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10月13日上午,员小锋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来到了郑州市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参加为期2天的"和美课堂"第十二届小学教学观摩会。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使我受益匪浅。</span></h3> <h3> 上午第一节是由刘延革老师带来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span style="line-height: 1.5;">刘老师以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说出长、宽、边长表示的含义,一行有几个面积单位,一列有几个面积单位,启发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一行的面积单位乘这样的几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节课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却被刘老师诠释的自然而广阔,美妙而又绝伦。</span></h3> <h3> 第二节是由贲友林老师带来的《相等的分数》,也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前贲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分数墙",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span style="line-height: 1.5;">1.关于"分数墙",我看懂了什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2.我从"分数墙"上发现了相等的分数?</span></h3> <h3> 通过交流展示,学生找到了相等的分数,发现了它们背后隐藏的规律。学生主动的探讨和思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h3> <h3> 下午第一节是由刘伟男老师带来的《拾遗的苏州码》。课前刘老师跟孩子们做了一个小游戏—正反话。游戏结束后刘老师告诉孩子们要相信自己的答案,做自己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h3> <h3><br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接下来,刘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种古老的</span>数字——苏州码,并问孩子看到这些苏州码,你有什么问题呢?<span style="line-height: 1.5;">带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刘老师通过一个小短片告诉孩子们每个苏州码背后的故事,并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苏州码、一起书写苏州码。</span></h3> <h3><br /></h3><h3> 通过互动,刘老师展示四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引出苏州码是因为引入了数位,所以写起来更简洁。</h3> <h3> 第二节是施银燕老师带来的《长方体的再认识》。<span style="line-height: 1.5;">施老师从黑板上的一个长方体开始,引导孩子回忆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个数,并思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施老师强调数学不仅关注数,更关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孩子们结合图形思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第三节是由华应龙老师带来的《我不是笨小孩》,</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华老师一开始给大家放了一段小视频,引来大家的阵阵欢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接下来,华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徒弟:师父多大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师父:我是你年纪的时候,你才5岁,但是你到我这个年纪时,我就71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问:师父多少岁?徒弟多少岁?</span></h3> <h3> 华老师一直强调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想出的孩子先保留自己的想法,把机会留给没有想出的孩子。</h3> <h3> 在华老师幽默的话语中,孩子们在时光的隧道里慢慢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掌握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题试三回,定能生慧。<span style="line-height: 1.5;">华老师说:"虽然我是笨小孩,但是笨小孩用笨的方法坚持下来,也会成功!"</span></h3> <h3>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上午第一节是由<span style="line-height: 1.5;">罗鸣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上课伊始,罗老师与孩子们课前交流,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感,同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span></h3> <h3> 接着罗老师提出问题:关于真分数假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思考,汇总出几个问题后小组讨论。</h3> <h3> 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把它平均分成四份。让学生上来用图形表示相应的四分之几,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否表示其他四分之几。<span style="line-height: 1.5;">通过罗老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反馈还可以再画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四分之五,即5个四分之一。还可以继续表示四分之六,四分之七,四分之八…</span></h3><h3> </h3> <h3> 以四分之几为例来观察真分数假分数之间的异同。明确假分数也是分数,也表示几个几分之一。但是为什么假分数称为假分数呢?罗老师让学生试着在数轴上找出四分之几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真假分数的意义。</h3> <h3> 第二节是由黄爱华老师课带来的《比的认识》。黄老师主张问题让学习发生,<span style="line-height: 1.5;">对于这节课,黄老师强调一定要把握下面几个核心问题:1.比的本质是什么?2.从哪里来?3.有什么用?4.和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关?5.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span></h3> <h3> 既然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上课伊始,黄老师就提出本节课两大核心问题:1、什么是比?2、比有什么用?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span style="line-height: 1.5;">学生说出自己对比的理解后,黄老师展示了课本上比的概念:为了说明数量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span></h3> <h3><br /></h3><h3> 对于第二个问题:比有什么用?黄老师以黑板的长和宽为例具体讲解比<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可以判断两个数量的大小这一作用,这是比的第一个作用。接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黄老师借助煮米饭时大米与水的比,引导学生思考比的第二个作用: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有助于研究变化中的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最后让学生思考:比还有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比还可以帮我们把不可以直接度量的事物可比。</span></h3> <h3> 下午是由强震球老师带来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span style="line-height: 1.5;">强老师以猴子分桃导入新课。4个桃子2只猴,每只猴子可以分得2个桃;2个桃子2只猴,每只猴子可以分得1个桃;那么,1个桃子2只猴,每只猴子可以分得多少个桃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强老师提醒同学们尤其应该注意:平均分。</span></h3> <h3> 接着强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半个怎么表达,半个的半个怎么表达,一直这样往下分又该怎样表达?并请同学们展示,<span style="line-height: 1.5;">同学们的想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半个,小半个,小小半个……第二种,用分数来表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分数来表示更方便。强老师便带领同学们一起认识并书写分数。</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接着,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½,¼。然后再比一比谁大谁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强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小。也就是说,分母越大,这个分数越小。</span></h3> <h3> 通过这次学习,在赏阅名师精彩的同时,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名师为榜样,转变教学思想,努力构建有价值的课堂。</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