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篇首语】</b></h3><h3><b> </b></h3><h3><b> 撒哈拉并非风暴、灾害的代名词,这里有神秘的色彩,这里有未曾有过的遇见,这也许是三毛喜欢这里的原因,如果没有那场内乱,我们也许会在撒哈拉的某处碰见三毛,也许她还会给我们讲更多扣人心弦的撒哈拉故事。</b></h3> <h3> <b>D7 离开菲斯</b></h3> <h3> 从菲斯到梅尔祖卡有近480公里的路程,这是此次旅行单天最远的路程,因此天还没亮,凌晨六点我们就出发了。<br></h3> <h3> 沿途最值得提的是离菲斯约70公里的伊芙兰,有"非洲小瑞士"之称,早上7点左右我们经过时,这里的人穿的是棉衣,街道建筑欧洲小镇风格,可惜我们为了赶路匆匆而过,据资料介绍这里是摩洛哥避暑胜地,公元前500年的时候还是古犹太王国的首都,如有时间确实值得好好停留一下。</h3> <h3> 伊芙兰还是郁郁葱葱的针叶林,走出伊芙兰后就逐渐荒凉起来。</h3> <h3> 树木已经从山上退到峡谷地带。</h3> <h3> 原来住的居民也撤离了,留下一道道断垣残壁。</h3> <h3> 由于我们今晚要住在沙漠中的帐篷里,因此店家要求下午四点前到沙漠边缘的站点集合,我们马不停蹄地赶路,我们下午三点就到了集合点,探途导航十分准确。</h3> <h3> 离撤哈拉还有半小时车程时我们早已进入平原地带,远远的已经能看到沙丘了,在阳光下火红火红的,随着脚下路的蜿蜒起伏,我们从远处变换着角度欣赏着撤哈拉的美。</h3> <h3> 到达集合点后我们赶紧吃了便餐,主人家又送上浓郁的薄荷茶,再冲冲凉,休息一下,住沙漠的客人陆续到达后,将车停在站点,我们便骑上骆驼向沙漠腹地进发。</h3> <h3>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骑着骆驼,蒙面裹着头巾走在烈日的沙漠上也不觉得热。</h3> <h3> 经过近一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沙漠中的营地。</h3> <h3> 安顿好床位,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向向往已久的撤哈拉沙地。</h3> <h3> 沙子很细很均匀,但烈日下的沙地表面温度却是十分的高,脚丫子踩在表面被烫得受不了,使劲将脚沉到沙下层,顿感舒服。</h3> <h3> 坐在沙地上,想起来时看过的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情节还记忆犹新。</h3><h3><br></h3> <h3> 也许三毛逃避沙漠土匪的凹地就在那座沙丘后面。</h3> <h3> 也许三毛讲述的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周围。</h3> <h3> 走进撒哈拉,倾听它的呼吸,感受它的起伏,享受它的色彩成为每个游人必修课。</h3> <h3> 本行程摄影师也情不自禁走入了画面里,踩在柔软的沙地上,来一张到此一游。</h3> <h3> 起伏的沙丘后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故事。</h3> <h3> 但现在,没有发怒,没有沙暴,睡着了的撒哈拉静静地横呈在我的眼前。</h3> <h3> 此时的撒哈拉沙漠是温柔的、美丽的,它毫不保留地将它的美展示给了我们。</h3> <h3> 也许三毛喜欢撒哈拉也就是喜次这种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吧。</h3> <h3> 骆驼在啃食沙漠里偶尔长出的毛草。</h3> <h3> 入夜安排的是篝火晚会,柏柏尔人打着手鼓唱着歌,欧洲人和我们这些亚洲人手牵手围着篝火联欢,倒也玩得尽兴。</h3> <h3> 晚会散后我们就到沙丘上看星星,背景还有我们营地。</h3><h3> </h3> <h3> 如此多的星星,从未拍过星空,撒哈拉的星空实在太美,尝试着拍了几张,找一找,我的星座在哪里?</h3> <h3> 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多最美丽的星星。可惜第一次拍摄星空,当时的美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这个夜晚已够我回味永久了。</h3><h3><b>D8 撒哈拉沙漠及本哈杜村。</b></h3> <h3> 沙漠帐篷是可冲凉水澡的,帐篷一般都是几个人一间,晚上感觉并不冷,还美美的睡了一觉。</h3> <h3> 清晨,我们早早地起来,等待着太阳的升起。</h3> <h3> 撒哈拉日出时那柔和的光线洒在身上,就像给我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h3> <h3> 昨天我们在沙丘上踩乱留下的脚印,早已被昨晚的夜风抚平,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美丽沙波纹。</h3> <h3> 太阳刚刚升起来,还有一丝丝寒意,此时竟不忍心踩下去,生怕破坏了沙丘里的大大小小的波纹。</h3> <h3> 静静地站着,迎着太阳的升起,享受着撒哈拉沙漠里暖融融的最美晨光。</h3> <h3> 在沙漠帐营地里用完较为丰盛的早餐,我们将告别这让人久久难忘的撒哈拉。