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谁不说自己家乡好,但作为日常散步的随手拍,甲天下的园林景点就不去了!都是手机照对画质也就迁就些!全是路边街角百姓日常视角。</h3> <h3>苏州是长江三角洲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514年,吴王阖闾在此建都,令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七堰八门六十坊”的阖闾大城。所以,和许多自发形成的城市不同,苏州从一开始就是一座有规划的城市,并保持了二千五百年基本不变的格局。<br></h3> <h3>四周有水陆城门七座,陆城门一座。城内河街并行,居民前街后河,临河而居。<br></h3> <h3>在这些宽宽窄窄的河面上有各式拱桥、梁桥186座。唐杜荀鹤有诗赞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br></h3> <h3>苏州民居楼房的基本色彩,粉墙黛瓦,一白一黑,两种极色。为了打破这种极强的反差,有时会用上一点青灰来过渡。<br></h3> <h3>苏州在隋唐时期经济已相当发达。白居易诗中就说过,湖州殊冷僻,苏州太繁雄,还说,杭州丽且康,苏民富而庶。苏州的繁荣仅次于首都长安。<br></h3> <h3>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br></h3> <h3>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br></h3> <h3>娄门位于城东北。 《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 "门遂改称娄门。<br></h3> <h3>相门原名匠门,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门在宋初被填塞。民国23-25年重辟,解放后被拆除。2012年重建。<br></h3> <h3>环古城步道边苏大校园</h3> <h3>盘门为吴门八门之一,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br></h3> <h3>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知名的山塘街,就是阊门这一片繁华的组成之一<br></h3> <h3>平门,地名,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正北门,类似于北京的德胜门或南京的中央门。原城门及城墙于1958年拆除,2012年重建。<br></h3> <h3>平门对面就是苏州火车站</h3> <h3>平门和火车站隔河相对</h3> <h3>朝代兴亡,兵灾人祸,然而在城池屡遭毁灭之后,后人又都屡屡重建重修,遂使古城至今巍然屹立,可见苏州坚忍不拔的城市精神。<br></h3> <h3>这张照片好似能诠释历史与未来!</h3> <h3>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br></h3> <h3>与山塘街隔河的北码头已改造成民国一条街</h3> <h3>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不过1606米,却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条街巷。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平江路算是苏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br></h3> <h3>观前街商圈离平江路不远商业氛围浓郁</h3> <h3>一走出古城,城东、城西两大区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气息,以及和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所以,苏州其实很大。<br></h3> <h3>苏州已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年轻的现代化城市。<br></h3> <h3>相信大家对苏州的古与今,及现代的发展有自己的认知,让我们留住老苏州的记忆展望更美好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