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慢游新疆2018年10月17日至30曰

老村

<h1>美观国旅组近500人的超大团,(分12个小团)。于2018年10月17日乘“美观号”专列,从北京西站出发,头一站是哈密,然后依次游巴楚,喀什,库尔勒,吐鲁番,敦煌,游张掖后于10月30日返京。全程十四天。</h1><p><br></p> <h1>2018年10月17日(第一天)</h1><h1>列车上。</h1><p><br></p><h1>火车站集合,导游向本团成员发乘火车牌,一人一顶橘黄小帽。</h1><h1>乘丫201号(美观号)专列,下午2:28分准时发车。目的地:哈密。</h1><p><br></p> <h1>下午一点到西站,各分团导游为团员分发了乘车牌,和橘黄小帽。</h1><p><br></p> <h1>觉得走廊很窄,放下窗旁小凳坐下,别人过去就不易了</h1><p><br></p> <h1>这个包厢,就是我在这次行程中临时的家。即使我外出游玩,或者在外住酒店时也如此,大件行李不用动。</h1><p><br></p><h1>可能是专为旅游而新改装的软卧专列,软卧的车厢,绿皮火车🚞的底盘。睡觉时,像躺在按摩床,混身振颤左右晃,咣当咣当到天亮。</h1><p><br></p> <h1>行前说明会上,旅行社讲明,在火车上有餐车和盒饭,餐费自理。上车之后发现,有餐车,没饭。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衔接的。经协商,餐车现做,10元一份。</h1><p><br></p> <h1>记得年轻时坐火车到沟帮子站时,买过一只烧鸡,觉得很香。后来在家中也买过几次,也没觉得有多好吃。今儿上午买了一只,在火车上撕开一吃,很香。</h1><h1> 烧鸡只有在火车上吃才香。</h1> <h3></h3><h1>2018年10月18日(第二天)</h1><h1>列车上。</h1> <h1>由于本节车厢人数较少,洗漱,如厕方便,这是包厢车的好处。</h1> <h1>昨天下午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向西,经保定、石家庄、太原、吴候、绥德、靖边、定边,今天(18日)下午一点多到中卫站。</h1> <h1>下车透透气,然后继续前进,预计明晨抵达哈密。</h1> <h1>长途旅行,是个磨性子的事。闲得无聊,窗外也无景可看。于是,查百度,搜故事。车厢内有电源,无Wi-Fi,车行荒野时,4G也没用。</h1> <h1>这片广阔的大西北旧称“西域”。清朝时期,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为纪念“故土新归”,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但直到政治中心由伊梨移至迪化(乌鲁木齐)后,“西域”这个称谓才逐渐引退,而“新疆”这个名称才正式上岗。</h1> <h1>哈密,“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东疆大门。明天见。</h1> <h1>2018年10月19日(第三天)</h1><h1>魔鬼城,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博物馆,阿勒屯古街,回王府。</h1><p><br></p><h1>上午八点多许,下火车,上大巴,直奔“魔鬼城”(雅丹地貌群)。</h1><h1>天地造化,沙丘成形。似堡、似塔、似碑...;似禽、似兽、似人...。你坐在沙丘随便想,想什么就是什么。</h1><h1>听说,夜幕临,大风起,似狼哭鬼嚎,人称“魔鬼城”。历代均有各种妖魔鬼怪的传说。据说(西游记)中某些故事素材就取于此。</h1><p><br></p><p><br></p><h1>中午饭,这是落地头一餐,虽不丰盛,但也清淡可口,老年人大都可接受。</h1><p><br></p><h1>我们的全陪导游是个蒙族小伙子,热情心细,他在每一个人的胸卡上,都注明乘大巴时你的具体位置(长者优先,年轻后座,大体如此,但也有个别);进餐时每人的具体的桌号。一经确定,此行程不再变动。这叫有序,没有了争抢,就多一份太平。</h1><p><br></p><h1>参观回王府。</h1><p><br></p><h1>来哈密不去回王府,就如同去北京不去故宫。</h1><h1>椐导游讲:清朝时期,康熙36年(1697年)清打败准噶尔汗国,并封“额贝都拉”为******最高领主:即“哈密回王”。百度百科称:哈密回王,清朝, ******最高领主。</h1><p><br></p><h1>回王第二年进京朝觐,见皇宫雄伟奢华,即请汉工匠,回哈密重建王府,历经数年,建成后被誉为“西域小故宫”。民国时期被烧毁,现王府为2003年重建。