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人间,最风尘、最苍茫、也最无情,
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
心却无处安放。
还是要一厢情愿地在尘世辗转,
山一程,水一程,
背着行囊要去远方,
为了心中的梦想。<br></h3> <h3>出发的理由很多,或许其中一个就是:远方的目的地,有着内心不曾抵达的信仰。<br></h3> <h3>这是本次藏西秘境之旅参考的路线图,南线终点为班公湖,原计划走风景更美的环线,之后由于路况原因,北线环线交叉行走,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计划中的行程,中间遗憾地错过了西藏第三大湖——扎日南木措。<br></h3> <h3>拉萨,自驾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这座佛光闪闪的日光之城。城市精致干净,路上车来车往,在资讯、交通与物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城市之间已经逐步同质化,唯有布达拉宫依然神圣庄严。</h3> <h3>大昭寺,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此情此景,内心只有深深的震撼与折服,十万个五体投地的磕拜需要多么忠诚而笃定的信念和毅力,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信仰?这是最完美的诠释。</h3> <h3>离开拉萨,</h3><h3>从现代走向原始,
从文明走向神秘,
从喧嚣走向静谧。<br></h3><h3><br></h3><h3>十二年后再看羊湖,一如既往地惊艳,所幸这里没有因过度开发毁了它的容貌。</h3> <h3>沿途的卡若拉冰川</h3> <h3>路过满拉水库,水面折射出的湛蓝或碧绿与天然湖泊同样的不可思议。</h3> <h3>江孜,古堡,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古城。</h3> <h3>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h3> <h3>翻山越岭,蜿蜒曲折的山路磨尽了人的耐性,才能抵达心中景仰的珠穆朗玛峰。</h3><h3>站在加乌拉山口,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观赏4座8000米级雪峰的观景平台。</h3> <h3>遥不可及的世界之巅,这一刻,近在咫尺,站在珠峰脚下,眼里只有敬畏,心却平静得出奇。<br></h3> <h3>绒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是珠穆朗玛峰一个很好的观景点和拍摄点。</h3> <h3>回望来时路,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br></h3> <h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想要去远方旅行的情怀,在岁月的流风中走过日月星辰,流水淙淙,走过浮光掠影,穿过人潮汹涌、灯火阑珊,邂逅一处梦境。<br></h3> <h3> 向阿里进发,晨曦中的纳木那尼峰一片金黄,路边草甸一群藏野驴悠闲地散步。</h3><h3> 这一路见到了不少野生动物,除了体形优雅的藏野驴,群居动物数藏原羚、藏羚羊最多,还有零零星星的狼、狐狸、土拨鼠……去班公湖的路上时不时看到一群群黑颈鹤,生态环境保护颇见成效。</h3> <h3>冈仁波齐,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h3> <h3>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br></h3> <h3> 圣湖玛旁雍措、鬼湖拉昂措和冈仁波齐、纳木那尼峰两座雪山遥相呼应,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在这里完美交融,尽享视觉的饕餮盛宴。</h3><h3> 一条公路从两个湖泊中间穿过,一边是水草丰盛清澈纯净的淡水湖,一边是岸边寸草不生的咸水湖,蔚为奇观。</h3> <h3>纳木那尼峰</h3> <h3>玛旁雍措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br></h3> <h3>拉昂措</h3> <h3>夕阳下的纳木那尼峰</h3> <h3> 汽车在扎达土林的峡谷中穿行,峰回路转,千姿百态,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奇幻无比的世界。<br></h3><h3> 变幻的光影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h3> <h3> 古格王朝,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h3><h3> 古格王朝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br></h3> <p> 在这片山影交错的荒芜之地,举目远望再也没有人烟的踪迹,有的只是掩埋在黄土下的寒风枯草,残砖断瓦。</p><p> 生死的搏杀,哀伤的悲鸣 ,也不过只是失败者临死前最后的一缕目光 , 胜利者奏章上的寥寥数字!仔细看是否还能看到曾经满山的花开花谢? 仔细听是否还能听到远处那银铃般的笑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是非功过,谁还记得?</p> <h3>班公湖为内陆湖,湖水东淡西咸,位于日土县境内为淡水,西部日土县与拉达克交界处为咸水。湖水由于光照、深浅、亮度等因素,呈现出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的颜色。</h3> <h3>班公湖边的小木屋,推开房门,放眼望去便是广阔而宁静的高原湖泊,蓝天白云倒映在同样湛蓝的湖面,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最惬意莫过于在这里喝茶、聊天、发呆,傍晚欣赏落日余晖,夜里枕着涛声入眠……</h3> <h3>阿里南线的行程告一段落</h3><h3>同时开启了北线与环线的旅途
