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海南省周小华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贵州省高端访学活动

保亭中学赵克念

<h3>  根据2018年海南省周小华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为帮助工作室成员凝练办学思想、形成办学风格、提升教育研究能力,海南省周小华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决定于2018年10月13日—17日赴贵州开展高端访学活动。通过访学,帮助工作室成员梳理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特色,规划学校发展,全面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与办学管理水平。<br></h3> <h3>一、醉美遵义,砥砺前行。</h3><h3> 十月十四日上午七点,在阴冷的遵义,学员们早早起床,前往遵义市第五十二中学,二十二中学。</h3> <h3>  (一)薄弱学校的克星廖登杰校长与周小华校长。</h3><h3> 廖登杰校长先后成功改造了遵义市马蹄中学、遵义市第五十五中学、遵义市第五十二中学。廖校长首先把一个师生流失严重、升学率低寸草不生的农村马蹄中学改造成了遵义市名列前茅绿树成荫的优质中学。接着廖校长到了安全隐患突出,全市排名倒数的第五十五中学,从零开始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校园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五十五中建成了遵义市区优质中学。</h3> <h3>  在遵义市五十二中学与贵州省初中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及五十二中廖登杰校长进行交流活动。</h3> <h3>  周小华校长做海南省保亭县和保亭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介绍。</h3> <h3>  廖登杰做薄弱学校的改造经验介绍。</h3> <h3>  两工作室成员交流活动。</h3> <h3> 工作室校长们认真聆听报告。</h3> <h3>  两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留念!</h3> <h3>  遵义市播州区教育局李龙强局长介绍遵义二十二中学。</h3> <h3> 参观遵义二十二中学。</h3> <h3>  参观遵义二十二中学。</h3> <h3>  遵义市第二十二中学</h3> <h3>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遵义航天高级中学</h3><h3>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位于贵州省历史名城遵义市。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也是黔北地区一所大规模的高级中学。建于1992年,隶属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学校于2008年8月移交地方政府,学校新校区占地两百余亩,学校在校学生六千余人,有教职工 四百余人。学校以“智慧教育”为文化特色,以“知类通达 好学近知”为教学理念,以“长征精神”立校,以“航天精神”兴校,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为校训,坚持“求是求美 行有品”的校风,倡导“精心 精业 导有方”的教风和“多闻 多思 学有疑”的学风,努力实现学校全面有特色,管理科学有特效,教学规范有特点,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办学目标。近年来一本录取率90%以上。</h3> <h3>  美丽的航天高级中学校园。</h3> <h3>  下午两点半走进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h3> <h3>  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杨亚斌校长带领参观校园。</h3> <h3>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开展经验交流。</h3> <h3>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教务处张波科长做航天高级中学课程设置介绍。</h3> <h3>  航天高级中学杨亚斌校长做经验介绍。</h3> <h3>周小华校长做办学理念介绍。</h3> <h3>  学员们专心致志做笔记。</h3> <h3>  与航天高级中学领导合影留念。</h3> <h3>  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在贵州省集团化办学方面成绩显著。杨亚斌校长发自内心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的成长过程,尽管风雨兼程,但仍砥砺前行,这又让我想起了那8个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以此勉励正在艰难前行的我们。<br></h3> <h3>二、爽爽的贵阳,继续前行</h3><h3> 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nbsp;。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相对湿度77%,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46.5%,有森林公园11个。2017年常住人口480万,GDP3600亿。</h3> <h3>  (一)百年名校,贵阳一中</h3><h3> 十五日早上八点半,在周小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贵阳市第一中学。</h3><h3> 贵阳市第一中学是贵州省的百年名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优秀科研学校、省一级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贵州省第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465.47亩,学校有教师四百余人,学生六千余人。学校一本上线率95%左右。</h3> <h3>  李华荣校长介绍校园规划</h3> <h3>  李华荣校长做贵阳一中办学经验报告</h3> <h3>  李华荣校长与周小华校长</h3> <h3>  贵阳一中荣誉墙</h3> <h3>  参观贵阳一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及心理辅导中心。