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都说没有去过阿里,就不算到过西藏。很早就听说阿里有着绝美的风景,但同时也拥有较为严苛的高原环境。在享受美景的同时,对身心也是极大考验。所以此行团队虽然只有12人,但领队也极为严谨的召开了行前说明会,力求大家对行程各项细节有全面的了解,提前做好充分的生理、心理和物资准备。</h3><h3>行前说明会选在了一个环境优雅,布置温馨的西餐厅举办,领队特地说明了临行前把海鲜吃够,因为接下来的16天行程都没得吃,而且条件只会越来越艰苦。回忆一下整个行程,吃的其实还好,可能因为平时就不挑食的原因吧,而且还有几顿是我们自己做的,特别在本次海拔最高点:珠峰大本营,晚餐和早餐都是我们自己准备好食材自己动手煮的,也是很耐人回味了。</h3> <h3>在朋友圈看过无数次的布达拉宫,这次终于亲眼目睹了。看到广场上有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甚是好看,本来只是想站在她们前面拍个照,让她们的衣服一起入镜,领队这时建议要不要跳一跳,想了想,趁阳光不燥,微风正好,那就跳跳吧,如此这般,便有了一行4人的跳跃照。</h3> <h3>行程第一天,前往羊湖的路上,一派秋天的景象。感觉神清气爽。</h3> <h3>于是在一个不知名但是景色绝美的湖边,我们停下来了,决定沿湖走走。可能是前几天下过雨的缘故,这片湖边的土地有点湿软,脚踩在上面软软的,领队找了个拍照的点,说让我们站到那里拍照。前个小伙伴顺利完成了拍照,到我的时候,领队说挪过去一点角度更好,于是我就一脚踩了过去,于是就简单粗暴的深深的陷到了泥里,于是我这接下来的一天都是拖鞋造型。有句名言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h3> <h3>一路走一路拍,有一群戏多的小伙伴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h3> <h3>路过定日县时,做了短暂停留,采购了一些食材。车行山路,一路蜿蜒向上,目的地指向此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到达时已是傍晚,只站在遥远的地方注视珠峰就已是狂风呼啸了。于是没有多做停留,赶紧钻进温暖的帐篷里帮忙捣鼓晚饭了。晚饭是鸡汤,对汤和鸡的味道其实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倒是觉得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用我们自带的高压锅,亲自采购洗好的食材,自己动手,做一顿鸡汤的过程,是蛮值得回味的事情。</h3> <h3>晚上一行12人一起睡一张大通铺,在这样的高海拔睡觉,经历过就会知道那种感觉了,头胀胀的,怎么好像都睡不着,隐隐约约也听到有小伙伴在说话。想着反正睡不着,起来去外面看看半夜的珠峰大本营是什么模样。碰巧碰到两位小伙伴在拍夜间的珠峰,厚着脸皮也去要求给拍了一张。于是有了这张纪念意义深远的珠峰大本营星空照片。</h3> <h3>终于天亮了,用昨晚煮好的另一锅鸡汤煮了一大锅泡面,加上各式蔬菜,就是一顿香喷喷暖呼呼的大本营早餐了。</h3><h3>吃货就是吃货啊,对于本该激动人心雀跃欢呼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之旅如此漠然,却对吃如此的感兴趣。</h3><h3>清晨的大本营。</h3> <h3>从珠穆朗峰大本营出来,后面就再没有比这里海拔更高的地方了。意味着只要抗过了这段,就能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行程了。从珠峰下来后路过的一个小山包,大家在上面随便一站拍的一张,这张很贴切的反映出了大家在缺氧缺觉一夜后的那种慵懒的呆萌状态:)</h3> <h3>车行山路,从冬天开往春天。到达行程中的第一个错,佩枯错,也是本次行程中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错。从高不可攀,冰冷不近人情的珠峰大本营回到尘世中,沐浴在春风中,阳光下,感觉整个人从内到外的舒展开来,快乐起,心飞扬。</h3> <h3>行程中第二喜欢的目的地:冈仁波齐,久仰大名,这次有幸亲眼目睹。冈仁波齐,被称为宇宙的中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至少在那一刻,我是有福气的。