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

石竑

<h3>  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绘画还是阅读都不由自主的在有关水乡古镇的篇幅里停留,最先闪现在脑海里就是---同里古镇。</h3><h3> 和女儿不谋而合,果断订机票找民宿。</h3><h3> 辗转到达同里已是夜晚10点,饿着肚子欣赏古镇城门口唯一的夜景。</h3> <h3>第二天6点闻鸡而起观水乡日出,感受无人静谧的古镇。</h3> <h3>本希望能看到晨光熹微时,有捕鱼人载着鸬鹚乘舟出发的景象,结果却只看到环卫工人乘舟打捞垃圾。</h3> <h3>同里古镇以水多桥多著称,是保存最完好的桥梁博物馆,年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形式也不同,连桥名都很直接和喜庆: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思本桥……古镇通水路,桥下需行船,桥洞往往很高,行至桥下,桥本身便成了风景;站在桥上,水乡景色尽收眼底,有行人往来于桥上,也便构成了一幅幅恬适的水乡生活画面。</h3> <h3>对游客来说,轻舟坐看江南景的生活是富有诗意的。但对于水乡人来说,外出要坐船,船之于水乡,就像马之于草原,车之于城市。</h3> <h3>廊棚街。带棚顶的街,人在长廊中走,无雨淋日晒之苦。</h3> <h3>同里传统民居保存完整,街道幽深,两侧都有沧桑的气息,种种斑驳让游人心生对岁月的敬意。</h3> <h3>两侧的高墙夹出一条穿心弄,狭窄而幽深,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地面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亮可鉴。</h3> <h3>同里沿河民居,杂乱却平易近人的生活气息。</h3> <h3>同里古镇的南园茶社每天都有评弹表演。台上,评弹艺人怀抱琵琶,自弹自唱,一口糯糯的苏州话语,外加一段激昂的弹词开篇,吴侬软语声中将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娓娓道来。苏州评弹没有秦腔的高亢大气,没有京剧的字正腔圆,有的只是幽幽雅雅,珠圆玉润;它没有锣鼓家伙喧天齐鸣,只需两三人琴瑟和弦,纵横千古谈唱。它无需搭台唱戏整套人马,只需在品茗之中,在演员的轻拢慢捻中,尽情领略江南风韵。</h3> <h3>在觅食的过程中竟然见到了鸡头米的真面目,若不是朋友每年寄给我品尝,我真还不知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同里出产鸡头米,和水芹,菱角,莲藕,茭白等称为“水八仙”。要吃到鸡头米不只是从水里捞起来,剥开坚硬的外壳才是艰难的过程,我以后吃鸡头米要一粒粒数着吃。来一碗糖粥鸡头米,黏糯Q弹完美碰撞。</h3> <h3>  一碗糖粥鸡头米下肚,胃暖了。景点也陆续开门,下一站是同里的名片---退思园。</h3><h3> 退思园的主人任兰生,遭弹劾革职回乡后营造宅园,取名“退思”,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取此园名,不仅仅是反思已过,亦有韬光养晦之意。任兰生不仅造了退思园,还花重资建了“丽则女学”,致力于培养女子,具有超前的眼光,早早就启动了“妈妈素质提升工程”---“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h3><h3> </h3><h3> </h3> <h3>最喜欢园林里的各种窗,从窗看出去都是一副画</h3> <h3>也喜欢各色的门,门上的木雕大多是历史故事,像一张张历史卡片,以木雕的形式附着于门窗之上,每次推门而入都是一次对历史的温习。</h3> <h3>我家女儿游园后感慨,如果把她生在有园子的家庭里,她一定不嫁。哈哈!在羡慕和满足中离开了同里古镇,穿越回到现实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