</h1><p><br></p><h1>据导游讲:哈密瓜当时叫甜瓜,进贡清廷后,大受康熙皇帝喜欢,赐名“哈密瓜”。此瓜此名从此流传。</h1><p><br></p><h1>哈密回王传9代,233年。在哈密及整个新疆地区都有着重大影响。</h1><p><br></p><h1>“哈密回王”是******最高领主,那么为什么不叫“维吾尔族王”呢?;这个“回”字,跟现在的回族有关系吗?</h1><p><br></p><h1>据导游介绍及百度搜文所述:清朝初期对新疆的称呼为“南回北准”。</h1><h1>即天山以南称“回部”;天山以北称“准噶尔部”。</h1><h1>现在有关清朝的历史剧中,常说的“西北战事”就是指对准噶尔部的战事。由于回部的额贝都拉主动附清并抗“准”有功,才被清康熙皇帝封为“哈密回部一等扎萨克达尔汗”,后称一世回王。</h1><p><br></p><h1>因为这一带都是维吾尔族,可能与现在所说的回族关系不大。(当时分汉回和缠回,专家都说不清楚,我搜了搜,越看越晕。)</h1><p><br></p><h1>元明时期汉译为“畏兀儿”,民国时期被译成“维吾尔”,流传至今。</h1><p><br></p><h1>噢,明白点了。回王那个时期,还没有“维吾尔族”这个汉译名称,</h1><p><br></p><h1>刚下火车后,有人问接站地陪导游,“你们这儿治安怎么样?。导游说“好得不能再好了”。</h1><p><br></p><h1>从魔鬼城到哈密,进城过马路时,导游抢先一步,举牌拦住车辆,让我们通过,几辆车的司机向我们招手,我们也向他们招手致意。“谢谢啦”。</h1><p><br></p><h1>街头穿黑衣,后背印有“防暴”字样的警察很多。我们看完木卡姆演出后,在去古街的路上,也看到一些警察护送小学生过马路。晚上逛超市,进门也有防暴警察守卫,带包进超市也得过安检。</h1><p><br></p><h1>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导游说前几天巳经通知了旅游部门,今天有我们这个大团来。先在木卡姆传承中心看了半个多小时的新疆歌舞,又到博物馆去参观。一看参观路线图,得从石器时代看起,时间恐怕不够,索性外出,附近走走。所到之处,商家开张,老街开集。</h1><p><br></p><h1>一块钱买了一牙儿哈密瓜,🍈确实不错👍。九块钱买了三串🐑羊肉串,一般。</h1><p><br></p><h1>晚入住哈密商业酒店,比想象的好。</h1><p><br></p><h1>明天(第四天,20日)早4.50起床登列车去巴楚,喀什。</h1><p><br></p><p><br></p><p><br></p><p><br></p> <h1>魔鬼城。</h1> <h1>王爷台就是回王府。也可以说,王爷台上建了回王府。</h1> <h1>阿勒屯古街</h1> <h1>2018年10月20日(第四天)</h1><h1>列车上。</h1><p><br></p><h1>早上6:40乘火车,在上面呆了一天一夜。</h1><p><br></p><h1>一路无网络。只是在路过有人居住的地方,才会在手机上闪烁片刻3G,一会儿又变成了E。</h1><h1>途中在库车火车站,发生了一场风波。</h1><p><br></p><h1>火车到达库车站(约下午5点),大家下车透透气。不到20分钟,列车员就喊“上车了”,我们以为要开车了,就急忙上车。上车呆了很久,车也没动静,一打听,车在这里将停4个小时。大家很生气,我们也不是犯人,为什么不让下车。估计每节车厢里都有人找列车长反映。列车长逐节车厢解释,表示:主要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若发生意外,无法向大家交代。大家不领情,情绪有些激动。列车长说“好,好,我马上再与车站协商一下,请等几分钟”。</h1><p><br></p><h1>对面的列车刚开走,我们就得到通知,可以下车了。下车看到远处有手拿着大棒子的人,有人说是警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h1><p><br></p> <h1>2018年10月21日。(第五天)</h1><h1>巴楚红海景区,喀什香妃墓。</h1><p><br></p><h1>早上7点左右抵达巴楚。地陪导游领大巴车接站(司机是维吾尔族人)。这里与北京时差3.5小时。8:30分钟左右,天才蒙蒙亮。</h1><p><br></p><h1>我们先来到历史上的一个西域小城,据说当年唐僧取经曾路过此地。里面是一些仿建的民居,作坊。看了一会儿叼羊比赛,我们又乘摆渡车来到“红海景区”,是新疆连片面积最大的胡杨林,被称为“胡杨海”。</h1><p><br></p><h1>有河流湿地,水上乐园及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原生态胡杨林旅游景区。</h1><h1>虽不像我想的那样震撼,但来了肯定不会后悔。</h1><p><br></p><h1>在红海景区吃过午饭,上大巴前往喀什。