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长,优化教学———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第三小组莅临我校基地校研修

徐徐

<h3>  踏着麓山枫叶,和着秋桂清香,本周岳麓区进修附小有幸迎来了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第三小组基地校研修。聚焦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专家团队亲临我校,评课指导、讲座、送课等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得丰富而精彩,扎实而有效,让我校的老师从中深深受益。</h3> 学识渊博,儒雅风范的专家们:<br><h3><br></h3> <h3>黄晓莲,高级教师,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湖南省国培学科专家、湖南省教学资源审核专家、湖南省质量检测工具研发专家、长沙市中考命题专家等。<br></h3> <h3>李永新,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全国汉语方言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国培计划”优秀管理者、优秀培训者,长沙师范学院国培办主任,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培训对象。<br></h3> <h3>史彩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南省首届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常德市首批、第二批“小学语文名师史彩平工作室”主持人,现供职于常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br></h3> <h3>刘丽萍,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专家,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张家界市名优教师、教学能手,张家界市劳模。<br></h3> <h3>江文欢: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科案例课专家库成员,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库成员,怀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br></h3> <h3>  &nbsp;</h3><h3> 周一上午由进修附小语文组老师展示教研课,供专家们点评、老师们学习。这个艰巨又光荣的任务落到了刘莹老师的肩头。从上周一接到任务那天起,刘莹老师把所有教学以外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节课,教案一改再改,星期五下午,学校领导和语文组老师聆听了她的试教,并在曾校长办公室,展开了集体磨课,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刘莹老师又重新整合了教学设计,并且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继续完善着课件。</h3> <h3>  所有的付出都只为星期一上午的精彩绽放!刘莹老师用如诗的优美语言,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她重诵读,悟情感,用美的画面、音乐,激发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接受元曲的熏陶。<br></h3> <h3>(讲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h3> <h3>  课后我校教师对刘莹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刘莹老师的课堂充满诗意,并灵活运用了字理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渗透了语文的学法。</h3> <h3>(说课——阐述教学背后的思考!)</h3> 刘老师、史老师、江老师和黄主任分别对刘莹老师的课细细列举,详尽剖析,对此次教研课的大语文观、学情、教师板书、和学习深度做了十分必要的点评和中肯的建议,我们的古诗课应做到以下几点:<br><h3>1.由整体感悟-局部分析-回归整体情感、写法总结 2.重朗读指导(轻重缓急、停顿、语气、节奏) 3.抓意象,感意境,明意思 4.板书要体现感情及特色 5.音乐是辅助,却不可或缺 6.方法习得,一首教多首,一类带多类 掌握以上方法,老师将会轻松不少,古诗再也不是学生的难题!</h3> <h3>  几位专家分别对刘莹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进修附小的常规教学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认同,刘莹老师在说课反思中讲到“这真是一次“痛并快乐的经历!”虽然刘莹老师认为自己很多地方还没有做好,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碰撞。经过这次历练,她必然会成长得更快!</h3> <h3>  稍作休息,常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的史老师为进修附小的老师们带来了微讲座——《阅读与语文教学专业成长》</h3> <h3>  讲座分享了她因阅读而成长的故事,由“率性而读、积聚能量”到“博观约取、辨明方向”最后“厚积薄发,成为自己”。<br></h3> <h3>  最后,史老师还传授了四个名师的特质:勤琢磨、善反思、爱学习、重合作。整个讲座轻松愉快而又充实有效。<br></h3> <h3>  史老师语言亲切,谈吐中散发出淡淡的书香气息。整个过程老师们都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史老师分享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悄悄的根植于进修附小老师们的心田。<br></h3> <h3>  黄晓莲主任说,语文教师发展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语文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老师的课堂应该立足于常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追求有效课堂。<br></h3> 今天的研修让老师们感受到教师要内外兼修,不仅要在课堂引领学生,更要在课外提升自我,用更多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自己和教育的发展。<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