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航,样例引路——2018年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班纪实

萍乡市初中语文刘伶俐名师工作室

<h3><font color="#167efb">【引言】 当肥沃田野里的青纱帐开始变得金黄的时候,当玉米挣破外衣露出笑脸的时候,当青青的苹果开始变得金黄变得通红的时候,当红红的石榴裂开了露出晶莹石榴籽的时候,我们来了……</font><br></h3> <h3>  2018年10月12日“萍乡课题梦之队”再次出发,奔赴南昌充电学习!能和亲爱的优秀的朋友们快乐相聚,真的惬意!<br></h3> <h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育的热爱、对科研的执着,我们“萍乡课题梦之队”二十二位教师,在市课题办主任朱红梅的带领下,参加了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班。在为期五天(10月12日-10月16日)的培训中,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用心领悟教育科研理论观点,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师提升之本,要学会用研究去观察教育、倾听教育、思考教育、改变教育。</h3> <h3><font color="#ed2308"><b>授课内容导读:(以授课时间为序)</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1.</b></font><font color="#167efb"><b>《课例研究:教学勇气与教学反思》</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林小英教授</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质性研究中心</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2.</b></font><font color="#167efb"><b>《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奖经验分享</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王林华校长</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font><font color="#ed2308">者</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3.</b></font><font color="#167efb"><b>《开放式数字地图的研发与应用》成果的形成与发展</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谭礼老师</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4.</b></font><font color="#167efb"><b>《中小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践》</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孙锦明教授</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省教研室特聘专家</font><br></h3><h3><font color="#167efb"><b>5.</b></font><font color="#167efb"><b>《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安桂清博士</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6.</b></font><font color="#167efb"><b>《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转型》</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包括《STEM+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展示交流》)</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冯征峥校长</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语文学科专家、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7.</b></font><font color="#167efb"><b>《视野与行动深描:家校合作的几对范畴》</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吴重涵所长</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font></h3><h3><br></h3><h3> </h3> <h3>  如此高规格的教育科研培训,得益于江西省教科规划办对此次培训的精品级的定位,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科研眼界,也必定为江西教育注入一股暖流一股力量!</h3> <h3><b><font color="#b04fbb">通往知识圣殿的大门已经打开……</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b>红梅报春图呈现在“萍乡课题梦之队”眼前,我们进入了美好的时光隧道。</b></font></h3> <h3><b>江西省教科所的幕后工作人员,敬业又专业</b></h3> <h3><font color="#167efb"><b>一、开班仪式</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主持:江西省教科规划办常务副主任程方生</b></font></h3> <h3>最难忘每场专家讲座结束时,程主任专业深刻到位的点评让人深受启发,圈粉无数……<br></h3> <h3><font color="#167efb"><b>座无虚席</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二、开讲</b></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第一课:</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b>《课例研究:教学勇气与教学反思》</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与学员亲切互动的林小英教授</font></h3> <h3>  林小英教授在教师专业发展、课例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要拥有教学勇气与教学反思。<font color="#ed2308"></font></h3><h3> 林教授强调教师权威的重要性,背诵与记忆的重要性,表示教育不是科学,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应对学生尊重,在教学中投入情感。</h3><h3> 接下来,林教授让学员观看余洪礼老师的《蒙娜丽莎之约》课程,并和大家一起对这一课程案例进行探讨。指出教师不仅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更是情绪劳动,要调动情感,像谈恋爱、结婚一般充满激情地上课。我们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们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现在盛行讲核心素养,讲新高考,但记住,要有“不管外面风起云涌,进到教室我为王”的勇气。面对改革,以不变应万变,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每一堂课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 </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 我们可以通过课例研究,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克服职业倦怠,把事情做到最有趣。</font><font color="#333333">在知识面前,我们要有真正的敬畏之心。我们惯有的思考问题的逻辑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font><font color="#333333">。</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教学有点不一样,每一个追问都落在自己身上。