由于行程约四个小时,导游拿个话筒与大家交流。</h1><h1>“大家来新疆,肯定想问,新疆现在安全吗?”。</h1><h1>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北京,现在还能经常见到那些卖切糕的、卖馕的和卖羊肉串的新疆人吗?</h1><p><br></p><h1>我想了想,还真沒注意这事。</h1><p><br></p><h1>“看不见了吧,他们大部分都被召回原籍了”。</h1><p><br></p><h1>:现在喀什变化很大,拆除了一些建筑,也增加了许多安全设施,如在公共场所安装安检机(厕所也不例外)。政府花巨资重建了喀什古城,使他成为喀什的标志,游客必到之处。也保存了许多像艾提尕尔清真寺那样的文化古迹。</h1><p><br></p><h1>大街上,几百米一个警点,导游讲:要求40秒出警。任何共公场所,都要刷身份证进入。</h1><p><br></p><h1>导游介绍说,如果没有境外维吾尔极端分子调唆,这里的人民是很和善的。几天来,通过与当地百姓接触,感到确实如此。</h1><p><br></p><h1>记得从香妃墓出来后有点累,看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靠在一辆电动平板车旁,上面铺着毯子。我问他到停车场多少钱,他说一块钱一位,我们俩上车后,他说再等一下,我怕时间来不及,就说,我们给你三块能走吗?他就上了车要走,就在这时,又来了几位,交钱上车。老人下车取出一元钱又退给了我。</h1><p><br></p><h1>在大巴扎中,各种坚果,水果也可以随便尝。在街边小店也是如此。大街上都是和谐的面孔。</h1><p><br></p><h1>到了香妃墓,导游的讲解令我吃惊,这是我遇到的,少见的“博士级”导游,丰富的历史知识,信手拈来的典故,侃侃而谈的口才,幽默诙谐调侃,使听者欲罢不能。</h1><p><br></p><h1>在香妃墓的另一个院子里,有一个净水池,里面长着草,池前有一排古老的平房建筑,房前是宽阔的长廊,许多柱子上都有彩绘雕刻。</h1><p>.....</p><h1>导游讲:这也是伊斯兰讲经的地方,但建筑风格却有些多佛教痕迹。</h1><p><br></p><h1>(佛教是首先传到西域的,1000多年前,这里都是佛教徒)。</h1><p><br></p><h1>现在,长廊柱子间的地毯都撤了。</h1><p><br></p><h1>“电梯惊魂”</h1><p><br></p><h1>晚饭后,回酒店,箱包安检,人刷脸后准备上楼入住。电梯里11个人,由于每人都带着行李,刚启动,只觉得微微一抖,咔咔 ,停了。连拍带摁,好一会儿,无果。时间过去了近20分钟,情绪有点乱了。</h1><p><br></p><h1>“你们俩人要是不进来,就没这事了”,</h1><h1>“是保安让我们进来的呀”</h1><h1>每个人都在讲话,热气升腾,</h1><h1>“用脚踹呀,喊救命呀,打电话呀,把门扒开呀,你别挤我呀……”。</h1><h1>我说,咱们还是别说了,保持点体力吧。有人赞同。</h1><p><br></p><h1>本能驱使,无对错。</h1><p><br></p><h1>电话终于打通了,人们安静下来了,但也仅仅是五分钟。“我们还是一块喊吧,外面肯定不知道我们有多着急”,“要不一块拍门”。这时,那位后上来的男士把电梯门扒开了一条缝,看到的是黑漆漆的墙,透进少许凉风,同时也听到了外面有人说话“别着急,有人上楼去拿钥匙,马上就下来”。“气死我了,怎么才去呀”。又一电话接通了,我们的导游来了,“已来人,正在修,马上就好”。</h1><p><br></p><h1>我们11人,在电梯间里度过了约40分钟。出来了。有的庆幸,有的愤怒,也有吃瓜群众的幸灾乐祸“谁让你们非挤在一起上去呀,着什么急呀……”。</h1><p><br></p><h1>晚上在酒店门口透透气,不留神踢在石阶上,回房间一看,脚大指変黑。第二天,有点肿,上点药,还能行。</h1><p><br></p><h1>明天上帕米尔高原。</h1><p><br></p><p><br></p><p><br></p> <h1>想当年,唐僧在这个西域小城门口进城办签证。</h1> <h1>香妃墓</h1> <h1>从香妃墓乘大巴到西克尔服务区,下车刷身份证,进去歇了一会儿。再上车,在去喀什路边的山色。</h1><p><br></p> <h1>2018年10月22日(第六天)</h1><h1>帕米尔高原。</h1><p><br></p><h1>早餐后乘大巴上帕米尔高原,行程200公里,限时速60公里。往返约11-12个小时。</h1><h1>车上中巴公路,(也是丝绸之路,也是取经之路)。(山边还有一条老路,看样子已经不用了)。</h1><h1>突然看到山脚下有几间房子。导游讲,“这里只有三户居民,大山里的牧民很艰苦,冬天小孩子还光着脚,我们这常组织志愿者去乡村,送政策,送法规,同吃同住送温暖,走时留下50元钱”。