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坪村小的故事(5)

莹窗心语

<h3>生命化关注是一种成全 <br></h3><h3>在七甲坪村,我欣喜的发现这儿的厕所在短短三个月有了蝶变,以前只能称为茅厕,现在真正可雅称为”洗手间”了。 <br></h3><h3>我不知道,这洗手间的设计建设者是谁?他如此用心的规划一个仅仅只有十一个孩子的小学的”洗手间”有什么心愿?但是,我知道,这样一个”洗手间”将会为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同凡响的身心灵的改变或触动。 洗手间的每一个环节设计,按照一般学校的标准来说,基本挑不出瑕疵。颜色搭配,瓷砖选材,墙漆涂料,还有蹲位、冲水设备,都算得上精装精配。特别让我惊讶的是这洗手池的设计,很是品味而精致。 一直以来,特别看重洗手间文化,也许受国际教育和家庭生存环境影响,也许是自己骨子里那种追求品质生活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习惯、风格。每到一所学校,就特别强调和注重洗手间文化的打造。</h3><h3><br></h3><h3>因为,一个不关注洗手间文化的学校一定不是一所有品质、关注生命教育的学校。可以说,洗手间发展史就是学校的发展史。对洗手间的关注,说到底是对人的关注。从茅厕到洗手间的发展可看出学校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程度。 这两天,因为对这儿的洗手间特别有好感,于是,课间午间很喜欢带孩子们过去整整服饰、看看妆容,再面对镜子微笑着说声:学校很美!我们很棒! 昨天,接到一个任务,让我们培训一位即将大会上发言的男生演讲。听他讲了一遍,很欣喜又有点遗憾。欣喜的是稿子写得特别棒,字里行间表达一位留守儿童对爷爷奶奶养育之恩的报答情感。遗憾的是稿子有情,但演讲无彩。于是,非常耐心的给他讲表情讲姿态语言,可无论怎样,总是达不到理想状态。最后,遇见老师提醒一句:最好带他去镜子面前练习,效果会理想很多。于是,带他到洗手间外的镜子前,按照老师讲的要求对镜训练。二十分钟后,孩子回到教室,再次试讲的时候,效果真的妙多了。得到表扬的孩子特别兴奋,他告诉我们:镜子里发现了自己的呆板无趣。照照镜子,说说故事,又好玩又很有效果。</h3><h3><br></h3><h3>看到孩子眉飞色舞的状态,我真的不得不佩服遇见老师教育的灵动以及对生命个体的爱护。她一个小小的建议,让镜子起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更让孩子找到了自我,拥有了自信与丰富。</h3><h3><br></h3><h3>于是,又带着朗诵表演的一年级孩子们去镜子前反复练习表情朗诵。看看,孩子们多欢喜! 看到镜前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突然感觉:如此有生命的学校,真好!</h3><h3><br></h3><h3>生命化按照黄克剑先生的表述就是”生命的在场”,教育的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是这类生命化的关注,最终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 <br></h3><h3>相信七甲坪村小学长大的孩子,最终会因学校文化的精心有意,最终每个生命个体都会有独特、丰富、多样而幸福快乐的成长体验。 谁说,农村孩子,农村的留守儿童难以培育成绅士、淑女?谁说,生命化教育在农村难以落地?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七家坪村小是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的。共同期待!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