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气渐凉,秋意正浓,阳光温柔铺洒,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0月16日下午,平江县汉昌学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在三阳中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暨探讨散文诗的教法的教学研究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汉昌学区研训室丁越男主任、名师工作室首席导师喻乐文老师、三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孔卫辉老师及全体成员。
</h3> <h3>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名教者执教七年级上册二单元第七课的自读课文《金色花》,就<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教学实践活动,来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span></h3><h3>
<br></h3> <h3> 授课的两位教者分别是:被县教研室彭翔鹏主任誉为“三阳之光”、被同事誉为“拼命三郎”的朱霞光老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本学期刚调入三阳中学的青年才俊喻蕾老师。 <br></h3> <h3>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由两位教者进行示范课。朱霞光老师在七年级402班执教《金色花》,拉开了活动的序幕。<br></h3> <h3> 第二堂课喻蕾老师在七年级390班执教《金色花》。<br></h3> <h3> 虽然这两位老师接到任务时,距上课仅两天的时间,备课时间十分仓促。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他们都进行了精心准备,都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及散文诗的文体特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都有充分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他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尽显独特的教学风格,真可谓是平分秋色,各具风味 。 <br></h3> <h3> 瞧,课堂上的孩子们是多么地投入,他们认真专注的模样,真是可爱!<br></h3> <h3> 这个小男孩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快乐,眼里充满着智慧与纯净,他上课可认真积极啦,光这堂课他就举手起来进行了两次展示哦!<br></h3> <h3> 前来听课的老师济济一堂,即使在教室外或坐或立,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定睛细看,咱三阳中学的李壮志校长也加入了这个庞大的阵容哩!<br></h3> <h3> 听课完毕后,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三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孔卫辉老师组织全体成员进行了第二个环节的说课、评课活动,一起来探讨散文诗的教法。</h3> <h3> 朱霞光老师说课。</h3> <h3> 喻蕾老师说课。</h3> <h3> 名师工作室首席导师喻乐文老师评课。</h3> <h3> 思源中学邓状喜老师也上台跟大家分享了他听完这两堂课的感想。</h3> <h3>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学区研训员丁越男主任讲话。<br></h3> <h3> 研讨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连三阳中学主管教学的吴常青副校长也不禁循声而入,加入到探讨中来!</h3> <h3>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亮点在于:
1.智慧碰撞,激活潜能。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们深厚的专业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个人魅力。两名授课者都展现出极强的教学能力,他们积极钻研,并根据散文诗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理念。如朱霞光老师的课激情中充满智慧,她的课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注重朗读,让学生了解到,朗读是一种个性化的理解,要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内心的感悟,整堂课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喻蕾老师的课,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上课时从容自然,张弛有度,新意叠成、点拨到位,尤其是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话的讲授,采用了变更语序和标点的方式,让学生在尝试对比中,轻松地体会到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深情。
2.转变思想和理念。通过朱老师和喻老师的这两堂课,我们可明显感受到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大变化,教师们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引导者。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精彩局面。
3.实现“实”与“活”的结合。所谓“实”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实效,没有“花架子”,让学生在质朴务实的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所谓“活”,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手段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同学,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有所得,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4.积极参与,认真点评。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成员,都做到了听课时认真细致地记录,评课时真诚客观、各抒己见。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成员们各自的教学思想发生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理解得就更透彻。 </h3> <h3> 认真负责的丁越男主任不仅在活动现场做了点评,还在活动结束的当晚,写下了自己对于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h3><h3>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小结兼评《金色花》课堂教学
10月16日下午,汉昌学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进行了第二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有几点思考:
1、 工作室逐步深度融合
1点50左右,名师工作室成员从各校奔来到达三阳中学,除清水中学在进行学区送教下乡活动,成员们都到齐。
本次活动主题是《探讨散文诗的教学》,三阳中学朱霞光和喻蕾两位骨干老师采取同课异构形式上《金色花》,课后说课、评课,参与听课的老师各抒己见,资源共享,气氛融洽,学区语文团队逐步达到深度融合。
二、《金色花》听课心得
听完两节课,个人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教师要读好三本书:阅读《课标》掌握“度”,钻研《教参》掌握“标”,熟读教材突出“法”。读好这三本书,能有效使教师把预设与生成巧妙融合在一起。
印象深刻的品析“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老师设计了语序变化、标点改换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的感情,可谓妙手仁心。教学中,在谈人物形象时有个学生说:“文中的孩子是个不让妈妈省心的孩子……”他从文字表面上理解“坏孩子”的意思了。好一个巧妙的时机!可惜的是老师顾着走教案设计,没有抓住这个生成来一场深层次的思辨,让学生自己体会“你这坏孩子”并非真“坏”,其实是一种嗔怪,饱含深深的母爱。
现在再来理解“你这个坏孩子”,学生被老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我此刻真有种痛失良机的懊恼,也再次深刻体会利用生成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准备和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之上。
三、工作室活动思考
再回到活动主题《探讨散文诗的教学》,活动之后老师们进行返岗研修,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那么,大家是不是明白这种文体该如何上?
未必。
活动前我百度找到《散文诗的教学》,文章介绍了这种文体教学的三个层级:品味课文语言,解读课文意象,汲取精神营养。如果授课老师上课前做足功课,那么,课堂上对“金色花”,“坏孩子”所代表的意象了然于胸,我相信老师驾驭课堂会更洒脱自如。所以,围绕课堂教学要设主题,围绕主题要进行专题讲座,没有条件(时间短),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理论资料让老师们进行业务学习。<br></h3> <h3> 活动最后一个流程,合影留念!</h3><h3><br></h3><h3>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畅谈教育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在活动中,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仅能从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也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材理解和处理等方面和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的我们,不仅能够近距离的领略到两位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虽然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今后汉昌学区语文名师工作室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定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实践教育中创新,踏实研究新教法、解决新问题,做到爱岗敬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