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来伦敦自然少不了要参观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馆。来之前翻阅了博物馆现任馆长 Neil MacGregor 写的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一书,还下载了这本书的podcast,每天跑步的时候断断续续把它听完了。全书通过大英博物馆里的一百件珍贵藏品来讲诉整个人类历史,受益匪浅。<br></h3> <h3>大英博物馆是一座规模庞大的仿希腊古典复兴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超过 800 多万件藏品, 大部分都是大英帝国在历次战争中从希腊、埃及、中国和中东等地掠夺得来,其中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珍贵文物就多达 2 万多件!<br></h3> <h3>大英博物馆共用 8 层 100 多个展厅,<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由于时间有限,这次只是重点选了几个我们最感兴趣和最精华的展厅仔细参观了一番。</span><br></h3> <h3><b>埃及文物 </b><br>博物馆里最重要的镇馆之宝非埃及馆的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莫属。这块行李箱大小的花岗岩石碑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它上面承载的历史让它成为无价之宝。拿破仑大军在1798 年远征埃及时在一个叫罗塞塔的小镇附近发现了这块石碑并占为己有,但拿破仑随后就在次年的尼罗河之战中 (Battle of Nile) 被传奇独臂将军纳尔逊 (Horatio Nelson) 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击败,罗塞塔石碑也随同其它埃及文物被英军作为战利品带回了英国,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献给了博物馆。</h3> <h3>镇馆之宝 Rosetta Stone (网络图片,前面人太多,自己拍的照片不理想)</h3> <h3>石碑制作于公元前 196 年,上面刻写了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 (Ptolemy V) 加冕的诏书。托勒密家族是来自希腊的外来统治者,托勒密一世是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的部下和好友,在亚历山大死后自立为埃及王。托勒密五世继位时才 6 岁,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石碑上记载了托勒密国王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与强大的埃及当地宗教势力达成交易而获得了法老 (Pharaoh) 地位,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其实这些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石碑上用三种不同的文字,把同样的诏书内容刻写了三遍,最上面是古埃及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s),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中间是埃及草书 (demotic),又称为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最下面是希腊文,代表统治阶级的官方语言。正是这块石碑上同样内容的三种文字,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从而破解了失传千年之久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罗塞塔石碑也因此被认为是破解古埃及奥秘和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的起点和钥匙。</h3> <h3>埃及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展品要数众多的巨型花岗岩雕像,其中就包括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 (Amenhotep III) 和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 的巨型花岗岩雕像。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一位著名法老,在他统治期间,古埃及达到了国力和艺术的巅峰。这个建于1370 BC的雕像仅头部就有近3米高,3.6吨重。位于埃及古都底比斯 (Thebes) 附近会唱歌的门农巨像 (Colossi of Memnon) 也是他的雕像。</h3> <h3>阿蒙霍特普三世</h3> <h3>还有几位埃及著名法老也都出自这个18王朝,他的儿子阿肯那顿 (Akhenaten) 进行了古埃及历史上最激进的宗教改革,为此不惜迁都,但依然以失败告终。阿肯那顿的王后Nefertiti以一座胸像闻名于世,是柏林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阿肯那顿和Nefertiti的儿子图坦卡蒙 (Tutankhamun) 更有名,他是法老的诅咒墓的主人,从他墓里发掘出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埃及国宝,已经成为了古埃及文明的象征。</h3> <h3>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来自于Thebes附近的的拉美西斯神庙。<br></h3> <h3><font color="#333333">这个花岗岩雕像建于约3250年前 (1250 BC) ,雕像光上半身就有2.5米高,7吨重。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的一位法老,活了90多岁,在位66年,比中国在位最长的康熙皇帝还要长,人还长得帅,可能是古埃及最具影响力的法老了,有很多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另外帅哥都自恋,他在自己神庙周围建了很多这样的巨型雕像,博物馆收藏的只是</font>其中之一。