</h1><h1>她还说“这里欢迎人们来支边,如果一个支边人员娶了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政府会给3万元。(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开玩笑)。</h1><p><br></p><h1>到了盖孜边境检查站,导游讲不能照相,还是有不听招呼的。</h1><h1>全体下车,65岁以上的,拿着身份证即可通过,65岁以下的刷身份证通过。导游办手续后继续前行。</h1><p><br></p><h1>到了白沙山、白沙湖。</h1><p><br></p><h1>冰雪溶化,水卷沙而下,洼地成湖。太阳暴晒,水干涸,大风很有纪律的往一边吹,年复一年,聚沙成山。</h1><p><br></p><h1>真是太美了!水呈浅绿色,对岸沙山层层叠叠、无棱无角、模模糊糊、白中透着灰黄,与水相连处竞看不出界线,在阳光下,在静静的大山中,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h1><p><br></p><h1>据说,西游记中唐僧在流沙河收沙憎,就发生在这个地方。</h1><p><br></p><h1>在中巴小超市,休息了一会儿,怕有高山反应,很多人都租了一个氧气袋,我也租了一个,有备无患。</h1><p><br></p><h1>终于到了喀拉库勒湖。它的对面和右边是白顶的冰山,右边的是慕士塔格峰,(冰山的来客)就是在这拍摄的。水中看不到鱼,静极了,只有到了水边,才能听到水波拍岸,缓缓地哗哗声。</h1><p><br></p><h1>牧民拉着马和骆驼供游客骑乘拍照,每人次20元。</h1><p><br></p><h1>返回时到红山口休息。去山边捡石头,这好像已经成了这条路线的固定节目。大家成扇形前进,有的七八块,有的四五块,我也捡了一块暗绿色,巴掌大的石头,到酒店用水一冲,嚯,腌咸菜合适。</h1><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h1>中巴公路</h1> <h1>里面卖各种山货,土药。</h1><h1>去卫生间,男士不排队。</h1><h1>出租氧气袋,50元,返程时还袋。</h1><p><br></p> <h1>白沙山,白沙湖。</h1> <h1>喀拉库勒湖岸边的久別山庄。有人说这湖对岸的是久别山,可美观团所发手册中写得是“喀拉库勒湖是高原湖泊,处于帕米尔高原上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冰峰脚下。</h1><h1>闹不清楚是一山俩名,还是有一个错的。</h1><p><br></p> <h1>慕士塔格峰,(冰山的来客)就是在这里拍的。</h1> <h1>骑骆驼、骑马,每人次20元。</h1> <h1>2018年10月23日(第七天)</h1><h1>喀什古城,清真寺,玉石展览馆。午饭后参观大巴扎。</h1><p><br></p><h1>早餐后乘车去参观喀什古城。行程中,路过一片从未见过的建筑,在长长的一段高台上,破破旧旧,灰灰暗暗,层层叠叠,房上有房,无规无矩,参差不齐。</h1><h1>导游说,这就是原生态的高台民居,喀什有七处,我管这里叫“阿富汗难民营”,(电影(追风筝的人)中,有些镜头就是从这个地方拍摄的。</h1><p><br></p><h1>我们将去参观的“喀什老城”是政府花费72.6亿人民币,分期改造,完善设施,打造出一座全新的城市高台民居建筑,为民造福,也是游客必到之处,导游讲它是喀什的灵魂。</h1><p><br></p><h1>由于来得早,导游带领我们先进城游览。</h1><p><br></p><h1>老街区曲径通幽,忽上忽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迷宫般的布局,有些古罗马的遗风。街头有小清真寺,许多家庭都家中在卖工艺品,也可在买东西时,走进民居。家家都干净整洁,院内均种些花草植物,屋里装修华丽,西域风情。</h1><p><br></p><h1>想要去一个民居去参观,也可以,但要看房门的状态</h1><h1>:两边门全开着,你可以进;一边关着,一边半掩着,表示我老公不在家,男士不要进;一半开着另一半关着,表示只欢迎女士;要是全关着,你就不要去敲门了。</h1><p><br></p><h1>10:30分,去看开城仪式,新疆歌舞,热闹非凡。</h1><p><br></p><h1>艾提尕尔清真寺,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是一座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全国最大。</h1><h1>.....</h1><h1>进入寺内,有几个黑衣警察,旁边放着月牙形钢叉和半人高的盾牌。游客排队查验身份证,65岁以上的老人只看不刷。