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2018,感谢一路有你!</b>
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抽调到古雷工作生活整整四个年头,队伍整合分流一波又一波,抽调期限延续了一期又一期。转眼间,2018年已悄然逝去,2019年已缓缓走来。过去的一年,我们时常在朋友圈里体会人生万象。余秋雨所言,生命是一树花开,或艳丽,或素雅,都是我们这一路的风景,心境,在经历中丰盈;日子,就在年轮里厚重;曾经的天真,都随着这一路的繁华喧嚣,刻上了或深或浅的印记。<br></h3><h3> 年年岁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不同的年龄段,演绎不同的人生风景,彰显迥异的人生韵味。我们无法定格时光,无法留住青春,但可存放于记忆的深处;有哲人说,将爱与慈悲交给岁月来供养,在光阴回廊处,依然能走出最美的步调。</h3><h3> 流逝的只是日子,带不走真挚的情怀、贴心的关爱、永远的感动。心平气和的过好每一个当下,温和的接纳,温柔的远送。你笑了,生活自然会对你微笑。</h3><h3></h3><h3> 在过去一年中,我們曾一起工作,曾一起学习,曾一起出游,也相伴一起欢笑,一起变老……感谢一路有你,一路相陪,感谢2018的每一個感动时刻和精彩瞬間……</h3> <h3><b>敲击青春节拍——观摩女儿寒假学爵士鼓</b>
青春,是活力焕发的季节。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音乐也可滋润华年!
“一副鼓槌,敲击着梦想的节拍,透明鼓面,见证着音符的律动。鼓与镲的结合在点滴间展现着旋律的跃进,肢体的每一次摆动,描绘出速度与激情的节奏韵律。”<br></h3><h3><br></h3><h3>2018-1-24</h3> <h3><b>岁末,古雷半岛随想 </b>
岁月悠悠,在古雷半岛工作生活经历了第四个冬天,住处从民居搬至中学宿舍,再搬到新港城高层单身公寓,今年的冬天,在突然而来的骤冷让人措不及防,虽不见冰天雪地,但沁入骨髓的寒冷让人无处躲藏。
前几天疏港公路旁那排刺桐树一夜尽秃头,寒风冷雨中失去往日风采,季节的繁华这样短暂难免让人惋惜。人生真是奇怪,总想在落幕后窥探繁华的当初,叶子落了一地的时候总想象着秃枝满叶的光景会是如何灿烂。
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往事如烟,悠远了多少铭记,又滋生了多少温暖,去岁残荷尚在,今年新花将又开。
年华,就在轮回中逐渐老去;心境,就在辗转中滋长着清宁。岁月,就在相依相扶中渐行渐远,似水流年中,我们用经历写故事,最终,也成了故事里的人。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记忆已变得模糊,日子的辗转消磨了曾经的激情,那些轻幽的过往,如一片片花瓣从手中零落,仍是暗香盈袖。
寒冷的日子里,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个拥抱,都能温暖人的心;寒冷的冬日里,瞬间邂逅的暖阳,终是感恩的。感谢时光里所有的经历和铭记,其实这一路,我们从不孤独。
2018-2-6晚于新港城<br></h3> <h3><b>过往一年,风雨兼程,我们共同走过!</b>
上午11点准时召开古雷石化基地整岛搬迁攻坚扫尾工作例会,雷打不动每周一的例会,今天算是节前最后一次例会,面孔还是那些面孔,话题倒是多了节日祝福和问候。回顾一年的风雨兼程,闻鸡起舞,一路辛苦,墙上责任进度表插满红旗,有付出也有收获,感恩你们的一路陪伴和扶持!
我们总是期许岁月静好,岁月岂能都静好?所有的处世不惊的背后,都是浮浮沉沉的过往,所有的敢拼的背后,都藏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所有的收获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执着,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来自长久的承受和磨练。
匆流逝的岁月,注定无法重来,生活是扬起的帆,会有风有浪,有暗礁,但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辛苦,你也要继续前行的方向。
时间赠人阅历的同时,也会把沧桑随手相赠,莫言说: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所以你要学会,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愿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细微安静的美,2018年,愿你洗尽铅华,能被岁月温柔相待;2018年愿你我都好好的!
2018-2-12午于新港城<br></h3> <h3><b>有一种幸福,叫回故乡过年!</b>
工作近三十年,每逢过年,不论单身还是成家后,都回老家与父母兄弟团聚过年,并小住几天,今年父母虽已不健在,还是有一种不可割舍的情结,上午准备点年货,携妻带女回老家过年。
阖家团圆不仅仅是过年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更是忙碌一年的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需求。一种游子内心深处不能名状的恋家情结,一种千古不变的约定,一种血浓于水的亲近和归属感,一种体现真情而必须完成的仪式。
今夕当新年钟声敲响时,乡下在那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的声响里,有对来年的期盼,也有对故去亲人的祭奠;有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也有对今后平安、富足的祈求和怀想。
回故乡过年是一种仪式,也是表达真情的一个载体。在一簇簇、一片片大红色彩的笼盖和弥漫中,宽容与慈爱、礼貌与善意、平和与亲近,真情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身边。
回故乡过年,它让我们怀想祖先,敬畏自然;过年,它让我们担当责任、着眼前程、重燃激情与梦想;过年,它让我们感受真情,热爱生命,感念生活,带着暖意走过未来的春夏秋冬……
三十除夕夜,五更分二年,一夜连双岁,通宵守岁欢,春桃换旧符,喜笑拜新年。祝亲们除夕快乐,新年吉祥!
