大的树体经过了上万年的生长,已然枯死中空。我探头探脑站了进去,尚足,可展臂。头顶的金黄色枝叶间泻下碎雨样的阳光,透过光亮,嫩黄的叶片上脉络清晰,血管样呈扇形展开。</h1> <h1>  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正如张艺谋电影《英雄》中渲染的色彩,满城都是黄舍甲,树上地上水中一片金黄。一条从祁连山北麓下流淌而来的黑河穿越了雪山、戈壁,进入额济纳旗,分成19条支流逶迤前行,环绕着沙漠中的胡杨林,漫散地流淌好如柔软的手呵护着她的儿女,最后注入居延海(蒙古语居延为天之意)。一道桥到八道桥景色各异,绵延了36公里之长,达45万亩之巨。踩着松软的黄沙,艰难地在胡杨林中穿行。</h1> <h1>  人渺小的如同沙漠中的黄沙一粒。乘着夜色我们穿行在一道桥,墨色如漆,团团渗透在胡杨林之间,高大的胡杨或旁逸斜出、或席地而卧、或虬龙向天,张扬着狰狞的怪样让人心生畏惧。我们从八道桥进入,拍摄沙漠上的日出后乘景区内的车到达一道桥开始了沿途欣赏游玩拍摄,经行二道桥,景色无限美,摄影爱好者一字排开,映着即将到来的朝阳,望着清澈如镜的湖水,胡杨倒影在碧波中,如山挤来了半面阴影。静静地等待着太阳,没有那天我会对熟悉的太阳有了如此热切的期盼。东边,缀上最美丽的色彩,浅浅的,透明状,好如少女腮边的嫣红,羞涩地躲在山峦般的胡杨林后。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都能数的清心跳。阳光利剑般穿透厚重的阴霾,给美丽的胡杨林罩上了最绚烂的外衣,影入碧波,水中动荡着飘摇不定的金黄色的影子,间或,几只水鸟振翅而飞,打起一圈涟漪,同心圆般弱弱散开。耳畔,咔咔的快门声让美丽瞬间定格。有影友说玩摄影必须三有:有银子、有时间、有身体。看看旁边的影友,或站、或蹲、或坐、或卧、或爬,姿态各异,只为心中最美丽的胡杨。</h1> <h1>  二道桥沙漠腹地的塔王府是旧土尔扈特部第十二代王爷塔旺嘉布的官邸,那里见证了额济纳旗的和平解放,抒写了一段土尔扈特部落的传奇佳话。四百多年前的康熙36年,额济纳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阿拉布珠儿带领所属部盟,冲破沙皇俄国的重重围堵,沿着伏尔加河流域一路南下,走沙漠、过戈壁、冒严寒、顶酷暑,历经艰难险阻,万里跋涉,终于回归了祖国。79年后,受到感召,渥巴锡演绎了另一段可歌可泣的回归传奇,这就是电影《东归英雄》。或许,他们就是胡杨的化身,为了祖国,不远万里,历尽磨难,只为心中那抹最美的色彩。有人说四道桥那里的千年胡杨身形前倾,奋力前行的姿态正是这些跋涉回国的儿女永不磨灭的身影。</h1> <h1>  三道桥的红柳海也算的上是大漠奇观。一簇成形、团聚而生、座座相连、绵延成势。那片红,是大漠中的汪洋。它们倔强地活着,耐得住寂寞,扛的了干旱,自顾自地生长,一不小心成了沙漠中一片绿洲,人心里的天堂。穿行在四、五、六道桥后来到七道桥,风景如画,粗细不均的胡杨林顶着满头金发,自由地飞翔,绿的水、黄的叶、黄金的沙、蓝的天,夹杂着赤红的红柳,嫩绿的枝叶,成了一个五色的琉璃世界。八道桥是条界限,胡杨林中踩着黄沙,绿洲就在眼前,生命似乎靠的很近。而八道桥就是绿洲与沙漠的交界,东面,一望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像一袭黄色的纱衣,那点点绿洲成了最美最脆弱的装饰品。</h1> <h3></h3><h1> 胡杨,活着是道永不褪色的风景。它的美无以伦比,堪称完美。死了,也不逊色。胡杨林的死亡也与历史有关,中国的历史鲜有无战争的,漠北的黄沙里到处掩埋着无数死去的烈士。攻城略地,征战伐斗是人类不变的历史。数百年前,霍去病北出漠北,收复河西地区。随后,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西夏黑水城的士兵们坚守城池,奋力杀敌,誓与城池共存亡。无奈之际,敌人阻断了黑河水流,流淌了近万年的祁连山雪水断流了,额济纳的胡杨林大片的死去,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如今形成了近15平方公里的狭长低谷。谷内干枯死去的胡杨,状如枯骨,仰天长叹,仿佛那些死去的将士,陈化为尸依然不屈、不服,哭诉着离乱和哀愁,透出了一片萧瑟狰狞的恐怖气氛。不远处就是元代修筑的黑城遗址,平坦的沙漠上耸立着一座城池,透过那厚重的城墙、林立的跺楼,你可以想象千百年来厮杀的场面。那是长河落日、呼麦声声、兵戈裹霜、白骨万里的悲壮场景。唐代边塞诗人王维不仅到过居延,还居住在居延,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居延史上的名诗:</h1><h1>使至塞上</h1><div></div><h3></h3><h1>单车欲问边,</h1><h1>属国过居延。</h1><h1>征蓬出汉塞,</h1><h1>归雁入胡天。</h1><h1>大漠孤烟直,</h1><h1>长河落日圆。</h1><h1>萧关逢候骑,</h1><h1>都护在燕然。</h1> <h1>  原来以为诗中的长河是黄河,今天才知写的是黑水河也就是额济纳河。当然写居延的不只这一首,</h1><h3></h3><h1>《塞上作》</h1><h1>居延城外猎天骄,</h1><h1>白草连天野火烧。</h1><h1> 写的是出城打猎的场面, 当年的居延地区,有着繁忙的驿道,缓行的驼队,有着狂嘶奔驰的烈马,逶迤而行的人们,驼铃声声,摇落了大漠多少星月,西风瘦马,送走了离人多少眼泪。</h1> <h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风沙可以埋没古城,可以让河流干涸,但两千年的文明依然亘古流传,就像沙漠旷野的胡杨屹立不倒,站成了一道苍凉壮美的风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