</h3> <h3>  参观一中校园</h3> <h3> 参观贵阳一中校园</h3> <h3>  贵阳一中百年校训</h3> <h3>  工作室成员与贵阳一中部分领导合影留念。</h3> <h3> 贵阳一中作为贵州一所百年名校,一直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文化自信,秉承勤慎朴实、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集团化发展方向,把学校建设成为了教育优质、发展多元、特色鲜明、科研领先、管理科学、条件先进、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品牌学校。<br></h3> <h3>  (二)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h3><h3>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下午邀请了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高级教师、副校长赵国华做了《让寒门能出贵子多出贵子及优化乡村学生管理和乡村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专题报告。</h3> <h3>  赵国华老师就教师的职业规划,专业发展,调整职业怠倦,学校校长管理,班级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经验分享。</h3><h3> 赵国华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他矢志不渝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信念的人生经历。苦难的童年并没有使赵国华停止对理想的追求,他在人生旅途遇到了影响终身的贵人——一个用爱精心呵护他的老师。因为有爱,赵国华这棵幼苗逐渐茁壮起来。他说:“一个好老师的影响,是可以照亮和改变学生人生的。”现在,这种爱在赵国华老师身上延续着,从2000年开始,至今他已收养了19个孩子。</h3><h3> 赵国华认为,教师的关键词应该是努力、渴望、责任、特色和研究。他说,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天使,老师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梦想。渴望是前行的力量,每一位教师要从写好一篇教案开始,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对学生科学的鼓励开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教师要有自己教学特色,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并坚持走下去。教师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而不是做一个教书匠。</h3><h3> 通过激情昂扬、幽默风趣的报告,赵国华老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经历以及对学生、对教育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教育情怀深深的感动了工作室每一位成员。</h3> <h3>  (三)上善若水至爱包容的贵阳第四十中学 十六日上午,工作室成员一行到达贵阳市第四十中学。四十中学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属云岩区的薄弱学校,地处三区交界,原属于水利部第九局子弟学校,2006年移交地方改制而成。占地四十余亩,教师140人,学生2400人。<br></h3> <h3>  范星辉校长从四十中的历史、校园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四十中学以打造幸福校园为抓手;以幸福教育培养幸福的人为理念,以确立幸福教育为益物、益人、益己为目标;从构造幸福校园、彰显幸福文化、成就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打造幸福课堂、实施幸福活动为途径打造幸福教育。</h3><h3> 四十中学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精致的校园,幸福的教育。</h3> <h3>  周小华校长介绍了自己的办学经历,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改造经验。</h3> <h3>  范校长带领周小华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参观校园</h3> <h3>  四十中学的课间操及跑步</h3> <h3> 精致到极致的四十中校园</h3> <h3>  合影留念</h3> <h3>  (四)每位师生均有出彩机会的贵阳市清镇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br></h3><h3> 十六日下午两点半,工作室成员到达清镇市第二中学。清镇二中坐落再风景秀丽的红枫湖畔,建于1973年。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53人,在校学生5666人,近几年来中考成绩稳居清镇市第一名。</h3> <h3>  党德念校长为大家介绍了二中的办学历程及办学经验与成果。二中通过经典涵养、活动锻造、立德树人、优教育才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挖掘学校潜力,整合各种资源不断为师生搭建平台,让每一位师生均有出彩机会。几年来,通过二中师生的不断努力,现在二中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服务优质,教学成绩优异,学生成绩优秀和社会高度认可的清镇名校。<br></h3> <h3>  清镇二中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h3> <h3>  清镇二中会说话的墙壁</h3> <h3>清镇二中的校领导与工作室成员合影留念</h3> <h3>  三天的访学活动就这么块的结束了,工作室成员们就要依依不舍的离开多彩贵州。校长们都认为受到了强烈震撼,改变了从心底里认为贵州教育落后的观念,看到了贵州教育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在教育观念、政府投入、教育手段、学生素质和教育成绩方面都值得学习。学员们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在精致的校园、精细化管理、全方位育人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海南基础教育添砖加瓦,为海南教育腾飞助力。</h3>

中学

校长

工作室

高级中学

遵义市

学校

周小华

校园

教育

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