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是徽州

阿康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有徽墨、歙砚、“徽剧(徽班)、牌坊,还有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em;">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最忆是徽州,何不走一遭!10月6日一10月12日,俺3人骑车闯徽州府啦!</span></h3><h3> </h3> <h3>第一天中午在嘉兴午饭后,顺便看了路边的沈钧儒纪念馆。</h3> <h3>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末代进士,却力主立宪改良,又毅然投向革命,反独裁反专制,终有七君子事件,完成了向民主主义者党外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解放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h3> <h3>夜宿杭州大关路,骑行207km。次日继续沿S102向西,途经西溪湿地,阳光灿烂,又见万柿大吉的标牌,精神倍儿爽!</h3> <h3>到临安,先去看看钱王陵。钱镠(liú),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h3> <h3>他小名婆留,初生时貌丑声野,父視之不祥,欲弃之于井,后被祖母(阿婆)留之,故名。</h3> <h3>衣锦井,一千多年前临安衣锦营部队生活取水之处,至今清水泱泱。</h3> <h3>钱镠早年贫寒困窘,后投身军旅,发迹终致割据称王,占有吴越十三州土地,显贵后,他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遂下令将家乡改名为“衣锦军”,并在故宅旧园上大修宫殿楼阁,又召聚亲朋故旧、邻里乡人整日笙歌燕舞,在自己幼时房舍树木披上锦绣彩缎,令乡人传唱自编《还乡歌》,于是乎,有了"衣锦还乡"这个词。<br></h3> <h3>他定都杭州,三次大规模扩建杭城,故有"城凡三重"之说,为南宋选都杭州奠定基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今天游玩杭州时,可不要忘掉这个城市真正缔造者啊!</h3> <h3>过临安,於潜,昌化,龙岗,夜宿清凉峰镇,今天骑行138km。这里以前是个叫颊口的小村,5年前我与6、7个人骑浙西大峡谷由此出山,現成镇政府就热闹了,原来的清凉峰镇摇身一变为大明山景区啦!晚饭后遛跶,见路旁一屋灯火通明,七八名女子在紧张麻利地手剝核桃肉为订单赶工,问之,要从早上七八点干到晚八九点,我说杭州小核桃香,用汗水换来的!一女子接口,用生命换来的,核桃树长在地僻山陡处,上树采摘,不慎滑落或枯枝断裂,每年要死几个人……闻罢默然。<br></h3> <h3>D3,10月8日,7:52到昱岭关,浙皖交界处,花岗岩筑砌,是古代山越人抵御孙策军队而筑,碑上记载年代是五代至民国。S102到此结束,站在关隘顶向西眺望,层峦叠嶂关山重重,公路斗折蛇行。已进入古徽州府辖区,真正的考验要来了!</h3> <h3>徽杭古道 ,起于安徽绩溪伏岭镇,止于浙江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50余千米。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br></h3> <h3>攀越几个山头之后,冲坡下滑至山间小镇,名曰三阳,青山绿谷中,几千栋白墙黑瓦的徽式民居次第铺展,非常壮覌悦目。</h3> <h3>忍不住下车欣赏一番,感受徽式建筑的风蕴。</h3> <h3>到霞坑镇拐上一条向北的乡道,在山间的茶园甘蔗园间又是连续的上坡下坡,路窄坡陡,有几个180度的大拐弯,很刺激也很危险!好在几个都是老司机。</h3> <h3>中午时分到达绩溪龙川景区。小镇上吃好午饭进景区参覌。这里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天马山南旋,登源河北来,龙川溪绕村东流,汇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村如船形,有如龙舟出海,故名龙川。</h3> <h3>75元门票,65周岁以上免票。</h3> <h3>胡宗宪少保府以抗倭纪念馆的新形式向游人展示其生平事迹,<span style="font-size: 1em;">胡宗宪是最早把钓鱼岛标注在中国海防图上的抗倭功勋,戚继光是他手下得力干将。</span><br></h3> <h3>碧海丹心</h3> <h3>这段文字反映了抗倭的复杂性:倭患中有不少华人败类,带路党更兇残危险!</h3> <h3>乡贤祠,将龙川德高望重、有惠乡里的族人名讳汇录于此,又选八人事迹绘画描摹,作为乡土教育素材。这是红顶商人胡雪岩。</h3> <h3>学者胡适</h3> <h3>国学家汪原放</h3> <h3>徽墨大师</h3> <h3>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以山带水,气势飞动。