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幼读书会/《给童年“留白”》第三周优秀心得

<h3>  胡华说,一所理想的幼儿园,精神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精神内涵”,就是生命的活力会活跃在幼儿园的每个地方,当置身其中时,会感到一种流动的力量不断撞击着心灵。<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第四部分 办学思想的形成</b></font></h1><h3> 这部分为我们呈现了女幼“回归自然与本源”的教育思想、课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h3><h3> <font color="#808080"><b>第十二章 教育思想</b></font>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园不只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形成思想的地方。我们对儿童的尊重越多,越是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越是重视呈现他们的思想及思想的变化过程,他们也就越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nbsp; &nbsp; <b><font color="#808080">第十三章 课程思想</font></b> 课程的线索一定要和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元素契合起来,才能唤起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温暖与感动。 &nbsp; <b><font color="#808080">第十四章 管理思想</font></b> 控制和真诚很多时候是对立的。控制是因为怕真诚,越不想去控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才越能够表现出来。希望这里所有的人都能学会放下控制,倾听、欣赏、观察儿童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幼儿园每个人努力的人格成长方向。<br></h3> <h3>  在这本书里一直在强调,要为儿童的生命留白,为教育留白,也要为课程留白,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留白。当然,作为管理者也很愿意为教师们的心灵留白。</h3><h3> 当我们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不断精进,进入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状态中时,教育也走上了一条“大道至简”之路。 人在同自然和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很容易自大。因此,教育者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才有可能完成留白的教育。留白,也是需要文化自信的。这种自信是建立在教育思想、课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的圆润通达的中国文化格局中的。<br></h3><h3><br></h3><h1><b><font color="#808080"> 一起来看看这周我园老师们的读书心得吧!</font></b></h1> <h3>七幼读书二组《给童年留白》第四部分读书心得 &nbsp;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nbsp; &nbsp;&nbsp;冯忆兴 正文: 本周继续学习十二十四章节,主要围绕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创办幼儿园思想的形成观点。&nbsp;&nbsp;&nbsp;&nbsp; &nbsp;一.好句摘抄 &nbsp;1.“幼儿园不只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形成思想的地方。我们对儿童的尊重越多,越是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越是重视呈现他们的思想及思想的变化过程,他们也就越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第十二章) 2.“在幼儿园里,每个生命的轨迹都被重视,每个生命的状态都被展示,每个生命都异彩纷呈地绽放着,这就是我想要的样子”(第十二章) 3.“我认为,情怀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向上的情感以及终其一生自我实现的力量”(第十二章) 4“我们希望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耐心倾听,用心陪伴,用生命完成对另一个生命的陪伴过程。”(第十三章) 5.“控制和真诚很多时候是对立的,控制是因为怕真诚,越不想去控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才越能够表现出来”(第十四章) 个人感悟: &nbsp;&nbsp;&nbsp;&nbsp;&nbsp;在第四部分第十二章关于家长工作这一段落中,胡华园长在她看到现行大部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思路及“家长要学会服从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时,她认为这种状态下的家长是被动的参与而非主动、心悦诚服的加入孩子的教育,她坚信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教育思想,不盲从,不妩媚,最终获得了满满的收获,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使家长成为了幼儿园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积极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h3><h3> 她的执着精神也让我联想到了我园的和谐发展课程,在陈园长的带领下,经过近几个年头的推进,目前我园的自主课程也已逐渐完善,成型,相信在全园上下的一致努力下,入学我园的孩子家长一定也能向书中的幼儿园般对我园的办园思想、课程观给予认可和积极参与。<br></h3> <h3><font color="#808080"><b>七幼读书二组《给童年留白》第四部分读书心得 &nbsp; 2018年10月8日 &nbsp;&nbsp; 星期一 &nbsp;&nbsp;陈惠君 一、佳句摘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然主义”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让幼儿园里的人、事、物都回归到原本就有的自然的样子”,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控制和真诚很多时候是对立的。控制是因为怕真诚,越不想控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越能够表现出来。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学会放下控制,倾听、欣赏、观察儿童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幼儿园每个人努力的人格成长方向。 &nbsp;二、个人感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阅读,了解了胡华园长的教育思想: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幼儿园环境——“虚室生白”。胡华园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是白色与大自然真实颜色的结合体。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出儿童的绚丽多彩;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成年人静下心来,倾听来自儿童的天籁之声,欣赏他们诗意般栖居在大地上的姿态。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儿童观——“一花一世界”。在幼儿园里,每个生命的轨迹都要被重视,每个生命的状态都被展示,每个生命都异彩纷呈地绽放着。幼儿园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展示精神世界、学习方式、情感方式的舞台。</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游戏观——“乘物以游心”。他们借助于各种自然材料,在大自然里自由地玩耍。对于孩子来说,玩儿不是为了玩儿,而是“乘物以游心”。在玩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在驰骋,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次心灵的翱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课程观——“厚德载物”。胡华园长构建了“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体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师专业化发展——“格物致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不是通过“坐而论道”的形式完成的,而是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慢慢体悟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课程思想: 课程的线索一定要和和民族文化基因中元素契合起来,才能唤起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温暖与感动。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方式,也是建构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课程以儿童发展为中心,通过还原儿童生活,帮助他们从不通层面完成学习,课程的表现形式也是生活化的。