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阅”读书屋】阅读马拉松10月站 共读《幼儿行为的背后》(2018.10.8~10.12)

“乐阅”读书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我们的收获和感悟!</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 博览群书是每一名教师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抓手,制定读书计划、勤写读书笔记、积极参与阅读分享••••••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2018年10月8日~12日,乐余中心幼儿园大班教师共读了《幼儿行为的背后》这本书,并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老师,我尿床了——主播:胡碧芸</font></h1> <h3>幼儿园教育的使命是胚芽的使命。孩子其实就是并不像我们大人所看到的那样,他们也在做着人生的实验。但由于她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意外状况”。当孩子发生意外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时候就会效仿我们成人。往往我们教师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暖心窝的动作就会给孩子带了慰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激发他们的潜能,享受快乐童年。</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朱慧)让尿尿弄湿了裤子,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的身上会时有发生,细想之下原因有很多种:课间过于贪玩,没有如厕;着装不便、孩子进入盥洗室来不及接裤子;没有养成睡前小便的习惯;情绪紧张……无论是何种原因,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对孩子都会带来伤害。在事件发生后,老师切不可大惊小怪,更不可严厉呵斥,对于同伴们一时的取笑,也要加以正确引导,淡化尿裤子带来的心理阴影。</h3><h3>(徐彩红)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用尿不湿,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了还在用,这就会造成孩子“想尿就尿”的心里反映。也有的孩子时过于贪玩,玩得忘记尿尿的事了。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互相配合,尽快的纠正,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心理阴影。当然我们还要指导家长首先不能打骂,要让孩子明白尿裤子时错的,你对于这件事情很生气。再次,要家园合作,多提醒孩子尿尿的事,想要尿了提前去卫生间。第三,要提醒孩子外出或睡觉前尽量少喝水,要耐心的让孩子学会憋尿,即使想尿了也尽量先憋上几分钟,慢慢的再延长时间。</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男孩的?——主播:袁飞</font></h1> <h3>文中用一个4岁孩子的案例解读了小班幼儿提问行为的现象。老师如何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的提问背后所隐藏的行为,通过这篇文章会有所启发!幼儿提问的原因背后隐藏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喜好以及发现需要。我们幼儿园老师要有十分的耐心面对这些幼儿提出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幼儿是在问题中感受世界的,所以老师要支持且有效引导幼儿提问,只有鼓励孩子大胆提问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当老师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大胆承认并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也不失为一种正向引导提问的方式!当然,需要牢记的是:面对幼儿的提问,我们的回答必须是科学,严谨,合理,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的。</h3><h3></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施莹)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的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作用。</h3><h3>(陆香)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的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新入园幼儿的提问行为的背后隐含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喜好以及发展的需要。</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突破,从陪伴开始——主播:陆峰</font></h1> <h3>文中举例,金金绘画时不愿下笔,也是我们平时美术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在做操作时不愿动笔,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会说他是不做操作的。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都完成了,只有他还坐在桌子旁边四处张望,经过和孩子的一番交流和鼓励后,他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圈和眼睛,这时我马上鼓励,并对其他的孩子说,你看,他是能画出漂亮的作品来的,这时的他,听见了教师和同伴的鼓励,显得格外开心,一直盯着自己的作品在欣赏。虽然是简单的一幅画,作品也不是那么完美,但在孩子心中,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在幼儿不愿尝试时,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大胆,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做事的愿望,当幼儿开始第一次尝试时,教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幼儿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也需要和家长家园合作,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也要多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我!</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袁飞)在文章中我看到了几个关键词:支持、鼓励、机会。是的,当孩子面对任务不敢尝试时,我们老师要给予支持;当孩子初步体验到了成功时,老师的鼓励很重要,说一句鼓励的话能保持幼儿的积极性。怎样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突破,老师的陪伴是关键。</h3><h3>(黄伟萍)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要充分保护幼儿的主动尝试做事的积极性,哪怕一开始做的不好,也要尽可能的去鼓励他,增强他们做事的自信心。如果遇到一点小困难的时候,在我们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小朋友会有更大的突破!</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让每颗星星都闪光——主播:朱慧</font></h1> <h3>本案例内容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经常见到的场景:穿衣服。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会发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穿裤子相对比较简单,所以一般情况,在培养自理能力时,我们都会从学穿裤子入手,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会慢慢过渡到穿衣服这一块。很显然,这一技能难度比较大,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挑战性。文中徐华锋遇到的这些细枝末节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过,前后、正反、拉拉链、扣纽扣……盘点下来,难易程度三颗星。