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br></h3> <h3>胡氏先祖</h3> <h3>胡氏宗祠享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其内保存的木雕“四和图”(和谐、和顺、和美、和鸣)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500米长的水街及沿街两边建有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是龙川景区的地方特色。</span><br></h3><h3> </h3> <h3>奕世尚书坊是盛明时期的石牌坊,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br></h3> <h3>徽商胡炳衡是胡锦涛祖父</h3><h3><br></h3> <h3>徽商胡炳衡宅(未开放)则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旧貌,忠实记录了一代茶商的历史。这么好的建筑始终铁将军把门,默默无声,大概也体现胡总一贯的低调吧。<br></h3> <h3>这四个字不作正文介绍,仅作提示罢了。</h3> <h3>出龙川后又顺路进仁里古村看看。千年古村仁里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少儿时代的嬉戏和启蒙地、唐越国公汪华的故里,该村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历史上仁里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为徽杭古道上的重镇。</h3> <h3>从桃花坝上看对岸民居</h3> <h3>古街小景之一</h3> <h3>之二</h3> <h3>之三</h3> <h3>赶到歙县住宿吃饭。特意点了份毛豆腐。</h3> <h3>饭后进古城景区,直奔许国牌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八根石柱,四周有12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既美化,又有保护作用。</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矗立在古城解放街和打箍井巷十字路口上,高11.5米,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77米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八脚牌楼”。许国(1527一一1596)歙县许村人,历官嘉靖、隆庆、万历的三朝元老,因有功,获得御赐建牌坊,坊主当年58岁。在坊主在世之时,就获得御赐建牌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久闻其名,细细看来,如今见它</span>敦厚沉稳,沧桑内敛,静静<span style="font-size:1.00em;">俯视南来北往客。</span></h3><h3><br></h3> <h3>古徽州府衙,昔日威严肃杀之地,成为新时期最活跃群体大妈们施展拳脚的场所</h3> <h3>南谯楼有特色,13对柱子构成门框,在门洞里依次排开,撑起城楼,据说这种“排栅柱”是北宋正宗的城门形制。它始建于秦朝,唐代以后成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梦,无梦到徽州”使多少人对它魂牵梦绕,城门、牌坊、以及府治特有的府衙,让游客依然能领略到古徽州府的遗产。<br></h3> <h3>今晚宿古徽州城歙县,骑行119km。</h3> <h3>D4 10月9日 阴 今天用一整天在周边及城里游览休息。骑行38.27km。</h3><h3>先去看棠樾牌坊群</h3> <h3> 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七座次第而列的牌坊<span style="font-size: 1em;">建于明清,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span><br></h3> <h3>第一座牌坊一一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br></h3> <h3>第二座讲的是孝慈:鲍家一子见父将被人杀害,便求代死。而父为了鲍氏家族不断香火,要求处死自己,不殃子孙。鲍家父子上慈下孝之举感天动地,也感动了那些强盗。一座牌坊永乐、乾隆两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别是“立节完孤”牌坊、“乐善好施”牌坊、“节劲三冬”牌坊等。“节劲三冬”坊是这位继母在夫亡之后,历尽妇道,把前妻之子重于亲生,年老之后倾其家产,为亡夫维修祖坟,当地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却把节字错位雕刻,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br></h3><h3>棠樾的牌坊群渐行渐远,但牌坊群渗透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浓重阴霾,压得我透不过气!