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秋声品秋韵

郭婵凤38632271

<h3><br></h3><h3> 凉凉的秋风掠过,教研的脚步悄悄启航。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的校园也散发着浓浓的教研味。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才平,努力打造秀雅高效课堂。9月27日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由郭婵凤老师执教的《秋的声音》教研活动在这金风送爽的早晨启程了。</h3> <h3>  一走进三(1)班教室,就立刻感受到孩子们对这节课的热切期待。上课前郭老师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最后孩子们经过筛选和讨论:,选择了《听听,秋的声音》来展示他们的课堂风采,郭老师也认真地作了一备二备。</h3> <h3>  上课伊始,郭老师从课文题目入课让孩子们齐读课题:“听听,秋的声音”,再让孩子们去掉一个“听”字再读课题“听,秋的声音”。孩子们通过比较读,马上感悟到“听听”是认真,用心地听。郭老师马上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的契机引导孩子们明白要想听到秋的声音,我们必须得用心,认真去聆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听到秋的各种美妙的声音。这节课看看谁最认真聆听,领略到秋声的丰富多彩。郭老师就这样不落痕迹,润物无声让孩子们既明白了课题的含义,提醒孩子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又让孩子们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h3> <h3>  课堂上,郭老师紧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让孩子们跟据课文前的导读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然后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读诗歌,交流写了哪些声音。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h3> <h3>品读环节,郭老师先让学生个人赛读诗歌,再小组赛读,男女生接读,在学生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利用文本拓展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h3> <h3>在孩子们充分领悟秋声的含义和表达了对秋声的喜爱之后,郭老师马上点燃孩子们仿写诗的热情,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自然各种声音,然后激情地说:“同学们,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能模仿课文第1一3节诗来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声音吗?”孩子们非常自信地回答:能!太简单了!听着这样的回答,郭老师和我们听课的老师忍不位相视莞尔一笑。有个孩子陈卓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老师,我能不能仿照第4节诗来写?郭老师马上说:“行啊!你那么能干呀?知道那么多声音!’’这下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多孩子马上说我两个都写。</h3> <h3>  课后郭老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节课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创作和指导下,得以圆满完成!非常感谢大家!本节课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最成功的是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创作诗歌的热情。不足是学生的个别朗读还不是很到位,很有感情。</h3> <h3>老师们也对郭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陈明凤主任:郭老师很善于抓住课堂上的即时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和写作兴趣。彭桂青老师:郭老师这节课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要点,前半部分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后半部分充分利用文本训练学生从说话到仿写,真正做到了一课一例,活用教材。韦璐瑶老师:郭老师这节课从导入到学生自主学文,再到赛读诗歌,最后拓展仿写诗歌,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而且环环相扣,层层辅排,最后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热情仿写,而且能创作出优美的诗作。黄苏梅老师:郭老师这节课在学生的个别朗读上做得较少,如果在学生的个别朗读上指导得更到位,更扎实的话,学生会朗读得更有激情,更入味。左良英老师:如果郭老师能预留出一点时间给予学生展子仿写的诗作,将会把写落到实处。</h3> <h3>  在浓郁的探讨,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中本次教研活动落下了帷幕,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老人家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h3> <h3>文字编辑:郭婵凤</h3><h3>图片来源:杨秀敏</h3><h3>审核:三年级语文组会体教师</h3> <h3>冄</h3>

老师

孩子

课文

学生

这节

声音

课堂

秋声

教研

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