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0月11日,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联主席杨文力和档案局张永体局长、法制科李静到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明光家拜访,请老领导为档案工作做些指点,希望张明光老人把过去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所写的书籍以及老故事、老传统、老人物等留下来,使延津档案更充实,延津历史更完整。</h1> <h1> 张明光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归隐乡间20余年,岁月虽然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但精神世界充满活力,他组织参与乡村活动,召集张儒等其他离退休老人共同努力,多方考证,把胙城村《张氏族谱》续写完整,为巜胙城县志》提供翔实资料,积极参与《胙城村姓氏源流》一书的编撰工作,这本书由全村百姓共同集资,历经三年终于编制完成。</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凡家正道》</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即平凡家庭的正确道路,</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是张明光老人写的一本反映家庭锁事、传承优良家风的一本书。</span>家庭是人类肉体和灵魂一栖息的场所,更是人们最关心、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地方,是人人都爱谈论的话题。张明光老人为我们讲解了写这本书的初衷:他感觉在时至今日的书海中,很少见到全面论述家人家事的书籍。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他萌发了写作《凡家正道》一书的梦想。<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写作过程中,因身体等原因一波三折,最终完稿。</span></h1><h1><br></h1> <h1> 张明光老人在捐赠的书上签名,因为双眼患有眼疾,视力很差,杨部长打开手机电筒为他照明。</h1> <h1> 杨部长、张局长同张明光老人及老伴一起合影留念。</h1> <h1> 张明光老人陪我们去同村的张儒家中拜访。在交谈中,杨部长和张局长向他们汇报下一步的想法:准备以《北望沙门路》这首明朝延津知县韩贯写的一首诗为主题,在全县征集各行各业老领导、老干部、名人名家以及从延津走出去做岀成就的延津人,用书法的形式来展示过去延津苦,今日延津甜,在延津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墨、一纸、一书、一画。</h1> <h1> 张儒原教育局宣教科科长,今年80多岁,酷爱书法、绘画,是《胙城村姓氏源流》一书的主编,本书以姓氏探源为主线,以各姓氏在胙城村起源、迁移、发展为重点,综合反映胙城村各姓氏的源流变迁、家族文化、谱系情况等。</h1> <h1> 这几本相册是张儒老人从青年到现在自己和家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照片,按年代排序粘贴成册,更难得的是每张照片的说明都是用毛笔书写,干净工整,让我们钦佩不已。这几册珍贵的照片档案,我们档案局将扫描永久留存。</h1> <h1><font color="#333333"> 这是张明光和张儒以及胙城村其他乡贤一起共同编研续写完成的《豫延胙城张氏族谱》。家谱是一个家族活动的原始及连续记载,它不仅仅反映一个家族的延续和变迁,也能反映出家族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font></h1> <h1> 张局长恳请张儒老人在档案局书画册页上留下墨宝。</h1> <h1> 杨部长、张局长与张明光、张儒、延津原诗词协会会长胡殿文、会员李德祥一起合影留念。</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忆往昔岁月稠,半生风雨写春秋,看今朝白发飘,挥毫落纸也从容。</span>这些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并没有闲着享淸福,他们或写书立传,传承家风,或笔墨纸砚怡情怡志、由国家干部转换角色成为乡贤,续继为社会、为家乡发光发热。这些人,这些事,像涓涓细流汇集成延津历史长河,生生不息奔流向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