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9日至14日,驴友结伴到内蒙古额济纳去看醉美胡杨林。走马观花看,匆匆几日游。也留下了些印象和感慨。为防止老年痴呆,无聊以文描之。
额济纳游散记
作者 大笨牛
一、初到呼和浩特
记得小时候学过有一段课文描述内蒙古的景色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一直想去看看真实的内蒙古到底是啥样的都没机会。这次驴友结伴到内蒙古额济纳看醉美胡杨林,不管怎样早早表态请假都要前往。人未动,心已远。但内蒙古额济纳的名字,我只是偶尔从新闻中特别是有关航空航天发射或回收时的听说过她的存在,也没上网了解过。所以想像不出她的样子。动车把我们一行24人送到广州,再乘飞机往呼和浩特。
第二天白天走马观花地逛了一下市区,内蒙古的大召寺和老街很有名气,是参观的头站。内蒙古愽物院的建筑群蛮大的,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内蒙古的历史、经济、文化、人物、民族风情等和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可惜时间有限没能细看。其他的城市建筑,觉得有一些清真寺建筑和蒙古包外同我们的南宁首府区别不大,也是楼多、车多、人多。下午上了开往额济纳的火车天色已暗,出了城市后什么也看不到,随着火车的行驶节凑声很快昏昏沉沉地睡着。天刚亮在同车厢的旅客吵闹声中醒来,起忙朝车窗外瞧瞧,想看看内蒙古是否象小时课文描述的一样。很是失望,窗外显现的是一望无际荒漠化的土地裸露在眼前,非常稀拉长有一些草,树木很少见有,火车跑很久都见不到有村庄,只有广袤天空湛蓝湛蓝的,这同我小时留下的内蒙古的描述反差实在太大了。当然好地方没看见那是完全有可能的。内蒙古面积太大了,可惜没机会慢慢的来看看。
二、额纳济印象
火车到额济纳已是快中午十一点了,到站后很少见有本地人,连在火车站做小贩的人都没几个,但游客却象开闸的洪水一样湧来,完全打破了火车附近的宁静。额济纳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下属的一个旗,也就是相当于县的建制,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注册人口才三万多,属地广人稀类,据导游说,本地人只有每年的九、十月,秋正浓,露始寒,胡杨树叶开始变黄时,有外地人来游玩了,当地人才回来做些生意,大多数时间在别处居住和生计,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年降雨量很小,干旱严重,风沙太大,特别是春夏经常起沙尘暴,天气过于恶劣,不适宜居住,居民才被迫逐渐搬离。听了导游的简单介绍,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看到额济纳酒店高楼林立,游人如鲫,客房的价格还高得吓人的,据说也很难找得到现房,到多个饭店看看,很少去到有空台,想吃餐饭一般要站着等别人吃饱结账走了才有位置,道路宽阔笔直,红绿灯齐全,灯光明亮,基础设施完善,怎么都不敢相信会有大半年时间是座空城。
三、金碧辉煌胡杨林
三千年的等待,我终于来了,唯一打动要来的原因只为你一片小小的叶子,你身披金妆,展现出最美的仪态,美轮美奂,让人看了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走进胡杨林,好像掉进了金库,满目金黄,遍地都是黄金甲。胡杨林没有发现一棵其他树种,胡杨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杇”的传说。在这荒漠当中唯有胡杨树适应这干旱恶劣的天气。可能是上游已无水增流的缘故,一条流不动的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上,远远看去犹如一面不规则的大镜子放在地上,在湛蓝湛蓝的天空大背景当中,胡杨树的倒影非常清晰的显现在水中,对影成双,仿佛是谁也把黄金洒到了水中,铺满了整条河道。胡杨林里游客很多,远远望去游客中的红色在胡杨林的黄色和天空中湛蓝的色调下特别的抢眼,可以这么说,来玩的女游客当中,无论年龄老幼,每个人都会穿上以红色为基色的衣裙照相,同来的女驴友还带上好几套更换,五颜六色的纱巾就更不用说了,都带有四五条以上,在不同的地点,取不同的角度,摆出各自优美的姿态,尽情的拍照。胡杨林里树木很多,有的树木很大,要三四个人才能环抱,有多大的树龄我猜不出。无论树木的大小,但从他的身上仿佛可以感受得到,他已走过的苍桑岁月和风雪的洗礼,但他仍然坚韧不拔地活着,帮我们坚守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挡住来犯的风沙。胡杨,我们应该尊敬的树。
四、沙漠上看日落🌅
