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华点染相思影,诗意浸透交流情。2018年10月15日上午9点整,通渭西关小学五年(2)班的教室内,如沐春风,诗意盎然。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研讨公开课——《长相思》,正悄然将诗意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间。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西关小学杨志宏校长,分管教育的魏阿发校长,教研室主任景贺淑,以及全体语文教师。执教者是来自福清市龙山中心小学的陈舟老师,课中陈老师精彩而又独到的讲解、幽默又深情的语言、大气而又温婉的教风,赢得了与会者们的高度赞誉。</h3> <h3>此次公开课展示教学活动,得到了西关小学杨志宏校长、魏阿发副校长,教务主任姚庆良,以及教研室景贺淑主任、高年级教研组长南新霞的大力支持。课前,他们就与陈舟老师多次组织、召开了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以期针对通渭县西关小学的具体校情、学情,以最适合的契入点,将福清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与通渭悠久的文化历史相结合。这不仅是福清与通渭文化间的碰撞,更是两地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h3> <h3>活动中,陈舟老师以自身儒雅的谈吐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以文本“相思”为主线,贯穿于底蕴丰厚的通渭诗词文化之中,开篇就举办了一场磅礴大气的通渭西关小学诗词大会。让西关小学诵读之声,有了展现的舞台。摩拳擦掌间,孩子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其后的明晰词的概念,更是将多姿多彩的诗词加以对比,一言一语,一点一滴,于方寸讲坛间尽显诗词魅力。而手段多样的情景铺设,更是让孩子们与在场老师们身临其境,走进那忧郁、孤独的相思情怀。</h3> <h3>君不见,那凛凛风雪之声,吹亮了万千灯帐,无尽的相思;君不见,那温馨的团圆美景,恍如穿越,牵引着每一个人,共品温馨,共享天伦;君不见,那淡淡的古诗词方法,如春风化雨般,于悄然无声中,让每一个孩子得以应用...... 这一次次穿插引导,以诗词文化的韵脚冲击着孩子们的品读的兴趣,诗词的韵味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在孩子们的心田洒下传承的种子,联结着诵读的唯美的画面,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相思之情。</h3> <h3>据陈老师介绍,这多彩的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得益于福清市龙山中心小学教育部级课题研究的成果。</h3> <h3>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课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更是让每一位在场的教师,开拓了古诗词教学的广阔空间。从开篇的诗词大赛到诗词的对比辨析,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资料到山水间的漫漫征程,从学习古诗词方法的悄然应用到风雪之声的不绝于耳,从诗词本意释义明晰到温馨画面的拓展交流,从相思之情深入品味到经典诗词的深情吟唱,每一次互联网资源的应用,都让每一位与会者如品珍馐佳肴。互联网磅礴的力量与中华民族不朽的诗篇巧妙地结合,展示出新时代古诗词教学的迷人魅力。</h3> <h3>据悉,福清市龙山中心小学在王瑞贤校长带领下,立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利用百草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先后开展了“互联创未来”、“全国智慧校园实验校”等部级课题研究。创新的互联网教学理念,率先在福清市开展名师、名家进校园实验活动,“理财进校园”、“彬彬有礼在校园”更是在福清颇具影响力。</h3><div><br></div> <h3>品众家之长以补己短,阅百态风情方显风华。相信在福清支教老师的努力下,福清的教育教学理念,定能结合通渭全国书画之乡的魅力,依托互联网庞大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通渭特色的独特的教育教学之路,让每一个通渭学子都能浸润文化芳华,尽显新时代通渭迷人的魅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