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15日-19日,在内蒙古移动党委办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将在这里参加为期一周的红色教育……</h3> <h3>15日一大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神往已久的红色课堂。</h3> <h3>“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从第一天开始,就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脑海中,给予我力量!</h3> <h3>开班了~我们来自各个兄弟盟市以及区公司的学员共42人,队伍还是蛮庞大的!</h3> <h3>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务工作干部政德教育培训班,我们都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了,将在这面旗帜下共同学习、生活五天。</h3> <h3>奏唱国歌、面对班旗宣誓~拉开了我们此次学习生活的序幕……</h3><h3>上午,老师带领我们重温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这段历史虽然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但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源头,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开篇,这些都注定了井冈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br></h3> <h3>中午下课了,感受到井冈山的街道都带着浓浓的革命味道,立刻被这种气氛感染了,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h3> <h3>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h3> <h3>穿上红军服的我,感觉穿越了时空,将在这里体验那个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准备好了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h3> <h3>#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h3><h3>15日下午,天空下着雨,我们依旧整装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为悼念井冈山革命先烈敬献了花圈,向长眠在这里的英雄们致敬……</h3> <h3>听了老师的介绍,知道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共有4.8万人,而留下名字的却仅有15744位,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井冈山人民特地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表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默哀、鞠躬、致敬……<br></h3> <h3>从烈士陵园出来,我们又来到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h3> <h3>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在这房内居住、工作。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h3> <h3>1928年11月6日,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重新组织了井冈山根据地内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井冈山前委。</h3> <h3>我们听着毛委员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事迹,不禁肃然起敬~</h3> <h3>晚上我们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这是中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整场演出共60分钟,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h3> <h3>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在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向我们展现了1927年那一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h3> <h3>#龙潭#</h3><h3>16日,我们如约来到了龙潭,井冈山龙潭坐落在井冈山北面,黄洋界南麓,距茨坪7公里。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h3> <h3>从上而下、由远而近,跟着我慢慢感受大自然的美,也深刻体会一下当年红军行军路途的艰难吧。</h3> <h3>看这险要的地形,绝对的易守难攻</h3> <h3>跟我们的小美女在这里拍个照,留个纪念吧,山美、水美、人更美,有木有?</h3> <h3>这里是碧玉潭,丛林之中,羞藏小家碧玉。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小井山涧五神河溪水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br></h3> <h3>瀑布跌水高近70米,崖壁中段褶皱,酷似一观音坐在蓬花上,在帘中沐浴;又似一座观音坐莲,侧左身双手捧着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这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h3> <h3>锁龙潭又称金锁潭,金锁潭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鹊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好似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特别耐人寻味。</h3> <h3>大珠小珠落玉潭。第三潭叫珍珠潭。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h3> <h3>我们也来跟珍珠潭比美一下,看我们算不算也是两颗珍珠呢😀</h3> <h3>飞凤潭,瀑布口有巨石阻遏,河水被切成数股夺路奔流落入深潭,声若击鼓。</h3> <h3>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态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块卷髻状苍石,水流分成两股迂迥,在苍石下又合成一股直冲而下,远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着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线条轮廓极其分明。</h3> <h3>像不像手拖着仙女?真是美不胜收……</h3> <h3>穿过龙潭,我们来到了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共同缅怀安葬在这里的130多位红军烈士。80多年前,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舍弃了青春与生命,永远地倒在了这块红土地上。<br></h3> <h3>听老师讲,80多年前,敌人从龙潭方向突袭小井,正在小井红军医院接受治疗的130多名重伤员和部分医护人员来不及转移,不幸落入敌手,被押解到这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红军战士宁死不屈。最后13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牺牲,而留下姓名的只有18位……</h3><h3>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他们,为他们献上小白花,以寄哀思……<br></h3> <h3>井冈山杜鹃山,因峰峦的十七个峰次排列 ,形同笔架,故也称作笔架山。</h3><h3>每年四月中旬到五月底,花开一个半月。盛花期,江西井冈山杜鹃山成了一望无际的花海。井冈山这里的杜鹃格外的红,是无数先烈用献血染红的……<br></h3> <h3>因为下着雨,一路上都云雾缭绕,只能看见云雾不见山了……</h3> <h3>云雾中的我们,也显得朦胧了呢</h3> <h3>这棵松树有点黄山迎客松的感觉</h3> <h3>虽然雨水略湿了衣裳,但是心情还是不错滴😊</h3> <h3>#17日,茅坪#</h3><h3>井冈山斗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的后方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br></h3> <h3> 1928年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批判了某些右倾悲观论调,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会后,边界各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题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地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h3> <h3>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h3><h3>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茅坪八角楼居住和办公,领导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br></h3> <h3>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h3> <h3>毛泽东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深入调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红色政权理论的研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h3> <h3>在这两篇著作中,毛泽东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从而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r></h3> <h3>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龙江书院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
