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公主岭

9910

<h3>魂牵梦绕,刻骨铭心。</h3> <p>南去的列车,带我踏上求学的路从军的路,带走了我的躯体,却带不走我对家乡的思念。。</p> <p>三节道口,姥爷抱着我看南来北往的火车,就长大了</p> <p>3035大门</p> <p>铁路中学</p> <p>农研大门</p> <p>站前小学西南角</p> <p>天桥站前口</p> <p>天桥南口</p> <p>天桥南侧公园西北角交通岗亭</p> <p>工人文化宫和电影院</p> <p>公园里有我太多儿时的记忆</p> <p>三节道口,姥爷抱着我看南来北往的火车,就长大了</p> <p>这个高建筑曾经是消防队的瞭望塔</p> <p>黄楼旅社是空军的招待所</p> <p>小小铁道旁著名的小卖部,我们叫它小白房</p> <p>这个高建筑曾经是消防队的瞭望塔</p> <p>农研,铁路家属居多的铁北日式住房,不知还有没有了</p> <p>排队拿肉票买肉的二副食商店</p> <p>一中对面的住宅楼,铁路家属居多的</p> <p>曾经的铁北派出所原来是日式独栋别墅</p> <p>这个应该是一中东边的派出所</p> <p>铁北变电所,一中东边不远</p> <p>机场运油铁路专线,著名的 小铁道</p> <p>462前边曾经是16军的一个炮兵团</p> <p>这应该是畜牧所的南门</p> <p>462南门</p> <p>农研的一个测门</p> <p>农研发果树研究所的班车</p> <p>畜牧所的荷兰式建筑,很有特点</p> <p>黑土地上童年的美好记忆</p><p>  老兵</p><p><br></p><p>  我在黑土地上度过了青涩的年代。但是童年的记忆是那么美好和令人难忘------------</p><p>  只因为在表态会上我父亲说了一句“不应该武斗”我的父亲和老县长便成了第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戴高帽”“挂牌子”游街批斗、检查交代。成了九种人中的老八,前五叫黑五类,后两种还属人民内部矛盾,子女也属可教育好的,所以我还不能叫“狗崽子”(注:九种人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知识分子臭老九。即:地主、富农、反动派、坏分子、右派,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臭老九)为逃避武斗,全家曾投亲到哈尔滨,绥化。后来走“五、七”道路下放到了农村,好在家父曾在此人民公社任过党委书记,很受爱戴,全家总算死里逃生安定下来。对我来说绝对是幸福的童年-------------</p><p>1.  上房掏鸟;下河摸虾,冬天逮“老家”(麻雀)夏天捉蛤蚂(青蛙),树上偸果;田内踢瓜。(古人言:树下不正冠,瓜田不纳履(提鞋)。君子之行为,以免引起误会。所以我与小伙伴穿瓜田尔过时是不能蹲下的,看瓜人远处正警惕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见到好瓜要像踢皮球一样,传球配合踢出瓜田后才能吃到嘴。)偷狗仔、养猫娃,喂鸡种菜,追鹅撵鸭。八岁的娃娃就要挑水了。看皮匠做活,看画师画画(为棺材画孝图);粉坊转,豆(腐)房爬;春天采野菜,秋天拾豆夹。蜾蜾笼,弹弓叉,做毽子,削冰尜,没咱不会的。骑老牛,追小马;棍挑青花蛇、拽掉兔尾巴。(一小兔我抓到了它的尾巴,它拼死钻进洞内,双方一叫劲结果就---)</p><p>  过春节那更叫一个美:杀肥猪,灌血肠,炖酸菜,熬鸡汤,放鞭炮,赶集场,穿新衣,住新房。(国家专款为五七干部盖的两间砖脸瓦房松木到顶,全屯内比较风光,以前借住农户家中)</p><p>  [室外温度—32度。]</p><p>  雪爬犁上栓阿黄,去到公社买油粮。[虽下放到农村,可还吃商品粮,父母工资照发。停了两年的也补了,分给了3垄地种菜]</p><p><br></p><p>  设巧计还逮到了一只前来偷鸡的黄鼠狼。