2018-2-15于沙西镇市头村
<br></h3> <h3>
<b>新的一年,你好我好大家好!
</b>
除夕的钟声
为您敲响新春的喜庆
团圆的家宴
为您庆祝阖家的欢乐
绚丽的烟花
为您绽放璀璨的明天
温馨的问候
为您融入虔诚的祝福
如水岁月
从我们指尖悄然滑走
2017年乘着一叶扁舟渐行渐远
成为人生长河中一抹回忆
新的一年里
愿你的世界一片春暖花开
愿你的生活上空阳光灿烂
愿你一路走来
身披霞光万道
绽放万般妖娆
没有最好
只求一天更比一天好!
2018-2-15除夕之夜<br></h3> <h3><b>愿新年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b>
今天,是节后工作第一天
或许你还沉浸在春节的安逸里</h3><h3>年就这样,隆重而來,悄然而去
一年又一年
丰富了记忆,苍老了容顏
迎來了春天,送走了冬寒
一年又一年
期盼中,載满祝福
愿望中,满是平安
一年又一年
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
很庆幸,我们曾拥有
让我们怀着希望,继续前行
感念相识,珍惜遇见
敬畏生活,感恩岁月
今天,是新的一天
阳光,雨水,空气和心情都是新的
在新时光里,过着老日子
在老去的路上,揣着一颗清新的心
愿我们新年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br></h3><h3><br></h3><h3>2018-2-22于新港城</h3> <h3>
<b>缘起古雷,情定古雷,感恩古雷
</b>
——林国辉局长在古雷征迁工作人员整合大会的讲话
各位战友:
时至今日,古雷征迁大功告成,港区开发气势如虹,在座各位,有的来三四年,有的来了六七年,有幸成为这个历史的见证者,这是我们无上的光荣,也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缘起古雷,情定古雷,感恩古雷,感恩这片神奇的热土,是他,让我们有缘相聚于此,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这些年来,我们一路并肩,一路携手,洒满腔热血,写一路辉煌。一次古雷行,一生古雷情,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感怀万千,因为今天,将有部分长期并肩战斗的战友要离开了,在座的51个兄弟姐妹,将有23位要分流。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听说昨天,有些战友去老古雷了,去看看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走走我们曾经走过千遍万遍的路,去重新感受我们曾经留下的欢笑和汗水,诸多不舍,万般留恋,既染指岁月,又何惧流光,昨日合影,必将成为来日最美的追忆。
各位战友,离别在即,万千感慨,在此,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此刻的感受,以及对各位的希望和祝愿。
一是感谢。进了古雷门,成为一家人。古雷期间,我们同甘苦、共进退,名为同事战友,实为兄弟姐妹。大家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咬住目标不放松,急难险重担在肩,不计较、不躲闪、不推卸!这么多年来,什么困难也没能难倒我们,什么问题也没能阻止我们,
二是感望。出了古雷门,还是自己人。各位即将奔赴新岗位、新征程的兄弟姐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身份——古雷搬迁人!一定要记住曾经在这里的日日夜夜!一定要记住曾经共进退的古雷战友们!常回家看看,这是我对你们最殷切的希望,然后,也希望你们能将古雷搬迁人的这种斗志和精神,延续到你们新的工作岗位,衷心祝愿你们在新的岗位上有新收获、新进步。
三是拜托。继续留在古雷的二十八位战友,你们是二十八星宿,希望你们以星星之火,再燃古雷。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并肩,继续战斗,在此,我要诚挚地拜托各位,我们留下的古雷二十八将,继续发扬古雷精神,所向无前,奋力拼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拿出百倍激情,交出满分答卷!
最后,真诚地祝愿各位:家旺事旺人更旺,一年更比一年旺!
谢谢大家!
