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h3><h3>月球是否发光?</h3><h3>月球自转吗?</h3><h3>如果自转,多长时间转一圈?</h3><h3>月球上可以居住吗?</h3><h3>月球的体积有多大?</h3><h3>月球上有引力吗?</h3><h3>月球上是什么样子的?</h3><h3>为什么我们看到月亮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h3> <h3>带着以上种种的问题,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走近科学课的学习《地球的近邻——月球》。</h3><h3><br></h3><h3><br></h3> <h3></h3><h3>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孩子们往往觉得“遥不可及”。月余前,老师布置了观察作业,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变化,摸索存在的规律。并在教学中在通过模拟实验修正原有认知,建立正确的月相变化的规律。</h3><h3> </h3> <h3>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老师们还用奥利奥饼干,制作了一组特殊的月相图。</h3> <h3></h3><h3>相信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孩子们一定对月相记忆深刻。</h3><br> <h3>力求站在生活的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观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获得月球位置及月相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利用身边的材料,使课堂变得生动与直观,激发求知的主动性,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