当1816年这个雕像运达英国的时候,欧洲人彻底改变了长期认为伟大雕塑艺术起源于希腊的观念。还有一个关于拉美西斯二世的有趣小花絮,他的木乃伊在1974年被发现开始滋长真菌,埃及政府为了送这个木乃伊去法国修复,特意给他颁发了一本护照,上面职业一栏填写的是国王(已故),法国政府也以国家元首礼节欢迎他的到访。</h3> <h3>发现于苏丹境内的Taharqa法老的狮身人面像 (Sphinx of Taharqa),这个狮身人面像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个法老明显是黑人男子的相貌,印证了埃及在公元前7世纪曾被南边的 Kush 王国 (今苏丹境内) 短暂统治的历史 (第25王朝)。像所有的落后文明占领先进文明一样,Kush人在统治埃及的时候全面继承了埃及的文化和习俗。<br></h3> <h3>不用说,埃及馆里少不了木乃伊,大英博物馆有除埃及本土外最多的木乃伊 </h3> <h3>Book of the Dead,古埃及人在死后须在墓里放一幅亡灵书,用来记载死者为获永生所需经历的各种磨练、审判、所需的咒文以及到最后获得永生的画卷,亡灵书大部分以纸莎草写成,因为造纸术要到公元9世纪才从中国传入埃及地区。</h3> <h3><b>中东文物</b><br>两河流域 (Mesopotamia) 的亚述王国 (Assyrian) 兴起于公元前900年左右, 相当于我国的西周时期。亚述王国像是个崇尚武力的军事帝国,曾经雄霸两河流域这一历史上有名的百战之地300余年,亚述军队所到之处经常烧杀抢掠,残暴无比,犹太人因此在圣经里将亚述人的首都尼尼微 (Nineveh) 描述为血腥的狮穴。亚述人精于浮雕艺术,他们的石膏浮雕相当于希腊的雕塑,中国的青铜器,代表了Mesopotamia艺术的最高峰。长幅巨制的亚述浮雕以描写战争和狩猎的场面为主,与宫门口耸立的双翼狮身人面守护神 (Lamassu) 雕塑交相辉映。<br></h3> <h3>亚述浮雕,人物和动物都雕刻的栩栩如生</h3> <h3>双翼狮身人面守护神 (Lamassu) 雕塑</h3> <h3>这些精美绝伦的两河文明艺术和他们特有的契形文字也曾被遗忘、淹没达20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才又重新被考古学家发现并破译。去年在柏林佩加蒙博物馆也有幸欣赏到了这些精美的浮雕。除了柏林,目前世界上只有伊拉克、巴黎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这4个地方有收藏,不过10多年前参观卢浮宫的时好像对此没有印象。</h3> <h3>两河文明的契形文字是抽象化的表意文字,而古埃及象形文字同时表音和表意,它们都曾失传两千多年,考古学家们绞尽脑汁加上一些运气才又重新破译出来的。中国象形文字则是简单的表意文字,而且一脉相承沿用到今年,所以甲骨文的破译相对容易一些。</h3> <h3>大英博物馆中东馆藏有亚述浮雕700余块,其中的一组Lachish relief浮雕讲述了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 (Sennacherib) 在公元前700年镇压犹太人起义的Lachish之战 (耶路撒冷附近的犹太第二大城市) 的整个经过,从出征,攻城,到押解俘虏班师回朝,就像一部无声战争电影。正是这位辛那赫里布国王的孙子,在几十年后击败了黑人法老Taharqa,把亚述王国的疆域拓展到了埃及。不过国虽大,好战必亡,亚述王国在不久之后的公元前600年左右被巴比伦王国取代。</h3> <h3>Lashich relief</h3> <h3><b>古希腊和罗马文物</b><br>大英博物馆另一个著名的镇馆之宝是古希腊罗马馆的 Elgin Marbles,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 (Parthenon) 雕刻中最精华的部分,描述了希腊人经历的历次战争,像Lapiths和半马人(Centaurs) 之战,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之战等。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建于公元前5世纪,整个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彻成,是古希腊全盛时期建筑和雕刻的最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br></h3> <h3>1800年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当时希腊的宗主国) 大使埃尔金勋爵(7th Earl of Elgin) 垂涎于神庙的精美石雕,运用外交手段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拆卸搬运回了英国。帕特农神庙也因此损失惨重,如今仅留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埃尔金这个名字跟中国也有不小的联系。他的儿子第八代埃尔金伯爵 James Bruce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军首领和谈判代表,正是他下令火烧圆明园,作为对英国外交使团受虐至死的报复。</h3> <h3>Elgin marbles from Parthenon </h3> <h3>关于Elgin Marbles的归宿问题,还引起了英希两国的外交纠纷。希腊认为石雕是希腊的国宝,英国人当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理应归还给希腊,而英国认为这些雕塑在当时异族统治下的希腊根本无人保护,如果留在希腊或许早已不复存在,英国客观上为文物的保存、研究和传播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每年有600万人慕名访问大英博物馆,他们都会欣赏到这些希腊文明的瑰宝。两国政府为此争吵了几十年,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一些道理。其实现在像这类文物原产国和拥有国之间的文物纠纷案有很多,你认为应该归于哪一方呢?</h3> <h3>古希腊罗马馆22号展厅 - The World of Alexander, 收藏了许多与亚历山大大帝有关的展品。Alexander the Great, 这位希腊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用了短短10年就击溃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希腊往东一直到印度,往南到埃及的广袤疆土。</h3> <h3>在National Gallery正好看到一幅文艺复兴画家 paolo veronese 的作品。