透过案例看本质:首先小家伙的意志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屡屡失败但依然没有放弃,能在成人的指引下,执着地完成任务,这一点非常棒。但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习惯不太好,起床后找不到袜子(东一只西一只)、习惯性依赖他人(起床后不忙着穿衣,在家都是婆婆帮忙)……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步调一致。</h3><h3></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高晨燕)敏感期是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地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关注好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敏感期,从环境时间常规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益。</h3><h3>(刘晶晶)我们要有一颗平等的爱心,把爱洒向每一位幼儿。对于如何评价孩子,标准有很多。他可以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是有礼貌、道德高尚的孩子;可以是一个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孩子;可以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等等。</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自信,从这里开始——主播:黄伟萍</font></h1> <h3>自信心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书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关键。俗话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而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而我们幼儿园老师的需要关注好每一个幼儿,尊重个体差异,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要激励、鼓励他们。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我们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和鼓励。</h3><h3></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袁惠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孩子好表现,性格外向;有的孩子则非常内敛,性格内向,案例中的童童就是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老师通过借物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借物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教师通过鼓励,让孩子进行二次尝试,并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创设了一个轻松的环境,让童童的自信心得以提升。</h3><h3>(陆峰)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敢于去尝试。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使孩子心情舒畅,孩子就能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成功感,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充分展现,感受因成功而产生的快乐和自信。</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等待是门”专业”——主播:徐彩红</font></h1> <h3>在区域游戏中,往往有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是游戏进行不下去了,我在工作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在时间富裕的状态下,我会通过引导或是观察其他小朋友的方式,让他完成,可是如果时间来不及了,就急急忙忙去帮忙一下或是让其他小朋友去帮忙完成。今天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和游戏项目,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游戏同时区域游戏还具有灵活性,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是实行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所以,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有自主探索的机会,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让区域游戏丧失应有的价值。我们只有让幼儿自主的活动,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更好的获得发展。</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孙郦)孩子们之间总会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面对不同的孩子,尤其是懵懂的、后进的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学会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和姿态,平等地倾听他们的声音,那么孩子们就会敞开心扉,大胆表现。孩子的成长是一朵花开的过程,而花开是需要等待的!</h3><h3>(吴捷)真正的陪伴,就是读懂孩子。孩子在不断的成长,我们老师也应该不断的学习,成为合格的老师。合格的老师,请学会积极关注,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正向意义。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事情都是那样的重要,都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都能够展示孩子执着的精神……所以只要是孩子的事情,都值得成人去重视,哪怕是捡起了路边的一个石子儿,在孩子眼里那不仅仅是一个石子儿,那是对自然的探索,那是认识事物的直接方式。</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作诡的敏感期——主播:袁惠芳</font></h1> <h3>孩子的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因此敏感期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三个案例告诉我们要保护孩子的敏感期但也要注重对其责任感的培养,幼儿也应该为自己的过错买单,当然老师也要及时的反思,有错误也要及时的认错。作为教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放慢自己的脚步,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明确是非,告知正确的处理方法,建立自信,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一日生活课程化,充分利用身边的案例作为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个性问题,作出个性化解答。为幼儿创造民主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陆瑶)幼儿跟大人哭闹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种情况都是因为他们处于各种敏感期,作为教师应该放低姿态,多问孩子为什么,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多注重环境教育,有针对性,多创造民主性的氛围,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h3><h3>(瞿娟)幼儿园经常会出现孩子哭闹的现象,有些发生在同伴交往中,而更多演绎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对幼儿而言,老师要放低自己的身份,做一名协商者,放慢脚步,了解表象后的事实,要明晰是非,在呵护敏感期的同时,教给孩子正确关。