</h3> <h3> 远处看到我们同一营地的欧洲人小分队骑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感觉他们如同行走在画中一般。</h3> <h3><b> 沙</b><b>漠玩小贴士</b><b>:</b>这次沙漠玩非常满意!原先安排的是在先到梅尔祖卡沙漠边上住一晚,第二天骑骆驼进沙漠,这种方式既多花了时间及金钱,又没有全程体会沙漠的整个过程,因此建议直接住沙漠的方式最为尽兴。</h3> <h3><b>D8 梅尔祖卡至阿伊特本哈杜村</b></h3> <h3> 今天行程455公里,沿途都是山路,虽然不是很宽,但路面都还比较平坦。</h3> <h3> 这是山谷里的村庄,还有一小块绿州在坚持着,感觉这里太缺水,生态太脆弱,甚至担心五年或十年后再来这儿时,这一小块绿州也会消失。</h3> <h3> 路边摆着的陶器,矿晶石等,但没有见到主人家,放在路边也不担心被人拿了去。</h3> <h3> 需要注意的是车行到比较荒凉的地方时会有当地人拿着矿金石来兜售,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h3> <h3> 其实这些颜色都是人为刷上去的,水一冲,就露出了原形,这些都是圆形的白色水晶生长在内部的石头蛋子。我们也买了好几个,在后来才发现这个秘密。</h3> <h3> 这是世界十大美丽峡谷之一的托德拉峡谷。</h3> <h3> 托德拉峡谷仅仅有10米宽,却高300多米,从峡谷的底部走过,四壁岩石林立,仅有一缕阳光可以照射到谷底,仅有一条细小的河流穿过河谷。走在谷底,抬头仰望两边高耸的山壁,只望见一线蓝天,顿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h3> <h3> 途经摩洛哥沙漠之门,瓦尔扎扎特,是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城市。</h3> <h3> 瓦尔扎扎特也是摩洛哥著名的电影城,《角斗士》《埃及艳后》《情陷撒哈拉》等都在这取过景。</h3> <h3> 为了赶路也只能是坐下来稍稍歇歇脚了!</h3> <h3>途中经过的小村庄。</h3> <h3> 快7点才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阿伊特本哈杜。</h3> <h3> 对面就是本哈杜村,村子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进沙漠的必经之路,是摩洛哥柏柏尔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被誉为摩洛哥最美的古村。</h3> <h3> 其实整个村子全部是用红土垒起来的。</h3> <h3> 夜宿本哈杜村边小山上的客栈,非常温馨。步行到本哈杜古村需过桥,大约有十分钟路程。</h3> <h3><b>D9 本哈杜村至马拉喀什</b></h3> <h3> 本哈杜村也是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多部大片都拍摄于此。</h3> <h3> 古村破旧的城门囗,多部电影在这门口取景。</h3> <h3>每一条街道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h3> <h3>民宅深巷</h3> <h3> 小村庄边上硕果仅存的棕榈树。</h3> <h3> 晨曦中的本哈杜村。</h3> <h3> 浑浊的河水从村边流过。</h3> <h3> 从屋顶看村庄的败落与沧桑。</h3> <h3>在残檐断壁边,沐浴在温暖的晨光下。</h3> <h3>小村的四周寸草不生。</h3> <h3> 也许这是在古村里唯一的一家客栈。</h3> <h3>这是一家参观收费的客栈。</h3> <h3> 进入房间却发现与外部的败落有天壤之别。</h3> <h3>古朴的家俱。</h3> <h3>每一件陈设都透着浓浓的异域味。</h3> <h3>二楼小客厅窗户。</h3> <h3> 小巷里几乎见不到生活在当地的人。</h3> <h3> 毯子、衣服放心挂在巷子里卖,就是看不到主人家。</h3> <h3>巷子里也没有年轻人和小孩,也许都搬离这里了。</h3> <h3> 这里见不到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只有旅游品商店。</h3> <h3>看看墙上挂着的古董。</h3> <h3> 走在静静古村的街上</h3> <h3>从本哈杜村的山上看周边的景色。</h3> <h3>山顶的断垣残壁透着曾经的苍桑。</h3> <h3>如泥浆一样的小河水从村庄旁流过。</h3> <h3> 本哈杜村游览结束已经十一点过了,今天的下一个目标是马拉喀什,180公里的路程。</h3> <h3> 虽说此段路程不远,但这段路都是山路,是本此旅行最险的路段。</h3> <h3> 寸草不长的五彩山,山腰还有些民居居住在那,真不知道当地人靠什么生存。</h3> <h3> 沿途山大、路窄、弯多驾驶时一定得小心。</h3> <h3> 图上的矿晶石就可以看得出石蛋子里面水晶石原来的本色了,所有颜色都是涂上去的,购买时得小心。</h3> <h3> 翻过这座大山,就进入马拉喀什平原。</h3> <h3> 一路顺利,下午四点就到马拉喀什市区。</h3> <h3> 敬请期待摩洛哥之行精华之-马拉喀什、索维拉终结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