这幅画描述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的一个场景,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在恳求亚历山大宽恕大流士家族。</h3> <h3>扑克牌梅花K中的人物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他手中拿着地球仪,象征着他征服了当时地球上的所有已知世界。其它三个K分别是犹太国王大卫王,凯撒,和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查理曼大帝。</h3> <h3>22号厅里一枚印有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也有很多故事。我们能准确无误的知道银币中人是亚历山大是因为他头上的一对公羊角, 公羊角代表希腊最高神宙斯 (Zeus) 和埃及最高神阿蒙 (Ammon) 的结合体,除了Alexander the Great, 还有谁能配得上这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呢!有趣的是这枚银币是产于亚历山大死后几十年的土耳其境内。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突然去世,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继承者,帝国随即分崩离析,上面提到的托勒密在埃及自立为王,他的另一位麾下大将利西馬科斯 (Lysimachus) 也在现今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地区自立为王,成立了色雷斯王国 (Thrace), 这枚银币正是出自他的统治时期 (305-281 BC)。我们能够清楚知道这一点是因为银币背面的胜利女神雅典娜旁边的希腊字母表明这是利西马科斯的银币。利西馬科斯在银币上没有印他自己的头像而是亚历山大的头像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太过伟大,他希望通过这种image manipulation来宣称他是帝国事业的正统继承者。<br></h3> <h3>罗马厅里罗马皇帝奥古斯都 (Augustus) 的铜质头像。Augustus是他的尊号,也是英语八月的由来。奥古斯都是凯撒的养子和继承人,在凯撒被元老院刺杀后,他通过一系列军事、政治变革进一步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利,成功大权独揽成为罗马帝国首任皇帝,结束了罗马几百年的共和体制。他很会通过宣传/propaganda自己的形象来巩固权力,他的雕像曾经遍布罗马帝国的每个角落。这枚头像被发现于现非洲苏丹境内,可见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疆域之广!</h3> <h3>也正是这位罗马皇帝在公元前30年击败了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Cleopatra VII) ,把埃及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从而结束了希腊托勒密王朝在埃及的统治和长达几千年的法老制度。有无数文艺作品描述Cleopatra的传奇一生,特别是伊丽莎白·泰勒演的同名电影,她与凯撒、马克∙安东尼的八卦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h3> <h3>Portrait Head of Cleopatra VII, 埃及艳后的雕像,你觉得她美吗?</h3> <h3>The Portland Vase, 罗马时期精美绝伦的宝石玻璃花瓶</h3> <h3>The Warren Cup (网络图片), 古罗马人太毛了,简直辣眼睛,把gay sex堂而皇之的刻在酒杯上。100多年没有博物馆敢要,直到1999年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h3> <h3>罗马鼎盛时期的五贤帝 (Five Good Emperors),涅尔瓦 (Nerva)、图拉真 (Trajan)、哈德良 (Hadrian)、安东尼·庇乌斯 (Antoninus Pius) 和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他们没有直系血缘关系,都是前一任皇帝的养子。在他们统治期间 (96-180),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罗马人获得了近100年的和平富足的生活。在图拉真时期,帝国的版图更是达到了巅峰。而在他们之后,罗马又进入了100多年的腥风血雨。</h3> <h3>五贤帝之一图拉真 (98-117年)</h3> <h3>图拉真时期罗马帝国的版图达到了鼎盛<br></h3> <h3>哈德良 (117-138年) 在英格兰北部修建了哈德良长城,是一位有名的同性恋皇帝。哈德良在他的同性恋人安提诺乌斯 (Antinous) 意外落水去世后悲痛欲绝,在安提诺乌斯落水的地方新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还在帝国境内包括耶路撒冷广建神庙祭祀他。这引起了信奉耶和华一神教的犹太人的不满,他们捣毁了耶路撒冷的神庙。哈德良冲冠一怒为红颜,对犹太人大开杀戒,把他们永久的赶出了耶路撒冷,并改名为巴勒斯坦。从此后犹太人远离故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年的流离失所的流浪,直到二战后才又奇迹般的复国。</h3> <h3>哈德良和他的同性恋人安提诺乌斯</h3> <h3>五贤帝最后两位庇乌斯 (138-161年) 和奥勒留(161-180年)。奥勒留是位著名的哲学家皇帝,著有沉思录,温总理是他的铁杆粉丝。</h3> <h3>罗马帝国历史上另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the Great),他结束了100多年的战乱,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但此时帝国政治、经济中心已经东移,因此他在公元330年把首都从罗马城迁到了帝国东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君士坦丁堡 (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开创了拜占庭 (Byzantine) 东罗马帝国。</h3> <h3>印有君士坦丁大帝头像的金币 (网络图片),金币背面是君士坦丁身穿戎装手提、脚踩两个俘虏的图像。