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泼洒出北疆的秋(一)

静修

<h3>心动不如行动,抵挡不住色彩的诱惑,甄选了领袖户外北疆极致摄影团就出发了。棉花般的云朵,色彩斑斓的大地山峦在脚下飘过。美丽的画卷至此展开。</h3> <h3>9月18号是北疆之行的第一天,也是集合日,入住在龙翔宾馆。接机的赵师傅热情的介绍宾馆不远处有一个干鲜果品批发市场,我放下行李就去了市场,好吃的还真多,由于之前胃不舒服,所以,只买了点葡萄和烤馕。葡萄甜的齁嗓子,后来知道这个品种叫火焰。</h3> <h3>9月20号,都知道油菜花开在春夏,可我们偏偏在江布拉克,在这个秋季,遇上了这一片的黄花烂漫。</h3> <h3>江布拉克景区里的峡谷风光</h3> <h3>松翠谷里,高大茂密的松树虽被秋风吹的肤色暗淡,而气势尤在。</h3> <h3>江布拉克最美的是金色的麦浪。错过了,也有错过的美,整齐的麦茬,高高的麦垛,是秋日里的赞歌。</h3> <h3>今晚的客栈在景区的山里,车辆不能到达,我们各自拿着必须的行李在山路上前行。山景很美,但要放下行李才能腾出手拍照。</h3> <h3>客栈很简陋,一间屋半间炕,没说的男女分房睡,山里很凉,据说还有狼出没,女人们窝在炕上开始了海阔天空,一天的功夫,南腔北调的队友就成了朋友。初圆的月光很亮,搅了星河的局,没得看,睡吧。磨牙,呓语,打鼾,一夜无眠。</h3> <h3>天光微露,淡淡的金色洒在身上,洒在齐齐的麦茬上,随手拾起的几颗麦穗就成了道具。想象着,如果起伏的丘陵上摇荡着金色的麦浪,那该是怎样的一个景致。</h3> <h3>我和同伴美女也借个光</h3> <h3>9月21,今天要去的可可苏里湖,传说中的野鸭,芦苇,落日,秋日里一派沙鸥翔集。216国道一路上各种的限速,司机师傅也没有辙,慢慢开吧。路两侧的戈壁荒漠生长着簇簇的红柳和芨芨草,丰富的矿产让这里有了喧嚣,也让成群的黄羊野兽不见了踪迹,希望它们在戈壁深处安好。可可苏里在富蕴县境内,传说喝了这里的温蕴河水,可以生多胞胎。</h3> <h3>车子不快,到让我们看清楚了路上的风景。一个个红色的丘陵绵延至准噶尔盆地深处,原以为是丹霞地貌,领队说那叫火烧山,因为煤矿储藏在地表,自燃后形成了红色,有些未燃尽的地方,地表温度很高,人走上去,鞋底就化了。</h3> <h3>路上等时间来点水果,领队想的很周到,司机师傅把行李箱当切板,灵活。新疆的西瓜大又甜,可我无福享用啊。</h3> <h3>终于赶上了可可苏里湖的落日,没有传说中的景致,但山水合一,余晖旖旎,也不失美丽。</h3> <h3>9月21日,可可托海地质公园的额尔齐斯大峡谷,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气势恢宏,绵延千里。它横亘于中、蒙、俄边界,成为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天然分界,也是作为新疆第二大河流的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全长2969公里,在我国境内546公里,沿途留下了一串串美丽富饶的绿洲和牧场。它流经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的可可托海,在此形成了一条近百公里长的大峡谷。</h3> <h3>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h3> <h3>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亘赏素秋</h3> <h3>石钟山一个形象的比喻</h3> <h3>这条峡谷是牧民转场的必经之路,场面壮观。</h3> <h3>扭扭的肥臀好可爱。据说走起来上下摆动的是公羊,左右摆动的是母羊。</h3> <h3>傍晚我们赶到五彩滩,这是一片神奇的雅丹地貌。五彩滩地貌特殊,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壁隆岗(墩台)和宽浅的沟漕相间的地形和陡壁险峻的小丘。五彩滩的特别,还由于它色彩绚烂,形状缤纷。因为这里有侏罗纪时代的煤层,经过千万年风蚀雨剥以及河水的冲刷,在几乎寸草不生的河滩上出现了红、绿、紫、黄、棕等鲜艳的色彩。在河水的映衬和夕阳的照射下,当你走进这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就如同走进一个五彩斑斓梦幻般的世界,那些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都是那么明快、那么强烈、那么丰富多彩,真让你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h3> <h3>逶迤的山峦,葱郁的翠林,绚丽的沙丘,额尔齐斯河两岸风光妖娆。</h3> <h3>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h3> <h3>今晚入住布尔津,当地有名的就是烤狗鱼,集体出动,美味不能错过。</h3> <h3>狗鱼,冷水鱼,没有小刺,蒜瓣肉。</h3> <h3>9月22日,我们在边境小城哈巴河办完边防证就赶往西北第一团185团。在陈列室两侧刻着两段文字,一段写着“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冲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另一段则是“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放羊牛”。两段话是185团戍边战士的最真实写照,从1962年4月185团的第一批拓荒者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到现在,岁月和他们守卫的国境线阿拉克别克河一样,已经静静流淌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扶犁,既守卫也开垦着这片土地。185团在路的尽头,也在故事的起点上。哨塔、界碑、巡逻民兵、铁丝网、国旗、将军树、满眼的迷彩构筑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曾有中央领导视察185团场时动情地说:“不要说为国家上缴多少粮食,创造多少利润,只要在这里生活着,就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里的故事很精彩,这里的风景很迷人。</h3> <h3>西北之北纪念碑。半个世纪来,三代军垦人代代相继,忠心卫国,挥洒了青春与热血,让荒漠变成了绿洲,才使得这片55.5平方千米的国土,在1997中哈两国确权勘界时,永远地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这个纪念碑已不单是国家版图的纪念碑,它更像是一本无声的传记,是几代兵团人忠诚坚守的永恒见证。</h3> <h3>晾晒瓜籽的军垦战士</h3> <h3>偶遇第一代军垦老妈妈,必须合个影。</h3> <h3>中饭在三连吃的,伙食不错。</h3> <h3>这是藜麦,自产自销,绿色健康。</h3> <h3>南瓜地很美吧</h3> <h3>185团出美景。白沙湖,红叶林,油画般的世界,美幻迷人。</h3> 阿克哈巴河的落日余晖 <h3>石子溅起的水花被染成金色</h3> <h3>飘舞的一抹红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