</h1><p><br></p><h1>进入寺中,豁然开朗,道路两旁是很大的庭园,种着绿色植物,好像有葡萄架。</h1><h1>庭院尽头上台阶后是礼拜殿......,脱鞋进殿参观。出殿后导游讲解一些伊斯兰教的历史与殿内那张挂毯的故事。然后表示讲经堂已停,参观结束。</h1><p><br></p><h1>出城后乘车到玉石厂参观,听完介绍后,到销售大厅自由选购。</h1><h1>我们转了一会儿就出来了,没有买玉的计划。门口已有团友在休息。一个多小时后,才尽兴上车,买的人还真不少,我们前座的一家讲买了将近20万的。</h1><h1>在大巴车上,导游很坦然地说,游客在这里买玉,她拿百分之二的回扣。这次小赚一笔,不过她只介绍,并不劝购。</h1><p><br></p><h1>一座老建筑,原是早期的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现在是一家饭店,我们在此午餐。</h1><p><br></p><h1>再乘车去大巴扎。人多得还可以忍受,团友们都各有收获。</h1><p><br></p><h1>晚餐后,大巴车送站,19:15分,火车起动,直奔“库尔勒”。</h1><p><br></p> <h1>在“阿富汗难民营”背后,隔着一条街用手机拍的,要有个“打鸟”设备就好了。</h1><p><br></p> <h1>小巷里的小清真寺。</h1><p><br></p> <h1>街头大铜壶。</h1> <h1>开城歌舞。</h1> <h1>艾提尕尔清真寺。</h1><p><br></p> <h1>大巴扎,</h1> <h1>榨石榴汁,5元一杯。</h1> <h1>2018年10月24日(第八天)</h1><h1>铁门关,罗布人村寨。</h1><p><br></p><h1>早上9:28分,抵达库尔勒。地接女导游上车自我介绍一翻之后,就有了如下讲话:</h1><h1>新疆安全吗?我告诉你,很安全。你要是没有身份证,厕所都去不了,这能不安全吗!现在稳定 是第一位的。</h1><p><br></p><h1>在这里,不能对警察,警车及关卡拍照。上一个团,一游客对着警车拍照,被警方把手机清空,学习两小时后才被旅行团接回。</h1><p><br></p><h1>从三千年的玉石之路,二千年的丝绸之路,到一千年的取经之路。女导游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信息量很大。</h1><h1>从左宗堂收复新疆,到解放初期,二十万官兵军垦戍边,艰苦奋斗几十年的故事,确实感人。后来得知,这位女导游就是兵团二代。</h1><p><br></p><h1>现在,库尔勒城市中每一棵树下都有一条塑料管子,引入了以色列的滳灌技术。有三条河穿过市区,离我们驻地最近的河叫杜鹃河前些年飞来了几只天鹅,现在一年比一年多,达到二三百只。市民常买些面包、馕,馒头去喂天鹅,女导说,它们还是最爱吃馒头,而且,为了不惊着天鹅,这里春节从不放鞭炮。</h1><p><br></p><h1>铁门关,南北疆交通天险要冲。当年汉朝在此抗击匈奴,唐朝在此抗击突厥。</h1><h1>地方不大,城门前有几尊塑像(玄奘、张骞、班超,岑参),还有乾隆皇帝为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所亲撰的碑文。电影(东归英雄传),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东归后这些英雄在此落地生根。</h1><p><br></p><h1>城门楼后的地面上,有红漆标注的南北疆分界线。再向北,是一段原始的丝绸古道。</h1><p><br></p><h1>午餐后1点,乘车约2小时,来到罗布人村寨。</h1><h1>远离喧嚣,行车很久,两边全是水泽胡杨和红柳。刚进村,迎面有一棵上亿年的大胡杨树根,前进几步,看到几棵标本似的胡杨树;一棵树半枯半荣;一棵死而不倒;一棵倒而不朽。</h1><h1>胡杨能在正负39度气温下生存。当河水断流,水泽枯涸。胡杨们将调动千百根须,无限延长,搜寻着每一丝潮气。由于水中含盐碱,到达一定数量,胡杨会像流眼泪一样,从树中挤出一个泡,初时晶莹剔透,太阳一出,变成白色的盐碱而排出。若无法排出,这个含盐碱过量的枝干就被烧死,变成枯枝。而同一棵树上的其他树枝却依然茂盛。</h1><h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胡杨精神!。</h1><p><br></p><h1>再往前行,村中老屋星罗旗布,有的在水旁,有些在林中。沿土路到尽头,一户人家在老屋前卖烤鱼。这里的原住民都已迁居,但老屋仍在,在村里走走,也十分惬意。自从开发旅游后,这片世外桃源也变为喧嚣之地。可以穿林涉水捕鱼,也可以去骑骆驼观沙海。</h1><p><br></p><h1>穿过塔里木河吊桥,我在沙脚下租乘一辆沙漠大吉普,走走停停,忽上忽下,有惊无险,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约七八公里才停下,司机说不能再行了。