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同学大团圆</h3><h3><br></h3> <h3>摄影:董建忠 王洪禄 聂占先 李众友</h3><h3> 刘士勇 孙太林 周天等</h3><h3><br></h3> <h3> 《序言》</h3><h3><br></h3><h3> 五十年前的今天,一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热潮遍及大江南北,1600万知青奔离开校园,奔赴农村和边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户籍大迁移,波及千万家庭、几亿人口,震动了全世界。<br></h3><h3> 我们,古冶铁中老三届数百名同学也投身其中,如果形容当初的上山下乡运动波澜壮阔,那么,我们就是一朵小小的浪花。</h3><h3> 今年,时逢老三届上山下乡离校五十周年,这是一个令我们终生难忘值得纪念的日子,吉北民、刘世仓、王洪禄、石顺峰、路秀兰、温淑新等六位同学由此萌发了组织老同学聚会的想法,他们通过报纸、电话和微信等多种媒介,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同学们终于从一个个此前未知的地方,来到这里坐在了一起团聚,我们将铭记他们的名字,敬慕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功不可没。
今天,我们年近古稀的老知青与老同学们在“古冶铁中老三届及校友联谊会”上相逢相聚,几十年不曾谋面,当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心,是激动心,泪,是幸福的泪,情,是燃烧的情啊,同学情、战友情在瞬间升华,面对其情其景,任何描述似乎都蒼白无力,还是用一首诗表白我们共同的心声——</h3><h3><br></h3><h3>半个世纪的光阴
带走了你我当年的容貌
让我们青春不在
霜染鬓角
昔日的少男少女
永远地定格在泛黄的相册里
膝下的孙儿
成了自己当年活脱写照
拍一拍老同学的肩膀
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往事如烟
心血如潮…
凝固这最幸福的瞬间吧
让我们紧紧拥抱
蓦然回首
世间的阴霾荡击着我们的纯真
虚伪卑劣挑战着我们
做人的信条
令人欣慰
我们仍在心田留下一片净土
因为
校园的钟声始终伴着我们
在人生路上笔直迅跑!
老同学,你好
你是我失联多年的亲人
是我情如兄弟的骨肉同胞
我要紧紧抓住你的手
不许你
在我今后的岁月里跑掉
让我们携带校园的记忆
在快乐的日子里
品味人生
一起变老</h3><h3><br></h3><h3></h3> <h3>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思念的枫叶片片红遍。2018年10月13日,这是一个思念与喜庆相遇交融的日子,是霜染青𢇁的莘莘学子们期盼已久的日子,在这里,古冶铁中校友联谊会在这里拉开帷幕,大多同学已五十年未曾相见,五十年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改变了他(她)们的容颜,很想看看他(她)们现在的模样,此刻的心情只有四个字——兴奋、期待!</h3><h3><br></h3> <h3> 这是铁中校友自己设计的会标,一看就明白,圆圆的,象征着大团圆,红红的,自然意味着喜庆!“50”的大字最明显,下边是握手图案——50年后再相聚!见面后除了握手就是拥抱,高兴啊。</h3><h3><br></h3> <h3> “古冶铁中”——久违了!我们的校徽,在这枚校徽上,凝聚我们五彩缤纷的梦想与期盼,曾记否,我们曾荣耀地佩戴它,度过校园那些难忘的岁月啊。</h3><h3><br></h3> <h3> “来了,你们都来了……” 一颗颗心在激跳,一双双手在紧握。啊,漫长的岁月,把我们分隔得太久、太久,但我们依然保存当初的纯真与挚情!</h3><h3><br></h3> <h3>“见到你太激动了,抱一抱吧”</h3><h3><br></h3> <h3>迟到的握手,让人联想,让人回味……</h3><h3><br></h3> <h3>酒店前广场:期盼与激动的广场,分离半世纪兄弟姐妹在这里相会。</h3><h3><br></h3> <h3>“姐姐,别伤心了,今后咱们再也不分离了”。</h3><h3><br></h3> <h3>“你是?”</h3><h3>“我是……”</h3><h3>“啊,原来是你呀,兄弟,让我找得好苦!”</h3><h3><br></h3> <h3>在会标前留影,更有意义。</h3><h3><br></h3> <h3>“想死我了,我日夜思念的姐姐”</h3><h3><br></h3> <h3>留张影吧,让今天的相见永恒。</h3><h3><br></h3> <h3>同学情,经历时光的流逝,变得异常珍贵。</h3><h3><br></h3> <h3>姐妹情深,难忘初心,但愿以后不要分别得太久。</h3><h3><br></h3> <h3>今日重逢,美从心生。</h3><h3><br></h3> <h3>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还是让我们先照个合影吧——</h3><h3><br></h3> <h3>“辛苦了,吉大姐”。几个月来,为筹备联谊会连日奔忙的联谊会主要发起人吉北民深受老同学的拥戴。</h3><h3><br></h3> <h3> 相聚相拥,激动的话语千言万语,难表分别之情,682班刘士勇赋诗一首:<br></h3><h3> 岁月苍桑五十年,铁中学子心未泯。</h3><h3> 翁妪喜悦精神爽,唐山相聚话当年。</h3><h3>