2018年3月1日<br></h3> <h3><b>一轮明月挂柳梢,柳丝拂风星下桥。
碧波倒影佳人娇,花灯似海人如潮。
光彩流年似水去,一春开门红绫飘。
元宵佳节千古美,绥城夜景颜值高。</b><br></h3> <h3><b>田野里的春天
</b>
今天是周末,开完例会,三五战友来到鹿溪河畔,吊脚木屋和起网捕鱼的‘车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对于一个从出生之日起,出门就是田野的人来说,对田地总会有一份不同寻常的情感,热爱且深沉,童年记忆更多的是故乡的田野。
初春的田野,枯黄的谷桩间零星冒出几颗嫩绿的小草,微风拂过,抬头便是蓝天白云,遥望整片田地,地为毯草为缀,安静而又热闹。小草似乎在挣扎,可也是徒劳,毕竟牲畜忍了一整个冬天,好不容易来点新鲜的,等到春耕,铁犁踏过,再鲜嫩的草也得和枯草一起,碾作尘泥。
与只有偶尔冒出嫩芽的田野相比,油菜地却是一派生机勃勃,有些金灿灿的油菜花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了头,蜜蜂和蝴蝶也赶着来凑热闹,再过个把月,该是何种美丽繁华的景象。轻吸一口气,空气夹杂着的泥土清香,混着油菜花淡淡的芳香,和着春天的味道,使人心境清爽。
春天的田野里,生机盎然。按下卷扬机的电扭起网,在夕阳的照耀下,网上跳跃着的鱼,鳞光闪闪,大多是半咸水的非洲鲫,偶偶还有海里逆游而上的胭脂鱼,收获满满。现宰现煮,有的干煎煮咸、有的顿汤,再炒一二道田里现摘的花菜、菠菜,自带的鲍鱼无动于衷,抵不过河鲜的鲜美,在享受简单美味的同时,再酌几杯小酒,享受微风拂面,享受那份自由自在。心中无需留白,就很空旷,似乎可以把整片田野塞进去,低头、抬头间都是美好的风景充斥着,找不到一丝忧伤。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喜欢童年的故乡,更喜欢故乡春天的田野。趁春天还是一个被大地包裹着的青涩姑娘,与它来场约会吧,平淡而真实!
2018-3-10晚于绥城<br></h3> <h3>
<b>植树时节花正艳,五彩缤纷满田间。
满园春色芬芳来,撷取清风一地香。
</b>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此时的户外春光无限好,也有不少人选择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踏青、春游、赏花。最近朋友圈被花开正艳的龙湖公园花海图片刷爆,周六忍不住抽空去一饱眼福。
抬眸望见一片黄,满眼的鲜花尽染眉间。蓝天,微风,暖阳,绿叶,黄花,红花,交汇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暖心画卷。徜徉在那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间,闻着花的芬芳,沐着微风的轻柔,浴着阳光的温热,看蝶舞花飞,听蜜蜂吟唱,思绪翩舞,身心舒畅,让你不得不沉醉在春的繁花盛景中,不愿醒来。
春天,是一个鲜活的季节,也是一个靓丽的季节。一草一木都在奋力绽放自己的风姿,将一抹充满生命力的绿涂满山川大地。就连那最最不起眼的无名小花,也极尽所能地恣意怒放,姹紫嫣红,将一条条小道点缀得春色无边,绚丽迷人。
期待龙湖公园建成“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市民游园,为漳浦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市民营造出一个的绿色梦想之地。
今天是植树节,种下的是绿色,更是希望,请众亲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爱护大自然,请你脚下留情,善待脚下的一花一草!<br></h3><h3><br></h3><h3>2018-3-12于绥城</h3> <h3><b>第九期科级干部进修班春季开班了</b><br></h3><h3> 在这春光明媚、繁花竞放的季节!今天春分节气,蓝天白云,和煦阳光,轻柔春风,五十位学员从不同岗位相聚于梁山南麓——县委党校,参加漳浦县第九期科级干部进修班春季开班仪式,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学习培训生活,期待着在这春天遇见美好,兼修内涵,提升素养,有所感悟,有所收获!<br></h3><h3><br></h3><h3>2018-3-21于县委党校</h3> <h3><b>黄元米粿飘香,难以忘却的那一抹乡愁
</b>
小时候农村逢年过节,都要制作糯米粿、发糕等,做粿是闽南乡村年货必备之一,当然老家亦不例外,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习俗。传统的糯米粿称为红龟粿,顾名思义就是印上龟型图案的红糕粿,俗称“糯米粿”。现在市面上看到的一般是没有压印传统图案的糯米粿。
打小就对糯米类的糕点有种说不出原因的偏爱,直到现在仍对黄元糯米粿情有独钟。昨天大姐打电话说,老家要做节“二月社”,如想吃糯米粿的话要回来拿,今天上午回老家时正遇上现场作粿。记得母亲健在时,每逢回家过节返回县城时总是给装一大袋棕叶粽、发粿、黄元粿等,还交代要送这亲戚几个、那亲戚几个,吃着软糯甜的糯米粿,听着母亲继续絮叨着些生活琐事,还是儿时的味道,心中竟有种别样的感觉,总让人回味无穷。
龟粿印,是制作红龟粿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龟粿印有四面,正面是一只刻有“寿”字吉祥花边图案的乌龟,前爪一定要刻五只,后爪刻四只,意味着脚踏实地。上侧一边刻有铜钱,一边刻有鱼,寓意“财源广进,年年有余”,背面则要刻上寿桃,代表长寿吉祥。
龟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内涵的动物,崇龟、爱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赋予龟很多神秘色彩。闽南地区的龟崇拜习俗由来已久,可以说闽南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龟相伴。小孩满月或度晬时(周岁)要做“满月龟”“四脚龟”;老人做大寿时,要以龟为贺,“龟鹤延年”、“龟鹤同寿”等是常用于祝寿的用语。
制作龟印糯米粿工艺有点复杂,首先将糯米洗净加水浸泡,然后用人力推石磨(现在用机器)将糯米磨成浆,用布袋装好扎紧,压上石头沥干后,再瓣块放置于竹编大盘晒干,以作一年做节备用。取适应的糯米粉加入适量热水(如制作黄元粿加入黄桅子干果捣碎浸泡水即可)搓揉成团放置一边,取一小部分捏团入锅(或加红糖)煮半熟,再与生料一起和好。把备好的花生末、芝麻末加入白糖或豆馅加入适量过油的葱花作为粿馅备用。从糯米团上捏出一小块搓圆按扁,包入馅料,将包好馅料的糯米团收口搓圆,用抹上花生油的龟糕印轻压后置于粽叶上,最后把糯米粿放入蒸锅中,四十多分钟后,香喷喷的糯米粿就蒸熟出笼了。
