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人格,有教无类;尊重儿童个性,因材施教

玉玉童童

<h3>  2018年10月12日下午5点整,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有幸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印度电影《嗝嗝老师》,片中的主人公奈娜老师非常不幸,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会控制不住的产生"嗝嗝"的叫声和手背磕下巴的抽搐。</h3> <h3>  她的命运虽然有令人怜悯的设定,但影片却没有丝毫的渲染和强调这种不公,而是用少量的笔墨交代了奈娜老师对待疾患的乐观。让我喜欢她的机智、她的笑容、她宠辱不惊的姿态。</h3> <h3>  奈娜老师遇到的是被定义的14个孩子的F班差生,长年累月遭受鄙视和排挤,已经让他们放弃了自我,没人愿意告诉他们"你们其实不错"。奈娜老师被安排到F班,她别无选择,可她对抗生命的整个过程让她学会接受对方。一个不停抽搐的"非正常"老师,和一群被长期忽视而靠违纪作乱刷存在感的学生,他们之间能找到的共同点就是承认自己的劣势,发掘自己的特点,接纳命运的不公平。</h3> <h3>  平生我们有太多惧怕的事,害怕孤单、害怕失去、害怕无能、害怕未来,如果把这些写在一页纸上,折成纸飞机丢出去,是不是我们惧怕的事就被封印住了?F班的学生在遇到奈娜老师之前从没有人关心过他们怕什么,他们的出格行为只是被单纯的列为违纪和堕落,而奈娜老师看到的是这群学生掩盖在骨子里的自卑,怕努力了没有成果,怕学乖了被人欺负,怕信任别人了被出卖,怕自己这一辈子真就像爸妈一样挣扎于底层,可这些不会因为惧怕而消失。</h3> <h3>  直面差距,奋起直追,这些不是空话,要知道奈娜老师是做过了这一切才来到你身边,最终你会感动于自己的付出,感激奈娜老师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群贫民窟的孩子因为遇到奈娜老师而庆幸,感慨他们在彼此不幸的人生里相逢,因为他们彼此在乎而落泪。最终为人性中美好的情感而动容,而非其它。此刻直指你内心的柔软!</h3> <h3>  很喜欢片中"北极星"的隐喻,其实北极星一直在那里,只需抬头仰望,就能看清人生的方向,嗝嗝老师只是帮你找到,而真正走完的还是你自己。</h3> <h3>  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让我不禁想起吴正宪老师的儿童观:"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学会对每一个儿童的期待与保护,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儿童是有潜力的人,但又同时具备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要注意开发、挖掘儿童身上的潜能,儿童能做到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形成自信和创新能力。儿童又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包容、悦纳他们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再发展的新能源。</h3><h3><br /></h3> <h3>  儿童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和尊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理解与读懂正是爱和尊重的基础。我们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童心感悟童心。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我们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权力,满足发展需求。</h3>