在这片时间似乎是静止的荒芜之地
在壮阔和荒凉并存的景色里
探索自己的灵魂
阿里北线穿越的意义不在于成为谈资
更不是变得狂妄
而是学会对自然万物的
心存敬畏<br></h3> <h3>在尘土飞扬的阿里环线一路狂奔,</h3><h3>没人能够告诉你哪条路最好走,</h3><h3>也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哪里的风景最美。</h3><div>路,好不好走,自己亲自走过才知道。</div><h3>风景,美不美,自己亲眼看过才知道。</h3> <h3>远离喧嚣和繁华,远离人海和嘈杂。从昔日的繁忙中逃离出来,或远行,或漫步。一缕阳光落在雪山的脚下,落在连绵的草原。<br></h3> <h3> 沿途仁青休布措和扎布耶茶卡的景色也很美,只不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灰头土脸的奔波,疯狂颠簸的土路、节节消耗的汽油、尚未着落的住宿……又累又饿又困,已经完全没有心情欣赏,下意识地在远处随手拍几张,匆匆飘过。</h3><h3> 这一天走了八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其中有四百多公里的土路烂路(雄巴——措勤),让我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身体的苦旅、心灵的远行。</h3> <h3>仁青休布措</h3> <h3>扎布耶茶卡,湖边白花花的都是盐碱。</h3> <h3> 为了避开环线的烂路,深更半夜临时决定从措勤向北走,经洞措到尼玛,所以扎日南木措成了这次行程的一个空白。</h3><h3> 在尼玛县几经询问确认,终于没有错过念念不忘的文布南村和当惹雍措。我不想说留点遗憾,给自己一个再来一次的理由,“下一次”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念想罢了,人生有多少个下一次?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一段路程的终点。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途悟一场经历。 <br></h3> <h3>当惹雍措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也是西藏第四大湖, 最为偏僻,最为神秘,也最为令人莫名悸动。</h3> <h3>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文布南村依山傍水,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庄安详宁静,天空没有痕迹,鸟儿已经飞过,小狗躺在路边慵懒地晒太阳,偶有藏民从小路穿行而过,相互点头微笑,像是熟识的老友。岁月,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流逝,一派脱离尘世的从容。</h3> <h3>达则措,尼玛县出发没多久就看到的湖泊,远观雪山皑皑、湖水湛蓝,像一条蓝丝带飘荡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近观岸边的湖水竟然是粉红色的,十分奇特。</h3> <h3>色林措,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构造湖。藏语中这个貌似可怕的名字下,却湖水湛蓝,湖中有山,山又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h3> <h3>每一次云山雾海处的邂逅,都演绎着不一样的风景,那就用美好的心,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山河磅礴,观白云飘逸,飞波万千,然后坐在落日余晖里,用目光追逐远去的方向。</h3> <h3> 纳木措,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h3><h3> 这次来的感觉没比第一次好多少,这里已经严重商业开发了,扎西半岛建造了一整片颇具规模的简易客栈和餐馆,在湖边拍个水鸟还有藏族小孩跑来要钱……真想问她们: 这里哪只水鸟是你家的?</h3> <h3>高原气候变幻无常,下午还艳阳高照,一夜之间,电闪雷鸣,风雪交加,清晨起来,放眼望去,大地万物银装素裹。我们撤离几天之后,纳木措就遭遇雪灾、封路。</h3> <h3>十五天的奔波,经典的藏西秘境之旅,这是视觉的盛宴、身体的苦旅、心灵的远行。</h3><h3><br></h3><h3>整个行程丰富饱满: 佛光闪闪的藏地高原、目不暇接的雪山湖泊、披星戴月地赶路、风餐露宿的滋味、高原缺氧更换轮胎、大雪封山的担忧……所有的过程都是一种经历,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br></h3><h3><br></h3><h3>沿途风起云涌的炫丽,那些灿若烟火的精彩,都在微微一笑中,云淡风轻。</h3> <h3>藏西的荒凉和辽阔,冲破了城市中逼仄空间对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束缚。在这里,人们从政治、文化、经济、地位等标签里抽离出来,还原为一个最本质的人。<br></h3><h3><br></h3><h3>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br></h3><h3><br></h3><h3>图片拍摄: 与狼共舞</h3><h3>文字: 部分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