</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解读“解读孩子”中的“解读”——主播:吴捷</font></h1> <h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传递了尊重幼儿的核心理念,引领教师要随时将关注、满足幼儿需要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然,围绕儿童游戏的观察、解读,我们还有很长的专业研习之路要走。在肯定儿童游戏行为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支持作用。当儿童遇到感兴趣的事时,教师应该敏感地判断并顺势适度参与。在遵从儿童游戏意愿与需求的过程中,利用“为什么”“怎么办”等开放性问题为儿童深入开展游戏提供方向与思路。游戏中,教师的每一个肯定、引导、提问等教育行为均要建立在充分观察与客观辨识的基础上。很多时候,做一名无声的游戏追随者就是对儿童的最好支持。</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胡碧芸)解读二字意义非凡,在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解读有很多种,包括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发展水平等等,既要解读孩子的整体性,又要解读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各种解读都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知道孩子的现有水平,将要达到的水平,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进行。</h3><h3>(朱慧)我们经常会说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如何如何,这样的年龄特点更多来自于书本,而不是实践本身,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理论并不一定适合全体。身在一线的教师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年龄特点的把握可以在观察中验证,或者在验证中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例如:本次大户外游戏星光台的活动准备,我们提前几天告知幼儿,下一周我们要进入星光台了,并组织孩子们观看了以往其他班级的表演视频,本意是让他们熟悉游戏流程、调动兴趣。不曾想当天晚上就有很多家长在qq上咨询此事,说孩子回家主动要求表演节目(因为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很迫切的想在老师、同伴面前秀一把),于是我选择了毫不犹豫的支持想法。看着舞台上张扬自信、喜笑颜开的他们,我不觉得这个举措有何不妥,虽然它可能违背了初衷,但是却收货了不一样的精彩,那为何我们要故步自封,而不是改变一种方式为孩子搭建另一种表现平台呢?每个孩子的已有经验不尽相同,只有在调查了解后才能看出孩子有什么以及没有什么,解读孩子是对生命成长的理解和尊重,请不要用规定的固有模式框死了他们。</h3><h1><font color="#ed2308"><br>巴啦啦小魔仙——主播:陆瑶</font></h1> <h3>本文通过分析幼儿不会跳绳转而进行角色游戏这一案例,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教师通过自我对话,师幼对话,教师与教师间的研讨,发现简单的案例也是值得教师去思考和解读的,幼儿的每一个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教师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了解孩子。比如为什么好好的跳绳活动不跳绳了去玩巴啦啦小魔仙的游戏了,可能是幼儿感觉到了困难所以放弃了这可以说明幼儿的意志力薄弱的问题,也可能长时间跳绳幼儿失去了兴趣,而角色游戏是他们新的兴趣点,那就需要教师平日里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做出调整。而且在整个角色游戏中我们也可以解读到很多内容,在游戏时不需要教师的干预就能很好地解决矛盾都是幼儿的亮点。</h3><h3></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黄伟萍)《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文中提到了几个小朋友一开始都在跳绳,跳着、跳着大家都去墙角边玩巴拉巴拉小魔仙,这时候老师没有干预他们的游戏,发现孩子们对巴拉巴拉小魔仙很感兴趣,所以进行了活动的延续,创设了巴拉拉小魔仙表演区。我们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以观察和解读儿童行为为切入口,有针对性地反思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教学的态度、方法和策略,与儿童共同建构、共同成长。</h3><h3>(袁飞)这个案例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懂的孩子童心的老师,她的做法很值得我进行自我反思。看到孩子原本的任务是跳绳的技能,但是她能看到孩子的兴趣点不在跳绳上时,能及时的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是平时电视里热播的电视剧情节,同时能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孩子们创设了她们感兴趣的表演区,真正解读孩子是需要老师平常时刻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最后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豆豆变形记——主播:陆香</font></h1> <h3>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新生入园的一日生活应给围绕“玩文化”开展。“玩”是幼儿的天性,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借助音乐模仿动作,如拍手、打鼓、吹喇叭、鸟飞、象走等,节奏要慢,力度、速度要均衡,动作变化要少,要多重复。然后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加入连续性、情境性的动作等,让孩子身心能够处于愉快、轻松的状态,从而减轻入园焦虑。此外,面对新生的入园焦虑,要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对于不同分离焦虑类型的孩子区别对待,不可盲目“诱导”或“过分关注”。</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陆瑶)通过分析豆豆这个案例,可以纵观依恋型幼儿的一些行为特点,从开始到之后行为有些变化,教师应该从转变的过程中找到原因所在,这类孩子偏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清晰,但是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家园合作,多了解与其他教师也要多交流,做好家访工作,用心呵护孩子。</h3><h3>(施莹)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影响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较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2岁的儿童,他们已经具有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不能真正控制。他们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教师,愿意和喜爱的教师亲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豆豆养成记——主播:高晨燕</font></h1> <h3>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胡碧芸)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宠溺让孩子变得娇生惯养,失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而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要让孩子多锻炼,但同时也要学会静待孩子点改变,给孩子多点时间,多点耐心,让其改变。</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窥视”童心——主播:刘晶晶</font></h1> <h3>观察并不意味着只用眼睛看,教师还要用心去聆听、去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敏锐地觉察幼儿此时此刻的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幼儿此时此刻是否需要指导以及需要怎样的指导。