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天的时间我们进行了五个主题的观光游览:信仰之旅、购物之旅、皇家之旅、艺术之旅和特色之旅。
<font color="#1564fa"><b>信仰之旅:</b></font>
前年带父亲去欧洲,游历了柏林、巴黎、罗马、佛罗伦萨的诸多名胜古迹,但老爸最津津乐道的则是德国的小镇克里尔,因为那里是马克思的故乡。这次来伦敦对他来说最大的动力是因为马克思葬在这里,而这一信息是我韩国的好友奉仁英告知的。这次开会仁英正好也参加,而且我们是同一个panel,所以信仰之旅就是第一天中午到达伦敦后一放下行李就跟着仁英导游开始的。我们乘坐伦敦富有特色的红色二层大巴,先前往马克思墓地Highgate Cemetery,不仅拜谒了英国共产党在1950年代迁移新建的新墓地,墓碑上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之后又在陵园来回走了三大圈才找到最初1883年埋葬的地方,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地。<br></h3> <h3>后返回市中心Soho寻觅当年马克思在伦敦的一个住处,28 Dean Street(1851-1856),现在下面是餐馆Quo Vadis restaurant,位于三楼的马克思房间可用于私人出租。其实马克思在伦敦生活了三十多年(1849- 1883),所以他至少还在另外四个地方居住过https://www.penguin.co.uk/articles/2018/karl-marx-london-map/。马克思就是在现在的大英博物馆主厅的阅览室(大英图书馆的旧址)完成的《资本论》,只可惜这个圆形建筑不对外开放,自然也看不到他当年在水泥地上磨出的脚印,不过不少人论证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fable。
</h3> <h3>博物馆对面的酒吧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老爸自然也进去光顾了一下。这次还查到一个Marx Memorial Library, 也是当年列宁流放伦敦时的办公室。但因为只是周一到周四开放四个小时,这次完美错过。同样遗憾的是,之前不知道在Soho 的这个壁画Spirit of Soho Mural on Broadwick Street, 每整点的时候还有小动画,马克思在喝可口可乐,想起来就觉得有意思。另外还有在Soho Great Windmill Street 的红狮酒馆The Red Lion pub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二人从布鲁塞尔赶来参加会议)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现在国内经常搞什么革命圣地红色教育行,其实完全可以组织来趟伦敦,或者周日就地参加这个“马克思主题游”(中央台曾重磅报道过)。<br></h3> <h3>Soho应该是伦敦最繁华的地带之一,Piccadilly Circus Station地铁站出来就是。不过这个商业繁华区最早在16、17世纪时是皇家打猎的地方,据说 Soho这个词的来源就是打猎时发出的一种嚎叫声hunting cry。仁英带着我们沿着Regent Street步行,两边名牌商店林立,但最叹为观止的是道路两边这连绵不断的一座座大楼其实都有一定弧度,等到了路尽头回头一看,原来是这种感觉,而且不止一排建筑而是两排,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妙哉!<br></h3> <h3>这家名为自由的百货商店Liberty department store 太漂亮了,进去不买那些奢侈品坐坐老式电梯,欣赏欣赏那些独特的艺术商品也是很享受的。而且据说最初是用船只废弃的木头建造而成,Tudor-style timber ,因此整个大楼的外形像一艘战船。<br></h3> <h3>很佩服我们的中国城在世界各大都市总能占据最核心地理位置,伦敦的中国城也不例外,就在Soho市中心,想想这地皮费该多贵呀。另外,跟纽约百老汇相媲美的West End也在Soho, 一家剧院一般只演出一个剧目,我自然不会错失良机,花77英镑提前预定了一场《歌声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再次深度体验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将舞台空间化有限为无限的神奇艺术魅力</span>,还有那些熟悉的唱段,到最后结束时,当魅影把下决心选择跟他一起生活的Christina又重新让还给她男朋友时的那种“爱却不能”的无奈和悲情,无法不让人感动。</h3> <h3><b><font color="#1564fa">购物之旅:</font></b>这个本来不在行程内,但哥哥走之前早就打听到有个叫比斯特的购物村,一查居然是继白金汉宫之后中国人来伦敦的必去之地。因为中西方奢侈品价格上的巨大差异,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中国的欧美旅行团会安排去奥特莱斯购物的行程。我本来是硬着头皮陪同带路,没想到也有一些新鲜的经历。一个经历就是买东西退税。在这里购物,只要你在一个商店买够120英镑,就可以就地退税。如果金额不足,你也可以去机场退税,原来这个经常在机场看到的Travelex 是做商品退税生意的,以前真不知道。