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色渐浓一南疆、额济纳秋游记(上)

蓝色多瑙河

<h3>秋天是一个旅行的季节……</h3><h3>经过七月的多情、八月的烂漫,终于迎来了九月最美的清秋。</h3><h3>不经意中,秋天随着落叶的声音来了!当眼前的一片黄叶飘飘落下时,倏然知道,秋,原来是沿着一片泛黄的叶子滑落而悄悄来临的,寂静中不乏美丽。 </h3><h3>我一向青睐于秋天!每年秋时,都思量着去哪儿奔赴一场秋天的盛宴。</h3><h3>忽然想起看到的一句名言:"此生不看一次胡杨林,不足以谈论秋天之美"!胡杨林当数内蒙额济纳的最为壮观,但在做攻略时,突然发现额济纳离新疆居然只有一千公里。我曾二次去过北疆,一直为没能去南疆而遗憾!概因"不到南疆,等于没去新疆"这句名言所影响。既如此,何不先去南疆,再游额济纳胡杨林,岂不快哉!</h3><h3>一座天山将新疆划分为南北:北疆在高山、草原、湖泊、荒漠的交替中绽放着迷人光彩,而南疆则在绿州古城、丰盛瓜果、维吾尔民族风情的交织之间,诠释了最妩媚的风韵。区别于北疆小家碧玉般的青山绿水,南疆的自然风光更大气、更粗犷,更能代表新疆最本真的状态,而南疆浓郁的异域风情更是被汉化了的北疆所无法比拟的。</h3><h3><br></h3> <h3>我们一行53位以摄友为多的旅友,自己包下一辆旅游大巴,于九月九日自景德镇出发,经过二天近二千公里的长途奔袭,于十日晚抵达西北重镇兰州。</h3> <h3>去年去北疆时,也曾来过兰州,今天算是故地重游。</h3><h3>这座110多年前德国建造的黄河首桥,至今仍飞驾南北,足见德国举世公认的工艺技术名不虚传!</h3> <h3>几位初中同学也与我同行,自然开心不少。</h3> <h3>第三天自兰州至玉门途中,正好路过武威。知道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便是出土于此地的汉墓中,好在我们是自己包车自助游,没什么约束,正好顺游一下。但凡途中遇有好景,既可停车观赏,这就是包车自助游区别于跟团游的优势。</h3> <h3>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此铜奔马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矫健剽悍,呈飞奔状。其铸造技术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h3> <h3>这就是此汉墓出土的威武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领头的便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h3> <h3>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隘,史称: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h3> <h3>我去年北疆行时也曾来此游过,此番是二次探访了。</h3> <h3>行程第四天进入新疆了,并宿鄯善县。第五天起早向南疆出发,路过火焰山时才早上七点多,景点都没上班,大家只好在门外拍照。好在火焰山在景区外看一览无余,和进景区看并没有什么区别。我呢,是第三次来火焰山了,就更不在乎了。</h3> <h3>去那拉提草原途径托克逊峡谷。该峡谷长达数十公里,但景致一般,不太吸引眼球。</h3> <h3>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州",其水域总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该湖与雪山、湖光、绿州、沙漠、珍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h3><h3>这还是个五A级别的景区啊!</h3> <h3>陡然看起来,这景色真象国外什么海滩景区,埃及的红海海滩就是这样的。与传统的湖泊景观完全是大相径庭了。</h3> <h3>去那拉提草原的途中,海拔高度一度曾达到3680米。所以山下尚是秋天,山上却白雪皑皑,俨然已是冬天了。</h3><h3>这高原的道路的崎岖,图中可见一斑!所幸的是今天没有下雪,否则就得封路了。</h3> <h3>这就是海拔3680米的查汗努尔达坂,我好像还没有出现高原反应。去年秋天在川西松藩古城,才2800米的海拔高度,我就有高原反应,个中原因不得而知。</h3> <h3>那拉提一一蒙语意为"有太阳的地方"。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这里河道交错、森林茂密、莽原展缓起伏、松塔 沿沟擎柱。放眼望去:毡房点点、畜群云移,好一派草原风光。</h3> <h3>那拉提草原属伊犁地区,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所以处处洋溢着哈萨克风情。</h3><h3>这还是一个五A级的景区,也是新疆十大旅游景点之一。</h3> <h3>进入那拉提草原,满山的绿色层层叠叠,尤如一幅展铺在大地上的风景画卷。山腰上,各种树木、野花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绿毡似的草地上。路边的小河流水潺潺、远处的羊群象天边的星星,撒落在一望无际的银河里。</h3> <h3>走进大草原,让心灵贴进自然、让心灵归于平静、让心灵得到洗礼,在旅行中放飞梦想。这就是旅行带来的乐趣!</h3> <h3>那拉提草原与我之前所看到的草原大相径庭:它是一个集雪山、深峡、森林交相辉映为一体的立体草原。这里山泉密布、溪流交错、墨松如塔,既有草原的柔美,又有雪峰的巍峨。</h3> <h3>草原随着地势的增高,山岭之上又是草原,重叠反复,递次演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中草原",尤如一个巨幅的画卷,令人神醉!</h3> <h3>此次南疆行,号称"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下面这段途中拍的那拉提沿途风光的小视频,真实地再现了它的另一种美丽!