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母校六十年感怀

姜大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湖北省武昌水果湖中学建校60周年庆典</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薪传甲子路,砥砺携手行</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武昌水果湖中学邀请函</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风雨沧桑一甲子,薪火相传六十载</font></b></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b></h3><h3>东湖路19号<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一剪梅·母校六十年感怀</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姜大源</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font></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8.10.18.</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b><font color="#b04fbb"><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弹指挥间六十年,水果湖畔,梅岭庭前。</span></b></font></b><b><font color="#b04fbb"><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师</span></b><b style="font-size: 20px;">恩化雨注真情,蓓蕾争妍,桃李擎天。 </b></font></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b04fbb"><b style="font-size: 20px;"></b></font></b><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b04fbb">金秋时辰返杏坛,重咏华章,重读名篇。</font></b><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b04fbb">放鹰台上话明朝,再绘鸿图,再育英贤。</font></b></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 东湖路19号</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注 释</b></h1> <h3>  ①梅岭,位于武汉东湖北岸的小山上,为单层庭院式别墅,古朴坚实,清静敞亮,掩盖在绿树丛中。其中梅岭一号,是毛泽东建国以后,除北京中南海外居住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曾44次在此下榻。<br></h3> <h3>  ②放鹰台,位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水果湖畔,双湖桥附近,是风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东湖悠久历史文物的出土地。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于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在凭吊唐代书法家李邕(公元678~747年,读音lǐ yōng),即李北海的故宅后,曾在这个土台子上将被捕鸟夹夹住的一只苍鹰放飞。后来这个土台子被称为“放鹰台”。李白生平爱鹰,北游时就曾作过《观放白鹰》二首,其中一首曰:“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语燕雀莫相悼,自有云霄万里高。”</h3>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我的母校——湖北省武昌水果湖中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font><br></h3> <h3>  60年前,那时的水果湖,还只是位于武汉市武昌郊区东湖的一个港湾,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h3><h3> 记得那年我从武昌城区居住地都府堤路搬到水果湖,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呢!<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武汉市武昌:</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都府堤路</b></h3> <h3><b>武昌都府堤:</b></h3><h3><b>八七会议首次会议旧址大门</b></h3><h3>(现为陈潭秋烈士纪念馆)</h3> <h3><b>武昌都府堤:</b></h3><h3><b>毛泽东同志旧居</b></h3> <h3>  这是因为都府堤那条路,沉淀着十分厚重的历史。</h3><h3> 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一个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大堤附近有一个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末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习惯上称其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长560米,宽6至10米。 那里有毛泽东主席当年创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都府堤大街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1927年时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的陈潭秋也曾在此居住。这里还是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会议的举办地。都府堤大街41号则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著名的《湖南农民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居住过。</h3><h3> 十分幸运的是,我们家也曾经在都府堤10号——当时为湖北省行政干校,住过很多年。不知是不是这儿厚重的人文特质,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体……</h3><h3> 从十分繁华的市区到相对荒凉的市郊水果湖,尽管我那时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可想起来,当年却真有那么一点莫名的失落!<br></h3> <h3><b>武昌都府堤10号:</b></h3><h3><b>中共八七会议首次会议旧址</b></h3><h3><b>陈潭秋同志故居</b></h3> <h3><b>武昌都府堤:</b></h3><h3><b>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b></h3> <h3><b>武昌都府堤10号:</b></h3><h3><b>中共八七会议首次会议旧址内院</b></h3><h3>(我家曾住这座楼的二楼)</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中共湖北省委</b></h3> <h3>  但是,</h3><h3> ——随着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及省直机关,武汉军区领导机关在水果湖的“安营”;<br></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湖北省人民政府</b></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b></h3> <h3>  ——随着中国科学界颇具实力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包括著名的****研究所、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水果湖的“扎寨”;<br></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中国科学院****研究所</b></h3> <h3><b>武昌水果湖——珞珈山:</b></h3><h3><b>国立武汉大学</b></h3> <h3><b>武昌水果湖—珞珈山:</b></h3><h3><b>武汉大学图书馆</b></h3> <h3>  ——随着从建立于1893年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以及建立于1943年的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送来的琅琅书声;<br></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武汉大学医学部</b></h3><h3>(原湖北医科大学)</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武汉大学医学部</b></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武汉重型机床厂</b></h3><h3>(原厂址)</h3> <h3>  ——随着在中国工业建设中举足轻重的武汉重型机床厂的崛起而吹响的前行的嘹亮号角;</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武汉重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b></h3> <h3><b>磨山日出晨曦绚烂</b></h3> <h3>  ——随着附近田野、乡村、丘陵、渔港的氤氲缭绕,晨曦中的雄鸡唱鸣,晚霞里的渔歌唱晚; 水果湖,也逐渐融入了中国前进的大潮。<br></h3> <h3><b>夕阳西下渔舟唱晚</b></h3> <h3>  但是,当时偌大的一个水果湖地区,生活着大批工农兵学商和干部的子女,有着那么多适龄的小学毕业生,却没有一所能就读的中学。