<br></h3> <h3>在上海的老同学邱明坤特意发来微信照片,对联谊会的召开表示祝贺。</h3><h3><br></h3> <h3>联谊会在欢乐与隆重的气氛中开始。</h3><h3><br></h3> <h3>联谊会会场</h3><h3><br></h3> <h3> 你可知道,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们的恩师米学增,他激动接过同学们的鲜花。 多少年来,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在长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梦境中,我们一次次寻觅他们,深深地牵挂他们,尽管有的人容颜已衰老,但依然健在!过多的话无须讲,凑近他们的耳边,轻轻而深情地说:“老师,您保重”。</h3><h3><br></h3> <h3>联谊会组委会代表吉北民致辞。</h3><h3><br></h3> <h3>米学增老师致辞。</h3><h3><br></h3> <h3>刘友代表老三届同学致辞。</h3><h3><br></h3><h3><br></h3> <h3>69届同学代表致辞。</h3><h3><br></h3> <h3>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虽年已七旬,但我们依然跳动着年轻的心。</h3><h3><br></h3> <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开始了!往下看,节目精彩纷呈——</p> <h3>文艺节目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宣告结束。</h3><h3><br></h3><h3><br></h3> <h3>照相留念,让今日相聚的情景永存。</h3><h3><br></h3> <h3>昔日同窗莘莘学子,今日同台兄弟姐妹。</h3><h3><br></h3><h3><br></h3> <h3>凝聚这难忘的瞬间,让记忆永存。</h3><h3><br></h3> <h3> 老同学们听到联谊会组委会的召唤后,分别从北京、天津、秦皇島以及更远的地方如约来到唐山聚会现场,像失联多年的孩子找到了温暖的家。</h3><h3><br></h3> <h3>69届的学弟学妹们,也加入了老三届的大团聚,为这次联谊会又增添了温馨气氛。</h3><h3><br></h3><h3><br></h3> <h3>“干杯!”为了友情,为了同学情,更为了健康!</h3><h3><br></h3> <h3>“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吗?”贴心的问侯倍感温暖。</h3><h3><br></h3> <h3>674班的老同学抓紧时间照相留影,将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h3><h3><br></h3><h3><br></h3> <h3> 作为哥哥的662班周汉生,与691班的弟弟周秦生,欣喜的相逢在大聚会的现场,哥俩激动的合影留念。<br></h3><h3><br></h3> <h3> 相聚的时刻虽是短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不约而同回故了过去,校园和下乡时的一幕幕映现在眼前……</h3><h3><br></h3> <h3> 以下是一张张老照片,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老照片!尽管已辨不清你们的容貌,但看到你们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我们认定,你们就是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感情笃深的兄弟姐妹啊,今天,你们又回来了!</h3><h3><br></h3> <h3> 母校!50年来,这是一个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们兄弟姐妹曾经的家!仔细地多看两眼吧,如今它早已不复存在,它将永远深深铭刻在我们记忆中……</h3><h3><br></h3> <h3>一张张年轻的脸,写着四个字:风华正茂!</h3> <h3> 不知你们还记得自己曾是共青团员,当年的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先进青年。(662班全体团员)</h3><h3><br></h3> <h3> 照片摄于1966年,663班全体同学合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深信,你们在以后人生路上都是造就一番事业的强者。</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青春的倩影,已定格在那纯情时代。</h3><h3><br></h3> <h3> 曾经的校园运动员,不知你们现在何方?</h3><h3>有同学告诉我,那是体育老师夏亚文和老三届的同学,为他们祝福吧。</h3><h3><br></h3> <h3> 豆寇年华的姑娘们,充滿纯真,再现芳华。</h3><h3><br></h3> <h3> 这是一张上山下乡“通知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保存得如此清晰与完整,更显示它的弥足珍贵!