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难忘油五岁月

辣笔小新

<h3>石油五厂始建于1939年,1953年正式恢复生产,当时定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五厂”。人们俗称:‘’油五‘’。<br></h3> <h3>1960年6月,大庆油田第一列原油就是在这里加工的。1998年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br></h3> <h3>1939年,日本政府为了加紧对中国的占领及为侵略苏联做准备,决定在中国境内建设工厂,仿效德国用煤做原料提炼人造石油或从东南亚掠夺天然原油炼制油品,以解决燃料不足的问题。1940年,日本陆军省选定地处东北咽喉、交通便利的锦西五里河畔为厂址,建立“锦西燃料厂”。<br></h3> <h3>1941年春,“锦西燃料厂”工程全面铺开。 1943年末,常压蒸馏装置和焦油蒸馏装置先后完工。 1944年,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施工的一、二部低温干馏炉完工,当年干馏煤10.2万吨。<br></h3> <h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前夕,中村信男奉命破坏工厂,指示下级职员及日、韩工人将重要文件、图表、账目等烧毁,将主要机械设备毁坏。<br></h3> <h3>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委派接收委员孙越纪接管工厂,定厂名为“经济部锦西燃料厂”。<br></h3> <h3>1947年10月,在日籍、德籍工程师协助下第一次炼油,取名“国光”牌,煤油在锦州一带出售,汽油被国民党军队掠走。因战乱,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工人罢工此起彼伏。<br></h3> <h3>1948年11月10日,锦西解放。12月末,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派朱子坚接管工厂,定厂名为“锦西炼油厂”。<br></h3> <h3>1950年1月29日,锦西炼油厂改名为锦西化工厂,下设化工、炼油、机械和发电四个分厂。<br></h3> <h3>1952年9月,成立东北石油五厂,转入恢复性建设。<br></h3> <h3>1953年,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热裂化装置恢复生产,炼制抚顺石油一厂的蜡油。<br></h3> <h3>1954年9月,年加工能力15万吨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和精制装置恢复生产。<br></h3> <h3>1955年1月,煤低温干馏车间成立。 1955年9月1日,石油工业部成立,东北石油五厂归属石油工业部管辖,定厂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五厂”。<br></h3> <h3>1959年5月28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厂视察并作出重要题词。<br></h3> <h3>1961年,开始建设北蒸馏装置,于1962年投产。 1965年,加工能力由1961年的100万吨跨入150万吨,发展成为一座燃料——润滑油——石蜡型炼油厂。<br></h3> <h3>1966年至1968年,“停产闹革命”的岁月里,没有一套装置停车,没有一台设备停转,“三老四严”起了重要作用。<br></h3> <h3>1984年2月25日,由于隶属关系变化,更名为锦州石油化工公司锦西炼油厂。<br></h3> <h3>2007年3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锦西石化分公司和锦西炼化总厂再次重组整合,对外统称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