四面沙海,无风,静极了,从未有过的体会。这是一个可以再来的地方。</h1><h1><br></h1><h1><br></h1><p><br></p><p><br></p> <h1>南北疆分界线,后面是丝绸古道。</h1> <h1>丝绸古道。</h1> <h1>罗布人村寨。</h1> <h1>千年不倒。左前方那棵树为半枯半荣。</h1> <h1>千年不朽。</h1> <h1>罗布百岁老人在凿木盆。</h1> <h1>很多团友都去骑着骆驼🐫逛沙海。</h1> <h1>我们刚从站人的那个沙山上开下来,这个坡有多少度?。</h1> <h1>上去试试。</h1> <h1>2018年10月25日(第九天)</h1><h1>坎儿井,去维吾尔族人家坐客。</h1><p><br></p><h1>在库尔勒早餐后,于9:28分乘专列,下午14:41分抵达吐鲁番。</h1><h1>地接导游在大巴车上自我介绍说:60年代,父母响应党的号召,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便来此支边,为祖国的边疆贡献青春。自己也要把一生献给边疆,讲述中,十分激动,经常有些夸张的描述,如“一颗红心嘭嘭地跳”,“感动的眼泪哗哗地流”。虽然有些搞笑,但对他们父子支边的壮举,十分敬佩。</h1><h1>接下来,导游讲解了特朗普开动的贸易战,还讲了前些日子,有哪国军舰靠在香港,被中央一声令下,把船上的零件都卸了。又讲到我们几亿老人旅游消费,就是扩大内需市场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中八九点中的太阳。面不改色,滔滔不绝,慷慨激昂。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又出了个毛泽东,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他圆了我们的中国梦”。</h1><h1>可把孩子累坏了!。终于到站了。</h1><p><br></p><h1>坎儿井上建商城,两边是柜台,中间玻璃地面下是坎儿井水。坎儿井是新疆的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h1><p><br></p><h1>上大巴车,向吐鲁番盆地腹地出发。这是美观国旅赠送的一个项目“去维吾尔老乡家去坐客”</h1><h1>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维吾尔族的中年人,他说“欢迎远方的客人,你们想用汉族的方式接待,还是用我们当地的习俗来招待你们呢?。“当然用维吾尔族的习俗来接待吧”。</h1><h1>“那好,请各位巴依老爷先行,我们这里是男人优先的”。</h1><h1>男先女后,进了一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棚子里,侧面是巳经没有葡萄的葡萄架,下面一边是长长的土炕。男士排队脱鞋坐在里面,女士坐在外边与男士面对面。</h1><h1>这位维族中年一拍手,“上果品了”,几个维族妇女端着水果盘子摆上男女中间的一溜小桌上,基本上每个人可吃到一牙儿西瓜和两三粒葡萄。</h1><h1>好啦,好啦,吃完水果后,大家都面向我,我给大家讲讲维族舞蹈。其实维族舞蹈很简单,说着,双手向右上方扬起,用姆指和中指打了个响,说到,这样子表示我有钱,接着双手又向左边扬起打了个响,说到,这是我有房;然后双手伸出再合在胸前,说到,这叫我有宝马车,请嫁给我吧”。</h1><h1>女的是这样子,还是双手举在右上方向外一翻,这是我妈不同意;然后双手在左上方一翻,这是我爸不同意;最后把双手平放在脖子下,头在上面横向摆动,这意思是,你要是再逼我,我就自杀了。大家哈哈大笑。</h1><h1>一位维族妇女拎着个大音箱,放在地上,打开音乐,跳了起来,平心而论,真不错。她举手示意,请大家下场共舞,于是北京大妈们纷纷下场共舞。一曲毕,音乐停。</h1><p><br></p><h1>维族中年问“你们知道吐鲁番盛产什么吗?。</h1><h1>“葡萄”</h1><h1>“对啦,请各位朋友到这里来”。</h1><h1>这是一个五六米长的木架子,上面盖着布。</h1><h1>“大家先不要动,这底下是葡萄干,但里面有人吃的,也有羊吃的。大街上看到的那种纯白色的,那是用药水泡过的,不能买”。说着掀起盖布,里面上有七八个木格,全是各品种的葡萄干和葡萄籽。大家吃吧”,可大家还没动手,他就说“朋友,不忙,我还是讲一下它们各自的用处吧”,“这个对胃有好处,那个对心脏有好处,这个治高血压,那个治脑淤血等等”,基本什么都治。</h1><h1>“欢迎大家在这里购买,也是支持我们了。这种每公斤160元,你买一公斤我送你二两那个品种。这种120元,你买一斤我送你三两那个品种。