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33年后的电大同学聚会感怀

<h3><br></h3><h3>今天是2018年10月2日;(巧的是2018102,从左往右念,从右往左念,竟完全相同。难道真的是老天特意安排?)</h3><h3>就在这个吉祥、欢乐的日子,巩 县钢厂电大班一九八二级同学联谊会,在巩义市格兰大酒店举行。</h3><h3>同窗共读三年,分别也已经33年。你想知道中间都发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现在大家都在干什么?各自生活得怎么样?让我们缓缓打开记忆的闸门……。</h3><h3><br></h3> <h3>欢聚一堂。</h3> <h3>该照片非常珍贵,那是我们在电大三年唯一的合影照片。特别感谢戴以培老师细心收藏。</h3><h3><br></h3><h3>时光回到36年前。</h3><h3>公元一九八二年。</h3><h3>中国教育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中原小城——巩县。</h3><h3>这里破天荒诞生了第一所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钢厂文科班。</h3><h3>我们这些人在此相聚,有工人、教师、干部。初高中文化的,想圆个大学梦;有中专文凭的,则想更上一层楼。大家都把这里当成了人生的加油站,我们成为第一批电大学员。</h3><h3>教室,是郑州钢厂的一间普通平房;</h3><h3>授课老师,就是一台录音机及一盘盘录音磁带,书本和资料,得等回家后挤时间苦读、消化、吸收。当然每学期也会聘请专业老师来给我们上几节辅导课,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h3><h3>我们没有全日制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每天听课时间都在夜晚;</h3><h3>我淸楚记得,每晚去上课,往返得翻越火车站道轨,每次都是提心吊胆。记得那晚十点放学,在厂门口发现三岁女儿靠着门柱熟睡的场面;</h3><h3>每学期的考试,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考场比高考都严。记得那次贾全同学酷热难耐,抖抖扇子,引来监考老师锋利目光。岀考场,他慨叹:本人生来“钢板拧正”,从不知作弊为何端!</h3><h3>为每次考试顺利过关,哪个不是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披肝历胆?郭卫军同学,最知“旁听生”和正式学员相比,标准更严。于是上演新的“凿壁偷光”,走出寝室,在路灯下背书,通宵达旦;</h3><h3>记得班上曾创办过一份刊物,取名就叫《石缝草》,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h3><h3>尽管困难重重,但大家意志却十分坚定。这是自己选择的奋斗之路,再难也要跋涉着往前行,决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坚定执着,总有一天能到达成功的彼岸;</h3><h3>我们耳边时常回响的是王启正主任那谆谆教诲和语重心长的期盼:“希望大家都能拿到那个红本本”。</h3><h3>为了不让一个学员掉队,郑金泉校长曾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打听,才赶到那名女学员家,对她和家人苦口婆心,耐心规劝;</h3><h3>这三年,我们就像饥饿中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从晦涩难懂的古汉语,到知之甚少的外国文学;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到中国文学的发展史;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无限奥秘的世界。在这里我们还接触到看似并无多大关联的美学、形式逻辑等。不知不觉,我们的视野日益开阔。在文学“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让我们日常从事的工作也日益变得得心应手。</h3><h3>“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从电大毕业后,班里的小学妹崔丽敏,从一名教师干到广播局局长直到退休。张书凯同学曾当过通讯员、临时工、井下工。他一步步干到县级市的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总工会主席、政协副主席。肖海佑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现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h3><h3>个人利益方面:县属企业的刘申颖、翟可敏、徐淑霞由“亦工亦农”变成非农户口,还经省人才交流中心推荐录了干;郑州钢厂的肖香菊也转非提干,如願以偿。</h3><h3>三年电大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我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炼狱”般的生活磨练,让我们受益终生,再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h3><h3>在此,我特别感谢曾给我们授过课的王鸿生老师(前排右三)、刘会文老师、崔连湖老师、郑慧生老师。感谢管理操劳班上工作的郑金泉校长、戴以培老师、李秋芬班主任。</h3><h3>遗憾的是,同学们最敬重的王启正主任(前排右五)已经仙逝,但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敬爱的王主任,您的期望,我们做到了。