用黄栀子干果捣碎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便是黄元米果特有的金黄色泽的秘密。栀子是常绿灌木,因花香袭人,栀子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除做药用外,黄栀子还是一种天然色素。早先这植物少有人工栽培,村民若在山野遇见栀子树,待果实成熟时便来
采摘这难得的黄栀子。
做好的糯米粿扁圆外观,其看起来小巧而透亮,放置冷却后的糯米粿吃起来冰凉爽口,外皮糯而有弹性,内馅甜而不腻,夹杂着淡淡的粽叶香气,一点也不粘牙。
做米粿时左邻右舍都会主动上门来相互忙,做好了又给每家都派送点俗称的“发喜粿”,期望来年大家都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2018-3-25晚于绥城<br></h3> <h3><b>红旗渠,镌刻在太行山上的一种精神</b>
记得在2000年参加过一期的科级干部进修班,由于长期被抽调在一线工作,错过几次学习培训机会,按县委组织部年度干部培训计划,有幸参加了漳浦县县委党校第九期科级干部进修班,根据学习培训课程安排,第二周来到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市委党校异地学习培训,昨晚一到驻地,就组织全体学员观看了《红旗渠》记录片,今天组织对红旗渠及其纪念馆实地参观考察,可谓行程满满,内容丰富。利用晚上时间写点心得体会: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一首慷慨激昂豪情壮志的歌曲里面蕴含了上世纪六十年度十万林县(现为河南省林州市)人十年青春岁月无悔的付出,勤劳勇敢的林县人,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在红旗渠纪念馆,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苦战10年,靠着铁锤、钎和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在山大沟深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总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共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如把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城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
红旗渠精神既是传统的,也是先进的。这种精神已凝固在太行山上,对这种精神的赞扬,已由李先念主席题写的“山魂”镌刻在“青年洞”的峭壁上。它是一首精神的赞歌,曲子谱在人们的心中,世代吟唱。
红旗渠的建成,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今天,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正是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林县人民把自己的韧性和精神,抒写在创世纪的扉页上。这其中,包含着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包含着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包含着严谨细致的科学决策,包含着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包含着以苦为乐的创业精神,包含着踏实苦干的工作态度,包含着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我想,一个人若如此,普天之下,何难之有?一个团队若如此,锐意进取,何事不成?一个国家若如此,即便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又何愁不国强民富、繁荣昌盛乎?
2018-3-27晚于林州市委党校<br></h3> <h3><b>绿色丰碑——观参谷文昌故居题记</b>
三月的太行山,春日融融,柳丝轻扬,春溢花香,给人一种满满的清爽感,弯弯曲曲的红旗渠一干渠如一条银色的巨龙缠绕在林滤山的低腰间,洁白的杏花点缀了整个山峦,又为这古老而又壮美的太行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竟不住感叹,美哉太行山,壮哉红旗渠。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瞻仰谷文昌故居的旅程,大峡谷河滩北岸是通往谷文昌故居的一条柏油公路,路边命名文昌北路的路标指示牌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谷文昌故居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前依露水河,背靠大东山,依山而建石板房是典型的古民居,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历史厚重感。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是林州石板岩镇民居的特色。石材选用质地坚硬、纹理整齐、色白如玉的银晶石和色泽鲜红的红石,凿成厚度相等的石板。该村2014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沿着台阶上去,一位大娘在谷文昌家门口摆摆个小摊买土特产,用玉米苞叶编着工艺品。文昌故居座落在一条石板小巷的中间,不足两米宽的小巷子干净整洁,一座座由石板、石地、石梯、石柱、石墙组合的石板房,错落有致,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可静下心来从一石定居的环境里思考,今天的石板路、石板房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闲暇时的一种欣赏,而对于那个年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艰难生活的写照。
谷文昌故居是一座比较标准的四合院,小院不是很大,但特别典雅,西房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谷文昌同志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一些史料,南房为第二展厅,主要以谷文昌同志在南下以后的主要事迹,东房为第三展厅,也是谷文昌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实物展示当年生活原貌。在每间展厅里,我们认真地观看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实物,认真品味每一段文字,从一张张照片里、一件件实物里、一个个文字里,让我们穿越时空,融入那个年代谷文昌同志工作过、生活过的每一个场景。