无论看到什么教学技巧,都要回到我要做什么,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上来。在课堂中,允许自己透露多少的自我,多多少少展现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的真面目,把最好的人生经验放到课堂上。</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课堂应是真实地进行生命互动。</font><font color="#333333">作为学生,应该是爱老师爱自己的。自己都没有爱的感受,怎么去爱别人。面对教学中的困惑,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所教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阔和复杂,所以</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人跟人之间的互动、影响,要有荒野求生的能力。</font></span><font color="#333333">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远比生命更广泛、复杂,所以我们要</font><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抓住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情感教育</font></span><font color="#333333">。一个30年教龄的老师说:</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面对学生光有技巧不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font><font color="#333333">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font></h3><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关系,以便学生能够学会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font>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h3><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 </span> 一个好的老师,在讲台上是幸福的模样。</font>对优秀教学而言,如果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问题是比技巧更基本的东西;如果作为教师,我们想要成长,我们就必须做一些教学文化以外的事。<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必须交流内心生活</font>!你的生活不需要呈现出完美,只需真实呈现,有幸福,有彷徨。稍微慢点,别把自己逼那么紧,<font color="#ed2308" style="color: rgb(237, 35, 8);">慢一点,是为了走得更快</font>,让学生接触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师。</h3><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教师的幸福感,就是一直有听众。 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深爱一场啊!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亲眼见、亲耳听总不会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了解这广阔的世界,把学生最温柔的感觉牵引出来……</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font style=""><font color="#b04fbb" style=""> 林小英教授的这番话将激励我们温柔而坚定地一直走下去。</font></font></span></h3><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br></h3><h3><font color="#ed2308"><b>反思</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 研</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襟危坐地听讲、记录,而是需要心智和身</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体</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重活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有自己的参</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贡</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献。</span><br></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教师作为职业,应走向质量与身份的再度联合,让教师职业变得饱满,教师作为完整的人,应该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结合。</span><font color="#ed2308">我们所教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阔,而我们所教的学生远比生命更广泛、复杂。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己,我们的灵魂状态、我们的学科、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都将投射到学生心灵上。</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学员发言</b></h3> <h3><font color="#ed2308"><b>萍乡市参训代表贺利云老师发言</b></font>: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有想象的拓度,询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艺术之美”体现出教学艺术的隐约的美。</h3> <h3><font color="#ed2308"><b>萍乡市参训代表李雨老师发言</b></font>:老师让六年级学生谈美,难度稍大,理解层面上、年龄结构上都不对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二课:经验分享</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林华、谭礼、孙锦明</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林华</b></h3> <h3>  荣获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王林华校长的经验分享更是触动了每个学员心灵深处的那根科研梦想之弦。他朴实无华的经验道出了一个教育科研者的教育情怀:1.做别人不做之事或者没有做的研究,做一个捡“科研垃圾”的人。2.做长时间的研究,做有影响力的课题。3.做聚沙成塔的研究。4.广泛合作,与专家合作,与各地同仁合作。5.全面规划。6.要有主见,坚持到底。王校长辗转几个村小,用十几年的实践追寻自己的科研梦想经历震撼着每个学员的心灵!<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谭 礼</b></h3> <h3>  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萍乡籍赣州三中地理老师谭礼向大家分享了申报过程及方法,给我们作了申报工作的指导。他对科研的专注、执着和创新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在座者。<br></h3><h3> 谭礼老师特别强调研究成果的定位:1.中学地理——“选择”评委群体,教学资源——个人研究水平评估。他的获奖重点内容为:提供一种思路(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种资源(覆盖中学地理教学的地图图层及展示平台),可行性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经济成本低、时间成本高)。在准备申报材料时,要让老师和评委直观地感受到地图库的魅力,体会其在教学中的实用性,让评委感受到成果的积累和厚重,平台选择的特点是免费、易用、普及。</h3><h3> 他还谦虚地总结了2016-2018年的研究过程:培育失利,贵人指点;机缘巧合,临阵磨枪。会后,谭老师无私地向“萍乡课题梦之队”成员分享了他的成果总汇,我们为有这样优秀执着踏实又锐意创新的萍乡老乡感动和自豪!