<br></h3> <h3><b>杨湘君同志家乡浙江三门县</b></h3><h3><b>为革命教育家杨湘君立传</b></h3> <h3>  1959年初中入学的我班同学胡苏娅的母亲,时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杨湘君同志,从全省各地抽调各科优秀教师,并配备了高水平强有力的管理干部,于60年前戊戌年的1958年9月9日,创建了湖北省武昌水果湖中学。我父亲也从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初等教育处抽调到水果湖中学任语文教师。<br></h3> <h3> </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双湖桥远眺</b></h3><h3>(校友刘平分摄影)</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千里共婵娟</b></h3><h3><b>(校友张牢生摄影)</b></h3> <h3><b>武昌水果湖—东湖:</b></h3><h3><b>仲秋夜抒情思</b></h3> <h3><b>武昌东湖—水果湖:</b></h3><h3><b>楚河汉街夜语</b></h3> <h3>  60年来,水果湖的母湖——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已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在离水果湖不远的东湖梅岭,是毛泽东主席曾经44次下榻过的居所。梅岭成为除北京中南海以外,毛主席居住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地方。毛主席在这里留下了他思索中国未来的足迹,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就写成于此。<br></h3> <h3><b>武昌东湖:</b></h3><h3><b>梅岭庭院</b></h3> <h3><b>武昌东湖:</b></h3><h3><b>毛泽东同志故居</b><br></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明月寄相思</b></h3><h3><b>(校友张牢生摄影)</b></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李白放鹰台</b></h3> <h3>  60年来,水果湖的历史,从1956年发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放鹰台开始,不断往前推延。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在凭吊书法家李北海故宅后,李白曾在水果湖附近的土台上,发现捕鸟夹子夹住了一只苍鹰。李白解救并放飞了这只苍鹰,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土台子称为“放鹰台”。随后,在放鹰台周边,又陆续发现了属于屈家岭文化、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西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h3> <h3><b>武昌水果湖:</b></h3><h3><b>李白放鹰台</b></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历任校长照片:</b></h3><h3><b>杨湘君(荣誉校长)</b></h3><h3><b>邹吉烨、孟宜斋、</b><b>张耀伦、尹子超</b></h3><h3><b>华耕有、钟美鸣、饶德林、范忠强</b></h3><h3><b>严家华、</b><b>赵洪武、杨建为</b></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首届学生合影</b></h3><h3>(临时校舍设在武汉重型机床厂三街坊两间工棚里)</h3> <h3> 所以,尽管水果湖中学在创办初期,白手起家,条件简陋。但是在这厚重的人文和历史的氛围里,经过水中几代教师和领导的艰苦创业,60年一个甲子的风雨兼程,时至今日,水果湖中学已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省级示范学校,被授予“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学习考察基地”、湖北省“劳动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武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是全国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田径试点学校,武汉市游泳特色学校,武汉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等。<br></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任课教师与我们班合影</b></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操场</b></h3><h3>(东湖路19号)</h3> <h3>  我的整个中学学习,从初一到高三,六年时间,都是在美丽的水果湖畔度过的。我们的初中和高中老师,都是语文、数学、外语(当时只学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湖北省顶尖的教学名师。很多老教师已离我们而去,例如,语文老师徐令宣,物理老师吴慈云,俄语老师张庆中,地理老师张斌来,历史老师刘廉夫,音乐老师吴菊瑞,等等。令人欣慰的是,还有很多已逾耄耋比我们岁数还要大得多的老师们健在,像96岁高龄的化学老师汪爵伯,政治老师韩秀华,语文老师唐楚善,数学老师朱尧初、韦绥汉,俄语老师孙光慈、张祖顺,物理老师施祖亮,生物老师汤日英,体育老师陈任樑、吴宣德,等等。</h3><h3> 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老师们的严谨治学,老师们的师德师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老师们的殷切希望,都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生,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的财富。</h3><h3> 1965年我从水果湖中毕业后,有幸于当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br></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1962年初三一班毕业生</b></h3><h3><b>与校领导合影</b></h3><h3>(初三一班,后排右起第三人为笔者)</h3> <h3><b>武昌水果湖中学1965年</b></h3><h3><b>高中毕业生合影</b></h3><h3>(第二排右起第五人为笔者)</h3> <h3>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这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的季节,填词一首《一剪梅·母校六十年感怀》,以聊表我对母校的深情。<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剪梅·母校六十年感怀</b></h1> <h3><b>2012年</b></h3><h3><b>毕业年相聚于武汉市武昌</b></h3> <h3><b>2017年4月毕业52年</b></h3><h3><b>相聚武昌水果湖放鹰台</b></h3> <h3><b>2018年9月15日</b></h3><h3><b>水果湖中学老三届重阳节聚首</b></h3><h3>(比我们低1-3个年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b></h1> <h3>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包括8个独立法人单位,即分院机关、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此外,还包括非独立法人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7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武汉重型机床厂</b></h1> <h3>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原武汉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是国内生产重型、超重型机床规格最大、品种最全的大型骨干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能源、交通、冶金、机械、铁路、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武汉大学医学部</b></h1> <h3>  武汉大学医学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41年冬,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应湖北省民政厅诚聘,在留德同学及原省立医科大学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筹建医学院,于1943年5月14日在湖北恩施成立了湖北省立医学院,朱裕璧出任首任院长。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迁至武汉两湖书院旧址,1949年1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医学院,1953年4月更名为湖北医学院,1993年1月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2000年8月2日学校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成为新成立的武汉大学医学部的主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春华秋实</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秋风秋雨秋叶秋华</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校友刘平分摄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武昌东湖行吟阁</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屈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