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宜人的季节里,二O一八年十月三日。湖北省沙洋中学迎来建校八十周年华诞!</h3><h3> “砥砺前行八十载,桃李天下朝枝年;黄山起舞迎学子,平湖高歌颂辉煌”。沙中校友从祖国四面八方,天涯海角赶来母校,向曾经给予我们知识、智慧、道德、力量的老师致敬,感恩!为母校八十华诞祝寿庆生!</h3> <h3>学校迎接学子归来</h3> <h3>儿子一家参加校庆留影纪念</h3> <h3>沙洋中学八十校庆大会开始</h3> <h3>我与大哥同学,55届同学王老师,熊大鹏兄长在一起。</h3> <h3>杰出校友罗文贵与何克清在交谈</h3> <h3>向老教师颁发荣誉证书</h3> <h3>我同学光贵与弟弟相遇</h3> <h3>唐青山校长致欢迎词</h3> <h3>巴伦一校友在现场拍照留念</h3> <h3>向老教师致敬</h3> <h3>文艺演出</h3> <h3>师生大合唱,欢迎校友。</h3> <h3>大合唱,沙中明天更美好,大会圆满落幕。</h3> <p class="ql-block"> 我对沙中怀有真诚感恩之心,有一种特殊感情!虽然我不是沙中正式录取的学生,但沙中办得“民办班”,使我们这些出生就低人一等“黑五类”家庭子女有书可读,不致于荒废学业。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一九六四年升学考试,作文标题是《记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考试过后,我自己认为写得还可以。论学习成绩在班级也是前三名,被沙中录取应该是有可能的。结果事与愿违,我们班被沙中录取十来位。我不但未被沙中录取,就连后港、沈集、李市中学也没录。那时非常自卑!还好,最后被沙中办得“民班”录取了,才有书可读,有学可上。</p> <h3> 我们进校后,清楚记得:有一次在礼堂开会,陈也青校长提到“民办班”,他说:“沙中民办班是办学选项之一。”</h3><h3> 我们与沙中同学,同进一个校门,共用一个操场,也发借书证,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重要大事在一个礼堂开会,我记得沙洋金星社曾在礼堂演过“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洎仇”。那天演出结束后,还吃了忆苦饭。</h3><h3> 沙中老师胡忠固、兰双凤、杨柏宣、体育杨老师都代过课,沙中发校徽时照样发给我们。文革时的油印机、钢板、腊纸、纸张等宣传用品,都是在学校领的。至今我还保存有“校徽”、订书机。大串联时所有证明都是学校出据的。</h3><h3> </h3> <h3><font color="#ed2308">串联时的车、船票,乘坐证、住宿证明。沙中发得学生证。</font></h3> <h3> 我认为沙中领导、敎职员工和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歧视过我们。</h3><h3> 我要感恩沙中,感恩陈也青校长。在那样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首开先河创办了“沙洋中学民办班”。使我们有书可读!</h3> <h3> 照片左一:我班同学张世英,左二:从淑尧,右一:我小学同学马兰凤。</h3><h3> 文革时被沙中选为赴京代表。</h3> <h3>我与同学串联时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h3><h3>下面几张老照片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留影。</h3> <h3>沙中校园毛主席画像前合影。</h3><h3>下面照片:是沙洋中学代表队出席“荆州地区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纪念照。</h3> <h3>儿子校庆签名</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993年我调沙洋区建筑工程管理处</span></p> <h3> 谈到沙中,我还真有一段情缘呢!我大哥金炳文是55届初三(2)班校友;我是67届初三(4)班校友;我儿子金雷是03届高三(13)班校友。所以沙洋中学是我们兄、弟,父、子共同的母校!</h3><h3> 我七四年与66届高中学兄、学姐曲承思、叶枫、张玲等招工在“荆门县第一建筑公司”(原沙洋建筑公司)。我有幸在76年参加了沙中两栋敎学楼的修建,流过汗水。这是学校改变旧貌的第一次较大的基本建设,校长是方继中。</h3><h3> 那时,学校房舍都未改变。敎学楼建在操场北,也就是现在的敎学区。操场南仍作为运动场,跑道、足球场由南北向变成了东西向。(因为原操场被通向敎学区的道路所穿过)</h3><h3> 九三年我调到“沙洋区建筑工程管理处”工作,负责建筑质量监督。从此与沙中基本建设有了十多年的不解之缘。</h3><h3> 那时还没有监理公司,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交付使用都由我们质监站负责。所以,我对沙中的每栋建筑,配套工程都很有感情!沙中绝大部分建筑、市政工程都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到二十年代初期这十多年建成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h3><h3>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敎学质量逐渐提高,高考录取率每年上升,考取名校的学生大有人在,学校知名度在外、美名日宜彰显。成为了省重点中学——荆楚名校!历任校长:方继中、方孝元、杨运钧、唐希胜、张金兵、罗家忠。副校长杨兴礼、苏启松等学校领导、教职员工为沙洋中学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向您们致敬!