</h3> <h3>接着来到不远的唐模村,还是五A的呢,它<span style="font-size: 1em;">始建于唐,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span></h3> <h3>在电视剧《天仙配》中出现的老槐荫树,其实这是一颗古樟树,因促成了董永跟七仙女的结合,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媒”。<br></h3> <h3>云路古亭</h3> <h3>沿着青石板路向前,到了具有小西湖之称的檀干园,当地人许以诚经商获利万贯,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母亲向儿子提出了要游览西湖的愿望。许以诚想:老母年事已高,徽州距杭州路途又远,长途跋涉,车马劳顿,老太太恐怕力不能支,为满足老母的夙愿,孝子许以诚拿出巨资,模拟西湖风景,建了这个“小西湖”,供母颐养。有孝字贯穿,这小湖倒也挺美!<br></h3><h3><br></h3><h3><br></h3> <h3>接着又来渔梁古镇。</h3> <h3>镇上有家制硯作坊,主人告知,歙县某山某地层产石料最宜制硯,产品以礼品为多供不应求,中央八项规定六个禁令反腐措施后,生意大落,尚能维持生计,所幸儿子接班,后继无虞。</h3> <h3>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br></h3> <h3>新安江畔李白问津处,骑手小憩指点江山</h3> <h3>舟横练江,亭孤青山</h3> <h3>古道边一石碑字迹可辨:敢有在放生池捕鱼者立拿重责卅大板枷號一月不恕</h3> <h3>新安古道,走过多少皖商浙商,茶叶丝绸。</h3> <h3>鱼梁坝是古代调节上游水位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h3> <h3>午饭后小睡片刻,又跑进古城区看风景。</h3> <h3>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内容有: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等。徽园将这些地方文化元素集聚于一处,很有看头。</h3> <h3>"徽州人家”里的徽州民居、家具、服饰展示</h3> <h3>陶行知纪念馆</h3> <h3>陶行知是安徽歙县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宋庆龄称赞他是万世师表。行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理论。<br></h3> <h3> 斗山街因依靠斗山得名,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古街曲折狭长,如入迷宫,极高的白色围墙上不开窗户,体现出财不外露,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卤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br></h3> <h3>面对外面喧哗多彩的世界,能保持一份宁静的心,弹奏内心想唱的曲子</h3> <h3>天色渐暗飘起了雨花,赶紧参覌徽州大宅院,又叫西园,是一处集中展示徽派建筑的新景点。它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入展示。</h3> <h3>恢宏轩敞的厅堂</h3> <h3>小姐绣楼,她们出嫁前足不出户,人不下楼,在高高绣楼上年复一年。</h3> <h3>私家大戏台,堪比上海戏院里的戏台,主人有私家戏班,随时欣赏喜爱的剧目,戏台后面导游指着高高的楼阁说,那是戏子换装化粧休息的场所</h3> <h3>受到冷遇的客人只能在此坐冷板凳,在半边桌上吃饭。</h3> <h3>安徽最老的古桥太平桥,至今还在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辆</h3> <h3>D5 10月10日,歙县一深渡一淳安一分水,骑行98km,深渡一淳安段坐客船看景。</h3> <h3>带着爱车,买张客票,100大洋权当参覌券(6O客票30单车10元上舱),欣赏徐徐展开的新安水墨山水画</h3> <h3>城里旅游团与山间村民在码头上交臂而过,相视一笑</h3> <h3>55公里的画卷,4个多小时的休闲,值!</h3> <h3>D6 10月11日,分水一海盐通元镇,174km,D7 10月12日 海盐一上海 144km。</h3><h3>这是杭州钱塘江,大运河的终点,我们从它的源头古徽州,历经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即将奔流至海。"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汤显祖对徽州的膜拜之辞。我们的七天徽州行,惊鸿一瞥,如痴如梦,不禁叹曰:最爱是徽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