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作者:月牙儿 图文编辑:木 易</h1><p class="ql-block"><br></p> <h1> 桥湾古城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古城荒原,大漠狼烟,落日阔野,草原羊群……,相互映衬,成为西部天地最壮美的风景线。</h1><h3></h3><h1> 当我卷着一身世俗气息走进桥湾古城时,桥湾古城在我眼里就是一座看不出原貌长方形的断壁残垣。站立的时间久了,身上的铜臭味硬是被大漠的朔风一点点驱除干净,桥湾古城又以另外一种形象巍然走进我的心里。</h1> <h1> 这座以广袤辽阔的大漠戈壁做背景的古城,从外到内流淌着古诗词的意蕴。是《阳关三叠》,是《出塞》,还是《古从军行》?这些诗词适合一个手持铁板威武雄壮的汉子,站在北城墙外那个高高的台子上迎着长风吟诵;亦或是一位骑着汗血宝马的将军,手持长矛,看到桥湾城外滚滚而来敌人的铁蹄,不禁勒马长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算是对自己和麾下将士一个悲壮的安慰,尔后留下苍凉的一笑,眼角还闪着隐隐的泪花,不知为谁而流?</h1><h3></h3><h1> 空阔平坦的戈壁易于跑马,是天然的战场。不过一座孤城,孤零零地杵在那儿,无险可拒,易攻难守。没办法将士们只有拼命,你有一条命,我也有一条命,大不了同归于尽。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古代,这里常有流血千里、尸骨累累的惨烈景象。有朝廷将士的,有叛军的,也有当地百姓的……</h1> <h1> 桥湾古城坐落在古战场之上,这里的荒草也都沾染了古风,浸染了太多的血泪,听闻了太多的慷慨悲歌,久而久之,心怀也变得强硬起来,从来不低头认输。即使夏天不下一滴雨,冬季不落一片雪,也依然打起精神活着,凛凛风骨在风中抖动。这绿不张扬,不狂野,或青灰或淡绿,也为单调的戈壁增添了一抹新意。田地就这样干涸着,居然像模像样长出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养育了这里的土著居民,形成河西走廊西端的片片绿洲,成就了丝绸之路新的辉煌。</h1><h1> 桥湾古城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古城荒原,大漠狼烟,落日阔野,草原羊群……,相互映衬,成为西部天地最壮美的风景线。倘若把桥湾古城搬到江南水乡,反倒格格不入,绝对不协调,不搭配,原因是风格不同、调不同呀!那种你侬我侬的柔糜气息显然不符合桥湾古城的情韵。还是不如沐沐狂风、晒晒烈日、看看祁连雪峰,在原野上放马奔驰来地痛快。</h1><h3></h3> <h1> 疏勒河在此一个转弯,潇洒地奔流而去,沿岸的红柳、芨芨草、蒹葭等趁势生长,山与山对峙之间出现了的草场,的确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风情。不过,绿草始终没有掩盖住桥湾古城,倒是流沙和风雨一遍遍侵袭着古城的城池,使古城只剩下几段并不连贯的城墙,干瘪瘪地矗立在雅丹地貌中间,荒凉地让人心疼。</h1><h3></h3><h1> 不知康熙大帝是怎样梦到这里的?我想肯定是一位远游的诗人落魄至此,踟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漠戈壁,焦渴难耐,绝望之际,猛然看见一湾清清的河水,于是踉踉跄跄来到河边,痛饮一番,终于恢复了精气神。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宣扬八百里莫贺延碛的雄阔壮美,同时也是为了赞颂疏勒河的救命之恩。</h1> <h1> 这首诗在街头巷尾传诵一时,恰好被宫内的人读到,于是传到康熙大帝的耳中,龙颜大悦,夜里做梦竟梦到这样一个水草丰茂、碧野千里的地方。几经周折,苦苦寻找,终于找到这里。只是眼前的景象和梦中花园相去甚远,原来这是一块并不丰润、甚至有点儿贫瘠的土地呀!康熙原本是抱着修建行宫为目的的,但此地过于荒蛮,皇帝怎能经受得住这样深重的孤寂?于是就以防御为借口,令陈金山父子监工修建城池,并屯兵驻守。康熙帝也顺便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给天下子民一个交代。</h1><h3></h3> <h1> 千古一梦,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痛惜有人断魂。桥湾古城在规模上远远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龙颜大怒,肯定有人得付出沉重的代价。不知陈金山父子头皮做成的鼓有没有让世人警醒,但这并不影响古城作为一段历史见证物存在的价值。而今的桥湾古城听风沐雨,与日月同息同在,古意澹澹。</h1><h3></h3><h1> 恍然间,几个黄衣使者询问去往桥湾城的道路,我手臂一时竟重如千金,怎么也抬不起来,心头一急,惊醒了,原来是我在做白日梦。心中不免产生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片神奇的土地呀,总是让人神游万里!</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