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十载 最真同学情

素手抚琴

<h3>  九月二十六日,是我们人生里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日子。 五十年前的今天——1968年9月26日,我们告别了母校,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全国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军的队伍,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我们栉风沐雨,上山练腿,下乡练背,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 </h3> <h3>  今天——2018年9月26日,是原南票矿务局初级中学新三年二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九月的和煦秋风拂过我们脸庞,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们的身上依然洋溢着青春年华的朝气,在收获的季节,怀揣着人生的丰硕成果,从大连、盘锦等地,来到打渔山,参加《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会》。同学们相见时的欢欣,再次握手时的热烈,拥抱时的满怀深情,笑靥如花、心手相连的激动,令人感慨,令人眼睛湿润。</h3> <h3>  戴上《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章</h3> <h3>在《参加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签到簿上,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h3> <h3>相见的热烈相拥,回想起了什么?心手相连的时候,心里什么感受?</h3> <h3>  2018年9月26日上午,纪念会在打渔山饭店二楼举行。 大会筹委会主任孙周顺同学首先发言。 </h3> <h3>相继发言的有:姜淑芬、王中云、李彦国、张玉华同学。 他们的发言回顾了当年的知青岁月,上山下乡对我们人生道路的深远影响,赞叹五十多年的同学情谊。 对于五十年前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同学们没有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尽管我们当时吃了苦,受了罪,但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同学们对共和国的态度,和对待父母的态度何其相似!甚至还有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之成为“共和国脊梁”的自豪! </h3> <h3>  知青岁月,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我们日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工作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学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奋力拼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因此,“老三届”被称为“共和国的脊梁”。我们无愧于这个称呼,无愧于我们所经历的伟大时代! 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同睡一铺炕,同吃一锅饭,一同战天斗地,一同哭过,一同笑过,一路相携相伴,走过青春年华的一段最为艰苦的岁月,因而,特殊的经历,让我们拥有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让我们拥有了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五十年后,当我们再度重逢在这个纪念日的时候,已经从青春少年,走到了老年,时光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我们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沧桑,然而,当同学们五十年后再聚首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青葱岁月!</h3> <h3>  看看五十年前那些稚嫩的面孔,你还认得出来是谁吗? <br>  </h3> <h3>  看看今天这些熟悉的,或者是略有生疏的面孔,写满了沧桑,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当年的满头华发,如今已然斑白。</h3> <h3>葫芦山庄👏👏👏</h3> <h3>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依然年轻 !我们把上山下乡纪念日,当做我们团聚的日子,当做我们共同回忆中学时代和知青年代的日子。9月27日,同学们一起游葫芦山庄。同学们仿佛回到了神采飞扬的青年学生时代,同学们徜徉于山庄,嬉戏于山庄,欢声笑语回响在山庄。</h3> <h3>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同学28人,因故没有参加游园的三人。</h3> <h3>看看我的同学们的风采!</h3> <h3>漫步葫芦山庄</h3> <h3>新“三剑客”😊</h3> <h3>这个窝铺和你当年看场院的窝铺比起来,怎么样?</h3> <h3>玩儿的老开心啦😄</h3> <h3>骑木马、压跷跷板、荡秋千,玩儿的不亦乐乎。</h3> <h3>四只“小兔子”</h3> <h3>这也是一只“小兔子”</h3> <h3>看到了自己的属相——又一只🐰</h3> <h3>“嗨,你好!我们是一个属相”</h3> <h3>笑的这么开心😄</h3> <h3>会玩儿吧</h3> <h3>同学中的“夫妻档”</h3> <h3>能想象到:我们可以在大街上,边玩儿边吃着爆米花?</h3> <h3>真想不到,葫芦山庄里居然设有《知青点》!休息,拍照!其实,心里面更多的是对当年知青点生活的回忆。</h3> <h3>村口的钟声敲响了:下地干活啦!</h3> <h3>那个年代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梦想!</h3> <h3>在青年点集合——走,下地了!</h3> <h3>照相排排队,怎么站位?</h3> <h3>边口子的同学,照相了!</h3> <h3>边口子的照相了,靠山屯的,我们也来个集体照!</h3> <h3>女同学照相了</h3> <h3>男同学集合,我们也照张相!</h3> <h3>游园结束了,午餐过后,我们又将各奔东西。我们会记住今天,它的影像会常驻心里,再见了,同学们,期望明年的今天再相聚!</h3> <h3>  孙周顺、白瑞二位同学,是我们的摄影师。辛苦了,谢谢你们!</h3> <h3>再次看看我们的《全家福》——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联谊会</h3> <h3>记住这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牵挂着因故未能到会的同学; 怀念已经离我们远去同学的背影。 期望明年再相聚!</h3> <h3>  ——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年联谊会过去十余天了,本来期望拜读文笔好的同学的文章,所以一直没有动笔。这几天闲下来了,看不到同学们的文章,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手,动笔写下几个字,不管写的如何“丑”吧,还是要见“公婆”——同学们还是要看到的,我也就当是留给自己的纪念好了。 照片来自同学们发在群里的作品,这是最真实的记录,我只是把它罗列一下。我的照片搜集的不全,如果照片反映同学们的风采不全面,请同学们把认为应该加入的照片发给我,我会继续补进文章里来。 谢谢同学们,是我们共同写下了这篇文章。 又:今天,同学发上来两张毕业前的男同学的照片,太珍贵了,放进文章里~11.5。 </h3> <h3>五十多年了,可是忆起当年,不胜唏嘘,不胜感慨:荷锄下地,挥镰秋收,冬日冰凉的土炕,房间里冻冰的水缸,农闲不闲,上山修梯田,晚上的农田鞋被汗水洇透了鞋帮,脱下来晾,满屋的臭脚丫子味[捂脸];夏天的蚊子、臭虫,还有后山的蝎子,都光顾过我们的女生宿舍。高粱米饭 玉米面大饼子,夏天有点青菜,萝卜土豆大茄子,大葱蘸大酱,冬天大白菜,春天没有菜了,男同学上山修梯田挖山蒜,加把玉米面打成菜糊下饭。艰苦的生活,我们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每天打打闹闹,直到我们各奔东西——张去公社乃至上大学,王和我去了社办企业,魏和邢去了七零三工程,商去了四川大三线,胡一直在靠山屯。五十多年了,我们聚聚分分,但是同学情谊 知青情结铭记在心,即便多年不见,见面却是一如当年。我们有缘分做同学,有缘分相互携手并肩走过了青年时代的艰苦岁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终生不忘,铭记在心。我们下乡在靠山屯五队,这是我们小队几个人,只有凌在下乡的第二年就离开了我们。2019年9月26日,黄甲的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了聚,今天又到了9月26日,同学没有聚会,思绪又回到了当年。<br>——2021.9.2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