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泥潭里挣扎的mita

王子

<h3>经我观察,一个单身女青年,如果沉迷于韩剧、养猫,那基本上就很难嫁了。我的钢琴老师mita就是这种女青年。她经常哼哼唧唧地说自己找不到男朋友,同时手机壁纸长期是一个韩国新生代的男星,个人头像是她的猫。<br></h3> <h3><font color="#b04fbb"><b>善用鼓励</b></font><br></h3> <h3>我第一个钢琴老师是名男子,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我俩完全没有肢体互动,但我还是非常拘谨,以至于学了小半年被mita接手的时候,还“彷佛一具僵硬的木偶”,这是她后来回忆时说的。虽然那时她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但是内心不断发着弹幕:啊我不想接成人学生,成人学生就是这样啊,好僵硬,好难教….<br></h3> <h3>然而我当时的记忆却是她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你弹得好好啊,我可以叫其他家长进来欣赏吗?”于是我自信倍增,逐渐放松了一些。 ……原来……都是骗人的。<br></h3> <h3>Mita上岗后经常会拉着我的手让我感觉手指手臂的发力,确实比仅是语言的描述更易懂。而且她常年教小朋友,从而生成了有无限的耐心和热情,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纵声高歌,让课程变得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还有热情的传递。<br></h3> <h3><font color="#b04fbb"><b>客观严格</b></font><br></h3> <h3>等我渡过了信心不足需要鼓励的阶段并开始膨胀后,她也开始放飞自我,也不装了,也不骗我了。<br></h3> <h3>某天我弹完,mita:你评价一下自己刚才弹的。</h3><h3>我:@¥&amp;*%(各种自夸)。</h3><h3>mita:还有呢?</h3><h3>我:还有啊……@#……*(继续挖掘自己的闪光点)。</h3><h3>mita:还有呢?</h3><h3>我心想:天哪还有啊,不说都不知道自己这么优秀啊。于是继续自夸。 这时有人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去接了,期间就看老师奋笔疾书,等我回来,她写了整整一页我的缺点。<br></h3> <h3>还有一天在朋友圈看见她发我的视频,好开心,第一次上她的朋友圈……但是……竟然是个反面教材。我……<br></h3> <h3><b><font color="#b04fbb">发掘美好</font></b><br></h3> <h3>在我学琴的过程中,排骨从来也不评价,导致我感觉他并不太支持我。 有一天mita教完琴走的时候突然说:我感觉你好幸福哦,你老公都不反对你弹琴,还让你花钱学。你觉得你幸福不?我想了想好像也是,于是点点头,mita说:幸福不幸福!说出来!说呀!我用余光看了一眼排骨,感觉他并没有在听,于是回答:幸……幸福。Mita点点头,满意地走了。我心想难道她是排骨花钱雇来的?<br></h3> <h3><font color="#b04fbb"><b>深受喜爱</b></font><br></h3> <h3>有一天我学完琴回家宣布:我结仇了!排骨一脸黑线地说:弹个琴还能弹出仇人啧啧。<br></h3> <h3>事情是这样的,当我还在男老师那里学琴的时候,某天我好好地弹着琴,工作室的明星学员,一个八岁的叫悦悦的小朋友走过来问老师:她要考几级?</h3><h3>老师说:4级。</h3><h3>她摇摇头:这个阿姨,不行。</h3><h3>老师:是姐姐。</h3><h3>她:阿姨。</h3><h3>老师:姐姐。</h3><h3>她:阿姨。</h3><h3>老师用余光看了我一眼:是姐姐……她非常坚持:是阿姨。</h3><h3>我虽然假装在淡定地弹着,心里却在说:你俩够了!<br></h3> <h3>后来我们都被mita接手了,而很快mita因为和男老师的工作室教学理念不同就辞职了,改上门教学,我俩都跟着她一起飞了。Mita经常会告诉我仇家的最新线报,比如仇家吃胖了晒黑了弹琴退步了,我都很开心,如果听说她又用功了,我会也多练一会儿。<br></h3> <h3>我幻想着有一天我们竞赛场上相见,悦悦问我:阿姨你是怎样做到进步这么快的?我说想知道吗?她期许地点点头。我微微一笑:叫姐姐!<br></h3> <h3>某天mita告诉我悦悦搬去越秀学区了,换了老师,以后就不会有她的消息了,我竟然有点失落,那段时间练琴也不是很有斗志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看mita朋友圈,她说自己一个小学员写了一大黑板一条条地控诉妈妈和老师,于是她也写了一大黑板一条条地来回应她,最终和学员达成了相互理解,我不由感慨当老师真不容易啊,点开大图,嗯?这不是悦悦吗?问mita,回答说换老师后还是觉得她好,于是又山长水远地召她回去。<br></h3> <h3><font color="#b04fbb"><b>体制之外</b></font><br></h3> <h3>Mita不喜欢琴行的体制,她喜欢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兴趣方向和能力,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并掌握课程进度,但这和琴行机械化的编排相冲突。琴行只关注妈妈们要求孩子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考级以及如何能够最大化获利,并据此安排课程,并不管你能不能消化掌握,而她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学到知识,没有获得乐趣,只是有一纸证书,有什么用呢?于是她经常愤而辞职。<br></h3> <h3>既然跟琴行等机构合不来,那就自己开工作室吧,结果营销不利,发宣传单被物业驱赶,发朋友圈,圈里也都是老师。手头番禺的小学员渐渐都到了要搬去中心区学位房的年纪,为了这些学生她在各区东奔西跑,但也没有放弃她们。<br></h3> <h3>有人说工业化程序化会吞噬一切行业,最终大概只剩下艺术类。我看,艺术类是否能够幸存不知道,但至少艺术培训也已遭到了侵蚀,只剩下少数在泥沼边挣扎的灵魂。<br></h3> <h3>祝好,mit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