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要说男人身上吸引人的品性有很多种,睿智型,幽默型,豪放型,精细型等,还有一种想必就是令很多人欣赏的——儒雅型。</b></h3><h3><b>能被称作是‘儒雅’型的男人,一定有着非一般的品味和格调。他们,有睿智的思维,渊博的知识,翩翩的风度,不凡的谈吐,脱俗的举止,高尚的品德,坚定的意志……他们,</b><b>让人看着舒服,想着愉悦。</b></h3> <h3><b>何为儒?</b></h3><h3><b>《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所以儒者一定博学多闻。</b></h3><h3><b>《礼记.儒行》还认为,“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所以儒者一定谦和服众。</b></h3><h3><b>何为雅?</b></h3><h3><b>《白虎通.礼乐》说“雅者,古正也”。就是正而不邪。</b></h3><h3><b>故而所谓儒雅,就是博学多闻,谦和服众,守正凛然。</b></h3><h3><b>儒雅,即是一个男人的气质,更是他对人生的态度。</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优雅的男人,博学而多闻。</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说起儒雅,相信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羽扇纶巾”诸葛亮的名字和影像。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男人的儒雅,是那种饱读诗书,自内而外的的渗透出的一种内敛的气质和风度。</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谋略过人,举止潇洒,气质非凡,谈吐出众,是闻名后世的儒雅名士杰出代表。他出使吴国,舌战群儒,应变机制,对答如流。甚至在面对吴国一些文士的无礼与挑衅时,诸葛亮依旧谈笑风生,面不改色,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辩驳得吴国文士理屈词穷,缴械投降。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成功,即维护了蜀国的利益,诸葛亮自己也赢得了吴国上下的尊重与赞誉。</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真正儒雅的男士,一举手,一投足,就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不是刻意的表演和做作。实际上,只要你平时多留一些心,不难发现,在你面前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来来往往的男士们中,可以从他们的谈吐,举手投足,或是其周身散发出来的的气息,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哪一位或是哪一些男士是真正的儒雅。</b></h3> <h3><b>有些男士看上去也挺儒雅的,穿戴讲究,一身名牌行头,风度翩翩的。但胸无点墨,谈吐粗俗,一张嘴就露怯。活脱脱的一个土财主,暴发户。</b></h3><h3><b>要想让自己博学,就要多读书,读好书。《颜氏家训.勉学》中说: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b></h3><h3><b>从古至今,读书一直是人类开启天蒙,获得知识,明了事理,学习做人的最基本的方式。</b></h3><h3><b>读书能使一个浅薄无知而又孤陋寡闻的人,变成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智者。</b></h3><h3><b>清朝的重要人物,大学问家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因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因而讲话经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自己脑海里的诗词,格言,典故,谚语等信手拈来,巧妙的运用到自己想要表达话语当中,既绘声绘色,又言简意赅。</b></h3><h3><b>而且这种男士有头脑,善思考,求知欲望尤其强烈,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b></h3> <h3><b>儒雅如同女人的‘妩媚’一般,修炼起来可不是一天一时之功。心底没有分量,再大的本事也儒雅不起来。</b></h3><h3><b>为此,读几天乃至读一段时日的书,未必能让自己的学识和气质有什么改变。因为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可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随着你的坚持,书读多了,读久了,在日常的日积月累中,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自我修养,潜移默化的都会有所改变,继而,洗涤内心,改变气质。</b></h3><h3><b>当你“腹有诗书气自华”,风剪剪,情脉脉,笃笃而行时,你的儒雅,恰好印证了李白的一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b></h3> <h3><b>如果说读书能让人博学,那么有着丰富的阅历能够造就出一个“多闻”的男人。男人需要经历和阅历,饱经沧桑,经受过一些挫折和磨难,对人生有着深刻的领悟,这是一次难得财富。</b></h3><h3><b>一个男人,见过各种浮华,就能更好的把控自己。视金钱于粪土,就很难被金钱震动心神。万花丛中过,不心驰神往,就很难被美色迷惑。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洞察世事人情,也不会受困于尔虞我诈。</b></h3><h3><b>经历的多了,见得世面广了,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开阔,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在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才会真正的儒雅。</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儒雅的男人,以谦和服众</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当冲突横亘在面前时,儒雅的男人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去面对呢?是不顾一切的进上前去发泄内心的愤怒?还是用自己谦和的心态去打动人心,化干戈为玉帛?</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远古时代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想必后人是知晓的。秦国和赵国的渑池冲突结束后,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维护了赵国尊严,居功至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的说:我是赵国肱股之臣,获战功无数,而蔺相如不过凭借他的能说会道的口舌之功,被封为上卿,还位列在我的前面,再说蔺相如还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他位列上卿,我实在是不可忍受。廉颇还扬言到:我要是遇见蔺相如,一定羞辱他,让他难堪。蔺相如听说此事后,不肯与他相会。蔺相如每当上朝时,常常推脱说自己身体有恙,或是以其它的借口不去上朝,因为他不愿意和廉颇一较高下,争长论短,以免发生冲突。没过多久,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的就看见了廉颇和他的车马,蔺相如赶忙调转轿头,往回走,避让廉颇。蔺相如的随从很为他不平,甚至有的随从认为蔺相如太软弱,太窝囊,想离开他。蔺相如见此情景说到:我虽无能,但难道会怕他廉颇?我想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的冒犯和攻打弱小的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老将军在。如果为了个人利益,我和廉颇发生矛盾,两强相争,产生内讧,势必不能共存。这样,于赵国不利,于大局不利。我之所以如此的避让与他,就是把赵国的大局放在首位,我自己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蔺相如的做法和胸怀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格局,令廉颇羞愧难当,前来负荆请罪。通过此事,后来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生死至交,并留下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b></h3> <h3><b>试想,如果蔺相如对廉颇不能做到谦和与避让,与廉颇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就会发生严重的内讧,那么就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的衰败甚至是灭亡。