我为大家搞了一个套餐,说着东装一袋西装一袋,六七小袋装在一个大袋中说“这一大袋组合,价值720元,那20元就不要啦”,欢迎购买”。</h1><h1>有些特别喜欢葡萄干的人买了几袋,也有些人已经走到大棚门口。这位维族中年立刻喊到“那些朋友,你们不能走,这里有监控,待会有领导来检查,不好交代,你们还是过来买吧”。</h1><h1>大家一听,很愤怒,纷纷走上大巴车。没想到,这人又举着两袋追上了车,“朋友,你们再把这两袋买了,我就完成任务了,可以得到28元的奖励”。车上有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买,不要。一位老人说“我给你28元,请下车吧”。他十分尴尬,最后对老人说“送给你了,不要钱”,老人不要,葡萄干撒了一地。</h1><h1>这哪是纯朴的果农呀,肯定在北京卖过羊肉串,而且久经杀场,训练有素,没有几年的功夫,练不出来。</h1><p><br></p><h1>一开车,大家纷纷指责地陪导游,“这是去坐客吗?分明是强买强卖”。</h1><h1>导游小伙子竟然委屈地说“去之前我就讲了,是去一对一的扶贫”。</h1><h1>“什么时候说了”大家气坏了,有人对着小伙子喊了起来。任凭怎么说,他不再出声了。</h1><p><br></p><p><br></p><p><br></p> <h1>2018年10月26日(第十天)</h1><h1>火焰山,交河故城。</h1><p><br></p><h1>火焰山,由赤褐沙岩组成的一片山体,呈火红色,是高昌古国所在地,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那个火焰山。</h1><p><br></p><h1>景区大厅中有各种介绍图文和商店,还有一根大金箍棒。穿过大厅上台阶到了地面,遥望火焰山,看着挺近,可望山跑死马,估计有一两公里,而且都是土路。见一辆骡子平板车,上车问价,一人30。好长时间没有坐马车了,坐在骡子车上,也能勾起曾经的记忆。下车,在海拨零米线前照了一张,又吭哧瘪肚爬上了火焰山上的一个小坡,不管怎样说,我也算是上了火焰山了。</h1><p><br></p><h1>在葡萄庄园里吃了一顿有歌舞表演的自助餐。然后乘大巴去交河故城。地陪导游很敬业,板平着脸,继续讲述。可昨天的事情还在发酵。所讲无人呼应,时不时还会被呛几句。</h1><h1>下车他想领着大家在一幅大图型前讲解一下,许多人不听,直接走向景区。他在后喊“等着我给你们介绍呀”,看无人响应,又喊到“下午2:30集合”。</h1><h1>“回不来,三点见”。</h1><h1>近三点集合时,看到另一团的女导游坐在那里哭,“我干了这么多年导游了,没见过这样的”,我们的导游也不再吱声了。有点客大欺店的意思,大家气也顺多了。</h1><p><br></p><h1>交河故城,西域36国之一,是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遗迹。且久经战乱,故事多多。</h1><p><br></p><h1>晚19:50分,乘专列,赴柳园(敦煌)</h1><p><br></p> <h1>葡萄庄园。</h1> <h1>葡萄庄园吃自助餐,餐后有歌舞。</h1><h1>舞得不错,地道新疆味。最后还是出了一件趣事。</h1><h1>歌舞表演最后,由主持人请上四位游客 ,先由俩人一组背对背拨河,冠军是一位62岁的河南大汉,那大屁股,我上去肯定不是个。主持人讲,奖品是可以娶一位18岁的维吾尔族姑娘作二房,一番有趣的过程后。主持人宣布,请新郎抱着新娘绕场一圈入洞房,原配回避。全场大笑,新郎对着台下大喊“老婆,放心,你永远是我的原配”,说完就抱起新娘下了场。事后听说那个河南原配不干了,找到后台质问。为什么安排这样的节目,放开二胎并没有放开二奶,你们这是破坏婚姻法。(后几句是我想象的),结果不详。</h1><p><br></p> <h1>交河故城。</h1> <h1>2018年10月27日(第十一天)</h1><h1>呜沙山,月牙泉,莫高窟。</h1><p><br></p><h1>早上约6时,到㧕园站,乘大巴去呜沙山,月牙泉。</h1><p><br></p><h1>先租了一辆吉普车上沙山转了一圈,返回原地后,再乘摆渡车到月牙泉。这是我一直想往的地方。此泉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枯呢?。</h1><p><br></p><h1>午餐后去莫高窟。车离莫高窟很远的地方就停了下来,眼前一组穹顶式建筑,导游让我们先去看小电影。</h1><h1>一块超大的宽银幕,场内一暗,就见满天风雪中,一位汉使手执旌节,迎风雪前行。这就是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张骞。</h1><h1>突然又见战鼓雷鸣,金戈铁马,这是汉武大帝派出的大将霍去病,打退了匈奴,收复了河西走廊。</h1><h1>一位游僧(乐尊)走在沙丘上,突见金光普照,他以为是佛光显现,决定在此修佛,并雇人在山上开凿出第一窟,莫高窟的历史从此开始。