故事里的故事可歌可泣,事迹里的事迹催人泪下,心灵深处再一次被深深震撼。人为什么活着?他用一生对百姓的热爱标记着答案。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有一个信条,那就是人无论做什么,只要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党、有益于他人最迫切需要帮助的事情,就是生命里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言而有信,在林州,他积极参加抗日武装,带领群众支援前线,南下时,他涌跃报名,忠诚履行着“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诺言。在东山,他与全县人民一道,战风灾、斗风沙,直至今日,在当地留下了“先祭谷公、后拜关公”的习俗。
政声人去后,丰碑立人间。从一拨又一拨自发前来瞻仰的群众中,看到了谷文昌同志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人格魅力,看到了他留在百姓心里那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执政胸襟和为民情怀,这是一种精神,将世代相传。
2018-3-28晚于林州市委党校<br></h3> <h3><b>千年开封府,不朽青天魂
</b>
今天下午异地学习培训安排了现场教学点——开封府,开封市委党校指派了优秀老师到现场教学讲解,现写个心得体会,请亲们批评指正。
北宋168年的历史上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不仅树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
包公作为被中国人敬仰的一位清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可是能做到的,也不过寥寥。在开封府他用他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上铡皇亲国戚,下铡贪官污吏,彰显了公正廉明的威力,在千年的历史上留下“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许多动人的故事。包公曾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发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训,叮咛子孙务必将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这都是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为政思想的真实体现。
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清官代表,包公之所以被后人敬仰与爱戴,是因为他身上汇集了众多为官者应有的优秀品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心系百姓等。长期以来,包公已成为世人仰慕的清廉官员的化身,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寄托,更寄托了老百姓对于政治清明的一种理想和期盼。
千百年来一直名垂青史的包公,已成为世人仰慕的清廉官员的化身,受到历朝历代不论为官还是为民者的敬仰。因此,包公精神在当代社会并没有过时,公正廉洁、勤政为民,既是当今社会的政治诉求,也是执政者应当再次捡起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是一面镜子,多少帝王将相如过眼烟云,唯有包公的两袖清风,一轮明月,时时映照着老百姓的心田,像一面旗帜,引领后人;像一面明镜,端正自我;像一把标尺,度量道德;像一颗繁星,永远闪耀,警醒世人。
2018-3-29晚于河南省开封市<br></h3> <h3><b>扎根于中原大地的那棵泡桐树</b>
3月30日,全体学员乘车来到焦裕禄陵园,在焦裕禄烈士墓前,向焦裕禄烈士敬献了花蓝,向烈士三鞠躬,全体学员一起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展品和图片,仔细聆听讲解员对焦裕禄同志生平事迹的介绍和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感人故事,亲身感悟了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当年的焦裕禄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才提出了根治兰考风沙、盐碱和内涝的举措——种泡桐。泡桐不仅改善了兰考的生态环境,成为兰考人的“生态树”,还成为了兰考人的一棵“摇钱树”。如今,兰考泡桐种植面积超过46万亩,每年新植10万株,特殊的土质、气候造就了兰考泡桐的特殊材质,兰考泡桐成为优质乐器和家具制品的首选,如古筝、古琴、琵琶等。
泡桐树,耐沙荒、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特别是根系深,一般都扎几米深,最深到18米,能直达豫东平原的浅水层。它躯干挺拔,根系发达,叶如蒲扇,花似杯盏,尤其是那紫粉色的花朵,层叠成簇,排列在铁青色的枝条上,一开花满树繁华,令人感到满眼蓬勃的活力与生气。
53年前 ,兰考县县城北不远的一块田地路边还扔了一棵树苗,大家都没在意,通常泡桐苗的长度约3米,这棵苗只有2米,短了一大截。焦裕禄把树苗捡起来,刨个坑种上了。他说,“这棵苗个子低,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了,比其他树长得还快,扔了可惜。”如今,却生长着一棵高达26.4多米、树冠可荫近百平方米、需三人方可合抱的泡桐树。这棵泡桐树已有53年树龄,巍然屹立着,在这片树林中特别高大显眼,一年四季总有人前来仰望它的雄姿。
2009年4月,泡桐花盛开时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兰考调研,也慕名来到这棵大泡桐树跟前,久久地凝视着它,称赞它的挺拔与高大。
这棵不同寻常的泡桐树,被称为“焦桐”的那一棵,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
伫立树下,春风习习,仰望焦桐,如一座挺拔的精神坐标,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2018-3-30晚于郑州<br></h3> <h3> <b>教育园区的早晨 </b>
