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开州,原名开县。2016年6月,国务院一纸批文,有近800年历史的开县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从此,我在各地,在旅途遇到陌生朋友作自我介绍时“我来自重庆市开州区”时,总要加上一句“就是原来的开县。”我从心底认为人们了解开县而不知道开州。</h3><h3> </h3><h3></h3> <h3> 开州区是双名,开县是单名。开州是名,区是行政区级别。而开县就是一个叫“开”的县级行政区。</h3> <h3> 开州,重庆市渝东北的一个美丽漂亮的城区。这里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宽广的大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满目葱笼的绿化,丝毫不亚于东南沿海的城市。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我也是非常非常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h3> <h3> 但是,这么一个漂漂亮亮的城区,又好像始终与我备份的开县格格不入。因为,她格式化了我的记忆,没有了充满人情味的“鲍家巷”、“皮家巷”、“鄢巷子”、“北井巷”;没有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绣衣池”、“水东门”、“九皇会院子”;还没有更早一些的“五仙庙”……至于有我童年乐趣的“老关嘴”、“南河坝”“横街子”,也只能是在梦中了。连相同相似的地名就没有了念叨的机会。难道复制保留一些旧街名也很难吗?有了“文峰塔”,没有了“宝塔窝”;有了“风雨廊桥”,没有了“乌杨桥”;有了“安康街”、“富厚街”,却没有了“九井十八巷”,虽然还有“大觉寺”,但缺了“藏经楼”。</h3> <h3> 移民搬迁的矛盾冲突中,新城建立起来了。开县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一步一步演化成了开州。当然,“老开”与“新开”硬件上是不可比的,但是,“新开”与“老开”作了彻底切割,与文化切割,与历史切割,割掉了近800年的脐带,我觉得也是不可取的。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市井,没有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小区”、“组团”、“花苑”……所以,开州,你与我备份的开县格格不入,你与市井小民格格不入。要知道,市井是城市的元素,是城市的基因。</h3><h3> 北有胡同,南有弄堂,西有院子……</h3> <h3>不要笑我,我很市井,很小市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