(黄鼬皮到共销合作社可换一些物品)</p><p>  贴春联,玻璃窗;(以前窗户是用纸糊的)</p><p>  接电灯真明亮。(以前用油灯,春节能点蜡烛就是好的家境)</p><p>  多年未见的亲戚也都来探望,堂兄会木匠,为我做了一把驳壳枪,就像杨子荣的一模样,手握枪,放声唱,首先来段《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再来一段“誓把反动派一扫光”,大家都说还挺像。全家高兴心欢畅。</p><p><br></p><p>  这是为什么呢?(小沈阳腔)</p><p>  只因为大“走资派”又回到了中央(邓复出),这小“走资派”们才躲过大难一场,看到了一些光亮</p><p> 2. 你吃过豆饼吗?</p><p>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糕点。是黄豆榨完油后的豆渣饼。像现在马路上的井盖。生产队里的饲养员用快刀砍成小块在大锅里炒然后水泡后作为马料。在已忘却了饼干为何味的我的嘴里,那刚炒微黄的豆饼块是最香的上品,令人终生难忘。不然怎会有“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呢”</p><p><br></p><p><br></p><p>  美丽的雪乡我的家</p><p>  雪乡的雪大,每年十月就飞雪迎宾,年积雪超过六个月,积雪深达两米多,年降雪量累计高达四米之厚。</p><p>  雪乡的雪奇,厚厚的白雪粘附着屋沿、板杖、柴堆,层层叠叠,欲飘欲坠,与地面的积雪互为交融,连成一片,叹为观止。 </p><p>  雪乡的雪纯,那瑞雪晶莹剔透,一尘不染,就像仙女的玉带,似幻非幻,令人如痴如醉。 </p><p>  雪乡的雪美,积雪随物具形,似蘑菇、似浮云、似奔马——千姿百态,美仑美奂,恍若美丽的童话世界。</p><p>  车行词 戚建波曲 于文华唱</p><p><br></p><p>  雪雕的砖瓦雪讲的童话</p><p>  雪地上印着一串串梅花鹿的小脚丫</p><p>  雪盖的木刻楞雪围的木篱笆</p><p>  是诗是画是我家的雪花花</p><p><br></p><p>  雪塑的红松雪堆的白桦</p><p>  雪爬犁飞着一个个红脸蛋的雪娃娃</p><p>  雪盖的白顶屋雪绘的粉笔画</p><p>  是情是梦是我家的雪花花</p><p><br></p><p>  美丽的雪乡是我的家</p><p>  我家的瑞雪甲天下</p><p>  谁看了谁都能看傻</p><p>  不信就请你来请来试试吧</p><p><br></p><p>  美丽的雪乡是我的家</p><p>  我家的瑞雪满天下</p><p>  谁来了谁就会爱上它</p><p>  朋友啊请你来请来看看吧</p><p> 3. 你拾过煤渣吗?</p><p>  小时候常坐在铁路边看火车(京哈线上一东北小站)驶向关里的火车(北京方向)都是满满的三大样:爬装的解放卡车,油罐车(由大庆驶来),笔直的原木直径近一米,一样的长度,整齐的可比阅兵部队踢出的腿。返回时是两大样:空的油罐车,空空的平板车,数一数最长时有120多节。不到8岁的我只知到南边有北京,北边有哈尔滨-----------</p><p>  稍大一些也在铁路边拾过煤渣,火车头(蒸汽机的)清下的煤渣有一些没有燃烧干净,将发黑的小块拾回家烧起火来比焦炭不差,因火车烧的都是好煤。自制一小铁耙,挎一小筐,几个小伙伴就出发了,所以对《红灯记》中,“提蓝小卖拾煤渣”理解颇深,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自豪----------</p><p><br></p><p><br></p>  4. 你爬过树吗?<br>  是高过路灯的老榆树,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添补一下肚子,小学一年级作业不多,放学后家长没下班,晚饭遥远,饥肠咕噜,树上那一串串鲜嫩的榆树钱可只是为勇敢的小男孩们准备的。如有好伴可仍下几串,其他人举手高叫也是别想得到,甜甜的榆钱吃得正美,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树下围观的人抬头高喊:“再仍下一串!”