您安息吧!</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昔日的部分同学合影(顺序自后向前、自左往右)</h3><h3>姚自刚 张全胜(班长)张书凯</h3><h3>杨风朝 萧海佑 郭卫军</h3> <h3>今天,部分师生亲切合影留念。</h3> <h3>生活在郑州的郑金泉校长和从上海赶回的戴以培老师、从北京赶回来的李秋芬班主任老师。</h3> <h3>电大班里的女同胞。徐淑霞、崔丽敏、李秋芬、肖香菊。</h3> <h3>戴以培老师、孙步银、吴书天同学。</h3> <h3>孙步银和张书凯同学。</h3> <h3>张海敏、张景现同学。</h3><h3>张景现同学,未等结业即脱颖而出,后被选拔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h3> <h3>张海敏、杨风朝同学。</h3> <h3>张书凯、姚自刚同学。</h3> <h3>与当年每天结伴上学的张海敏在一起。他这次是特意从南阳专程赶回参加聚会的。</h3> <h3>肖香菊大姐退休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体重由70公斤减到50公斤,让女同胞羡慕不已。</h3><h3>在聚会现场,她引吭高歌。</h3> <h3>本次聚会的召集人和组织者郭卫军同学。</h3><h3>现任巩义市乒乓球协会主席。</h3><h3>他有超强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时常相邀同学好友外出旅游。</h3><h3>他是我们电大同学中最早使用“美篇”的。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生动感人,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h3><h3>他待人真诚,办事公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感谢他为我们电大同学分别33年后的聚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h3> <h3>刘爱敏,人缘好,兴趣广泛,多才多艺。</h3> <h3>退休前曾担任镇长、环保局党委书记。</h3><h3>退休后,是享誉全市的舞蹈高手。</h3><h3>此时他正担任市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军乐团指挥。</h3> <h3>瞧瞧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李秋芬老师的优美舞姿,哪像年过花甲之人?</h3> <h3>岁月不老,年过花甲仍骄艳如花。</h3> <h3>肖海佑同学。</h3> <h3>2015年,他将新作《桐林吟香》送给昔日的同学们。</h3> <h3>为人真诚、经商有道的逯建民同学。</h3> <h3>退休后热心从事公益事业的崔丽敏同学。</h3><h3>上左图:在某公益活动现场。</h3><h3>上右图:正在从事“爱心粥”活动。</h3><h3>下左图:和贫困儿童在一起。</h3><h3>下右图:祖孙三代去扶贫,让小孙子从小体验奉献爱心。</h3> <h3>鄙人不才,退休后别无所求。三餐简单,穿着随意,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情有独钟。渐渐喜欢上“地球村”里串串门。身为最普通的工薪阶层,依靠富人们看来不屑一顾的养老金,也能周游世界,说走就走。回来后依赖电大三年所得那点本钱,加工制作成美篇。本只想孤芳自赏,却也意外赢得两千多粉丝关注,其乐无穷。</h3><h3>几年来,第一次踏上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追踪到“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不远万里寻找到“好望角”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威尼斯;走近古罗马斗兽场;走进悉尼歌剧院、莎士比亚故居和普希金生活过的房间;和但丁雕像合过影,和“美人鱼”一起照过相。</h3><h3>仔细回忆起来,如果没有三年电大历史文学知识的熏陶和滋养,不可能有今天开阔的视野和看世界的决心及不断增强的欣赏水平。</h3><h3>图解:</h3><h3>左上: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h3><h3>右上:在柬埔寨;</h3><h3>左下:在南非好望角;</h3><h3>右下:在埃及金字塔前;</h3><h3><br></h3> <h3>姚自刚同学简介:15岁参军,19岁入党,在部队度过5年生涯,先后8次受到师、营、连加奖。任:战士、文书、班长。退伍后在郑州钢铁厂,任:工人、会计、厂办秘书。90年调入巩义市人武部,任党委秘书。96年被组织上分到市财政局。先后在局办公室、监督办,后连续3年担任财政志总编,至退休。<br></h3> <h3>姚自刚同学生活照。</h3> <h3>他为本次同学聚会所写感言。字字句句饱含深情。</h3><h3>在当今人们都习惯于电脑打字的时代,这一笔一画用心血写岀的心声,同学们真该为他点个赞!</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br></h3> <h3>相逢是首歌。</h3> <h3>常言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今天虽然大家生活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但彼此心心相通。在此,衷心祝各位老师同学青春常在,幸福安康。期待着下次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