</b></h3><h3><b><br></b></h3><h3><b>所以说看起凶猛的愤怒,却能在一方的谦和礼让之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转而化为和谐,这正印证了这句古话“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b><b>”</b></h3><h3><b>‘谦和’的字面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概括的讲就是,为人谦让而和善。‘谦’,‘和’两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非常宽泛和深邃的内涵,是门大学问。真正懂得谦和,并身体力行的人,必是道德高尚,心胸宽广之人。</b></h3><h3><b><br></b></h3><h3><b>儒雅的男人把头低下,那是为了更好的看清楚自己前方的道路。</b><b>谦和的人,能够微笑着面对自己,微笑着面对别人;谦和的人,有修养的审视自己,有涵养的看待别人,把别人始终装在心里,摆在最正确的位置。</b></h3><h3><b>《国风.秦风.小戎》里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就是男人的阳刚之美中多出了温和。一个男人若是有了温和之心,平和之态,礼谦之境,才真正的可以称得上是儒雅的男人。</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儒雅的男人,一身凛然正气</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儒雅的男人需要谦和,然而,谦和,并不是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论语.述而》中,描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就是说,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强悍,庄重而又安详。</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要做到这几点,就要守得正气,方得一身凛然。</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想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举家迁往异地。在人生地不熟的远地他乡,可谓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苏轼的生活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被逼无奈,心境开阔的苏轼,无所顾忌,怡然解甲荷锄,与家人在山坡之东开垦荒地,撒籽耕种,并自称‘东坡居士’。闲暇时,他照样喝酒,吟诗,作词,抚琴,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和弥漫着文化气息。后有识珠之士以酒换诗,东坡与之把酒言诗,穷尽鸿儒之能是。自诩‘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讨饭乞丐’。这样的部分贵贱高低,不是洞察人间真谛的儒雅,又是什么?</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刘禹锡是唐代的儒雅之士,更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散文家,诗人。他当官被贬,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享受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待遇。谁知,知县见他被贬而来,百般刁难,把刘禹锡安排在城南门外的临江的三间小房内。对此,他也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自己居住的景观写了一幅“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张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县令见之,甚为恼火,将刘禹锡安排到了别处,并将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致,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书写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闻讯后,气急败坏的又将刘禹锡安排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更加小的房内。</b><b>半年内,刘禹锡的“家”先后搬迁了三次。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磨难,他抗争不屈,倾吐为快,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杰作《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于门前,警醒自己。诗人把《陋室铭》写了成人间乐园。它,像是寻得了一方净土,它,像是找得了一世外桃源。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和谐,闲雅和怡然。对被贬谪,仕途堪忧,身心疲惫的诗人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尽管是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牒之劳役。诗人把陋室写的如此之美,表现了作者豁达大度,气度恢弘和一身的凛然正气。</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句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才能生生不息,生长流传。“正”者,大道也。人有了正气,才能会有底气,有雅气,有大气和锐气。</b></h3> <h3><b>一个儒雅的男人,在工作方面,可以不是什么官员,可以不是领导,也可以没有大的成就,但对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能够胜任并能拿得起来。</b></h3><h3><b>对自己的家庭,可以没钱买名车,买豪宅,也不能给家人更多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但对于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能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b></h3><h3><b>这种充满正气的心态,还表现在对他人,对事情的态度上,儒雅的男人充满细心,爱心,关心他人,更乐于帮助他人,尤其对弱者和女性,孩童,更表现出一种大度,一份宽容。</b></h3><h3><b>儒雅的男人,并非高深莫测,并非凤毛麟角,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处都有。儒雅的男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b></h3> <h3><b>儒雅的男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深情内敛,表里如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的思想意志要比常人的更加坚强,更加坚定,更加具有韧性。他们的思维态度比一般人也更积极,更主动,更持久,更富有创造性。</b></h3><h3><b><br></b></h3><h3><b>儒雅的男人,玉树临风,是有绅士风度的的男人。他们热爱生活,情感丰富。大都穿戴讲究,穿着的不一定是名牌,但会很合身,很干净,很得体,很有品味。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大都有宽容的心怀,悲悯的情怀。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句话语,都能透露出爱意,彰显出一颗乐于助人,乐于帮人的爱心。</b></h3><h3><b><br></b></h3><h3><b>儒雅的男人,年纪可能不再年轻,但是他们不世故,不做作,不虚伪,不矫情,不颓废。在工作中,在家庭里,在待人接物上,他们都能积极向上,主动乐观,充满阳光,满身正能量,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他们是很受欢迎和备受重视的“角色”。</b></h3><h3><b><br></b></h3><h3><b>儒雅的男人,像缓缓流淌的清澈澄明的溪流,荡涤人们心灵;也像是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每个人的心田;更像是经典的普洱茶,久泡不变味道,且芳香四溢。也许,他们的脸上已经刻上了皱纹,但是,他们依旧还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本性不改,情怀不变。他们依旧还是一道迷人,色彩丰富,独具魅力的风景线。这样的景致,让人百看不厌,心生敬意。</b></h3><h3><b><br></b></h3><h3><b>儒雅的男人,平凡中出彩,出彩中淡定,淡定中修正,修正中进步。只要有心,只要自信,改变思维,做儒雅的男人,你,我,他,皆能。</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