它改变了一个青年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有力的见证。<br></h3><h3><br></h3> <h3> 在广阔天地,收获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成长与友情。当然,也会有爱情。</h3><h3><br></h3><h3><br></h3> <h3>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侯”,是多么短暂,屈指一数,我们已分别了五十年!</h3><h3><br></h3> <h3> 他们脸上虽然带有孩子般稚气,他们已从学生变成了农民。</h3><h3><br></h3> <h3> 他们初步完成了学生到农民的过度,并赢得当时贫下中农的好评,成为知青中的佼佼者,但以后的路还很长……</h3><h3><br></h3> <h3> 知青姐妹,一生的姐妹,因为,你们经历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h3><h3><br></h3> <h3> 时光荏苒,当初的懵懂少年,如今都成了爷爷了。遗憾的是照片中已有两位离世,人生短暂,我们以后尽量多聚啊。</h3><h3><br></h3> <h3> 这张是663班同学摄于1989年10月1日,第一次师生聚会。那时,同学都在岗每天很忙,很难得能聚在一起。</h3><h3><br></h3> <h3> 2015年,663班师生再次欢聚一堂。</h3><h3><br></h3><h3><br></h3> <h3> 照片摄于1998年,30年后的相聚好像就在眼前,一晃又过去了20年!咋这么快就老了呢?好在,现在我们真情更浓!</h3><h3><br></h3> <h3> 662班同学合影留念。在这次聚会中,在王振荣、刘友、薛国云等老同学的广泛发动和周密组织下,该班到会达到34人,成为参会人数最多的班,赢得了与会同学们的热烈掌声。</h3><h3><br></h3> <h3>《壮哉!美哉!》</h3><h3> ——大秦周苍
当你看到,
看到这古冶铁中老五届大聚会的合影照片,
是否觉得很梦幻?
是否感到太震撼?
这242位古稀和花甲同学的大集结场面,
是否像是一个宣言?
穿越了五十年的时空,
仿佛在共同发出铿锵的誓言一一
我们永远是古冶铁中的莘莘学子,
不老的同学情长在我们胸间。
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我们像是在表白,
自己是幸存者。
比起那些大地震遇难的同学,
我们己多活了42年。
比起躺在病床呻吟的学友,
我们如今健康依然。
活着真好,
感恩上天!
凝视着大聚会的合影,
寻找铁中时代亲密的伙伴。
这里面有你,也有我,
我们的人生浓缩在里面⋯
美哉一一我们的母校古冶铁中,
壮哉一一大聚会合影照片!
写于2018年10月13日唐山
</h3> <h3> 他们是“2018古冶铁中校友联谊会”的发起人与组织者:吉北民、刘世仓、王洪禄、石顺峰、路秀兰、温淑新、陈仲,铁中校友将记住你们,历史将记住你们,你们让240多名老同学,相隔50年或数十年之久,重新找到了失联的老同学,成功举办了联谊会,你们无私奉献、善解人意、功德无量,你们是古冶铁中校友中最棒的!<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这次校友联谊会的成功举办,有赖于组委会的各位老同学和全体校友的努力。组委会能在较短的时间,千方百计将失联了半个世纪的老同学召集在一起,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你们是一个了不起的一个核心团队,是敢于书写历史新篇章的一群追梦人!同学会铭记你们的名字:吉北民、刘世仓、王洪禄、石顺峰、路秀兰、温淑新、周秦生、王振荣、刘友、孙会珍、韩向东……。陈仲作为大聚会的总指挥,为此次活动的成功,表现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r></p> <h3> 铭记同学情,不忘老师恩。662班同学代表看望了原班主任蓝莹梅老师,送了祝福诗和礼物,蓝老师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此举,为同学大聚会又增添了佳话。</h3><h3><br></h3><h3><br></h3> <h3> 在这次同学聚会的当天,663班同学代表来到韩长庚老师的家里,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献上了全班同学对韩老师的衷心祝福,共同回故了校园温暖的往事。</h3><h3><br></h3><h3><br></h3> <h3> 2018年10月13日,古冶铁中近250名同学和老师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这个不平凡的日子,记住那一幕幕激动人心充满温馨的场面,记住那一副副即陌生又熟悉的面孔。“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宝贵的是真情,是渗透初心的真情!”</h3><h3> 今天,你、你们恋恋不舍地走了,我们深信,你、你们还肯定会悄悄地来,带着健康,带着快乐,重温团聚的一幕!但愿,这个日子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太久……</h3><h3><br></h3> <h3>美篇(会标)编辑设计制作:</h3><h3> 周汉生 (662班)、 周秦生(691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