清晨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唤醒,沿着湖边的栈道漫步,巍巍梁山倒映在湖中,鸟儿在枝头高唱,郁郁葱葱的校园被春的气息装点,徜徉在满眼都是绿的校园中,这里宁静而又安详的一切让人心醉:朝霞从树叶的缝隙间透射下来,温柔而又静谧;道路两旁的香樟那一阵阵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那一段段轻摇的沙响犹如天籁,山坡上那片荔枝花招蜂引蝶,柳枝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一朵朵怒放的美丽惹人驻足,湿润的泥土夹杂着青草的芳香扑鼻而来,真让人心旷神怡。
隔壁的大南坂学校慢慢热闹起来,传来阵陈琅琅的读书声,让我们回忆起少年时那首《校园的早晨》: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 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四季轮回,历经沧桑,告别了曾经的风华岁月,我们相继走进了不惑之年,有缘邂逅在大南坂的春天,愿在这个春天,学员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带着春天的包容,感染着春天的精神,吸收着春天的热烈,在春意融融之处,散发着属于自己春天的色彩。
2018-4-4晨于党校<br></h3> <h3>十里春风旖旎,却不如你面若桃花
万千美女妖娆,却不及你嫣然一笑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冰雪消融。春风十里,一元复始;春风十里,万象更新;春风十里,芳草如茵。春来,枝头柳芽新发,绿意如许;春至,花开阵阵,清香馥郁,笑语温存。人间四月芳菲尽,花开时节,还有那暖暖的桃花雨,飘然而至,为你盛开的那朵桃花,你来,十里春风不如你。<br></h3><h3><br></h3><h3>2018-4-8于绥城</h3><h3><br></h3><h3>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我们希望她快乐成长。为人父母者,所求所愿也不过是孩子的安好、幸福与成功,孩子的善良、诚实、感恩远比什么都重要。我一直以来的希望,希望女儿健康快乐幸福,能够爱父母,爱家人,爱朋友,希望她是我们最温暖的贴心小棉袄。风筝飞得再高,一根线始终是牵着;若是没了这根线,风筝永远甭想飞起来;若是紧紧拽住不舍得放线,风筝也将飞不得高。感谢亲友们对俺闺女从小一贯的关爱、鼓励和扶持!<br></h3> <h3><b>走进南浦乡,探秘古村落</b>
来到青山竹林掩映下的竹乡南浦,我们在乡政府干部向导下,探秘一座鹅卵石铺就的古村落。磨得浑圆的鹅卵石,铺成一条条小巷,垒砌成阶梯,每一块石头,都流动着旧时光。座座古厝,就势而建,屋顶上渐渐褪了色的瓦片,慢慢剥落的墙面,是难以磨灭的时间印记。行走其中,古巷幽幽,墙壁斑驳,时光冉冉,岁月流淌,悠扬着古韵,一条古巷,阅尽众生无数。时代在变,古巷在变,而不变的是那份怀旧的时光。
随意走进一座木门敞开的大厝,梁上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有人物故事,麒麟神兽,甚至还雕刻着螃蟹。当地流传着一句土话:“有南浦的富,没有南浦的厝”。据说,龙溪逶迤而过的南浦,由于水运发达,因而商船汇集,转运四方,水路的便利,使得这里日渐丰裕。
村前的一座大厝,是百年土木建筑物,南浦村为徐氏聚居地,是唐代开漳大将徐本顺、徐陆怨的后代,于明代迁徙定居于此,
南浦大厝就是那时候建造的,也称“红军楼”,是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在这里燃起闽南革命的星星之火。
2018-4-9晚于县委党校<br></h3> <h3><b>惜别党校同学感怀
</b>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接到县委组织部年度干部培训通知,有幸参加了县委党校第九期科级干部进修班,2018年3月21日,我们一行人从四面八方匆匆走进了大南坂教育园区县委党校……
那一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鸟鸣依依,花香缕缕,我们神情喜悦、步履轻松来到这培训党员干部的神圣殿堂。那一天,我们放下行李、报完到,拿上房卡、集中拍照,成了党校同学。那一天,面对党校校园“实事求是”的石刻大字,面对久违的教室和完全陌生的彼此,心中充满期待。我想,没人会忘记相见之初的点点滴滴……第一次集合站队、第一次自我介绍、第一次小组讨论、第一次完成作业、第一次拓展活动,第一次有了同桌、第一次被人关注引人侧目、第一次上台小结发言……太多的第一次让人思绪纷乱、印象深刻。
和睦的集体生活、一致的学习任务、相同的职业属性,让我们很快认识了你我他、分清了新认识的张三和李四。在来来往往中,在欢声笑语里,我们渐渐没了生疏感,你一言、我一语,长长短短的交流交谈,不近不远的并肩前行,相互之间多了一份了解、一份真诚、一份亲近,随着时光的推移,又多了一份纯洁的友谊和淡淡的思念。开饭了,有了相互提醒;上课了,大家簇拥前行;天冷了,互相嘘寒问暖;外出了,我们相互照应;吃饭了,有人替你夹菜端水果……真的想不到,在两鬓泛霜之后,我们还能再次收获一段同学情,还能在一个成人的世界里享受到年少时被关怀的温暖,还有那种消失多年读书时的青涩感觉,再回校园,我们仿佛返老还童、浴火重生。
个把月的时间里,我们50名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学员在一起,学理论、读经典,听讲座、写心得,谈认识、强党性……异地学习培训,考察企业园区,去工厂下车间,用心思考,深切感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思想碰撞和互帮互助中加深感情、缔结友谊,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转变作风、锤炼党性,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才华、贡献应有的力量、树立良好的形象,齐心协力塑造出一个温馨和谐、团结奋进、智慧荣耀的班集体。
“党校姓党”,名副其实。个把月的学习培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法制、管理、媒体应对、干部作风、廉政建设等方方面面,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警醒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家教授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旁征博引,或深入浅出,如春风化雨,如醍醐灌顶,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理论的高地、学术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在品尝一场场知识盛宴的同时,思想上茅塞顿开、思路上拨云见日,愈加懂得做人做事为官之道。近距离聆听名家的讲座,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大师的魅力;倾听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让我们及时跟进党中央新时代的强音;学习《党章》,接受了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教育。