教师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用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探索,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结构化,进一步内化为知识和觉知。课程是要用生活来完成“学习”,而不是用“学习”来替代生活。</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 &nbsp;胡华园长的教育和课程思想,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幼儿园有我们的课程体系,有些是相同的,有些做得还不够,要继续努力。</b></font><br></h3> <h3>[七幼阅读三组]《给童年留白》</h3><h3> 第四部分读书心得</h3><h3>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五</h3><h3> 吴海燕 一、&nbsp;&nbsp;好句摘抄: 1.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只有通过格物的方式才能通晓天地万物之理。 2.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终究是需要情怀的。我认为,情怀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向上的情感以及终其一生自我实现的力量。 3.所有人都是课程的贡献者。 4.我认为,控制和真诚很多时候是对立的。控制是因为怕真诚,越不想去控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才越能够表现出来。 二 、&nbsp;案例分析、感悟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个联结感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做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是帮助他们的内心与自然联结,让他们学会在自然中学习、思考,同时能够倾听自然的声音,欣赏与感谢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是不断加强他们与家庭的联结,让他们从家庭中获得价值感与满足感,由此奠定对周围人与事物的积极判断的依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是知道他们与自己的身体、外貌、情绪、思想,产生满足感,建立起内在基本的真我感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认为,这三件事不仅关系着孩子当下对生活的体验,也表达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取向。这也是决定他们未来幸福感的关键要素所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儿童与自然、儿童与家庭、儿童与自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孩子在自然中奔跑,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馈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了解事物的自然特性,自然步伐。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渺小,感受自然的快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家庭是创造孩子、培养孩子的地方。爱,是孩子的根。让孩子学着去表达感受,黏合家庭,鼓励家长陪伴阅读、陪伴玩耍、用心交流。鼓励成人在陪伴中体会生命的成长,并以此体验自己的成熟。家庭是孩子的力量来源,幸福来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自认自己分几个阶段:01岁,知道自己的身体,知道痛、笑、哭,知道身体是自己;46岁,知道自己可以说不,知道自己可以有想法,可以不一样;12岁左右,感受身体的变化,知道自己的意愿、自己的不同,感受挑战和叛逆。成人后、为父母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认识自我的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你跳过了,与自己擦肩而过都会留下遗憾产生问题,都不会产生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成人要随时做好准备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尊重孩子有自己、去接纳自己。<br></h3> <h3>七幼读书四组《给童年留白》第四部分</h3><h3>读书心得 &nbsp; 2018年10月12日 &nbsp;&nbsp;&nbsp;星期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邓惠丹 一、精彩语句: 1、&nbsp;幼儿园不只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形成思想的地方。我们对儿童的尊重越多,越是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越是重视呈现他们的思想及思想的变化过程,他们也就越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2、&nbsp;儿童是不应该被涂上颜色的,他们应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颜色;儿童不应该被成人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怎么样,而是应该在成人的帮组下健康地活出自己原有的样子;儿童不应该被成人控制,而是应该被尊重;儿童不是要学习成人世界中的那些繁复的东西,而是要借助原有的天性,和成人世界建立起特有的学习通道。 3、&nbsp;课程不需要孩子们重复我们知道的知识,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方式保留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丰富思想与情感、创造性的大脑以及开放和建设性的心态。 &nbsp; 二、个案分析与个人感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第一部分看到第四部分,每拿起这本书看就会让我觉得好幸福。觉得里面的孩子们在充分的自由、尊重的环境下成长很幸福;觉得里面的老师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很幸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四部分提到了课程,胡华园长认为“课程不需要孩子们重复我们知道的知识,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方式保留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丰富思想与情感、创造性的大脑以及开放和建设性的心态。”这让我联想到最近幼儿园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项目教学的生成由孩子兴趣点出发,有可能是春天里的昆虫、有可能是一片落叶引起的探讨也有可能是跟孩子生活经验相关的如地铁、医院看病……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的了解,测量,探讨……,这个过程中没有填鸭式的教学,主导者是孩子,老师要做的是给予一定支持,记录与孩子共同探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实不只是课程,在区域活动中和日常的生活里面。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都已经放在第一位了。只要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孩子可以有多样化的玩法,尊重孩子的想法从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时代在改变,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孩子要听话要乖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老师更应该是孩子的同伴,倾听、尊重和接纳孩子!<br></h3> <h3>  俐璇结语:&nbsp;</h3><h3> 文末,引用一些胡华园长的话或者她引用的名言,希望老师们仔细读读,好好想想,深度思考一下其中的哲理,或许让我们内心泛起一丝教育理想的涟漪。</h3><h3><br></h3><h3>“自然的、朴素的,深植于中国文化土壤, 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 这个透着中国哲思的幼儿园, 正试着回答,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中国儿童!”<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胡华</h3> <h3>“我心里有一个蓝图,不是说要建一个中国最好的幼儿园,我觉得这不叫目标,我追求的目标是,要让中国的孩子在文化的滋养下变成自信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是有这个责任的。”</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胡华<br></h3> <h3>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但“道”在哪里?“道”在自然里,在生活里,根源还在人的心里。 对我来说,回归本心本性,才是对教育与生命最大的尊重。<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胡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祝愿大家都能</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爱上孩子、</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爱上工作、</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808080"><b>爱上生活!</b></font></h1>

幼儿园

孩子

儿童

思想

课程

留白

胡华

自然

园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