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br></h3><h3>“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br></h3> <h3>1928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h3> <h3>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召开。</h3><h3>1928年4月底,朱毛两军胜利会师后,为了加强对两支革命武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召开了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br></h3> <h3>龙江书院门口的状元桥,可惜人太多了,没有上去走一走,不过应该走也没有用了,早已经过了状元的年龄了😛</h3> <h3>#会师广场#</h3><h3>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龙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h3> <h3>会师广场位于砻市龙江河东侧。1928年5月4日,2万多人在此隆重召开军民大会,庆祝两军会师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成立。<br></h3> <h3>我们一行三人,在会师广场留下永远的纪念~</h3> <h3>#黄洋界#</h3><h3>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h3> <h3>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br></h3> <h3>#黄洋界炮台#</h3><h3>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里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的场景……<br></h3> <h3>当年,湘赣敌兵4个团乘井冈山红军兵力空虚之际,进攻黄洋界,红军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檑石、竹钉打退了敌人4次冲锋。</h3> <h3>在这里感受一下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再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h3> <h3>#挑粮小路#</h3><h3>沿着红军当年挑粮小路爬上去,我们空着手还累得半死,当年红军挑粮上山是何等的艰苦~<br></h3> <h3>这次上井冈山,亲眼看到黄洋界的山山水水、历史遗迹,耳边响起战争年代隆隆的炮声,并亲身体验朱德用扁担挑粮的小道,倍感亲切,满足了儿时的一个梦想。</h3> <h3>#上井村红军造币厂#</h3><h3>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的首饰和银器具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借用农民邹甲贵的民房,创办了井冈山红军造币厂。<br></h3> <h3>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发行流通,成功的帮助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此后的湘赣革命根据地造币厂和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它在中国革命政权的货币发展史上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h3> <h3>冲压机</h3> <h3>滚边机</h3> <h3>18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职责。</h3> <h3>#胜利的起点#</h3><h3>雕塑“胜利的起点”的中心为毛泽东和朱德圆雕,两翼为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雕塑长度为19.27米,寓意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h3><h3>巨型雕塑 “胜利的起点”,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象一座山,象征着两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br></h3> <h3>#大井毛泽东旧居#</h3><h3>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br></h3> <h3>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白屋”便成为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屋后有两株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经过施肥培植而常年青翠,被人称为"常青树"。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br></h3> <h3>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br></h3> <h3>中午,为了感受红军当年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我们体验教学的内容为“自制红军餐”。</h3> <h3>大家一起动手,洗菜、和面、剁馅、包饺子、炒菜……忙得不亦乐乎,这顿饭也是我们在井冈山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大大的满足感~</h3> <h3>午饭后,为了体验当年红军的场景,进行了团队建设、伤员运送、抢滩登陆等项目的拓展训练。</h3> <h3>经过团队合作,我们团以三局两胜的优势获得胜利,每一个团员都尽了最大努力,棒棒哒!</h3> <h3>晚上,红歌教学,让我们从歌声中体会了井冈山精神,寓教于乐,心情也是美美哒~一天的疲惫,瞬间不见了~</h3> <h3>19日,这次学习的最后半天了,先在南山火炬广场感受一下“星火相传”吧~</h3> <h3>整个广场精致、大气,将成为传承井冈山红色基因的又一崭新课堂。<br></h3> <h3>在火炬广场拍个照,我们要把井冈山精神的星火,永远的传承下去~</h3> <h3>最后半天,培训学校请来了甘祖昌将军的孙女、曾志老前辈的孙子、王佐烈士的曾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革命真实故事,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动、泪目……</h3> <h3>结班了,经过了短短4天半的学习,体验式教学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经受了教育和洗礼,获益匪浅~</h3> <h3>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h3> <h3>毕业了~这几天老师的讲授,让我们更客观地把握了这段斗争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史实,对一些长期争论的理论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井冈山的每一个教学点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教科书,鲜活、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这次体验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次视觉的冲击,一次心灵的震撼,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br></h3> <h3>20日,今天我们带着对井冈山的无限眷恋,离开这块饱经风雨的红土地。四天半体验式教学是短暂的,但我们的受益却是终生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井冈山的所见、所闻和体验到的一切,更不会忘记自己向革命烈士立下的誓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我们将带着忠诚、责任、激情和奉献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以此来告慰长眠在井冈山下的革命烈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