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六下午,西南大学范蔚教授给我们作了“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的讲座。</h3><h3>范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女专家联谊会会员,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论领域的专家,著有多部著作、数十篇论文。<br></h3> <h3>她从新世纪课改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进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让学员们重温了课改的历程,帮助学员把握课程改革的实施意义、基本定位。</h3> <h3>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素质教育,在2001年拉开序幕。素质教育注重“两全一重”,沟通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h3><h3>其显著标志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教学大纲随之变为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成为教学准绳。</h3> <h3>2011年后,国内教育界对十年课改进行了反思。重新修订了各学科课标,标志着素质教育进入了深化阶段。</h3> <h3>2016年,“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颁布,2017年“两办”颁布《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意见》,提出了“必备品格”和“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项关键能力,标志着素质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专家认为这就是新一轮课改的开始。</h3> <h3>展望未来,课标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再修订,教材的改进,教学方式的创新,考试评价制度的完善,又一轮教育改革的热潮即将在2020年到来,教育科研要作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仼重道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