</h1><p><br></p><h1>场灯亮起,我们又被领到一个球形天幕小影院。</h1><h1>一开演,我们仿佛置身于漆黑的苍穹之中,黑夜中,我们徐徐下落,渐渐地看到了雪压庙顶,慢慢地看到整个庙宇,接下来我们被推入庙中,尊尊佛像呈现在我们面前,莫高窟的故事开始了....。</h1><p><br></p><h1>看完电影,坐了会儿车,才来到真正的莫高窟。先参观了029号和335号洞窟,两个窟均为唐代开凿而在清代重塑金身。讲解员介绍,佛像身上呈黑色的部分是由于氧化所致,本色如何,很难推测。两窟之中都绘有千佛图,金箔点缀,导游讲,洞洞有千佛图,莫高窟原本的俗称就是千佛洞。</h1><h1>来到了一个有楼阁的洞窟,进入门道,右侧齐腰起有一小石室,只有五六平米的样子,里面有一尊坐佛,这就是017号洞窟(藏经阁)。小小室内竟藏匿了近五万件佛经等文物珍品。当它们被清代王道士发现后,震惊了世界。可惜,大部分经卷流出国门,何时回归,将成大功德。</h1><p><br></p><p><br></p><h1>当晚23:19分上专列,开往张掖。</h1><p><br></p><p><br></p> <h1>莫高窟。</h1> <h1>藏经阁。</h1> <h1>2018年10月28日(第十二日)</h1><h1>七彩丹霞,湿地公园,大佛寺,甘州乐舞。</h1><p><br></p><h1>早上6:10分,专列到达张掖。早餐后去参观“七彩丹霞地貌”。我们从北门线路出发,共有四个高台观景点,我爬了三个。高台远望,沟壑纵横,孤峰窄脊,气势磅礴。但要说它艳丽七彩,就有点过了,我怎么看都是铁铜锈的颜色。也不知道那些宣传照片是怎么拍的。</h1><p><br></p><h1>午餐后参观大佛寺。这是古丝路上的一座千年古刹。建于西夏的皇家寺院,卧佛殿灰暗陈旧,很有些历史的沧桑感。门匾上着“无上正觉”</h1><h1>前门廊柱挂着一对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h1><p><br></p><h1>晚餐后欣赏了甘州乐舞。入住酒店。</h1><p><br></p> <h1>张掖湿地公园。忘记是什么时候去的了,从照片拍的时间顺序来看,应该是在参观大佛寺之前。</h1><p><br></p> <h1>大佛寺。</h1> <h1>卧佛殿</h1> <h1>这个寺中不要钱。</h1><p><br></p> <h1>甘州乐舞</h1> <h1>2018年10月29日(第十三天)</h1><h1>平山湖大峡谷。</h1><p><br></p><h1>有三路线,一,沿着大峽谷在上面行走;二,乘车进峡谷(有两种车,吉普车和探险车);三,步行下峡谷。</h1><p><br></p><h1>我选择乘探险车,来到车前一看,嚯,这是什么车呀!从来没有见过,好像我想像中的装甲运兵车。车围都是大钢板,六对轱辘,上边是个大棚子,后面能坐22个人。我管它叫做“铁甲探险大篷车”。</h1><p><br></p><h1>我坐在左侧第一排,座位前横着一个铁管子,车一启动我就双手紧住抓铁管子。峡谷幽深,峰林奇特,一路无暇顾及奇观美景,只能随着铁甲车穿沟越壑,在山间士路上振颤颠簸,双手又冷又麻,一遇路缓,赶紧双手互搓。本想在车上随拍美景,跟本不可能,盘旋下行12公里,终于到了谷底。不过,通过这次“核磁共振”,感觉身体的各个零件还行。</h1><h1>闲庭信步,谷底慢步观美景,有横山若壁的壮观,也有怪石似堡的神奇。步行几百米,坐上骆驼🐫车,坐在车边,双脚摇晃,别有一番情趣。再下车步行几百米,又骑上骆驼,五个骆驼一组,比骑马稳定多了,驼铃声声响,想起了“山间铃响马帮来”。</h1><p><br></p><h1>离终点一二百米时下骆驼,上骆驼时不显,下來时,骆驼一蹲一跪,准吓你一跳,身边传来“呀,哎哟”的叫声。</h1><p><br></p><h1>走小路,低头哈腰钻石洞,终于到了该登山的时候。往上看,水泥砌成的天梯,宽不足一米,有五六层楼高,别无选择,爬吧!。</h1><h1>好容易到梯顶,往上再看,蜿蜒曲折向上,还得爬五六个这样的天梯,没辙,还得爬。一步一步挪,头冒汗,腿发颤,终于登顶,到了平地。</h1><h1>好喘了一会儿,虽然有些狼狈,多少也有些成就感。一些步行穿谷的年轻人和我几乎同时着陆,有说有笑,还步履如飞,可气死我了。</h1><p><br></p><h1>平山湖大峡谷是世界五大峡谷之一,值得一来。</h1><p><br></p><h1>当晚17:23分乘专列归京。</h1><p><br></p><h1><br></h1><p><br></p><p><br></p><p><br></p> <h1>2018年10月30日(第十四天)。</h1><h1>列车上。</h1><p><br></p><h1>当晚22:25分抵达北京西站,打车回家,结束快乐之旅。</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