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一假期,忙里偷闲回老家看望父母。刚进院子,母亲就迎了出来。妻有些晕车,聊了一阵儿去休息了。儿子缠着爷爷去小卖部买雪糕。母亲忙忙碌碌已经开始准备午饭,唯独剩下我一个闲人!
出去走走吧,这块不大的院子充满了温馨。偶一抬头,南墙跟的杏树已然开了花,虽零零散散,但我知道很了不起了。<br></h3> <h3> 这株杏树陪我走过整个童年,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永远不会忘记属于80年代的小食品是那么的美味,并且还是如此的昂贵,始终让我可望而不可及。退而求其次,母亲每次都安慰我:等咱家的杏树再长大一点就可以开花结果了,结出的杏儿一颗都不给别人,都是你的!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守在了它的身旁。<br></h3> <h3>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终于迎来了杏树的第一次开花。粉白的花儿开满枝头,风儿飘过带来阵阵清香。母亲高兴地说,看这样子,头一年就会结不少杏儿的。想着守候终于盼来了收获,睡梦中的我都不止一次地流下了口水。<br></h3> <h3> 真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大!一个晚上的气温骤降就把幸福的花儿全都冻得凋落了枝头。我用嚎啕大哭抗议母亲的安慰,我把所有的愤怒莫名其妙地都转移到母亲身上。在母亲再三的保证声中,我厚颜无耻地赢得了垂涎欲滴的十颗水果糖。<br></h3> <h3> 在以后的几年里,杏儿终是吃到了。说实话,没有期望中的香甜,反而还略带苦涩。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询问过母亲不甜的原因,但母亲的解释总不能让我满意,明明是长在家中的院子里,母亲非得说这是颗野杏。虽然野杏每年都结果不多,可母亲确是兑现了她的承诺:都是我的!而且在母亲的精心储藏下,我一直觉得杏儿吃起来还是香甜多于苦涩。正如母亲给我的解释:先苦后甜,你得细嚼慢咽!<br></h3> <h3> 就这样,苦杏儿是我每年的专享小吃,村子里的其他小伙伴只有仰望杏树的份。<br></h3> <h3> 还记得母亲揍我最狠的一次,就是和苦杏有关。因玩伴偷杏被我发现,我们打了架。母亲丝毫不顾及我一直流着血的鼻子,拿着笤帚一个劲地抽我。我咬着牙,用无声表达着不服,“都是我的,我没错!”,终于在玩伴的哀求声中,母亲停了手,但母亲铿锵的许诺让我一年的专利化为泡影。看着母亲把所有的杏儿全都送人时,我瞬间泪流满面。身心俱痛过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该长大了。<br></h3> <h3> 吃完晌午饭,母亲边洗锅碗边叮嘱我把去年干好的杏脯带上,我赶忙随口应下。其实,春节时,母亲就已经嘱咐过了,只是由于当时走的着急落下了。<br></h3> <h3> 我知道,对于妻儿来说,苦杏做成的杏脯一定不属于美味;可对于我来说,这是家的味道,是母爱的味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