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沉淀的国际化大都市,让来到这座城市的我们肃然起敬。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更让作为教育人的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怀着朝圣者的心态,来到这座闻名遐迩学府。即便是培训的第二天,其兴奋之情依然不减。
今天的课程安排异常丰富,上午,有两节选修课,分别是刘永胜老师的《名校长治学办校经验分享——行走在特色学校文化创建的路上》和王晓惠老师的《名校教学管理经验分享——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两位都是常年工作在教育一线,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者,课程内容有丰富的案例,启人思考。我选学的是刘永胜老先生的课。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作为73岁的老人,同龄人的老态未见分毫,岁月在他的眼里留下的更多是睿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工作的热忱让他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他从界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分享校园文化建设的案例,传授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规避校园文化建设的错误等方面阐述了从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到学校管理的经验。校园文化的有生命的,需要一代代的校长去传承,去丰富,去发展。
下午的培训是实地去陈经纶中学考察学习。学校安排了四堂观摩课。我听的是杨海龙老师的七年级语文课“对比《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师和学生们的状态:老师可以这么轻松,学生可以这么自信,课堂可以像平日谈话一样这么自然,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适时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全程对课堂的主导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主体地位非常饱满,思路之清晰,表达能力之强,超出了我的预期。感受不到师生间教与学的压力,更多的是和谐欢快,只有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放开思考的缰绳,畅所欲言。这样的师生状态和教学状态,绝非一日之工。不免感慨,如此教学,素质教育何愁,教学质量何愁!
陈经纶中学的校长和我们分享了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他提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老师发展”为抓手来推进学校发展的观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听者收益非浅。
晚上由汪志广教授讲“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他用十分诙谐的语言,讲解十分深刻的道理,分享十分实用的经验,袒露十分真诚的心得,台下的听众时而抚掌大笑,时而会心浅笑,时而恍然一笑。这位“舌尖上的教师”用他的才学和魅力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今天的培训已经结束,却让人意犹未尽,北师的老师口吐莲花,真个让人回味无穷,如语音绕梁,三日不绝!</h3> <h3>刘永胜教授讲校园文化建设</h3> <h3>杨海龙老师上语文观摩课</h3> <h3>贺小兵校长分享学校管理经验</h3> <h3>汪志广教授传授宝贵心得</h3> <h3>汪志广教授向学员赠送自己的新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