</h3> <h3>君士坦丁大帝做的另一件影响世界的大事件是他在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 (Edict of Milan), 承认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准许公民自由信仰基督教。而在此之前,罗马帝国和古希腊一样,是个信奉多神教的国家,功勋卓著的君主或将领在死后甚至生前就有机会封神。米兰敕令后,基督教在帝国境内迅速扩张,短短几十年就从一个地下非法宗教,发展到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直至后来尾大不掉,神权大于皇权,间接导致了西罗马的衰落和灭亡,基督教也随之渐渐分裂成以东罗马皇帝为首的东正教和以罗马教宗为首的天主教。东罗马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逐渐希腊化,在西罗马灭亡后又延续了近 1000 年,直至君士坦丁堡在 1453 年被来自中亚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而终结。有意思的是,东正教并没有随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灭亡,他们借机北上斯拉夫地区,在那里借尸还魂,重新成为今天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国教。西罗马地区则从此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罗马天主公教几乎一手遮天,甚至在其间扶植出一个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抗衡,直到 16-17 世纪的宗教改革,罗马公教才再一次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h3> <h3>试着画张图把基督教和罗马帝国的历史说清楚</h3> <h3><b>中国文物</b><br>大英博物馆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其中亚洲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用来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最著名的东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的唐代摹本, 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画长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书画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女史箴图一直是历代中国宫廷收藏的珍品,传世几百年留下了大量藏家的印章。清代时女史箴图成为乾隆帝的案头爱物,光他的印章就盖了有37个!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女史箴图被英国士兵从圆明园中盗出并带回了英国,之后辗转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br></h3> <h3>女史箴图 (网络图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在大厅展出。</h3> <h3>其它著名绘画展品还有明代唐伯虎的《西山草堂》</h3> <h3>上面也自然少不了乾隆的题词和印章,话说他老人家字写的还真不错!</h3> <h3>亚洲馆95厅专门用来陈列中国历代瓷器,有多达1700件展品,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唐三彩、青花瓷、景泰蓝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其中一对产于元代至正年间的的青花瓶The David Vases,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最珍贵的青花瓷器,上面的铭文清楚表明它们产于元代1351年江西景德镇附近。有时候铭文可以比器物本身更珍贵,可见跟咱们平时做科学实验一样,清楚labeling有多么重要!</h3> <h3>此外中国厅还藏有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个出土于孔夫子战国时期的铜钟,造型精致,雕刻繁复,很可能是一组乐器当中的一个,欧洲人要等到1500年后的中世纪才能造出这样规模的铜器。这样一套铜钟,在当时无疑是将军、诸侯级别的土豪才有资格拥有。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理坏乐崩,铜钟作为乐器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h3> <h3>其它著名的青铜器藏品还包括商代的双羊尊,西周的康侯簋 (gui)、邢侯簋等,件件都价值连城,是最重要和最珍贵的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这些青铜器上还刻有铭文,记载了西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对研究西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h3> <h3>西周的康侯簋 (gui) 和商代的双羊尊。</h3> <h3>为一座博物馆,去一座城。这些年也去了不少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如巴黎卢浮宫,东京国立博物馆,柏林博物馆岛,还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等。这些老牌帝国主义的博物馆,因为历史原因除了本国的文物,还收藏了来自全世界的文化瑰宝,而这些文物大多数都来路不明。</h3><h3><br></h3><h3>特别是在参观这些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中国文物的心情相当复杂,除了惊叹于中国文物瓷器和青铜器的美轮美奂;还痛恨帝国主义的巧取豪夺,把这些属于中华文明的无价之宝据为己有;同时又隐约觉得这些博物馆可能客观上保护了这些文物,让这些宝贝逃过了中国上世纪的战乱和文化浩劫,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或许以后人类大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