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的需要和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观察前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提前给幼儿“贴标签”。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观察一名幼儿。此时,教师不是活动的主角,只需站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哪怕幼儿操作错误或是遇到难题也不轻易插手。这不但体现了对幼儿自主性的尊重,也给了幼儿尝试自己克服困难的机会。观察之余,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反思并更好地制定今后的教学策略。</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朱慧)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的借口,包办代替了孩子的一切。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对睡觉起来自己穿衣服很陌生,一个个午睡起来后就坐在那里被动的等老师来帮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关注、多指导,课程放慢、分段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h3><h3>(徐彩红)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和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沟通和了解。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心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积极的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体验,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感悟,用孩子的兴趣、思考。这样我们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h3><h1><font color="#ed2308"><br>小班两面派——主播:施莹</font></h1> <h3>小班幼儿刚进幼儿园,家长们最关注的就是幼儿入园的适应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基本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们在送幼儿入园后尽量要减少逗留时间,特别是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家长们更要再将幼儿安全送给教室后尽快离开。教师和家长还在合作中对幼儿的入园适应进行正向的引导,同时给幼儿提供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场所,让幼儿享受快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袁飞)教过小班的老师都深有感触的是开学那一个月可以用水生火热来形容小娃娃们在集体生活中现象,有的娃坚持自己的哭泣,家长面前和背后表现出两面派来表达自己对这个新集体的抗议。多种哭泣的场面让年轻老师束手无策,却让有经验的老师淡定处理。原来,面对小班孩子老教师能用智慧的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幼儿度过适应期。无论是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还是欲情故纵的牵挂机制,以及利用家长的资源都不失为让小班尽快适应的好方法,可以学以致用的好方法!</h3><h3>(陆峰)小班幼儿刚入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接送幼儿对幼儿情绪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家园合作,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可以减少家长在园停留的时间,进行正向引导,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h3><h1><br><font color="#ed2308">愚人自愚——主播:瞿娟</font></h1> <h3>案例中教师认为已经具备了解读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也一直默默地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但是到了真正解读幼儿就不简单了。在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先观察幼儿和听一听孩子口中所说的,我们要有耐心地、慢慢地和他们进行交流,这样才会让我们在会解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袁惠芳)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常常会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很容易让我们不了解意思,对他们失去耐心。因此,我们对于这些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要多途径全面细致的观察,以平等的姿态互相倾听,与他们多交流,全免捕捉幼儿的感受。</h3><h3>(陆瑶)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应该做到客观科学,多途径全方位地观察,通过观察他的眼睛他的肢体动作就会发现一些问题,而且要用平等的姿态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对待幼儿要耐心和敏感,与幼儿多对话,引导幼儿。</h3><h3><br></h3><h3></h3><h1><font color="#ed2308">童画:儿童话,儿童心——主播:孙鹂</font></h1> <h3>儿童画就像儿童的另一种语言,能传达出很多信息。除了有显性的信息,如绘画技能,还有一些隐性的信息,如幼儿心理、性格、已有的经验、缺乏的经验等,都能从幼儿的绘画中体现出来。幼儿的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大胆创作。比如:不要为了效果而统一范画;平时在区域中多提供绘画素材让幼儿进行创作;幼儿绘画时不要过多地干预;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h3><h3></h3><h3><br></h3><h3>听书心得:</h3><h3>(朱慧)儿童总是有着丰富的常人不敢的想象力,所以在他们的笔下总是能呈现出不同凡响的画面,成人瞧不上眼的画作,在他们的眼里成了精彩的故事书;看似凌乱的线条,在他们的嘴里成了香喷喷的五彩面条……记得在一次绘画活动:小鸭戏水时,所有孩子的小鸭都是悠闲浮在水面,可是豆豆的小鸭却是脑袋往下,当时的我非常好奇,就向他了解原因,可爱的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小鸭在扎猛子呀……所以说老师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先倾听一下儿童话,了解他们的心里想法,而不能凭个人眼光下决定。</h3><h3>(刘晶晶)成人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内在理解,当教幼儿绘画时,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像。例如,草可以是黄色的,太阳可以是绿色的,树也可以是星形的…让孩子们自己粉刷,你会发现不同的奇妙世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我们的共读方案</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我们的共读安排表</b></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读书是一次旅行<br>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br>打开自己,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br>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风景<br>这是快乐的出发<br>也是幸福的围城</font></h1><h3><br></h3>

幼儿

孩子

教师

老师

我们

听书

小班

游戏

主播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