不过需要你一定要有商家提供的很长的退税表格(不是每家都有或愿意提供),而且你得算算值不值得排队。比如消费180英镑扣除手续费后是15左右,86英镑最后得3.75英镑。不过挺好玩的新经历。到了机场免税品商店用剩下的所有现金买了英国吉百利Cadbury巧克力,回家女儿说真好吃。<br></h3> <h3>另外一个主要收获就是跟Versace 范思哲(这中文名起得…)首次面对面。看到这几个字母只觉得眼熟,这不是我偶像刚去搞过活动的地方嘛。原来这么有名啊,似乎后来我跟身边的人提起这个牌子,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我最老土),连我学生都知道这个意大利品牌特别贵,一件衣服得1000美元左右。这么说来我买的那条裤子可赚大了,87英镑,合118美元,也成为我最贵的一条裤子。Versace品牌的标志是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Medusa),代表着致命的吸引力。(补记:亚特兰大的说唱乐队Migos的一首歌就叫Versace)<br></h3> <h3><b><font color="#1564fa">皇家之旅:</font></b>主要参观了白金汉宫内部(门票24/22英镑,我们逛了近两个半小时)、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外观了大笨钟和Westminster西敏斯特大教堂。这些都是第一次去伦敦一定会去的,在此直接上视频。<br></h3> <h3>穿过Green Park时看见很多喜鹊,在美国基本上是看不见的。<br></h3> <h3>正巧回来后看了电影Kings Speech《国王的演讲/王者之声》(2010),里边的场景历历在目,非常熟悉。电影讲的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怎样努力克服口吃的障碍,在二战爆发后发表电台讲话,为占世界上近1/4人口的大英帝国的民众鼓舞士气。这个乔治六世就是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他只活了57岁,1952年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即位直到今天,而她的母亲也叫伊丽莎白,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却很长寿,活了102岁。这个乔治六世就是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后的温莎公爵(Duke of Windsor)的弟弟,他们的父亲是乔治五世(乾隆年间英国是乔治三世)。据说伊丽莎白二世和她母亲一直都不能原谅爱德华八世,认为是因为他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才使乔治六世被迫即位并导致其过早去世。这个爱德华八世的爱情观也够奇怪的,怎么就喜欢上一个离了两次婚的交际花,而且结婚时她都已经41岁了,爱情有时候真是不可理喻。不过他们相伴到老,Wallis Simpson(1896-1986)活了90岁,我也够八卦的。<br></h3> <h3><b><font color="#1564fa">艺术之旅:</font></b>这次主要只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和国家艺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仔仔细细看了半天举世瞩目的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公元前196),因为有三种文字并存从而解读出失传千年的埃及象形文,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现在有个有名的教语言的软件公司就叫Rosetta Stone。<br></h3> <h3>2500年前(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代表圣女雅典娜)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这些雕塑主要是出自Phidias菲狄亚斯和其助手,看这四匹马雕得多么栩栩如生。<br></h3> <h3>在中国馆里,感觉清朝的东西最多。乾隆御制的玉书(1748年)叫鸳锦云章“循连环”,用不同篆体(玉筯篆、古文、小篆、尚方大篆和汉印篆)在玉上循环刻字,据说玉切成相同的汉字就已经很困难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鸳锦云章循连环玉印九件,共有9种篆体。<br></h3> <h3>康熙年间汪立名作《钟鼎字源》。钟鼎文就是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是3772字,可识的字是2420字,是1985年容庚的《金文编》。甲骨文的总数量为5000个字,现在确认的只有1500个字,未破解的是3500个字。<br></h3> <h3>去National Gallery对我这种对画画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就是试着学习怎样欣赏油画艺术。