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谈听<清华附小主题阅读示范课>——王玲湘<匆匆>有感。

Alina

<h3>10月13日的上午,在长沙湘府英才小学的&lt;和雅堂&gt;报告厅,我有幸聆听了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诗&lt;匆匆&gt;,随后她又作了&lt;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与实践&gt;的报告,着实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的魅力。</h3><h3><br></h3><h3><br></h3> <h3>感受一:课堂教学主动建构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说”。</h3><h3><br></h3><h3>上课了,学生齐读标题"匆匆",读第一遍时,大家读得略带刚硬,这时候王校长让同学们稍带感情,将"匆"字延长,再读:"匆——匆——"学生又认真尝试地读了几遍标题,好像真的读出了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一种感觉——人们对时光匆匆流逝而感到无可奈何。通过简单的朗读,就这样,语文的美,文字的美慢慢地在这样的读书气氛中氤氲开来。随后,话风一转,王校长又问,&lt;匆匆&gt;问的是什么?这时,孩子们马上开始想问题,进行思考。不得不感叹这位老师的魅力,她一上课,就很自然地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孩子,启发学生开动老筋,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开口发言。</h3> <h3>王校长用深动传神的眼睛,抑扬顿挫的语言,推动孩子们去感受这篇课文。孩子们通过齐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孩子读得真好,王校长及时给与了表扬和鼓励。课堂上,孩子的目光都被这位气质优雅,谈吐不凡的老师吸引住了。</h3> <h3>王校长问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时,已经把语文课堂上升到了一个哲学课堂,她说:"朱自清写匆匆时,24岁,他把八千多个日子比成一滴水,你算一算,你是多少滴水了?",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子回答:"不到半滴水。"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是啊,跟无边无际的大海相比,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不过几滴水。若用天来表示我的年龄,我也就一万零几天,才一滴多一点的水而已。不得不让在座的每位学生,老师都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来。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的短暂,不禁自问,"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我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一连串问题从脑海中一闪而过。<br></h3> <h3>感受二:学生是站在舞台正中央的,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h3><h3><br></h3><h3>王校长问学生:"为什么八千多个日子只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它像一滴水,而一个日子要用那么多的字去写?"这个问题激发唤醒了学生对自身情感的一个呈现,有了这样一个表现欲,让学生明白读这个不是目的,而表达自我的感受,情感、感觉、思想,这才是目的所在。</h3> <h3>因为这些事,都是大家做的日常琐事,如:"吃饭,洗手,默默......"朱自清对这些琐事的描写,既不啰嗦,更像是用亲切的谈话式的口气和我们聊家常。这些琐事的描写和同学们产生了情感共鸣。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朱自清以及他的文章。而这些发现,都是学生们自己从文章中感受到的。</h3> <h3>文章最后的结尾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王校长推动得极好,她说:"朱自清先生是在问谁?是在问你吗?是问你想过怎样的人生吗?这时,同学一个接一个的踊跃发言:"我偏偏要过一个有意义的,妥妥的,踏实的,不平凡的人生......"这一堂课,我深受感动,因为学生都明白了&lt;匆匆&gt;是在感慨时间易逝,在问我们每一个人,问自己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并且要我们珍惜时间。整堂课,"润物细无声"般的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启发着我们思考。<br></h3><h3><br></h3><h3>随后,王老师又作了一场《主题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的报告。略做总结: 1、朱自清用字很考究,精准,喜欢用叠词。2、读散文诗时不能太快。 3、具身认知影响了孩子的思维,行为的认知,它是多种感官、身体参与的学习方式。</h3><h3>4、中文版本的&lt;乌鸦喝水&gt;与国外的版本相比,国外的更多的是告诉孩子怎么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br></h3><h3>5、读课文时要聚焦人物、主题、情节。</h3><h3>6、读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书。</h3><h3><br></h3><h3><br></h3><h3>通过这堂课,刷新了我对语文的认知,对语文的教与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我将会推动学生多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去学习并结合孩子的特点去设计教学,让孩子在生命中生长,生成......<br></h3><h3><br></h3><h3> 2018-10-14 长沙</h3><h3> 邹妮倩</h3>

学生

朱自清

孩子

人生

一个

校长

感受

匆匆

琐事

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