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1>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h1><h1>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h1><h1> 吴镇,一生贫寒,曾卖卜为生。性情孤峭,尝隐居自适,博学多识,性情孤高。他说“二十年后不复如此”,后来果然成名。工草书,能诗,擅善水墨山水。《渔父图》寄寓他向往自然,隐遁避世的思想。</h1><h1> 倪瓒,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 ,加以发展 , 画法疏简 ,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h1><h1> 王蒙,字叔明,号香光居士,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h1> 0 22 6
更多回答(2)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