</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萍乡课题优秀代表贺冰老师发言</b></h3> <h3>将数字地图的研发运用拓展到班级公布栏,并自制地图标注历届毕业学生大学就读所在地,密切关注学生的毕业去向。创新指数5颗星!!人文关怀10颗星!</h3> <h3><b><font color="#ed2308">要热爱教学才能创造这种魅力</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孙锦明</b></h3> <h3>  江西师范大学孙锦明博士《中小学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践》从前两个获奖成果入手,向我们阐述“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怎么做?怎么开展?”“怎样形成成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给我们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br></h3><h3> 孙博士指出教师在实践时很少有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要弄懂研究、理论、实践三个概念,应用知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做有心人。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要有专注于心,、执着于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h3><h3> 在做教育研究时,应该遵从“实践者——研究者——再实践——再研究”的过程,打开眼界,寻找相对稳定的合作者。与外界建立一定的联系,争取大学教授作为后援团。聘请学校的顾问应该成为常态,寻求与同伴、同行、专家(不同层面)的合作,<font color="#ed2308"><b>坚持是最重要的!</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怎样形成成果呢?首先要明确成效与成果是两回事。用成效证明你的成果,成果是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做有心人,准备的材料要丰富:论文获奖、文章发表、新闻发布……</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孙博士的分享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还为我们梳理了思路,势必有效地指引我们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三课:</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b></h3> <h3>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教授的讲座《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br></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2f2717">  安博士从日本的授业研究入手,讲解什么是</font><font color="#2f2717">变易理论(Theory of variation</font><font color="#2f2717">)?突出学习是培养对事物的某种见解,老师要认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落差。指出教师对何谓适切学习内容的不同了解及处理方式,运用“变易”(变换</font><font color="#2f2717">)设计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聚焦于关键属性,并举例(冰箱里拿出的可乐瓶身的水珠怎么产生的?在可乐瓶外包上卫生纸+塑料膜+卫生纸</font><font color="#2f2717">)</font><font color="#2f2717">生动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形成一种对照的学习经验</font><font color="#2f2717">。启发我们处理内容、</font><font color="#2f2717">基础不同学情</font><font color="#2f2717">时方式应有所不同,寻找更恰当的学习方式,而非一对一的教学。</font><font color="#ed2308"><b>变易理论可以运用于所有学科。</b></font></h3><h3><span style="color: rgb(47, 39, 23);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安博士强</span><span style="color: rgb(47, 39, 23);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调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为实现其价值诉求,她告诉我们课例研究的每一环节需要以原则展开: 在“确立研究主题”环节做到教学合一; 在“规划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因学设教; 在“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做到以学观教; 在“开展课后研讨”环节做到以学论教; 在“形成研究报告”环节做到以学改教。最终,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期望嵌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未来景观。 </span><br></h3><h3 style="color: rgb(47, 39, 23);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text-align: justify;"> 安教授的讲座将儿童研究与课堂教学合二为一,用课例研究发现发展儿童眼光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做课例研究指出了方向,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观察、课后研讨,最后形成研究报告,都有具体的指导,给我们的实践提供了示范和模式。</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 <h3><font color="#ed2308"><b>  学员贺利云老师感言:</b></font>课例研究发展了教师看待儿童的眼光。这就要求每位教育者认真学习,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眼光去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成长、师生智慧的故事。其真实的痕迹形成的过程呈现就是课例研究。这是我对实小教师做课例的要求,纯属自己的理解。<br></h3> <h3><font color="#010101"><b> 第四课: </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转型》</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b></fon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含《STEM+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展示交流》)</b></h3><font color="#010101"></font><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font color="#ed2308">附:研究成果分享视频</font></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  </b></font></h3> <h3> 上海市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冯征峥校长的讲座《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转型》援引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倡导的学习共同体,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冯校长因为践行学习共同体带来学校教育生态的变化,让她和她的团队更加关注课堂的革命,更加注重学习共同体。为我们的课堂革命注入全新的理念。  差异是课堂的原动力,有了个性化的表达,课堂才会丰满。 