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班阶段,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所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十分牢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敏感期,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 ,我们创设生活区,让孩子与材料的互动中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南》中也建议:"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积极提供幼儿所需要的生活操作材料。"</h3><h3><br /></h3> <h3>同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小二班的生活区创设形象有趣直观的支持性环境出发,有选择性地投放生活区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互动中学习自理能力。</h3><h3><br /></h3> <h3>一、从日常生活动作出发,进行材料操作练习</h3><h3> 生活区的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练习主要是针对生活动作的练习,是为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而设置的。</h3><h3> 因此我们投放了一些材料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材料</h3> <h3> 这个孩子在扣纽扣和解纽扣,结合小班孩子是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小盒子,让幼儿把解下来的纽扣放入盒子中以免丢失。当孩子将自己的本领学会后展示在墙面上,进一步增加孩子的自信感</h3><h3><br /></h3> <h3>这是穿珠子,让孩子自己动手穿一穿,戴一戴。</h3> <h3>切西瓜,我们提供了小砧板,让孩子的体验更真实</h3> <h3>这是绕毛线,在材料的提供上也准备了小盒子,让孩子会整理。</h3> <h3> 这是照顾植物,提供喷壶、小海绵,毛巾,孩子自己取一盆植物角的花,把叶子擦擦干净,孩子们做的很认真。</h3><h3><br /></h3> <h3> 二、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层次的生活区材料小班的孩子手指发展的迅猛阶段,材料提供上注重手部动作特点,由简到难。 <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学习全收抓 到二指抓 到掌握勺子和用夹子来夹珠子等</span></h3><h3><br /></h3> <h3> 这是转瓶盖,孩子学习简单的拧瓶盖之后,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引导孩子学会匹配,学会有顺序的排列,寻找大小相同的瓶盖</h3><h3><br /></h3> <h3> 同样,转螺丝材料,在孩子们习得转的动作后我们也注重颜色、形状的匹配,让孩子进一步在挑战中锻炼</h3><h3><br /></h3> <h3> 还有夹夹子,在孩子们掌握两指抓之后就要学会打开夹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打开夹子并不简单,所以我们结合情境提供了有趣的材料,大狮子长头发、给刺猬夹刺等帮孩子练习夹夹子。</h3><h3><br /></h3> <h3>当然,孩子们学会了夹夹子,我们增加了难度投入了点数,让孩子根据点数来夹夹子。</h3><h3><br /></h3> <h3>对小班孩子来说拿剪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供不同的纸条,仔细看我们在纸条上画了线,第一次就学习短短的一条直线剪下来,一刀就可以是不是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掌握呢,再慢慢增加难度,我们画斜线、曲线等。</h3><h3><br /></h3> <h3>三、提供立体、游戏化的生活区操作材料</h3><h3>在材料的投放上多提供立体的墙面和游戏化的情境材料,使孩子体验操作的快乐</h3><h3>学习撕纸的技能中,我们首先提供了长条形的纸条让幼儿更容易操作、提供给制作好的盘子撕完面条粘在盘子里,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做好了</h3><h3><br /></h3> <h3>长条形纸会撕了之后,我们增加难度,提供大的纸,让孩子来撕,同时提供了薯条盒子,让孩子们制作薯条的形式学习这一技能。并把他们展示在墙面上</h3><h3><br /></h3> <h3>提供动物的边框图、小砧板、小钉子让孩子学一学刺工,孩子们为自己制作出来的小动物很自豪。</h3><h3><br /></h3> <h3>当然,小班生活区材料还有很多很多。</h3> <h3>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生活区材料的投放,是激发小班主动参与活动的根本,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主体发展规律,挖掘幼儿主体的内在兴趣,深度整理生活物品,以此作为基础,科学地、合理地投放生活区操作材料,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更有开放性的教育平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