难得的学习机会、宁静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得以净化,凌乱的思维有序梳理,疲惫的身心得到修整。太多的收获和感悟,让我们沉湎其中、心生依恋,培训结束了,慢点离去应该是同学们共同的期盼。难舍的何止是情怀,一切过往都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日。忘不了理论教学时,同学们的认真、投入,知识随着笔记本上一行行的字迹注入我们的思想;忘不了奔赴机场的长途汽车上,同学们击鼓传花和风趣的表演;忘不了兰考现场教学点黄同学那惊险一跤;忘不了在红旗渠青年洞和焦裕禄陵园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集体宣誓;忘不了在参观考察时,同学们的专注和探究,还有林同学、蓝同学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镜头,使人感激不尽、回想连篇;忘不了异地培训时半夜被同居舍友呼噜声打醒第一夜;忘不了拓展运动,同学们拼搏进取、勇夺胜利的雀跃身姿……
感恩时代,感恩组织,感恩党校,感恩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让我们有机会在第九期进修班这个集体的怀抱里,暖暖相伴、紧紧相依。个把月的时间里,我们一起用纪律约束自己,用微笑温暖他人,用热情抚慰同学,用团结克服困难,用渴望获取知识,用执着编织梦想,在人生最美的时刻共同分享着友谊、喜悦、成功和真实,一切真的仿佛就在昨天。在漆黑的夜里打开手机,看看照片中熟悉的身影,跳动的心会难以抑制。想想自己的年龄、翻翻陈旧的日历,不禁感慨:时光荏苒,人咋就青春不老?“同学”这两字,有时真能作弄人,因为我们是同学,所以我们青春勃发、热血沸腾。
在这些日子里,我们理念一致、志趣相投;在这些日子里,有课堂上的奋笔疾书、有课间的欢声笑语、有课后的激情讨论;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同吃同住、共同进步,不仅收获了精神的振奋、思路的开阔、理论的升华、观念的更新,更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暂时搁置了繁忙琐碎的工作,远离了所谓的成熟、世故,避开了喧嚣和焦躁,拥有了诚实、信任、宁静和充实;也是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有缘相聚,结良师益友,于阳光明媚的校园里相约着款款移步、一诉衷肠,在孤寂夜晚彼此收拣起一份温暖、传递爱心。
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青春掩不住白发,时间等不了感情。就要说再见了,所有的开始从这一刻起都将成为回忆,不管你愿不愿意。
2018-4-11午于县委党校<br></h3> <h3>
<b>暮春时节,赴约一场华丽的瀑布群
</b>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阳光耀眼,百花齐放。
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绿叶蓬勃而出,为炎夏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携一缕初夏的芬芳,俯首皆美景,暮春之美,恰如春天留给我们最后的惊鸿一瞥。
在这暮春之际,五一小长假,抓住春天的小尾巴,约起三五好友,经过三个半小时旅程,来到岭南之东潮汕西陲——揭西黄满寨,层峦耸翠,飞阁流丹,水美而瀑壮。
一道道疑是“银河倒泻、巨练悬天”的飞流瀑布群,令人赞叹不虚此行,也不负“岭南第一瀑”的美誉,一瀑五叠,那曼妙的身姿令人流连忘返。飞虹瀑布、银河崆瀑布、落九天瀑布、三叠谷瀑布、还有斗方崆瀑布,不加修饰但婉转而奔放,野性中带着调皮的可爱,在细雨迷蒙中,瀑布的雄姿更如闯出森林、冲下山涧的“白龙马”,奔向大海。
人间有味是清欢,缓缓流淌的溪流,微微吹拂的春风,淡淡的流云,寂静的树林,芬芳依旧的野山花,都是暮春时光中的一道风景,在平淡的时光里成就一段美好的历程。
暮春时节,迎着一份清欢,品味一份自然,种一份温润,浅浅而行,快乐而归。
2018-4-30下午于旅途中<br></h3> <h3> <b>动车上的回忆 </b>
人生是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中途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站点停靠,但是永远不售返程车票。朋友去去留留,有人中途下车,有人半路上车,多少人的生命列车与你擦肩而过,生命的每一站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行人,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景、那些人,都会定格在记忆的画框里,或鲜艳亮丽,或灰白浅淡。
动车上一道明媚的阳光透过车窗忽地撒了进来,揉揉惺忪的睡眼看向窗外,一望无际的翠绿在蓝天下用力地延展着,棋子般散落的云朵慵懒地躺在天上,耳机里的钢琴曲鲜亮明快,与动车和铁轨碰撞的声音交叠在一起,在这绵延千里的城乡大地上忘我地飞驰。
这愉悦的美景让你不禁回想起从小到大坐过的火车,从汽笛的轰鸣到电铁的摇摆,从绿皮车的缓慢到动车组、高铁的迅捷,从狭小的车站到富丽堂皇的候车厅,一段段的出发和到达就像是成长的年轮一般,将生命中难忘的画面定格在那些转眼即逝的风景里。
车厢忽地暗了下来,动车呼啸着开进了一条长长的隧道,灯影在眼前不断地循环着,靠在车窗上,闭上眼,那些关于列车的往事慢慢涌来,又一次坠入了绵长的梦乡。
记得那年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次出差,在返程途中的省会城市下车,赶到邮电局给她发了一封简要电报,告诉她坐哪时哪列火车去看她,经过五六小时的颠簸,她如约到火车站来接,在她隽美的山区小县城开心地游玩了几天。在临走那天,老式火车头呼呼地喷着蒸汽,月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人们,车内外的人们隔着窗户挥手凝视,平日里说不出口的话此刻倾泻如注,放眼望去,嘈杂声里尽是离别的暖意。这就成了《后来的我们》,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动车终于驶出了长长的隧道,阳光再次刺进了窗口,将你从梦乡里叫醒。你又一次揉了揉双眼,望向远方,下一站的故事,会在哪里发生?