忙向树梢瞧去,见一小男孩正在向更高处爬,摘一大串更好的榆钱,当时真是吓得腿都发抖了。强做镇定,先是赞美:“看我儿子爬树爬的多高,快下来吧,回家吃饭,我买肉回来了,别着急,慢慢的下。”那年月吃肉的吸引力可远比鲜嫩的榆树钱大多了,没几下我就轻松落地,应该不比小猴下树慢。拉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回家等吃肉了。<br>  回到家后的结果你们都知道了----------------肉是没吃着,男女混合双打的味道会让你回味一辈子。--<br>  我家祖训:打孩子不打脸,专打屁股!扫地和扫炕的条帚握把都打开了花(绑线崩断),并粘着血了。四天上课我都是坐凳子的一个角。<br>  如今在华北,每当春天一见到那一串串香白的槐花就总能想起那一串串甜嫩的榆树钱儿和带血的条帚把。<br>  小学课本的一篇“榆钱饭”难道还用摇头晃脑的反复背诵才能记住吗?<br>  <br>  春草才绿河南岸,<br>  榆树早已串满钱。<br>  香甜脆嫩沁心脾,<br>  看比樱花还绚烂。<br>  (老兵原创原版)<br> <br>5. 你打过群架吗?<br>  我说的是有组织的,单方面就有二、三百人的场面。<br>  文革初期,县委大院南北两侧的生活区的孩子们打起来了,原因不详,现在的人都是知道的了。大的是高中毕业上山下乡还没走,小的是小学一年级的,也怪了,全大院的孩子一个都不少。我因小被分在弹药运输组,就是给大孩子们提供碎砖头和石块,由他们投掷。30分钟内两垛整砖和两堆建筑用的鸭蛋大的石块就不见了。县委门前300米长的街道无人敢行,路面上铺满了互相扔来的砖头石块。<br>  指挥官趴在墙头上从刀鞘中拔出三八军用刺刀做为指挥刀,嘴里喊着冲啊,杀呀,别让鬼子跑了啊。头戴日式钢盔(日本投降后民间有大量的。叫捡洋落(读LAO)。还有头戴铝制水瓢,握把朝后,像满人留的辩子,也有嫌其碍事回家砸掉的(就是后来我中学校长的儿子,因此回家也受到打,不提了)。怎么能说是非常壮观呐,那场面,那架式,那是相当壮观(宋丹丹腔)。装备:土炮,就是用完整的自行车内胎绑在两边的树上像弹弓一样能发射一块整砖,射程近40米。土枪,用双响鞭炮火药制成发射一堆小钢珠,威力大,但是弹药太贵。从那以后再玩游戏时我都扮演八路人物,决不扮演鬼子和汉奸,被送绰号“老八路”,经常扮演鬼子的那位大了以后进了公安队伍。<br>  6.上树偷果<br>  李子、杏、海棠果熟了,挂满了枝头,几天后主人就要将它们卖到集市上去搞“资本主义”。两个小伙伴一商量,今夜无月,下手。像电影上的侦察兵的动作一样,从猪、狗常钻的障子逢钻进去,爬上早已侦察好的树上。虽身手敏捷,可还是被发现(是听到一点声音),主人赶过来一阵扎呼,“快下来吧,早就看到你了。”没有声音。“再不下来就开枪了”(真有猎枪)。小伙伴抗不住了,“三叔,别开枪,我下来了。” 臭小子不学好还敢来偷果,明天告你爹揍你。可别,我就想摘两个尝尝鲜。想吃说话,但不能偷,给你。说着从兜里掏出几个,(应该是落地果)。还有人吗?没了,就我一个。小伙伴被送出大门。该看我的了----脱下裤子,腿口系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摘下的果放在两裤腿内,欧了。敏捷下树,原路退出,稍远,学几声狗叫,伙伴赶来。共享。美!!!!!!!!!!!<br>    7.摔跤<br>  冬天冷,雪地上摔跤是常事,又娱乐又暖和,摔倒了也不怕摔坏,厚厚的雪像厚厚的棉被,加上厚厚的棉衣裤。抱着一个摔跤对手在雪地上打着滚真好。你总不能一个人躺在雪地滚吧,那样人们还不说你傻呀。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家的大黄也来帮忙,平时对我可好了,过年前我曾偷家里的肉皮喂过牠,每次见到我都摇头晃脑舔我手,我还骑过牠呐,坐上牠拉的雪爬犁真听话,跑的那叫一个欢。今天是怎么了?咬住我的裤腿不撒嘴,像要吃了我,莫不是前天剪了一些牠后腿上的毛做毽子牠不高兴了,我还在胡思乱想那,身下的说话了“还不快起来,牠真咬了你,我可不管”。