我想我们是好运的,因为既有白云围绕也看到了峰顶。</h3> <h3>冈仁波齐对面还有另一座海拔更高的山峰:那木那尼峰。中间的湖就是玛旁雍错。在风中其实很凌乱但强作镇定的一张照片。<br></h3> <h3>站在两座山峰中间的观景台上,深深感到它们的威力。</h3> <h3>我觉得爬山要感觉不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好风景可以看。边爬边看,边停下来拍拍,不知不觉就走出去好远,而且不会把注意力放在高反或累不累这件事上了。</h3> <h3>在路上我们还遇到高原跑者,骑摩托车的同伴,大家都在以自己偏爱的方式丈量这片神奇的土地。</h3> <h3>札达土林,东嘎皮央。</h3> <h3>无人区的穿越,不得不感叹阿里得到上苍这么多的眷顾,拥有如此广袤无垠的山川大地,品类繁多的野生物种,浩瀚璀璨的星空银河,丰富绝美的地形地貌……<br></h3> <h3>行程中要去的某一个错,因为桥坏了,被拦住了去路。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来那个错的名字,对它的景象印象也很模糊。记忆深刻的倒是队伍当时是怎样想办法过河,及过去后的快乐的心情。也许就映证了那句有名的广告语吧: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在途中看到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h3> <h3>文布南村,看星空银河。</h3> <h3>当惹雍错和古象雄遗址。在这里时,天空就飘起了雪花❄️,很多年没有看见过雪了,小兴奋了一阵子。</h3> <h3>从车窗外的景象从绿色变成黄色,再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直到我们的车在大雪纷飞能见度不足5米的道路中穿行,大致判断我们应该在往阿里的北边行走。<br></h3> <h3>高原上的牦牛,感叹它们生命力的顽强,不管天气如何变化,依然怡然自得的该干嘛干嘛。</h3> <h3>受到牦牛的精神鼓舞,我们也该干嘛干嘛,该嗨嗨,该跳跳:)<br></h3> <h3>还有一点不得不感叹的是,队里的老司机们对车的熟悉程度,不管是换胎还是陷车,他们都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操作,将困境一一化解。即便在班戈错这里遭遇了雪地陷车,2辆车拉1辆车,拉起后,又分别陷进去,然后1辆拉起1辆,最后1辆是众小伙伴加上附近的藏民一起推出来。前后耗时2-3小时,赶在天黑前处理完毕。这人品好的,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冈仁波齐的祥云显灵了。</h3> <h3>对班戈错印象深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里拍了几张美美的雪景照片:)<br></h3> <h3>纳木错,唯一一个在下着大雪的错。到达湖边时,就看见对岸好像在下雨(雪),于是没有做过多停留,便出发上路了。路上雪越下越大,队长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天结束行程,连夜赶回拉萨,以防大雪封山,第二天走不了。事实证明,队长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h3> <h3>在路上又遭遇了爆胎,又多了一项雪地换胎的体验。老司机们手脚麻利的三下五除二搞定,整装待发准备继续上路,另辆车又因为天冷打不着火,于是一辆车拖着一辆往前挪,第三辆在后面保驾护航。就这样到了一个村庄,冈仁波齐的祥云再次显灵,被我们拦到了一辆拖车,帮忙把打不着火的这辆拖回拉萨,车上人分布到剩下的2辆车上。</h3> <h3>遇到拖车的村庄。</h3> <h3>村里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在饭店门口拍的我们的座驾,和我们一样,经过15天的风吹日晒雪淋,一副饱经风霜淡定从容的沧桑模样:)</h3> <h3>接下来一路顺利回到拉萨。多出的一天时间在拉萨,去了大昭寺听讲解。在寺外看虔诚的人们磕长头,感叹于信仰的力量。</h3> <h3>至此,阿里向西之旅圆满。</h3><h3>这一路上,用脚步丈量视野的长度,眼里有山河,抬头有星辰。</h3><h3>相信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