要了解差异,要有直面差异、认识差异的意识,要有反刍,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关注差异、尊重差异,把差异变成资源,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奏好《课堂三部曲》。佐藤学认为:课堂应该是安静的,安全的,每一个人都会认真倾听他人说。</h3><h3> 推荐书目:</h3><h3><font color="#ed2308"> 《教师的挑战》</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学校见闻录》</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静悄悄的革命》</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学习的快乐》</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 课堂上的第三只眼 </b></font><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b>2013年3月,内涵项目“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实践”启动。</b></font></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各年级的实践活动。</b></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一个源于课堂的真实故事</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第五课:</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视野与行动深描:家校合作的几对范畴》</b></h3> <h3>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重涵所长的《视野与行动深描:家校合作的几对范畴》强调经验材料记录描述活动过程(理念+事件结果),只是简单地记录和描述活动本身怎么开展还不够,还必须投入到“深描”(thick decription)的过程中。整体上关照行动者所在的情景(背景)(选择什么真实的整体情景,有讲究),以理解行动与事件的意义;用理论来透视活动和事件,以获得理解行动与事件的更大视野关照。他还现场给学员分享了几个典型样例,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家校合作研究的方法,给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更多的启迪。</h3><h3> 他的讲座从6对概念在“行动深描”中的作用来谈:</h3><h3> 一、学校与家庭</h3><h3> 历史趋势:从家庭到学校,到家校社合作。要用“第三只眼”看学校和家庭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学校在儿童学业成功方面的作用并非人们所想象的大,而家庭(家庭SES、家长参与)及其同伴的影响才是决定儿童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br></h3><h3> 二、成人与儿童</h3><h3> 成人封闭的学校和家庭视角,有赖于儿童视角的确立来打通。</h3><h3> 三、参与与共享</h3><h3> 从参与到认同的条件:1.活动要有共享意义(共同关切和价值观)以及共享主题的发展,没有共同关切的主题,家长参与活动就会失败。2.确认共享意义的途径:共享仪式(活动)和语言行动常规(共享意义通过什么活动来承载?)3.检验共享意义的建立与否,诀窍是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建立“我们”的归属感。4.在这一过程中,互动最初具有脆弱性,对家长的最低参与保持敏感,家长非语言进入,环境勘察,然后家长才会语言表达情感投入。</h3><h3> 四、活动与常规</h3><h3> 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社区合作。</h3><h3> 五、学校与政府</h3><h3> 政府对边缘家庭的支持:离婚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虐待儿童家庭、家庭外暴力和虐待(如校园欺凌)。</h3><h3> 六、组织与培训</h3><h3> 作为跨界行动,家校社合作的组织机构:家委会。</h3><h3> 关于专业化培训,错误的预设是:凡是需要的,就是具备的。教师不是天然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者。江西的做法:省培项目6年,家校合作是社会组织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其行动及其组织工作具有专业性。所以,家校合作工作的起步,需要从专业培训开始。基于爱普斯坦设计的培训框架,我们开发了一套实务操作的家校合作培训教材和方案,作为省培项目立项,对全省4500名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家校合作专题培训,对于这个培训方案,参训人员的反映非常好。</h3><h3> <font color="#ed2308"><b> 总结:6对概念在“行动深描”中的作用:</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1.用“第三只眼”看家庭和学校的关系。</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 以“人生经历的儿童”这个“主体”(社会行动者),反观学校和家庭的阶段性“主导”下的“主体”。儿童是不能随心所欲改变的!家庭和儿童存在对环境和人生经历的主动选择,这种选择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呈现相反的比例状态。</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以现在家长体验的视角,反观家校合作活动的意义,以及生成教育好生态的微观机制。</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4.观察学家校社合作从大型活动,如何走向常规生活的现代学校制度(家校社合作)的重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5.跳出学校层面看制度化的外在动力来源,中国改革中政府的特殊关键作用。</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6.作为典型的跨界行动,在“流程再造”和“架构重组”中,突出组织结构和专业化这两个关节点。</b></h3><h3> </h3><h3> </h3><h3><br></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典型样例学习</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听课</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四、学员笔记</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五、交流</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归途</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不断地学习、思考、交流,美已经在悄然中生出了。</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吃了这个“山楂片”,有助于“消化”。</b></h3> <h3>  五天的学习,有研究方法的理论指导,也有“幸福教育"的榜样学习!相信,在这样一群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教育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这一群可爱的教育科研“行者”定会更加激情洋溢、信心饱满,江西的教育科研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越来越幸福!<br></h3><h3> 最后,想用朱红梅老师的话作为结语:</h3><h3> 我们要有格局,不能囿于当下的孤独,王林华校长和谭礼老师都用执着实现突破,走出了新天地,得到了新助力!</h3><h3> 他们的成功点在于学科素养、服务教学、思维导向、资源建设、自成系统、推广运用。没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提炼,不可能厚积薄发!真正的课题人都有一个默默积淀、持续发力的过程……<br></h3><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就让我们一起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永葆教育的勇气,温柔而坚定地走好教育科研之路!</h3>

教学

教育

课堂

课例

教师

学生

我们

学习

研究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