哎呀妈呀!忘了大黄是他家的了。<br>    8.下和摸鱼<br>  屯子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大坑,水大时连,水小时分开,大坑里、河里都有鱼,鲤鱼,鲶鱼,鲫鱼,白漂(筷子长,一指宽,游得极快),通常等水小时几个人一起干,上游修坝下游排水(用一破脸盆向下游舀水)水渐枯鱼们全出,5米长的一段能有大小鱼近20条,有的都跳出来,几个小伙伴在泥水里扑抓,真好玩,鲶鱼滑抓不住,多次脱手,一伴内行,说:要捏鱼腮,真不容易,三人合力才将其制服。只有一些泥鳅拼命的钻进尼里,由他去吧反正也不好抓。一条大鲶鱼用棍从嘴穿入,从尾穿出,架在柴火上烧烤,那叫一个香,就是少一点盐味,下次一定带上点。一次伙伴的两个姐姐来叫其回家吃饭,看到岸上的鱼就多呆了一会,害得我蹲在一小水坑不敢起来,为什么?还用说吗,只穿皇帝的新装呗。<br>  <br>   9.绝顶美食<br>  那是我一生中唯一可称其美食的一餐。后来的什么山珍海味,生猛-----都无法与其比美。不信请看下文:<br>  准备,废旧雨伞条几根(钢性好)一头砸扁磨成梭镖头,插在高粱杆或竹杆上,完活。河里的青蛙多得快盛不下了,尽情的扎吧(当地叫钎蛤蚂)。后腿去皮穿在一个钎子上,两串大钎子,取有叉树棍插在地下,两串架起,取茅柴备用,从家偷出的一纸包盐混无香粉涂抹肉上,反青的绿葱叶(地里就有)每腿套一个,就是给青蛙后腿穿个绿色长筒袜。点燃茅柴,少顷,香味出,滴油即可食用。三两伙伴分享,时年九岁,几个月没吃过肉了。那味道,那口感,香入心肺,香入骨髓,香入灵魂,香得我一回想起来还要流口水;那香味伴我度过了那个青涩的年代,那香味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香味伴我度过了这一生,令我永远难忘。<br>至今无有任何美食能与其相比,今后也不会再有了---------<br>10.我养过一只猫<br>  我养过一只猫,长的像老虎,毛色和神态都像。上学时不知是那个同学带来吓唬老师的放在老师讲台桌子抽屉里,等老师拉抽屉取粉笔时一定能吓他一跳,可那节课老师没来,放学后被我抱回家,全家都喜欢,新房还专门给它留了一个小门,就是做窗户时在一下角再做一小门(12X14CM)门轴在上边两侧,出入时需用头顶开门,教它两次它就会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它长大了从不抓老鼠,却专门抓麻雀吃。看到房尖上麻雀进窝,就从开着的门爬上房蹲在房脊上等麻雀飞出窝,扑出双爪扣住麻雀送入口中,四脚落地,每到这时它都要叼到人前显摆一番,嘴里“呜呜”的叫,那份得意劲,就像立了多大功劳来掏赏似得。回城搬家那一天,等了它很久他都没回来,只好发车,(我知道它是不愿离开那里。)后来我妈过了些天回去办事,它就蹲在窗台上,把它抱回来,它很乖,进城后住在一中院内,它越来越不愿在家里呆,越来越回来的少,多是被咬伤后回来修养一下再走。回城后三年的一天走后就再也没回来,我姐姐哭得好伤心。从那以后我经常留意周围的猫,发现了很多这样颜色的猫,但是都不是它,我想那应该是它的后代,它应是老死了,要不就是回农村去了,城里它好像是呆不惯。不自由还有群猫欺负,虽力拼却经常寡不敌众,愿它回到“广阔天地”中去“大有作为”吧!!<br>   [首先声明:这一篇不都是我写的,犯懒,搜集一些资料编辑的,虽有剽窃之嫌,却是我的亲历,也许那几个作者就是我童年的伙伴之一。]<br> 11.捕鸟<br>  男孩到了7、8岁是淘气、讨人嫌的,我们几个可是乐不够的。夜来门外一尺雪,漫天皆白。雪后的玩的可多了,不只是雪爬犁、雪“滑子”(绑在鞋底上,略长于鞋,不是滑雪板)、打雪仗、摔跤、踢毽子、丢沙包、抽冰尜,最好玩的要算逮鸟了;<br><br><br><br><br>  走,哥几个该捕鸟了!先在打谷场扫出一块空地用棍支起一个大笸箩,撒些谷子、高梁,牵着绳躲在草垛后,饿急的麻雀、铁雀大群的蜂拥而至,饥不择食。只须拉动绳子,剩下的就是怎么将这些雀抓进袋内的事了。<br>  春天逮的几只放在笼子里叫得好听极了,用的“扣网”就是大号的老鼠夹子改造成的,上下面蒙上窗纱网。