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双语的同学、家长朋友们,你们好!在节目的一开始,大雄老师要考考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大雄老师和大家见面的日子一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就是中国有名的九九重阳节。</h3> <h3>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h3> <h3>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h3> <h3>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赏景</h3><h3>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满山遍野的红叶是秋天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h3> <h3> 在南方的一些山区因势利导形成的“晒秋”习俗也颇具特色。</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高</h3><h3>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重阳糕</h3><h3>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赏菊</h3><h3>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菊花酒</h3><h3>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茱萸</h3><h3>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尊老敬老</h3><h3> 1988年我国就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到了重阳节这一天,家里的后辈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学业,回到长辈家中探望陪伴老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很多单位和学校也会组织员工和学生到敬老院去探访老人,给老人们送去温暖与祝福,当然,孝亲敬老并不只是重阳节这一天的要求,而应该时时放在心中,天天践行中华孝道。</h3> <h3> 双语的同学们,重阳节的这一天,你会给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送去什么节日的惊喜与祝福?希望你把对老人的关爱和行动用照片或者文笔记录下来,让我们共同来分享敬老爱老的好传统。</h3> <h3> 最后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和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关于重阳节的佳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王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