看完第一、四、七道桥的胡杨林,已是下午四点多,乘坐景区公交车,约行走有四十分钟左右,就到第八道桥,其实这里是沙漠的边缘,一下车感觉到头上的太阳还火辣火辣的,紫外线特别的强,眼看沙丘的距离又不远,感觉要等到日落的话来早了点,经驴友们商量找个荫的地方席地而坐,在胡杨林已游走了大半天,也累了,趁机赶紧休息休息。人一停下放松就会感觉更累,才觉得坐了会就过了四五十分钟。赶紧重整旗鼓,向沙漠进发,还好今天风沙不太,但也尘土飞扬,太阳强烈照射,女驴友赶紧带上口罩或用围巾把脸蒙上,只露出两个大大的眼睛,加上穿的长裙,真的挺像电视上看到的阿拉伯女人。我们脚踩着稀松的细砂,吃力地往沙丘上走,又怕砂子进鞋子里。一群驴友就这么边走边笑边拍照,还好沙丘不算高,不用半小时就到顶了,来的游人多,沙丘顶上要找个没人的地方拍照都难。放眼望去沙丘的北面是一大片沼泽地,有许多的水草,但看不出茂盛,远处就是我们刚才参观过的胡杨林,从高处看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其他三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在夕阳下也显暗黄色,但却会使人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对面的沙丘游客租骑有十多峰骆驼,在夕照下缓缓而行,骆铃“叮当叮当”,也仿佛看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一点片段,赶紧拍下这难得的沙漠风情。驴友也有用为背景,拍照留念。
夕阳向西边缓缓落下,恰好太阳落山的不远处,积有一潭水,把阳光反射过来,更加的金光灿烂,越往下落,太阳越红,太阳周围的红晕越多,太阳终于落下了地平线,落到了沙漠的那一边,只见太阳落下的那片天空却被烧得通红通红,好像太阳是在落下的那一刻释放了所有的能量,用尽自己的余晖,给人们于光明和温暖。
五、黑城古城与傍晚的怪树林
景点黑城新城和黑城古城墙遗址,由于时间紧迫,又想赶到怪树林看落日,游客如潮,好不容易排上半小时队上了往黑城新城的车,坐车二十分钟下车一看,这里也是人山人海的,听说仿制的新城没什么看法,又赶紧去排队候车去黑城旧城,又排上四十分钟的队上了景区摆渡车,坐有约二十多分钟这样,到了黑城旧城,下车赶紧进去一看,只见很远处只有几段残破的城墙在夕阳下耸立着,仿佛不停地向人们诉说千百年前城市由繁华走向没落、战败、城破、被毁、最后被遗弃的悲壮故事。夕阳把人的倒影拉成了几倍那么长了,眼看太阳要落山了,驴友们只能在黑城古城内摆拍几张照片又匆忙赶去排队等景区摆渡车,人实在太多了,又排有二十分钟队才上得车,摆渡车在崎岖不平的道上行驶着,眼看太阳缓缓西下,真想让她停下来,等我们到了怪树林再落去,可是时间是不等人的,我们到怪树林下了车,太阳的余晖都已经快散尽,只能快步走向怪树林,还好天还没有全黑,一弯新月在远处为我们打着微亮的光。怪树林其实是已死去的胡杨树,有的躺在地上,有的还在原地耸立着,在昏暗中远看,好似我们突然进了没有打扫过的战场,遍地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阴森森的白骨,让人胆战心惊。细看有些胡杨木,有的像相恋的情人,相依相偎;有的像舞者,正在翩翩起舞起舞;有的像美女,有的像少男。只要你打开想象力,什么景象也许都能找到。
夜色越来越浓,很快什么景色都看不见了,前方景区打开了配置怪树林的彩灯,给大家引导出口的方向,沿着栈道向前走,想起黑城古城被攻破时,黑将军带领众将士突围并血战到底,最后战死在这一带胡杨林里,心中暗暗地凭吊了一下这位勇士。从看过的胡杨林可以想到,原来这一带一定是树木成林,比我们看过的一定更古老更好看,死了让人深感痛惜。据说这些胡杨是九十年代由于上游无度开发用水,造成这带胡杨林干旱枯萎而死,才形成这阴森恐怖的怪树林。这也给我们上了一节环境保护课,如果我们的家乡环境保护不好,也会变成这个惨状。怪树林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保护现场教育点。
六、海上看日出
行程中安排有一个到居延海的景点,我心里就纳闷,这几天所看到的,到处都是荒漠化的现象,怪树林就是缺水的悲惨恶果。所以我向驴友疑问:居延竟居然能看海?但大伙都期待着。13日清晨才四点半钟就起床,原定五点十分准时出发,由于有驴友迟到整整二十分钟,导游小余非常焦急,怕不能准时把我们带到观察点。车在黑暗的道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居延海景区停车场,早已摆满了从各地来的大小车辆,更是人头涌涌,导游要我们原地等候,他迈开长腿,跑步去取票。还好,进了景区天微微放亮,还好没有耽误观日出的时间。景区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地,有两条栈道,我怕抢不到有利地形,单独快步向前,也很想看看前面是否真的有海。终于到了水边,东边的海平线开始发亮、发光、天开始变红,太阳应该马上就要出来了,这时候我才看清楚,居延海其实是一个湖泊,面积有多大不得而知,一望不见尽头,也不见对岸。太阳露头了,映照在海上,金光闪闪,才过十来分钟太阳就喷薄而出,海鸥也不知从那也飞来了,在初升的太阳下飞翔,这些小精灵还真的会卖萌,飞到游客的头上上下翻飞,有游客丢些面包饼干就一哄而上抢着吃,湖泊边长满了芦苇,一望无际。太阳升起来了,同驴友汇合,到海边的栈道上走走,发现水还挺深的,清澈干净,我拿些准备做早餐的面包揉碎,向空中抛去,引来了一群海鸥来争抢,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后来发现有一两张还抢拍得不错的,自己也挺得意的。
七、到边境口岸看看
居延海看完日出,再驱车一个多小时,导游小余把我们带到了中蒙策克口岸。游客基本上都是从居延海看完日出过来的,人仍然很多。口岸有边警守卫,整洁肃穆。到中蒙572界碑,放眼望去,对面蒙古境内什么也看不到,地上的荒漠同内蒙这边没什么两样,远处有一条公路,路上排满了货车,都是等着入境的。口岸内正在举行蒙古国展销会,进去看看都是些牛羊奶制品、糖、酒、化妆品之类的小商品,上面写的是什么也看不懂,据说其实很多商品并非蒙古所产,都是俄罗斯货的多。据人介绍,驴友大多买了些牛奶之类的东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