用玉米虫做诱饵。最喜欢的是“红颏”“黄颏”就是脖子上有一撮红毛或黄毛,黄颏”还是红嘴真是漂亮。“黄颏”也有叫“相思鸟”的。<br>  (以下有抄袭之嫌)<br>  最和谐,最人道的方法,莫过于滚笼捕鸟了,滚笼就是用细竹棍扎成的如二层楼房的摸样的笼子,和普通的鸟笼不同的是它的上边有一个伪装起来的转轮,这个转轮恰好就是鸟笼餐台的椅子,那金黄诱人的谷子就在椅子对面,这对饥肠漉漉的野鸟来说,可是莫大的诱惑,所以常有不顾一切的冲下来惟恐吃的少的鸟,一头栽进了笼子,再也飞不出去了.<br>   用滚笼捕鸟,最主要捕的是苏雀, 雪后,从山里飞来的一群群的苏雀儿。苏雀儿是一种小鸟,因喜爱吃苏籽儿(苏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从苏联飞来的(反正是按季节就来)。这种鸟颜色象麻雀,长得比麻雀差不多,很好看,公雀是红胸脯红脑盖,还会发出“嗒儿嗒儿”的鸣叫声,雌雀是白肚囊褐色脑盖,每到冬季落雪后,一群群的苏雀儿聚集在场院里、谷垛上和房前屋后的大树上,来此觅食。由于苏籽儿少,谷子就成为它们的主要食物。它们吃谷子的动作很快很麻利,先磕掉谷子皮儿再把米粒儿吃掉,边吃谷粒儿边频频抬头观察周边的动静,一会儿的功夫,它们就能磕出一小堆谷皮儿。<br>   诱捕苏雀儿自然就成为我们冬季主要活动项目之一了。<br>  首先是要制作滚笼儿的。制作滚笼儿的材料有用糨杆儿(高粱桔)和苕条(很硬的一种树木,似织针一般粗细)的,还有用木条的,最好的是用竹子做的。滚笼儿的形状像是一座楼房,呈“品”字型,共三层,最高的那层小房是用来装“繇子”的,也叫油子,“繇子(油子)”其实就是一只公苏雀儿,它在里面一叫,就把其他苏雀儿吸引来了。<br>  苏雀很傻不怕人,掉陷阱前赴后继,放到家里,不反抗,给吃就吃给喝就喝,容易成良民,而麻雀却不然,抓住也养不活,不是绝食,就是撞死,可见鸟亦如人一样个性鲜明.苏雀最喜欢紫苏的味道,如果在他们经常出现的地方放上脱过粒的苏秸,他们就会闻风而来,已经相成了规律,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样喜欢紫苏,以至于不惜用自由来交换.。由于房两端的平台儿处设置了捕鸟的机关,机关其实就是捕鸟的陷阱,一般叫做翻滚儿,在翻滚儿上放上谷穗儿,吸引苏雀儿来啄食。滚笼儿做好后,要先抓个繇子(油子),在门前的木桩上栓一小把苏子,然后用一根马尾丝栓在高梁杆或竹竿前端,做一个套马套,拿着“套鸟竿”剩下的就是把马尾套套进苏雀的脖子了,别急,要选个最好的,苏雀很傻甩甩头继续吃,有的直到被套下来,嘴里还叼着苏籽呐。一大早就把装有繇子(油子)的滚笼儿挂在大树上,繇子(油子)在滚笼儿的小房里“嗒儿嗒儿”鸣叫,吸引来大批的伙伴,但它们不敢直接落到滚笼儿上,而是在笼子周围盘旋观察一番,最终经不住繇子(油子)的引诱,纷纷落到油子房顶,有些胆大的看见翻滚儿上有谷穗儿、苏籽,如获至宝,急急赶到翻滚儿处啄食,生怕同伴抢了它们的美餐,待它们落到翻滚儿的一刹那,还没等啄食到谷穗儿,整个身子就沉落下去,被翻滚儿生生地挡在了笼子里面,此时它有些朦胧,很不甘心地在里面扑腾着,想逃出陷阱,哪知就在它东串西撞的时候,不小心又被翻拍儿卷入了最底层的笼子里。折腾了好半天,小馋鸟力气已快消耗殆尽,显得是那样的无助,喘息片刻后,忽然发现笼子里还有香甜可口的谷穗儿,便大口大口地啄食起来。可怜的小鸟啊,你哪里知道此时你已深陷绝境,危在旦夕,此时的鸟笼已成为你的牢笼!就这样,在冬季里,我们每人都能捕获十几只或几十只苏雀儿,每当我捕捉到苏雀儿时,总是要和同伴比上一比,看谁捕获的鸟多,看谁的鸟叫声动听。有时,为了拥有一只好繇子(油子),我用5只雌苏雀儿换取一只公苏雀儿。有些同伴苏雀儿捕获多了,放在灶膛里烧着吃,而我却舍不得将它们烧死,除一部分送人外,还放在家里饲养几只,愿意看它们啄食打闹的样子,听它们的嗒儿嗒儿鸣叫!<br>  <br>  故事告一段落。<br>  万丈红尘三杯酒,英雄儿女一枰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