租了一个讲解器,的确很有帮助,知道了更多线条、布局、光线、色彩和颜色搭配等视觉艺术要素,也了解了除莫奈以外更多的印象主义艺术作品,像德加和塞尚,以及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好:展现了各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还有那个亮光是用一白点实现的。<br></h3> <h3>这次去英国不巧的是大本钟在维修,那就用莫奈的这幅雾中泰晤士河来弥补一下。<br></h3> <h3>Turner的这幅落日余晖中英雄战舰退出历史舞台的画作也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回来用家人送给宁宁的《与艺术对话:给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书》继续恶补。<br></h3> 两年后的2020年11月16日补记:刚知道这幅著名的充斥着隐藏的意义,象征极其丰富的油画《大使》Ambassadors by Holbein. 两位法国人在亨利八世即将脱离罗马教皇的时候暂居英国,教会分裂的不谐不仅体现在那个乐器的断弦,还体现在架子上端物品和下端的天地之别,左右之别,以及人生死亡和救赎的轮回,图中的骷颅透视最具特色,看清标志死亡的骷颅就会扭曲人间的世界,反之亦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ZUIGzinZA 这个7分钟的讲解非常好。<br> <h3><b><font color="#1564fa">特色之旅:</font></b>最后一天带老爸去了他比较感兴趣的两个地方:格林威治天文台,站在子午线上横跨东西半球很神气;<br></h3> <h3>丘吉尔博物馆和二战地下总指挥部。丘吉尔居然还获过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的。得奖的理由一个是因为他撰写的六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另一个就是他无与伦比的演讲艺术:"for his mastery of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deion as well as for brilliant oratory in defending exalted human values." 这也再次证明语言的魅力,在丘吉尔博物馆的一处写到:In the dark early days of the war Churchill had few real weapons. He attacked with words instead.” 如鲁迅的笔一样,丘吉尔是用他的演讲作为武器。“The speeches he delivered then are among the most powerful and inspiring ever giv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r></h3> <h3>我还学到了一个英国脏词“bugger” (In the UK, the term is a general-purpose expletive, used to imply dissatisfaction, or to refer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whose behaviour is in some way displeasing or perhaps surprising.) 丘吉尔活了91岁,第二次五年首相任期结束时已经81岁了。这人怎么也不符合长寿的常规标准,抽烟喝酒,身体臃肿,而且还患有“黑狗”抑郁症。看来长寿无定律。丘吉尔除了热爱政治,还喜欢旅游、交友,写作、画画(印象派画家Paul Maze是他的朋友)、玩牌以及骑马,最重要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永不放弃,不管大事还是小事”是他的名言: “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 in nothing, great or small, large or petty never give in…” 伟人的力量!<br></h3> <h3>在伦敦短短的五天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这个城市太有历史太多文化底蕴了,几乎路过的每一座房子每一个酒吧每一条街道,都有一大段历史和典故等你来查找,让人有种overwhelming的感觉。就说我们每天上下的地铁站上面的这座宏伟如教堂般的建筑,回来一查竟然是个始建于1873的五星级豪华酒店酒店,St. Pancras Renaissance Hotel。<br></h3> <h3>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即使是在1920年代还统治着全世界24%的土地和23%的人口。大英帝国的衰落其实是很近的事情,二战以后亚非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美苏的崛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人民对其历史和文化无比自豪,难怪要脱欧呢。<br></h3> <h3>挥一挥衣袖,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再见伦敦,伦敦再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