</h3> <h3>人云:到了喀什才算到了新疆!喀什充满了浓郁的地域和民族风情,是中国最具穆斯林风情的城市。喀什全称喀什噶尔,维吾尔语为"宝石最集中的地方"。古城有2100的悠久历史,是新疆人文宝库和维吾尓文化中心。</h3><h3>喀什老城区也是一个五A级的旅游景区。</h3> <h3>老城几乎完全保持着原始的维吾尔社区风貌。</h3><h3>漫步老城区,犹如置身维吾尔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富有维吾尔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色彩浓郁。街道东转西折、南弯北错,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城市街区。</h3> <h3>高台民居:位于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h3> <h3>人家是蹭网,我却是在蹭照😄</h3> <h3>古城里各种工匠店铺,展示着维吾尔的精湛工艺。</h3> <h3>这些土陶花盆,已经成了古城的标志性元素之一。</h3> <h3>快乐的小贩,很是可爱。在这里语言并不是障碍,微笑却是最好的沟通。</h3> <h3>他们是我们眼里的风景,我们何尝不是他们眼里的风景。</h3> <h3>老街店铺门前的摆设,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既有人气又有商机,可谓一举两得。</h3> <h3>喀什老城是祥和的、恬静的,西域各民族的生活气息弥漫在大街小巷。</h3><h3>喀什老城是优雅的、浪漫的,虔诚的信仰和绚丽的色彩如此地和谐与交融。</h3><h3>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深品味的地方.....</h3> <h3>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疆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据说新疆穆斯林信徒一生如果去不了麦加朝觐,但一定要去艾提尕尔清真寺朝觐!</h3> <h3>香妃墓座落在喀什市东郊五公里的浩罕村,这是一空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传说香妃是乾隆皇帝的爱妃,但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这里只是她的衣冢。</h3> <h3>这个大巴扎位于喀什市东门,内设5000多个摊位,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市场内各种商品琳瑯满目,既有新疆的土特产,也有来自中西亚各国的商品。大家都无一例外地购买了一些商品回来赠送亲友。</h3> <h3>温宿大峡谷位于阿克苏至库车的途中,是通往南北天山的古代驿站古道的必经之地。峡谷内外地貌丰富罕见,是我国天山西部丹霞地貌,远古岩盐喀斯特地质绝景,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h3> <h3>山壁、岩层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弯曲的线条十分清晰。整个山体色彩丰富,仿佛是一幅雄浑壮美的油画。</h3> <h3>这种褶皱线条和色彩,和张掖的七彩丹霞地貌何其相似。</h3> <h3>峡谷内的英雄谷、男人谷、情人谷中的一一生命之本和生命之源,是大峡谷的镇谷之宝。它们是那么的圣洁,令人油生出对生命的敬畏。</h3> <h3>登高望远,那好似中世纪的古堡群、万山之城,气势巍峨,大气磅礴,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雪山脚下,尉为壮观。</h3> <h3>有道是沦海桑田,当年繁华的丝绸之路上的古国重镇,如今只剩几抔土堆,令人感叹万千。</h3> <h3>库车王府位于库车县城,是1759年清乾隆帝为表彰当地首领鄂对,专派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这是2004年在原址上重建的,观赏价值不大。</h3><h3>这也是途中临时加的景点。</h3> <h3>和王府内维族女员工合个影,她很爽快地答应了。</h3> <h3>轮台胡杨林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拥有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它集塔里木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h3> <h3>可惜由于纬度的原因,我们来早了些。树叶还没转黄,基本上不具观赏价值。只有遗憾地与这个最大的胡杨林秋景擦肩而过了。</h3> <h3>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坡交汇的交通要冲,古丝绸之路中段的必经之地。</h3><h3>这个也是计划外的景点。</h3> <h3>这里还是南北疆分界点!</h3> <h3>这一步跨的有点大😄</h3> <h3>这趟南疆之行,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都有所体验。一路上丰富的地貌:高山、冰川、湖泊、草原、沙漠、戈壁.....如同千里画廊。绿草如毯、雪山倒映,牛羊满山撒、天马戏流泉,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风色关不住、身临美景中!"不到南疆,等于没来新疆"我认同这个说法!</h3><h3>离开新疆我们直奔额济纳胡杨林而去,秋色渐浓,我们去赶赴最令人心动的秋天的盛宴</h3> <h3>此美篇有部分照片取自于我们团队中摄友的作品,在此特一併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