2018-5-9午于动车上<br></h3> <h3><b>五月丨又到凤凰花开的季节</b>
进入五月,春已尽,夏未央,
激情热辣的夏天已来临,阳光热烈,
而跟阳光一样热烈的
还有一种绚烂夺目的花——
凤凰花
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
花红更多娇,谁把金凰彩凤邀。
当凤凰花遇上毕业季
凤凰木的花语是离别、思念、火热的青春。</h3><h3>凤凰木被誉为世上色彩最鲜艳的树木之一,</h3><h3>在每年5月开始的夏季开花,
浦一中的校园也不例外。
今天上午因设在浦一中教学楼顶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技术验收,来到我女儿当年就读教学楼,三年前曾到此参加过高三毕业班的家长会,几棵凤凰树恰巧盛大开花,在这紧张的高考季、毕业季,离别与思念之情交织在一起,令人着迷。“女子谁家撑伞立,校园映着凤凰花。”
祝即将高考的莘莘学子们金榜题名!
十二载春秋弹指,
少年胸怀凌云志。
书山学海逆行舟,
只为金榜题名日。
2018-5-27午于绥城<br></h3> <h3><i><b>情系你我,缘存党校</b></i>
——写在漳浦县第九期科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
戊戌初夏,天高云荡;结业典礼,心花怒放;百感交集,慨当以慷。
叹时光易逝,二月有余,旭日变午阳。时间如白驹过隙,方知同学情深;岁月妩媚,沉淀过往留香;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如幽幽老茶,回味绵长;如精致画卷,无限风光;如不朽史诗,恒久华章。曾记否,三尺讲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于其上,谆谆教诲,挥斥方遒;曾记否,在红旗渠青年洞和焦裕禄陵园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集体宣誓;曾记否,在参观考察时同学们的专注和探究,还有林同学、蓝同学给我们记录美和创造美的镜头;曾记否,拓展运动,同学们拼搏进取、勇夺胜利的雀跃身姿......历历在目,洞穿时空。孟子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同窗数月,同吃同住,同喜同笑,同怒同悲,同游同玩,同闹同欢,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终生难忘。
凤凰花开,同学相聚情更浓。兴奋同学风采依然容颜美,真乃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课后分道,各领风骚;春华秋实,各有辉煌;群芳争妍,各展英豪。生命中跃动的鼓点,成熟着我们的氛芳。炉香静逐游丝转,浮华焦躁褪去,逐显天命从容,臻至澄明之境。常言道: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 年。却也知:铅华洗尽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岁月极美,在于她必然的流逝。"
时光荏苒,人生才有筋道;聚散沉浮,方觉情谊深度。今日结业典礼,你我同窗把盏言欢,畅谈今日事,共诉往日情!风过有痕,再奏苍箫独笛;花开无声,齐叹雨过惊虹!只言片语,不抵往日深情。望诸君惜同窗之情,念手足之义,凤凰花开,拥抱与告别,师生知交,不舍与希冀。
相识是缘起,相知是缘续,相守是缘定。第九期进修班是我们共同的皈依,缘存久远。"云在青天水在瓶",天下无不散筵席,愿山高水长,我心依旧,心通手连,乐享岁月尽欢颜!时光可以雕刻我们沧桑的面容,但抹不去五十位同窗建立起来的友情。
2018-5-30于县委党校会议中心<br></h3> <h3>
<b>六一节,难忘的手擀面
</b>
童年的记忆中,一直难忘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至今想来也于辛酸中带着童稚的笑,虽久远却浸满岁月馈赠的温馨。
70~80年代,农村的生活还很拮据。记忆中我和兄弟姐妹最盼望村里做节,因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吃上母亲做的手擀面,捞好的面条装碗,再浇上猪骨头汤、白肉末葱花油,我们如愿吃上了母亲做的手擀面,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回味无穷,至今难忘。
读中学时母亲教会了我做手擀面,一把刀,一把擀面杖,一张案板,一沓切就的手工面。今天周末约起三五好友,在海边采购几样海鲜,在家亲自和面、擀面、切面,这便是今天“六一节”最美味的晚餐。
现在很少吃手擀面了,商场里各种包装的面条应有尽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已冲淡了人们对手擀面的怀念。但我却经常想起儿时的手擀面,不仅是怀念博大无私的母爱,也是怀念一份失落已久的童真,并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感恩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
2018-6-1晚于绥城<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