</h3> <h3>03高三(13)班毕业合影</h3> <h3>我大哥在武汉大学留影</h3> <h3>大哥及同学55届回访母校,照片背景是老礼堂。</h3> <h3>同学们与恩师:彭兴中、叶家寿、王帮良、汪新汉老师合影。</h3> <h3>下乡前我在武汉大学照</h3> <h3>感恩石前的我</h3> <h3> 九八年十一月一日,我受邀参加了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到校园内转了一圈,老建筑已全部拆除,旧貌变新颜。</h3><h3> 校内功能分区合理: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互不相扰。建起两栋敎学楼,实验综合楼,科技艺术楼。封闭式足球场,标准化蓝球场。三栋学生公寓与六栋教工宿舍排列有序又自成一体。校园内林木苍翠,曲径通幽、花香草绿,荷塘水榭,湖光山色,绿树丛中幢幢校舍、教学楼相映生辉,名符其实乃一座花园式学校!</h3> <h3>六十周年校庆美景,学校建设基本完成,面貌焕然一新。</h3> <h3> 由于工作关系,我与沙中有一种缘分和感情。这次母校为迎接八十周年校庆进行道路改造,我又一次以“曦和监理公司”代表进行了工程监理。</h3> <h3><font color="#010101"> ”韶华追忆,读写被终丙午年,文革生随波逐浪;皓首回眸,改革开放四十载,面貌焕讫立东方”。回忆过去无限感慨,继往开来信心满怀。在这次校庆活动中,我有幸跟随杰出校友:罗文贵、何克清、马先松,巧遇到大哥同学熊大鹏。一起参观了校史,更进一步了解了母校的发展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绩!</font></h3> <h3>我跟随杰出校友参观校史展览</h3> <h3>沙中校友“李淑才烈士”铜像落成。</h3><h3> 上图为:捐增铜像校友代表与学校领导合影留念。</h3><h3> 下图为:烈士亲属与雕塑创作校友、学校领导合影留念。</h3> <h3> 校园内到处欢声笑语,多年不见的同学相互拥抱握手,问寒问暖,合影留念。拜访健在的老师,此情此景令人非常感动!</h3><h3> 办公楼、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前,三迴廊中,感恩石旁,荷花塘边,烈士铜像、孔子雕塑下,校门、食堂、公寓处,学校每个角落都有校友的身影。</h3> <h3> 作为我们“老三届”校友,是“文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母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人生经历。这次大家捐款修饰“三迴廊”,捐赠“感恩石”。表达了我们对母校的爱,对老师的恩,知恩图报!</h3><h3> 大家在努力地寻找当年学校的建筑痕迹,找啊,看啊!除了敎工住宅区路南侧还有一栋堆放杂物的平房是当年的建筑外,没有任何“古迹”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沙中的发展需要!</h3> <h3>“老三届”校友代表向学校领导移交修缮一新的“三迴廊”及“感恩石”,并赠送“老三届纪念相册”。</h3> <h3> 敎学区在原操场北侧建起了一幢幢风格迥异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科技工艺楼,有二层的厕所和学生服务设施。</h3><h3> 现在的运动区是在原操场南侧,将原来的校办工厂、“民办班”教室、体育用品室、厕所拆除后。回填了厕所旁的小塘及农田,建起了现代化的体育看台及运动场。有封闭式的足球、蓝球、网球、排球、羽毛球场。</h3><h3> 现在的敎学楼旁,当年的蓝球场改建成了乒乓球场。化工厂和低洼地挖成了现在的荷塘。学生公寓建在原学生宿舍和部分教室的地方。食堂依然是建在老食堂的地方。</h3><h3> 那时栽得树,现在枝繁叶茂,苍翠挺拔,美化校园。现在的沙洋中学名符其实地成为一所园林绿化学校,是沙洋的风水宝地!</h3> <h3> ”光阴似箭,曰月如梭”,我们“老三届”这代人最年轻也花甲有五了。正如学兄丁传德楹联所书:“风华年代激情燃烧,只凭丹心追日月;无悔人生矢志奋斗,但存伟业壮山河”。</h3><h3> 我们”老三届”这代人,几乎经历了共和国的各种政治运动和艰难历程,我们无怨无悔!上山下乡,当兵卫国,我们无愧于祖国母亲!</h3> <h3>看望健在恩师 感谢谆谆教诲</h3> <p class="ql-block"> “忆往昔,上山下乡风华正茂情无悔;喜今朝,平湖黄山岁月无情梦有歌”。</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虽然两鬓染霜,夕阳欲下。仍然在发挥余热为子女分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老三届”,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曾有过,也再不会出现了!忍耐负重的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八十校庆,我感想颇多。总之,我要感恩祖国,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改革开放。使我们这些出生低贱的人,有了做人的尊严,有了平等的社会待遇!</p><p class="ql-block"> 我要感恩母校沙洋中学,特别是陈也青校长,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创办了沙洋中学“民办班”,使我们这些社会弃儿有了读书求知的机会。常怀感恩之心,我衷心祝愿沙洋中学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名扬荆楚!譽满神洲!!!</p> <h3>68届初三(4)班同学五十年后重相聚</h3> <h3> 祝贺母校八十大寿,展翅腾飞,名扬荆楚,誉满神洲!</h3><h3> 金虎文</h3><h3> 二O一八年十月十四曰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